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五石之瓠一、读准字音毂(gǔ) 埏埴(shānzhí) 户牖(yǒu)跨者(kuà) 自矜(jīn) 赘行(zhuì)二、辨识通假1.曰余食赘行(行,同“形”)2.其脆易泮(“泮”,同“判”,分别)3.起于累土(“累”,同“蔂”,土筐)三、一词多义1.之eq\b\lc\{(\a\vs4\al\co1(有车之用(结构助词,的),物或恶之(代词,它们),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恶eq\b\lc\{(\a\vs4\al\co1(物或恶之(动词,厌恶),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罪恶,邪恶)))3.强eq\b\lc\{(\a\vs4\al\co1(自胜者强(形容词,刚毅),强行者有志(形容词,勤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形容词,强健)))四、词类活用1.死而不亡者寿(名词用作形容词,长寿)2.慎终如始(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地对待)五、古今异义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古义:指不能走远。今义:不行以。2.强行者有志古义:勤勉而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古义:做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六、文言句式1.自矜者不长。(被动句)译文: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宾语前置句)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慧,了解自己的人圣明。3.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句)译文: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句)译文: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七、文白对译eq\f(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eq\f(有车之用。,(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eq\f(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和陶土来做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eq\f(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开凿门窗来建立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eq\f(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eq\f(为用。,使它们发挥了作用。)eq\b\lc\[(\a\vs4\al\co1(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四周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有、只有。无:指中空之处。埏埴(shān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户牖(yǒu):门窗。利:便利。eq\b\lc\\rc\](\a\vs4\al\co1(以为:以之为,,省略句。))(第十一章)eq\f(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似乎))eq\f(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eq\f(自伐者无功,,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eq\f(自矜者不长。,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伐”)eq\f(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eq\f(行,物或恶之,故,的赘瘤,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eq\f(有道者不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eq\b\lc\[(\a\vs4\al\co1(企:踮起脚后跟。,不行:不能走远。))eq\b\lc\[\rc\](\a\vs4\al\co1(是:认为正确。伐:自我夸耀。矜:自以,为贤能。长(zhǎng):指得到敬重。))(其次十四章)eq\f(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人聪慧,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eq\f(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毅(即战)eq\f(知足者富。强行者,胜自己更重要)。知道满意的人就是富人。强劲奋进的人)eq\f(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有意志。不丢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许久,死而不朽的人就)eq\f(亡者寿。,是长寿。)eq\b\lc\[\rc\](\a\vs4\al\co1(知:了解,理解。智:聪慧、才智。明:英,明,明智,高超。强行:强劲奋进。))(第三十三章)eq\f(其安易持,其未兆,事物平稳的时候简洁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eq\f(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时候简洁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简洁分别,事物细小的时候)eq\f(易散。为之于未有,,简洁散失。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eq\f(治之于未乱。合,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张开两臂)eq\f(抱之木,生于,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eq\f(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起先建起来的;)eq\f(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有所)eq\f(者败之,执者失之。,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遇损害。因此)eq\f(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遇损害。)eq\f(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胜利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假如在)eq\f(终如始,则无败事。,将要完成的时候像起先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eq\f(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因此,圣人以不欲为欲,不看重难得的财货,以不学为学,)eq\f(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成万物的自然生灭,)eq\f(而不敢为。,而不敢擅自去变更它们。)eq\b\lc\[(\a\vs4\al\co1(泮:通“判”,分别。持:持守。,谋:图谋。累土:一筐土。累,))eq\b\lc\\rc\](\a\vs4\al\co1(通“蔂(léi)”,盛土的工具。从事:做事。,慎:谨慎。是以:因此。复:补救。))(第六十四章)[资料链接]“中国哲学之父”——老子老子(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东)人,有人又称他老聃。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王朝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相传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实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见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常见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称霸,常常爆发不义斗争,抢夺土地和人民,而老子为周王朝藏书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作为一个史官,他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从前的霸主最终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衰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许久之道的,他更赞成人们实行一种清静无为的看法。闪耀辩证光线的哲理经典——《老子》1.《老子》的主要内容(1)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探讨老子哲学思想的干脆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2)《老子》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闻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实辩证法思想。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化,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在政治思想上,主见“无为”,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冲突的现实。2.《老子》的影响(1)《老子》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道家学派成为与儒家学派并列的思想流派,“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之一。(2)近代以来,《老子》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今世界,更是掀起“老子热”“大道热”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19世纪德国哲学家赞扬《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文本鉴赏]《老子》一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失去。说明白相互对立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处于冲突对立的客观世界中,人们应当如何对待这一切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为所欲为,而是要以辩证法的思想来做指导,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来为人处世:因小成大、积少成多、慎始慎终……有无相生eq\b\lc\{\rc\}(\a\vs4\al\co1((1)“有”之为利,“无”使有用,(2)自矜自伐,①,(3)自知自强,竭力实行,(4)为于未有,②))eq\a\vs4\al(辩证的思想,生存的才智)答案:①有道者不处②慎终如始任务一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1.本文节选的《老子》各章,反映了老子哪些重要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十一章: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通过对车毂、器皿、屋室之中空即“无”的作用的体察,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简洁被一般人所觉察。其次十四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第三十三章:本章讲个人修养的问题,主见人们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非常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他认为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行和素养,这些都具有主动的意义。第六十四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胜利的时候通常都不太专心、不太慎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许多事情终归失败,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像对待起先一样慎之又慎。任务二理解句段的含意2.说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段话的深刻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此,老子以辩证的观点告诫人们应如何修身养性。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现象作比方,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收到预期效果,但那是不能长久的。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个人修身是这样,那么为政呢?也应当这样,即“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些表现及其结果往往是对立的、相互冲突的。反过来,当然要提倡自谦、自省、自警。任务三合作探究3.探究老子“精致的语言,透辟的说理”的艺术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先,句式运用独具一格。《老子》一书擅长运用排比、对偶、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奇,变更敏捷。就排比而言,可以说是数量众多,格式齐备,形式敏捷,运用奇妙。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的句子在《老子》一书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这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楚,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概磅礴。就对偶句而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等名言名句更是早已深化人心。这些对偶句以整齐的句式有序地错落在各章中,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其次,设喻说理独具匠心。《老子》为了使说理形象透彻,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阐说事理,形式敏捷,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些活泼生动、丰富多彩的比方,干脆来自老子对生活的细致视察与细密思索,不仅将人生的道理说得通透,而且也给其语言增加了艺术光彩,增加了感人的力气。一、读准字音大瓠(hù)瓠(huò)落呺然(xiāo)掊(pǒu)龟手(jūn)洴澼·(píngpìkuàng)鬻(yù)樽(zūn)二、辨识通假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2.或不免于洴澼(“”,同“纩”,丝绵絮)三、一词多义1.实eq\b\lc\{(\a\vs4\al\co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动词,充溢,填塞),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副词,事实上),不抑耗其实而已(《种树郭橐驼传》)(名词,果实)))2.为eq\b\lc\{(\a\vs4\al\co1(剖之以为瓢(动词,做成),吾为其无用而剖之(介词,因为),世世以洴澼为事(动词,作为)))四、词类活用1.其坚不能自举(形容词作名词,硬度)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作名词,特长)3.越有难(形容词作动词,发动斗争)4.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实,形容词作动词,充溢,填满)五、文言句式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一个擅长制造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宋国人。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省略句)译文: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间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漂移于江湖之上。六、文白对译eq\f(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惠子对庄子说:“魏惠王赠给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上它,)eq\f(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长成了瓠子,大小可以填塞五十斗的东西。掏空它用来盛水,)eq\f(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它的硬度太小不能胜任。把这个大瓠子剖开做成两个瓢子,)eq\f(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那么瓢子又太大无处可容。不是这葫芦不内空且大,我因为它没)eq\f(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有用处把它击破了。”庄子说:“先生您原来就不擅长运用大)eq\f(矣。宋人有善为不,的东西(或者不擅长发挥事物的大的作用)。宋国有一个擅长制造)eq\f(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代代以漂洗绵絮为职业。有一个外地人)eq\f(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听说了这件事,要求用百金来买他制药的方子。宋人聚合族人,)eq\f(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商议说:‘我家世世代代从事漂洗绵絮的事业,所得到的金很少。)eq\f(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现在一下子卖制药的技术能卖一百金,让我们卖给他吧。’)eq\f(客得之,以说,那个外地人得到了制造防止手冻裂药物的技术,凭它去游说)eq\f(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吴王。越人发兵侵吴,吴王让他带兵。那时候是冬天,他率领军队)eq\f(水战,大败越人,,跟越人在水上进行战斗,靠着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使越人遭遇了惨重)eq\f(裂地而封之。能不龟,的失败,吴王分割了一块土地来封赏他。这药物能够防止)eq\f(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靠它得到封赏,有的拥有它却不能免除)eq\f(洴澼,则所用之异也。,艰苦的漂洗绵絮的劳动,那么就是运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eq\f(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现在您有大小可以填塞五十斗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eq\f(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它系结在腰间充当大的腰舟,而漂移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eq\f(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太大无处可容呢?那么先生还是有浅陋、遭遇蒙蔽的识见啊!”)eq\b\lc\[(\a\vs4\al\co1(五石:五十斗。实:充溢、填塞。呺(xiāo)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掊(pǒu):击破。龟:通“皲(jūn)”,皮肤冻裂。))eq\b\lc\(\a\vs4\al\co1(洴澼(píngpì):漂洗。(kuàng):同“纩”,指新丝绵絮,,也泛指绵絮。有难:发难,指军事进攻。使之将:派他率))eq\b\lc\\rc\](\a\vs4\al\co1(领军队。虑:用绳结,缀。大樽:大的腰舟。))[资料链接]“南华真人”——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般认为其生年约为公元前369年,卒年约为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曾做过蒙城漆园吏。他是战国时期闻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周的生平已不行详考,但《庄子》一书和其他史料可作印证,估计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生活贫苦,住在穷闾陋巷,窘况时织屦为生,弄得面黄肌瘦,但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庄子学问渊博,能言善辩,是一个因愤世、厌世而遁世的没落学问分子。他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庄子的思想核心是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其源出于老子,又从消极和唯心主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学说。魏晋以后,与老子并称“老庄”。唐开元二十五年(737)被诏号为“南华真人”。战国时代,各种不同学派纷纷登台表演,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老庄的道家学派,与儒家和名家学派是相对应的,尤其表现为对儒家思想的尖锐批判。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立场是显明突出的。他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剧烈不满,追求肯定的思想自由,解除一切功利目的,解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清静无为,逍遥自由。在这种状况下,《庄子》自然产生了。汪洋恣肆的道家经典——《庄子》《庄子》是庄周及其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被道教奉为《南华经》,属于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想象力极强,文笔变更多端,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调,其详细特点如下:(1)留意表现生活志向和人生境界,带有剧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交融;(2)大量运用比方和寓言讲解并描述道理,其语言留意细微环节刻画和夸张渲染,把深邃的哲理形象化,具有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色调;(3)大胆借鉴神话传闻,突破常规性思维的局限,绽开奇异丰富的想象,富于浪漫色调;(4)文章汪洋恣肆,结构富于跳动性,行文跌宕开阖、变更多端,语言奇峭富丽、生动活泼,有时用韵,颇富有诗意。[文本鉴赏]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这段文字的寓意是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同,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eq\a\vs4\al(惠子和庄,子对话)eq\b\lc\{(\a\vs4\al\co1(惠子“大瓠之种”——讥讽庄子的学说①,庄子“不龟手之药”——自己的学说②))答案:①大而无用②大有用处任务一分析人物形象1.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惠子:拘泥,不善变通;庄子:敏捷,有大才智。庄子和惠子在千余年前便有过一场闻名的辩论。惠子有个大瓠的果实,剖开做盛水的器皿不合适,不够坚硬的瓠于他无用。庄子的对答霸气逍遥:“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画面感极强,庄子散着头发,腰上绑着几个大葫芦,在水上逍遥游去,云游四海,不知所踪。在惠子和其他全部的人看来,大葫芦是废物,日常生活中于我无益者都可以称之为废物。然而庄子思想的境界高在他逍遥的、天马行空的思绪,使他看问题超乎寻常,想到了人日常不做的“浮乎江湖”。2.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你能想象一下,在庄子说完“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惠子面有惭色,缄默不语。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3.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可做怎样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里蕴含着对“有用”和“无用”的相识问题。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有用必需超然物外,优游于忘我之境。当然,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就可以逍遥自由,肯定自由了。因而无用就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志向境界。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相识,自然限于一般的理解和困惑。任务三合作探究4.同样对于大瓠,惠子与庄子的看法各反映了什么?这一寓言的主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惠子认为葫芦内空且大,用它来盛水,其硬度太小不能胜任;把这个大瓠子剖开做成两个瓢,瓢太大无处可容,觉得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明显,惠子完全是从通常的两个方面来思索大葫芦的价值的。在这两个方面派不上用场,惠子便认为它无用了。庄子的思索却体现了某种超越性:一种东西有用无用、用途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运用的地方不同而不同的。说明不同的人对问题的见解和看法是不一样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可用之处,要把它放在恰当的地方。这一寓言的主旨是说“至人无己”。所谓无己,就是不被成见、学问、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拘囿。[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运用寓言说理寓言说理是我国先秦散文常用的说理方式,它不是通过概念、推断、推理的逻辑演绎,也不是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而是将抽象的哲理寄寓在形象的故事描绘之中,借助详细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方法。《庄子》《列子》《韩非子》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尤其以《庄子》最为典型。《五石之瓠》一文,虽是节选,却能充分显示这一特点。在文中,作者提到了大瓠之种、不龟手之药等事物,给人以无限的联想。作者并借此阐明白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的道理。2.写法指导运用寓言说理“两留意”运用寓言说理,要留意两点:一是故事不行太长,主子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要留意生动性和形象性;二是手法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要擅长将深刻的道理寓于简洁的故事之中,能给人以启发。3.迁移运用请采纳寓言说理法写一则寓言故事,并借助该故事说明一种道理。2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示例)有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他用那只好的眼睛凝视着陆地,防备猎人的攻击,而用瞎了的那只眼对着大海,他认为海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危急。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这里,望见了这头鹿,一箭就把他射倒了。他将要咽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买房协议书范本
- 土方运输居间合同范本
- 围墙倒塌赔偿协议书
- 小商铺租赁合同
- 参展合同协议书范本
- 单位住房借款合同标准范本
- 水电暖工程劳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行政单位合同范本:行政单位临时聘用合同模板6篇
- 污水泵更换施工方案
- 山西河道淤泥固化施工方案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件
- 2024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录2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频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
- 盆腔炎教学查房课件
- 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方案及方法
- 新概念英语课件NCE3-lesson15(共34张)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电视剧《琅琊榜》特色分析
- 5A+Chapter+1+Changes+at+home+课件(新思维小学英语)
- 安徽省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