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与地形图测绘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_第1页
工程测量与地形图测绘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_第2页
工程测量与地形图测绘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_第3页
工程测量与地形图测绘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_第4页
工程测量与地形图测绘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与地形图测绘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第一章单元测试

地面上某一点到任一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D:高程

答案:相对高程

()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A:赤道,中央子午线

B:中央子午线,赤道

C:首子午线,赤道

D:赤道,首子午线

答案:首子午线,赤道

测量的基本工作就是测量()。

A:高差

B:长度

C:角度

D:距离

答案:高差

;角度

;距离

高斯投影分带是从起始子午线开始,每隔6度/3度划分为一带,将地球划分为60/120个等分带,每个带最中间的子午线叫做零子午线。()

A:错B:对

答案:错铅垂线-是指物体重心与地球重心的连线,与重力方向相同。()

A:对B:错

答案: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16.163m现要测设高程为15.000m的B点,水准仪架在AB两点之间,在A尺上的读数为1.036m则B尺上读数为()。

A:1.163

B:0.128

C:1.037

D:2.199

答案:2.199

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

A:无法判断

B:等高

C:低

D:高

答案:低

从水准测量的原理中可以看出,水准测量必需的仪器和工具是()。

A:全站仪

B:经纬仪

C:水准仪

D:水准尺

答案:水准仪

;水准尺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B:与路线形状有关

C:总为0

D: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

答案:总为0

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是对高差进行改正,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按与测站数或路线长度成()的关系求得高差改正数。

A:反比例并同号

B:反比例并反号

C:正比例并同号

D:正比例并反号

答案:正比例并反号

第三章单元测试

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与指标的运动关系是()。

A:水平度盘和指标都动

B:水平度盘不动,指标动

C:指标和水平度盘都不动

D:指标不动,水平度盘动

答案:水平度盘不动,指标动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以盘左、盘右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度盘读数,理论上应相差()。

A:180°

B:360°

C:0°

D:90°

答案:180°

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与整平两项工作。()

A:对B:错

答案:对利用正倒镜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A:对B:错

答案:对用经纬仪进行竖直角测量时,照准高处目标A点盘左的读数是94°33ˊ24",盘右的读数是265°26ˊ00",则竖盘指标差是(),竖直角()。()

A:-19"

B:4°33ˊ42"

C:-18"

D:-4°33ˊ42"

答案:4°33ˊ42"

;-18"

第四章单元测试

()公式为计算视线倾斜时的高差。

A:h=Kl·sinα

B:h=1/2Kl·sin2α+i-v

C:h=Kl

D:h=1/2Kl·sin2α

答案:h=1/2Kl·sin2α+i-v

某直线的象限角为北西35°,则其反坐标方位角为()。

A:145°

B:215°

C:35°

D:325°

答案:145°

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方式量取的。

A:坐标纵轴东端起逆时针

B:坐标纵轴北端起顺时针

C:坐标横轴东端起顺时针

D:坐标纵轴北端起逆时针

答案:坐标纵轴北端起顺时针

确定直线方向的标准方向有()。

A:真子午线方向

B:中央子午线方向

C:磁子午线方向

D:坐标纵轴方向

答案: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

;坐标纵轴方向

哪些方法可以进行精确距离测量()。

A:目测量距

B:钢尺量距

C:光电测距

D:经纬仪配合水准尺视距测量

答案:钢尺量距

;光电测距

;经纬仪配合水准尺视距测量

第五章单元测试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

A: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B: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C:图根导线、区域导线、线状导线

D: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答案: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公式为()

A:∑ß+(n+2)•180°B:∑ß-(n+2)•180°C:∑ß+(n-2)•180°

D:∑ß-(n-2)•180°

答案:∑ß-(n+2)•180°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分为()等。

A:三

B:二

C:五

D:四

答案:三

;二

;五

;四

对工程中所引用的测量成果资料,应进行检核。()

A:错B:对

答案:对控制测量布网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A:对B:错

答案:对

第六章单元测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小

B:等高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大

C:等高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

D: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小

答案: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小

展会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

A:点号和高程

B:高程和方向

C:坐标和高程

D:点号和坐标

答案:点号和高程

在1:1000地形图上量得两点高差为-2.95m,图上距离为11.25cm,则两点间的坡度为()。

A:-2.62%

B:-5.24%C:2.62%D:5.24%

答案:-2.62%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符号是()。

A:比例符号

B:半比例符号

C:等高线

D:注记符号

答案:等高线

下列属于地物符号的是()。

A:高山B:河流C:森林D:房屋

答案:高山;河流;森林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地面坡度与等高线平距关系正确的是()。

A:地面坡度与等高线平距无关

B:地面坡度均匀,等高线平距相等

C: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平距越小

D:坡度越缓,等高线平距越大

答案:地面坡度均匀,等高线平距相等

;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平距越小

;坡度越缓,等高线平距越大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符号有()。

A:等高线B:注记符号

C:半比例符号D:比例符号

答案:注记符号

;半比例符号;比例符号山脊的等高线应向上坡方向凸出,山谷的等高线应向下坡方向凸出。()

A:错B:对

答案:错在地形图上,山脊的等高线凸向低处,而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

A:对B:错

答案:对在地形图上,等高线愈密则表示坡度愈缓,等高线愈稀则表示坡度愈陡。()

A:错B:对

答案:错

第七章单元测试

根据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等和()级。

A:二、三一、二、三

B:二、三一、二、三

C:三、四一、二

D:三、四一、二、三

答案:三、四一、二、三

已知:O′点为施工坐标轴原点,其测量坐标为O′(2075,1562.5),待建建筑物Ⅰ的房角1测量坐标为(2064.33,1590.98),建筑坐标系纵轴在测量坐标系中的方位角为30°。则建筑物Ⅰ的房角1的施工坐标为()。

A:1点(10,30)

B:1点(5,40)

C:1点(5,30)

D:1点(50,30)

答案:1点(5,30)

已知:O′点为施工坐标轴原点,其测量坐标为O′(2075,1562.5),待建建筑物Ⅱ房角3的施工坐标为(65,90),建筑坐标系纵轴在测量坐标系中的方位角为30°。则建筑物Ⅱ的房角3的测量坐标为()。

A:3点(2086.29,1672.94)

B:3点(2066.29,1682.94)

C:3点(2086.29,1652.94)

D:3点(2096.29,1662.94)

答案:3点(2086.29,1672.94)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等方法。()

A:视距测量

B:导线测量

C:卫星定位测量

D:三角形网测量

答案:导线测量

;卫星定位测量

;三角形网测量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可采用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全站仪测设法。()

A:对B:错

答案:对

第八章单元测试

龙门板顶部的标高是()。

A:±0.000

B:与基坑边缘同高

C:与龙门桩同高

D:无法确定

答案:±0.000

原墙壁边线被开挖破坏后采用()恢复。

A:角点桩

B:龙门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