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9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2、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食物链(只有3个营养级)上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为甲→乙→丙B.若迁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乙,则甲的数量可能会增加C.乙和丙之间的数量变化是通过正反馈调节实现的D.若向该生态系统引入丙的天敌,则乙的K值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增大3、图1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下列对图1、图2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形B.一段时间后,两种草履虫数量均不再增长是受食物和生存空间的限制C.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表明两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D.测定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取样时应混匀培养液,然后随机取样4、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若E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5.8×109kJ,B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1.6×108kJ;则理论上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是()
A.4.2×107kJB.2.0×108kJC.1.0×108kJD.2.32×108kJ5、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不同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C.t1→t4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6、图为某地区苍鹭种群数量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应在每年同一时段测定种群数量B.两个地区苍鹭数量变化趋势相近C.乙地区苍鹭种群K值约为340只D.苍鹭种群数量下降与寒冬有关7、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Ⅳ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二年内能量流动的部分数据(a、b、c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沿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B.图1中⑤如果表示Ⅱ的粪便中的能量,则属于Ⅱ同化的能量C.图1所示Ⅱ的能量流动去向缺少呼吸作用和自身生长、发育两条途径D.图2中b代表生产者的能量,且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8、部分游隼具有迁徙行为,每年秋冬季节会迁往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季返回北极准备繁殖。我国科研人员通过整合游隼多年的追踪数据,阐明了气候变化在鸟类迁徙路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对比分析长短距离迁徙种群的基因组,首次在长距离迁徙游隼体内发现了与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揭示了长期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期记忆可能与突触的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有关B.可以通过标记重捕法来估算游隼的种群密度C.决定北极夏季游隼的种群密度的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研究结果说明游隼的迁徙行为受环境和基因的共同影响9、下列关于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纤维素含量低于陆地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和净次级生产量均高于海洋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中以腐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D.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均为正金字塔形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660lx(未达到光饱和点)时(其他条件均适宜),小球藻和鱼腥藻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估算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出的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变化趋势B.混合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繁殖,但不利于鱼腥藻的繁殖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鱼腥藻和小球藻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由于不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11、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一定偏小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数量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13、在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关系呈现周期性波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现象与种内竞争无关B.二者的数量变化是不同步的C.所有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该模型D.呈现出这种变化规律是因为两种群互相制约、互为因果14、某实验小组探究10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每位小组成员均独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所用的培养液及培养条件等完全相同,计算每天该小组成员统计数据的平均值,再通过计算结果绘出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该小组成员未进行更换培养液的操作B.图中ac段和df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C.图中b时对应的酵母菌数量大约是c时数量的50%D.该小组成员每天统计时,应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统计1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1),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的数值是1050J·cm-2·a-1B.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5%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甲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18、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和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两大类。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19、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_______:包括阳光、热能、空气、_______和无机盐等;
_______: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__:
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营_______和________。2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21、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2、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23、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6分)24、为了提高某地区的生态建设;一研究小组对该地区的一些已建设的生态工程和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改善河流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甲);为了缓解蝗灾,保护该地区的草地,研究小组调查了几种主要的蝗虫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的影响(如图乙)。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_________;该群落及生存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生态浮床中种植的植物具有食用、药用、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原因: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图乙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结合下列材料;对以下问题分析并作答:
(1)如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现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个。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6、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呈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球,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下图为人工生物浮来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2)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______(填“N”“P”成“K”,可多选)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______将会升高。已知凤眼莲能富集Cu、Hg,采收后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作家畜饲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在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由于水华造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①利用了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②植食性鱼类可以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27、如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
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_。
(2)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_________”型。
(3)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_________,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_________点左右。28、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需全面发掘固碳资源。研究者利用弃耕农田探究植物物种丰富度对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
(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中与C5结合,最终还原产生C3,此类植物为C3植物(包括豆科)。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含有对CO2亲和力较高的PEP羧化酶,在干旱、高温、强光等条件下大部分气孔关闭时C4植物仍能利用__________,影响该反应的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写出两个)。
(2)研究者选取若干大小相同的弃耕农田样地;去除原有植物根系;大颗粒等,分别种植1、2、4、8、16种植物,每块样地中的植物从16种草原物种中随机选择。所有样地均不施肥,若干年后测定样地固碳速率,结果如图。
种植过程中及时去除杂草的目的是__________。结果显示,__________土壤固碳速率越高,14-22年间土壤固碳速率增加可能与_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增加有关。
A.地上植物凋落物B.土壤根系生物量。
C.土壤微生物及其残体D.根系分泌物如糖;氨基酸等。
(3)研究者发现豆科、C4植物联合种植对土壤固碳作用贡献较大。豆科植物根部共生根瘤菌能够固氮,其根系生物量较低且易被分解,C4植物根系生物量高不易被分解。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二者联合种植固碳速率高的原因__________。
(4)草原生态系统存储了约三分之一陆地碳储量,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严重,碳储量明显下降。从稳态与平衡角度,提出恢复草地碳储量的措施__________。29、为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芦苇,B、C区域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原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建立会影响到该湿地演替的____。
(2)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导致水质污染。蓝细菌与芦苇、伊乐藻、苦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___________。
(3)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同时对汞等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有两种方案:
a、芦苇秸秆就地掩埋后还田;b;收割后输出加工处理。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AB正确;玉米是一个种群,植株有高有矮,不是分层现象,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C错误;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产量,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C【分析】【分析】
据题图可知:甲的种群数量稳定;因此甲属于生产者,而乙和丙的种群数量变化中丙随乙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丙捕食乙。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由于该食物链只有3个营养级;因此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为甲→乙→丙,A正确;
B;若迁走全部的乙;则甲的捕食者减少,最终可能会导致甲的数量增加,B正确;
C;乙和丙之间的数量变化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实现的,C错误;
D;若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丙的天敌;天敌会捕食丙,使丙的数量减少,乙的K值在一定时间内会增大,D正确。
故选C。3、C【分析】【分析】
从图1可知;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以后,在K值上下保持稳定,是典型的S型曲线,其数量不再增长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食物资源有限;从图2可见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大草履虫处于劣势,最终被淘汰,说明大;小草履虫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详解】
A;根据图1可知;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形,A正确;
B;根据图1;两种草履虫数量均不再增长时,主要原因是受食物和生存空间的限制,B正确;
C;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表明两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C错误;
D;测定草履虫的种群数量;为了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可靠,取样时应混匀培养液,随机取样,D正确。
故选C。4、B【分析】【分析】
生态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到20%。
【详解】
题中已知生产者E的总能量,要求理论上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是多少,则应该用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进行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E的能量传递有三条途径,但只有两条途径能传递到A。所以C和D获得的总能量为5.8×109×20%-1.6×108=10×108kJ,所以A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0×108×20%=2×108kJ;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5、C【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曲线标志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δ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δ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
A、根据图示,在t1~t4内,乙种群的δ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不同;A正确;
B、t2时刻虽然甲;乙种群的δ值相等;均为1.5,但由于不清楚甲、乙种群的起始数量,所以二者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B正确;
C、t2~t4内;乙种群的δ先有上升,而后下降,但都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C错误;
D、在t2~t3内,乙种群的δ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t3时刻乙种群数量多于t2时刻,因此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C。
【点睛】6、C【分析】【分析】
图示表示甲和乙两个不同的地区苍鹭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甲地区的种群数量大于乙地区的种群数量。
【详解】
A;调查种群数量时;自变量为地区的差异,故应在每年同一时段测定种群数量,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A正确;
B;由图可知;甲和乙两个不同的地区的苍鹭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近,B正确;
C;K值是环境不变时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据图可知,340只约是乙地区苍鹭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但并不能维持该数值,因此340只不是K值,C错误;
D;由于寒冬季节食物较少;导致苍鹭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
故选C。7、C【分析】【分析】
分析图1:Ⅰ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Ⅱ为初级消费者,Ⅲ为次级消费者,Ⅳ为分解者。
分析图2:该图为该生态系统二年内能量流动的部分数据。根据能量的数值大小可知:图中b为第一营养级;a为第二营养级,c为第三营养级。
【详解】
A;Ⅳ为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的能量流动,A错误;
B;图1中⑤如果表示Ⅱ的粪便中的能量;则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B错误;
C;图1所示Ⅱ的能量流动去向包含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还缺少呼吸作用和自身生长、发育两条途径,C正确;
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不会随营养级升高而升高,D错误。
故选C。8、C【分析】【分析】
标记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详解】
A;长期记忆可能与突触的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及新突触的形成有关;A正确;
B;游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适宜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B正确;
C;游隼每年秋冬季节会迁往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季返回北极繁殖,因此决定北极夏季游集利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游集的迁徙与气候变化和基因均有关,说明游隼的迁徙行为受环境和基因的共同影响,D正确。
故选C。9、A【分析】【分析】
1;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1)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GP表示。
(2)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用NP表示。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3)三者之间的关系:GP=NP+R。
2;次级生产量: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
3;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详解】
A;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链为主;其净的初级生产量中有很多是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所以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纤维素含量低于陆地生态系统,A正确;
B;海洋中大部分面积是开阔大洋;海洋净的初级生产量主要是藻类,能量转化效率高,所以海洋总的次级生产量远高于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是陆地的一半,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大于海洋生态系统,B错误;
C;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C错误;
D;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不一定是倒置,例如在英吉利海峡,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小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但其数量大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陆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陆地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有可能倒置,例如一棵树上有很多只害虫,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B:D【分析】【分析】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说→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模型(1)种群的“J”型增长(2)种群的“S”型增长。
2.种群数量的波动在自然界中;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但是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3.种群数量的下降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下降或急剧的下降。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对于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详解】
A;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小球藻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
B;共同培养时小球藻的藻细胞数低于单独培养时;混合培养不利于小球藻的繁殖,B错误;
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可以为鱼腥藻和小球藻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C正确;
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个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D错误。
故选ABD。11、A:B:D【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即弃耕农田→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分析曲线图: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详解】
A;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A正确;
B;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由“弃耕农田”到“杂草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由“杂草丛生”到“灌木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并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ABD。12、C:D【分析】【分析】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被标志的动物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或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先振荡试管;让酵母菌分布均匀取样.统计方格内的菌体时,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
3;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
4;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
【详解】
A;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多沉淀于培养液底部,若不振荡试管,直接从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获得数值偏小,直接从下层吸出培养液计数,获得数值偏大,A错误;
B;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引起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
C;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暗、避高温、避光等特性;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实验所得数值偏小,C正确;
D;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样方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数目;若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会使实验所得数值偏小,D正确。
故选CD。13、A: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为捕食者和猎物种群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有周期性波动,且无论猎物还是捕食者,种群体内部的数量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增减。
【详解】
A;该模型体现的是捕食者和猎物的种间关系;种内竞争会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该模型的形成,故这种现象与种内竞争有关,A错误;
B;由图示可知;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制约,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减少会限制捕食者的数量增加,故二者的数量变化是不同步的,B正确;
C;如果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捕食的猎物有限,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猎物数量还会出现升高,故不是所有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该模型,C错误;
D;呈现出这种变化规律是因为捕食者种群与猎物种群之间相互制约;二者的数量变化互为因果,D正确。
故选AC。14、A:C:D【分析】【分析】
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详解】
A;从图中信息可知;ac段酵母菌种群呈“S”形增长,df段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小组成员未进行更换培养液的操作,A正确;
B;图中a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但df段,酵母菌种群数量是不断下降的,B错误;
C、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即图中b时对应的酵母菌数量大约是c时数量的50%;C正确;
D;统计酵母菌的数量;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D正确。
故选ACD。15、A: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175+200+875=1250(J·cm-2•a-1);乙是初级消费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200(J·cm-2•a-1);丙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30(J·cm-2•a-1);丁是分解者。
【详解】
A、甲的同化量为175+200+875=1250(J·cm-2·a-1);A错误;
B、图中第二营养级(乙)同化的能量为200(J·cm-2·a-1),第三营养级(丙)同化的能量为30(J·cm-2·a-1);因此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B正确;
C;从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看;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C正确;
D;并不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就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远少于松毛虫的数量,D错误。
故选A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7、略
【解析】①.无限②.一定限度。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易地保护植物园、动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生物技术基因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生产者绿色植物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性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四、实验题(共2题,共6分)24、略
【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曲线纵轴表示牧草产量,横轴表示蝗虫密度,是牧草量随蝗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因变量是牧草量。
【详解】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食用、药用属于人类直接利用的价值,美化环境、净化水体是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3)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是因为,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
(4)图示结果是蝗虫密度与牧草产量的曲线图关系,属于数学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结合题目信息,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说明牧草产量增加,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食取量;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蝗虫对生态系统不会构成危害。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解析】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直接和间接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数学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食取量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25、略
【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图2所示为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在A~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密度为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种群密度在C~D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为E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酵母菌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每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400÷(0.1mm3×10-3)×稀释的倍数。并且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相关注意点;如:取样时要先振荡摇匀;酵母菌浓度过高时要加水稀释、计数时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等。
【详解】
(1)据图分析;①表示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②表示两个竞争能力差异较大的两个种群,③表示互利共生的两个种群,④表示两个寄生关系的种群,所以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分别是③,②,①,④。
(2)在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所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N×(1+150%)×(1+150%)=6.25N。
(3)根据题意可知,5个中方格共80个小室内有酵母菌44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44÷80×400=220个,并且酵母菌样品稀释了100倍,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20÷(0.1mm3×10-3)×100=2.2×108个。
【点睛】
第一小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的曲线的识别与判断,意在强化学生对四种曲线的识记、理解与掌握。第二小题结合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明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③②①④增长型6.25N2.2108五、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6、略
【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详解】
(1)水华严重时;水下光照强度大大减弱,含氧量也降低,由于沉水植物在水体的底层,会因缺乏光照和氧气而大量死亡,人工生物浮床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浮床上的植物和蓝细菌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N和P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多样性将会升高。由于凤眼莲能富集Cu;Hg,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因此凤眼莲不合适作饲料。
(3)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利用挺水植物和浮游藻类的竞争关系和植食性鱼类捕食藻类关系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点睛】
本题着重考查了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再结合题意作答。【解析】①.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②.间接③.N和P④.多样性⑤.不适合⑥.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⑦.种间竞争⑧.捕食藻类27、略
【分析】【分析】
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2、据图分析,b点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点时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速率为0。
【详解】
(1)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种群增长呈现S型曲线,图中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种群数量为K/2。
(2)据图分析;动物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S”型曲线增长。
(3)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的点是d,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其数量保持在K/2左右,即图中的b点左右。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明确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特别是K值和K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的特点,要注意和种群的年龄组成结合起来,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环保涂料产品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火车站站厅及候车区保洁合同补充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餐厅员工健康安全责任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旅游单项服务价格调整合同3篇
- 2025版龙门吊租赁合同及运输保险服务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窗帘生产环保认证合作协议3篇
- 双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配协议范本(二零二五年度)2篇
- 二零二五版合伙开设宠物美容院服务合同3篇
- 英语节奏训练课程设计
- 2025年增资协议签约始末
- 细胞库建设与标准制定-洞察分析
- 202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2500题及答案
- DB3309T 98-2023 登步黄金瓜生产技术规程
- 2024年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DBJ41-T 108-2011 钢丝网架水泥膨胀珍珠岩夹芯板隔墙应用技术规程
- 2025年学长引领的读书会定期活动合同
- 表内乘除法口算l练习题1200道a4打印
- 《EICC培训讲义》课件
- 2025年四川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物业公司服务质量保证合同条款
-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