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所作的课堂笔记;你认为这节课他学习了什么内容?()

A.法国巴黎公社运动B.美国南北战争C.中国洋务运动D.日本明治维新2、十多年前;正是下图中的那双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大眼睛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项活动中来,这项活动是()

A.希望工程B.春蕾计划C.五个一工程D.光彩工程3、“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该宣传标语最早出现于()A.“一五”计划B.改革开放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时期4、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5、正确分析国内矛盾,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早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正确分析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6、胡适之先生万年曾说:“当年我在上海居住的时候,清华大学闹风潮。张歆海等几个人想要找我出来当校长。我复了一个白话电报:不干了,谢谢。”先生谈起的“往事”发生在()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C.中共“一大”开会期间D.清华大学创办时期7、所有民族自治区域的建立,民族自治区域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必须遵守____的规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共产党章程》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民族风俗习惯8、我国民众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休闲方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民国时期:戏曲、电影、聚赌、茶馆B.新中国初:蹦迪、健身、泡吧、电视C.文革时期:体育、喝咖啡、看样板戏、听流行乐D.改革开放后:跳交谊舞、唱语录歌、跳忠字舞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____,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10、1952年底我国土地改革的完成,被消灭的阶级是____。11、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______(判断对错)12、【题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开始起步,城市的改革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行,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1)错误:____

理由:____

(2)错误:____

理由:____13、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通过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1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对_______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1953年底,周恩来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7、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______18、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和福建的汕头、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A.正确B.错误19、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判断对错)______20、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已经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______(判断对错)2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1题,共7分)22、连线:

古巴比伦文明____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____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西方文明____古希腊。

古代中国文明____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____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8分)23、阅读下列材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请完成:

(1)上述材料的名称叫什么?公布于何年?

(2)我国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什么道路?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和方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24、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1--《______条约》A

图2--《______条约》B

图3--《______条约》C

(2)A;B、C分别代表你填写的条约;把他们分别填入表述其内容相符的位置。

[]便利了资本输出。

[]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政府首次对外割地。

(3)列举上述战争中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二位。25、“有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会被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请问:⑴文中的“夏宫”是指什么?两个强盗是谁?

⑵这次掠夺发生在哪次战争中?在战争中获益最大的国家是哪个?26、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注解决民生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逐步退出我国历史舞台。股票开始发行并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居民家庭。

(1)据材料一;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股票”的发行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中的“四大件”:在20世纪50-70年代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80-90年代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21世纪以来是智能手机、电脑、汽车、楼房。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行了哪些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1868年倒幕运动之后;明治天皇进行明治维新。措施有①废藩置县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④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其中最具有远见卓识,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故本题答案选D。

【点评】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2、A【分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图片《大眼睛的女孩》。因为1990年5月19日;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建成。它坐落在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标志着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希望工程相关的知识点。3、A【分析】题目给出的“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为实现工业化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于1953年-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目的与基本任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苏联和工业化这两个关键信息.【解析】【答案】A4、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1911年10月15日”“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可知指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解析】B5、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B。【解析】B6、B【分析】题干给出了胡适和“白话文”两个关键信息;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曾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并灵活运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及其主要贡献。【解析】B7、A【分析】【分析】所有民族自治区域的建立,民族自治区域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因此选A。【点评】此题要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8、A【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B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凋蔽,像泡吧、电视等不适合此时的休闲;C项文革时期听流行乐、喝咖啡等不适合此时的休闲;D项改革开放后唱语录歌不适合此时的休闲;A项民国时期的休闲方式是正确的。由此分析,可以排除BCD,故选A。【解析】A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抗日战争的胜利【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无条件投降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抗战战争的胜利;第二子目日本无条件投降中的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可知,故填抗日战争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无条件投降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时间和影响。10、地主阶级【分析】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是对这点意义的考查。11、略

【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解析】×12、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推动了城市改革的进行。

(2)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的相关内容。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发动起来后;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大炼钢铁”运动不是发生在改革开放开始之后。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答案】(1)错误:城市的改革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行。

理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开始起步的。(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错误: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理由: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是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13、略

【分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方式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独特政策是和平赎买的政策。

故答案为:

农业生产合作社;赎买。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以三大改造为背景考查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考核了学生是知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题时应注意三大改造的具体改造方式,此类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为直接作答。【解析】农业生产合作社;赎买14、略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及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故本题第一空应填会宁,第二空应填中原解放区。10【解析】会宁;中原解放区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答案】对16、×【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解析】【答案】错17、√【分析】据所学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牵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苏德战场:由于中国战场的顽强抗战,牵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使苏联避免了遭受德日东西夹击的困境,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德作战,并最终扭转了苏德战场的不利局势,取得最后的胜利。太平洋战场:由于日军陆军三分之二的兵力陷在中国战场,日军无力抽调更多的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压力,使它得以最终的胜利。北非战场: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使缅甸陷入困境的盟军得以喘息之机,并得以将空军调往北非,支援北非盟军作战,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解析】√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随着对外交流步伐的加大,四个经济特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又于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题干叙述错误,故选B。【解析】B19、√【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解析】√20、×【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1952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例如西藏直到1959年才进行土地改革,故题中说法错误。应改为: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故答案为:×。

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实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析】×21、√【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解析】√四、连线题(共1题,共7分)22、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流域古希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尼罗河流域【分析】【分析】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在尼罗河流域建立;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了一些小国。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亚非和欧洲文明。五、简答题(共4题,共8分)23、(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2)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3)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4)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子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可知,上述材料是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第(2)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二子目“三大改造”高速进行中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我国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第(3)问依据“我国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可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和方式是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第(4)问依据“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查学生对“三大改造”高速进行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性质和意义。24、略

【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故本题答案是:图1-中英《南京条约》;图2-中日《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资本输出;《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答案为:B;C、A.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积极抵抗英军侵略,最后壮烈牺牲;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率领致远舰与日军激烈战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