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30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议论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亲:亲戚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①子为父死,亡所恨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D.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②欲因此时降武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B.①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C.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因河为池D.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②然后践华为城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能否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B.某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C.储蓄所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6、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即谋单于,何以复加B.虽欲报恩将安归C.见犯乃死,重负国D.子卿尚复谁为乎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单纯的结构方式,多做线性叙述,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做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那对粥的描写,使你仿佛立即看到了猪食;女工们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面的粥汁,蹲在路上和门口就食的情景,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至于老板娘用锅焦、残粥搅拌清水来给女工充饥的镜头,把包身工猪狗不如的生活揭示得入木三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满腔悲愤!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诉诸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键处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B.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C.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D.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7题,共14分)8、《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三处用典,其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9、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的坚持是什么?10、《怜悯是人的天性》在论点的提出上有何特点?11、一词多义。
单于愈益欲降之代词,______________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助词,______________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音节助词,______________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2)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3)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13、解释加点的实词和虚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_________________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代词,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动词,_________________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_________________
⑤举天下之豪杰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而。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及凯旋而纳之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以。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可以知之矣。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④而皆背晋以归梁。
与。
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②与尔三矢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3分)16、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10分)17、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一碗油盐饭佚名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共3题,共21分)18、下面是小明假期给班主任李老师发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李老师:您约我光临您寒舍讨论我们学习小组假期互助学习的情况,我因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学生:小明)19、诗歌常运用即事感怀;小中见大的写法来抒情言志。请运用这种写法,从下列“物语”中任选一则,用问句的形式写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诗,4~8行。
物语示例:(1)竹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结。过分地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2)浮萍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具有团结精神。每移动一步,都是随波逐流。(3)蝉每一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过分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4)牛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20、根据下列句子的语境选词填空。
①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集保税展示、商品交易物流仓储、通关服务于一体,__________10月份已吸引来自26个国家的400多个品牌;2500多种单品入驻。(截止/截至)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上为了崇高事业共同合作的__________。(典范/典型)
③她从不刻意__________自己;有一种纯朴自然之美。(装饰/妆饰)
④凡是看过金山野柳海岸奇石的人,莫不惊叹大自然__________的奇妙!(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A项解释错误;“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意思是: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论”,判罪。
B项解释错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意思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当”,判处。
D项解释错误;“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意思是: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亲”,双亲。
故选C。2、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能力。
A项;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翻译为: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以”,介词,因为。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翻译为: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以”,介词,把。
B项;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翻译为: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乃”,副词,于是;就。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翻译为: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乃”,/副词,才。
C项;①“子为父死,亡所恨”翻译为: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为”,介词;替,为了。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翻译为: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为”,介词,替、为了。
D项;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翻译为: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因”,介词,经由;通过。②“欲因此时降武”翻译为: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因”,介词,趁机、趁着。
故选C。3、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析能力。
A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顺承;
B项;①代词,这些;②结构助词,的;
C项;①介词,趁着;②介词,凭借,依仗。
D项;都是动词,作为,当作。
故选D。4、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A项;不合逻辑,“做好”是一面的,而“能否深入”是两面的,单提双承,应改为“能深入到群众中去”;
B项;不合逻辑,“能否抓住机遇”是两面,“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是单面的,双提单承,必须在“培养”前面加上“能否”;
D项;不合逻辑,“白眼”和“青睐”是相反的两面,“温暖”是一面的,双提单承,应改为“冷暖”。
故选C。5、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句中的“以”;介词,因为;第二句中的“以”,介词,把。
B.第一句中的“乃”连词;于是,就;第二句中的“乃”,副词,才。
C.第一句中的“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第二句中的“之”,代词,他们。
D.两句中的“虽”均为连词;即使。
故选D。6、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正常语序为“即谋单于;以何复加”,宾语“何”前置,为宾语前置句。
B.正常语序为“虽欲报恩将归安”;“安”为宾语,为宾语前置句。
C.“见”表被动;为被动句。
D.正常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宾语“谁”前置,为宾语前置句。
故选C。7、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结构方法的文章比喻成缀上了一串闪光珍珠的斑斓彩带。
A.“芦柴棒”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铁门比作“红砖罐头的盖子”,将女工比作“鸡鸭”。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女工住的房屋比作“鸽子笼”。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女工的手脚比作“芦柴棒”,将女工的身体比作“弓”。
故选A。二、其他(共7题,共14分)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典故作用的能力。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文中,有三个地方用了典故。其一,从柔石的硬而迂想到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其二,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起《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其三,从自己纪念战友没有写处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缘由。乍一看,每一处都是出于行文的需要,信手拈来。实际上,这些古书上的人物事件,都是经过精心地挑选安排,用来表达作者的褒贬之意和悲愤之情的。鲁迅先生为读者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奸邪残害忠良的三个大冤狱,大惨案,大悲剧。三大典故,一个宗旨,就是用司马昭杀害嵇康、吕安,秦松杀害岳飞,朱棣杀害方孝孺这些冤狱惨案,影射蒋介石杀害柔石、白莽诸烈士的残暴罪行(龙华警备司令部是在奉了蒋介石的手谕以后,将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秘密枪杀的)。方孝孺、嵇康、岳飞——这是对死难战友的崇高形象的赞颂;朱棣、司马昭、秦桧——这是对国民党当局的罪恶行径的揭露。【解析】运用这三大典故的目的:用司马昭杀害嵇康;吕安;秦松杀害岳飞,朱棣杀害方孝孺这些冤狱惨案,影射蒋介石杀害柔石、白莽诸烈士的残暴罪行。
运用这三大典故的作用:通过写方孝孺、嵇康、岳飞的事例,表达对死难战友的崇高形象的赞颂;通过朱棣、司马昭、秦桧的事例,表达对国民党当局的罪恶行径的揭露。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点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的坚持是什么,可从他的观点中去提炼。在文中,苏格拉底并不同意格黎东的让他逃跑的建议,他通过层层铺垫,步步设问,阐述了自己的道德信念,让我们看到他的坚持。他坚持正义,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他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围绕这一立场,他层层铺垫,步步引导,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最终在他对“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这一观点的坚持中结束对话。另外一方面,他提到“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从这些问题看,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他舍生取义,舍生求道、舍生为尊,这份信念和精神令人感动,对正义和灵魂、信仰的坚持,使他拥有了非凡的人格魅力。
【点睛】【解析】①____
在课文中;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他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围绕这一立场,他层层铺垫,步步引导,最终在他对“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这一观点的坚持中结束对话,足可见他对“正义”的坚持。
②____
苏格拉底是个在乎灵魂的人;他向格黎东提问:“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格黎东回答:“不能。”这说明苏格拉底对身体、生命的珍重。但接下来,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所以才会为了灵魂中对正义的坚持,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苏格拉底对正义和灵魂、信仰的坚持,使他拥有了非凡的人格魅力。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文在论点的提出上使用了破立结合法,也就是说先批评错误观点或者提出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认知——霍布斯的“人天生是恶的”,然后再亮出作者的观点(中心论点)——“《怜悯是人的天性”,这样论证的好处是通过正反对比更突出观点,显得立场鲜明,也便于读者理解接受,增强说服力,另外运用名人事例和认知也增强可信性。这时候再作进一步阐释,怜悯即是一种善性,更是一种美德,对于群居生活的人类而言是受益匪浅不可或缺的修养、素质,若人人善良具有怜悯心同情感,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让国与国之间减少矛盾冲突,意义重大,不可不重视。这样论证可谓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解析】本文在否定了霍布斯“人天生是恶的”观点后,自然引出怜悯心是人最普遍最有益的一种美德,善是人的本性,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有重要意义。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之”常假借作代词用;指人或物。如“单于愈益欲降之”中“之”是宾语,代指使投降的对象,即苏武。
“之”有时又用在偏正结构中;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如“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中“陵与卫律”是修饰“罪”的,属于偏正结构,“之”就是结构助词,的。
“之”字虚化后,有时仅为调节音节用,如“久之”的“之”就是一个衬音助词,无实在意思,可不译。【解析】①.代指苏武②.的③.不译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发:发动;动手。夜:在夜间。亡:逃跑。告之,省略主语。
(2)因:通过。为:结为。“虽;即使。”尚乎:还能吗。
(3)春秋:年纪。亡(第一个):没有。大臣亡罪夷灭者,定语后置句。夷,灭。谁为,宾语前置。【解析】(1)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动手;其中一人在夜间逃跑,向(单于)告发了这件事。
(2)你通过我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你)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即使想再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3)并且皇上年纪老,法令没有定规,无罪而全家被杀尽的大臣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为谁(守节)呢?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
第一句;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句意: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志向啊。
第二句;代词,你的。句意: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志向啊。
第三句;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句意:推究庄宗得到天下的原因。
第四句;介词,用。句意: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
第五句,形容词,全,整个。句意:全天下的英雄豪杰。【解析】①.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②.你的③.推其根本④.用⑤.全,整个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而:①;连词,表转折,但是。句意:可是后来都背叛晋去投靠了梁。②,连词,表顺承。句意: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③,连词,表并列。句意: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
以:①;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句意: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②,介词,凭借。句意:就可以明白了。③,介词,用。句意: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④,连词,表并列。句意:可是后来都背叛晋去投靠了梁。
与:①,和。句意:契丹与我约为兄弟。②,动词,给。交给你三枝箭。【解析】而:①连词;表转折,但是②连词,表顺承③连词,表并列。
以:①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②介词,凭借③介词,用④连词,表并列。
与:①和②给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5、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解析】(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3分)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这是一道直接对应的默写题,学生只需在背诵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即可。但是要注意难写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写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6中的“舒”误写为“抒”,不可将答题空7中的“覆”误写为“复”,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衡”误写为“横”;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4中的“哺”误写为“浦”,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浦”误写为“哺”。【解析】①.一鞭残照里②.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③.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④.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⑤.退而论书策⑥.以舒其愤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水浅而舟大也⑨.响穷彭蠡之滨⑩.声断衡阳之浦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10分)17、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是一首现代诗;共有3个诗节,10行,却能被许多人转发;推荐。从内容上,诗歌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母亲在世时,每天为我炒“一碗油盐饭”,母亲去世后,就没有了这碗“油盐饭”,我懂事后,想念母亲,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母亲的坟前。时间前后相承,“前天”“昨天”“今天”,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从表现手法上,这首小诗,语言朴素,都是日常口语;意象单纯,“一碗油盐饭”;但意蕴丰富,把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表现得生动可感。同时,这首诗,诗行整齐,结构匀称,具有视觉美感。
【点睛】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解析】①简单的叙事,再现日常生活的细节,真挚感人。②时间前后相承,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③语言朴素,意象单纯,内涵丰富。④诗行整齐,结构匀称,具有视觉美感。六、语言表达(共3题,共21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①“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不能说“我”光临,用在这里谦敬失当,可改为“去”或“到”。②“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用于对方,称“您寒舍”不当,可改为“府上”。③“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根据语境可知,应是小明去汇报情况,用词不当,可改为“汇报”。④“决定”是“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的意思,与小明的学生身份不符,可改为“不得不”。⑤“磋商”用在这里过于庄重,可改为口语化的“商量”。
【点睛】【解析】①“光临”应改为“去(到)”;②“寒舍”应改为“府上”;③“讨论”应改为“汇报”;④“决定”应改为“不得不”;⑤“磋商”应改为“商量”。19、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歌常运用即事感怀、小中见大的写法来抒情言志”“用问句的形式写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诗”,分析材料内容,主要是“竹”“浮萍”“蝉”“牛”等的“物语”。结合“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结。过分地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分析,可以写竹的善于总结、扎实和竹子的空心等。结合“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具有团结精神。每移动一步,都是随波逐流”分析,可以抓住浮萍的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浔购F000353632食品级冰柜采购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居间代理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打印耗材研发与销售合同可打印协议书下载3篇
- 医疗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应用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行业环保公益活动赞助合同3篇
- 未来办公环境绿色办公创业项目策划
- 二零二五年度编织袋行业政策研究与解读合同3篇
- 2025版显示屏技术改造与升级合同3篇
- 湖北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专职辅导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钢构工程钢结构焊接与检验合同协议
- 2024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电线电缆加工质量控制流程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一年级班主任经验分享(着眼于爱 着手于细)【课件】
- 企业内部客供物料管理办法
- 妇科临床葡萄胎课件
- 医务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培训
- 中小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现状与膳食经费优化方案
- 药学技能竞赛标准答案与评分细则处方
- 第15届-1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含答案
- 2025届高考英语 716个阅读理解高频词清单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