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短期记忆不断的重复可能会形成长期的记忆B.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输入会形成瞬时记忆C.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D.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3、对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B.人的血浆pH为7.35~7.45,其稳定与HCO3-、HPO42-有关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葡萄糖的含量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4、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B.马铃薯匀浆中不存在酸碱缓冲物质C.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D.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外界O2进入红细胞需经过5层细胞膜B.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与产生CO2的场所相同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黄雀的全部食物来自蝉和螳螂,且取食螳螂的的比例为25%,则在食物网中,绿色植物能量增加A千焦时,黄雀获得的能量最多增加()A.3A/125千焦B.A/550千焦C.6A/125千焦D.A/50千焦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物质、能量投入,可以保证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研究课题与实验方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卡尔文循环的发现、DNA复制的方式——同位素标记法B.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模型建构法C.细胞器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的观察——对比实验法9、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10、如图是加利福尼亚北美夏旱硬叶常绿灌丛的两个黑尾鹿种群的存活曲线(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把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的一条曲线)。高密度种群(每2.6km2约64头鹿)处于受管理的地区,在那里通过火烧来维持开阔的灌木和草本植被,以提供大量新生的嫩枝嫩叶。低密度种群(每2.6km2约27头鹿)处于未受管理的地区,老的灌木已有十年未火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黑尾鹿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密度较低的区域,黑尾鹿寿命长的概率更高C.存活曲线由种群个体本身寿命决定,与种群密度无关D.高密度区域可能狩猎强度较大、种内斗争较激烈11、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2、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千焦/m2·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02.612.4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

A.生产者是乙B.初级消费者是丁和戊C.能量从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6%D.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总输入大于能量的总输出13、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E是化石燃料,对E的过度开发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14、某自然保护区处于慢慢恢复阶段,人工投入了较多的物质和能量。为了解该自然保护区生物的生存情况,科研机构对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如下图所示(单位:103KJ/(m2·a)):。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甲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12102562933868—初级消费者25288564A192次级消费者6323B1968三级消费者18C10—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流入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为5267×103KJ/(m2·a)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119,“C”的数值为3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6、根据高中生物学知识,用专业术语将表格补充完整:。生物学现象原理吃熟鸡蛋容易消化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_________①中耕松土中耕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_________②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部_________③,从而促进无机盐吸收;促进土壤中分解者_________④,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棉花打顶解除_________⑤现象,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群落的_________⑥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17、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18、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19、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其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20、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2、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0分)23、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图2中,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24、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激素。人体血糖调节失衡会引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等。如图1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和上述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图2是两种糖尿病(I型和Ⅱ型)的发病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维持在_________________g/L的范围内。图1中血糖浓度第二次升高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糖尿病小鼠(与人的患病机理一致);设计实验判断该糖尿病小鼠属于I还是Ⅱ型(实验过程中不喂食物,不考虑其他原因导致的尿糖或糖尿病),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备选材料: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注射器、饲喂器、显微镜、血糖仪)

所选材料(从上述备选材料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7分)25、研究人员对某轻度有机物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生态系统群落的____________是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污水流入湿地后,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及____________,污染物最终被分解为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3)下图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某种贝类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能量值(单位:kJ),则图中B表示____________能量。若该贝类摄入的能量为mKJ,其粪便中的能量为nKJ,某种鱼以贝类的粪便为食物,则该种鱼从贝类同化量中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__KJ。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A;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活动有关;长期的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因此短期记忆不断的重复可能会形成长期的记忆,A正确;

B;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输入会形成瞬时记忆;B正确;

C;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C正确;

D;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学习和记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B【分析】【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特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而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的范畴,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B错误;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涉及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而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需借助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间隙中有构成内环境的组织液,C正确;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机理主要是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Na+内流,所以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3、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A项正确;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有关;B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C项错误;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4、C【分析】【分析】

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实验中;探究的是酸或碱对pH的影响,酸碱为自变量,pH的变化为因变量,应该以自变量为横坐标,因变量为纵坐标;在本实验中,根据加的酸碱不同,呈现出不同的pH变化,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

【详解】

A;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A错误;

B;马铃薯匀浆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B错误;

C;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C正确;

D;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只要通过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C。5、A【分析】【分析】

氧气分子属于小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壁是都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氧气分子穿过肺泡上皮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出毛细血管。

【详解】

外界O2进入红细胞需经过肺泡细胞的两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的两层膜和红细胞的细胞膜,共5层细胞膜,A项正确;氧气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B项错误;肝细胞处于组织液中,毛细血管壁细胞处于组织液和血浆中,C项错误;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项错误。6、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食物网存在两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植物→蝉→黄雀。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其传递效率为10%~20%。

1;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

(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

(1)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详解】

若黄雀的全部食物来自蝉和螳螂两种动物,且取食螳螂的比例占1/4,则取食蝉的比例为3/4。当绿色植物能量增加A千焦时,求黄雀获得的能量最多增加值应按20%计算,假设黄雀最多获得能量为X。黄雀取食螳螂的比例占1/4,则从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获得能量增加值=X×1/4÷20%÷20%÷20%=125X/4;取食蝉的比例为3/4,则从食物链绿色植物→蝉→黄雀获得能量增加值=X×3/4÷20%÷20%=75X/4。则125X/4+75X/4=A,X=A/50千焦。7、A【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一般具有双向性,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A错误;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B正确;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故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正确;

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物质、能量投入,例如施肥、灌溉和控制病虫害,可以保证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A:B:D【分析】【分析】

1;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

3;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详解】

A、卡尔文用14C作标记发现了CO2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转移途径,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的发现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两者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

B;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绘制种群增长曲线(“J”或“S”型曲线)属于构建数学模型,均采用了模型建构法,B正确;

C;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的观察;用到了自身状态的前后对比观察,采用了对比实验法,D正确。

故选ABD。9、A:C:D【分析】【分析】

本题涉及到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多个实验;回忆和梳理实验的过程、原理和结果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表格内容分析答题。

【详解】

A;①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蔗糖溶液作为实验材料,原生质层呈现紫色,可以清晰的可见细胞壁、细胞膜等,但是不能看清楚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A错误;

B;②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正确;

C;③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不一定是正方形的;如正在分裂的末期细胞不是正方形的,C错误;

D;④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该多次计数,求其平均值,D错误。

故选AC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书本上的一些常规实验,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过程、实验结果的鉴定等,并注意部分实验的实验注意事项,即可轻松答题。10、A:B:D【分析】【分析】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由图分析可知,密度较低的区域,可能狩猎强度较小,因此黑尾鹿寿命长的概率更高,处于受管理的地区,通过人为因素提供大量新生的嫩枝嫩叶,种群密度高,所以狩猎强度较大,种内斗争较激烈。

【详解】

A;标志重捕法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密度较低的区域,可能狩猎强度较小,因此黑尾鹿寿命长的概率更高,B正确;

C;存活曲线由种群个体本身寿命决定;但也与种群密度有关,如题图所示,高密度区域种群的存活曲线较内凹,C错误;

D;处于受管理的地区;通过人为因素提供大量新生的嫩枝嫩叶,种群密度高,所以狩猎强度较大,种内斗争较激烈,D正确。

故选ABD。11、A:C:D【分析】【分析】

1;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乙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丁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

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

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

B;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为K/2,B错误;

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使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点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的目的,C正确;

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CD。12、A:C:D【分析】【详解】

由表格可知乙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丁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丙是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0.9÷15=6%。13、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无机环境;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均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

【详解】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正确;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

C、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

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有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分解利用和未利用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分析题表可知;甲为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

【详解】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错误;

B、该自然保护区流入总能量=生产者的能量+人工输入的有机物能量,为1210+256+2933+868+192+68+12=5539×103KJ/(m2·a);B错误;

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A,A=868-252-88-564+192=156×103KJ/(m2·a);次级消费者未被利用的能量为B,B=156+68-63-23-19=119×103KJ/(m2·a);三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C=19+12-18-10=3×103KJ/(m2·a);C正确;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级营养同化量×100%=156/(868+192)×100%=14.7%;D正确。

故选CD。

【点睛】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6、略

【分析】【详解】

高温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中耕松土能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还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也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棉花打顶为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

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解析】被蛋白酶水解竞争有氧呼吸分解作用顶端优势空间结构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18、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19、略

【解析】①.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②.物理过程③.无机环境④.生物。20、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2、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2题,共10分)23、略

【分析】【分析】

分析柱形图:A溶液浓度为0时作为对照组;当A溶液浓度在0~1mg/L时,随着A溶液浓度的升高,切段的平均长度逐渐增大;当A溶液浓度在1~10mg/L时,随着A溶液浓度的升高,切段的平均长度逐渐减小。

【详解】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图中显示浓度为1mg/L时,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对照组的溶液为含糖的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