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能说出萧统和《古诗十九首》的相关文学常识。2.反复诵读,能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3.结合诗句,能概括出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出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学习难点:概括诗歌中羁旅在外的游子形象。【知识链接】1.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它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古诗十九首》惯常以诗的第一句为题。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有“千古五言之祖”之誉。它是我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怨而不怒”,是我国感伤主义文学最早和最集中的体现。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1.正音遗(wèi)谁还(huán)顾2.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发挥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该诗句所呈现的艺术画面。我先选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来描述画面。在那悠悠的江畔,江水悠悠地流淌着,泛起层层细碎的涟漪。一位身姿婀娜的女子,轻轻提起裙摆,缓缓踏入清澈的江水之中。她的眉眼间带着一抹温柔的笑意,目光专注地在水中寻觅着。只见那芙蓉亭亭玉立在碧波之上,粉白的花瓣如少女娇羞的脸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不远处,是一片繁茂的兰泽,兰草与各种芳草肆意生长,散发着清幽迷人的香气。那浓郁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萦绕在女子身边,仿佛为她编织了一个梦幻的香氛之境。女子穿梭在芙蓉丛中,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花朵,每摘下一朵,都像是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美好。她的手中渐渐盈满了娇艳的芙蓉,那缤纷的色彩与她灵动的身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与浪漫的画面,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只留下这绝美的江畔采芙之景。二、合作学习你读出了一个热爱生活、情感细腻的主人公形象。小组讨论并分享:从“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热爱生活、情感细腻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在江水边悠然采芙蓉,对周围的美好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她没有被生活的琐碎所消磨,而是能够在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捕捉美,用心去感受兰泽间芳草的清幽香气,这体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她精心采摘芙蓉,想要把这份美好带给自己思念的人,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又展现出她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敏感。她通过采芙蓉这一行为,传递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无论是对爱人的思念,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这简单的动作中得到了体现。如果从整首诗来看,结合“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等诗句,主人公又呈现出孤独、惆怅、思乡情切的形象特点。主人公身处异乡,在江边采摘芙蓉,本想将这份美好带给所思之人,却因“长路漫浩浩”而无法实现。她回望故乡,路途遥远,满心的思念与愁绪无处排解,只能独自承受这份孤独与惆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潮水般在心中涌动。三、当堂检测1.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C)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的贻赠远人之念。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人的真挚之情。2.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2)《涉江采芙蓉》中“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话写出了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生涯,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游子的情绪更加黯然销魂。四、课堂小结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我们把《古诗十九首》奉为经典,因为它和所有不朽的诗歌一样,都唱出了平凡人的情感,他们的欢喜与惆怅,他们的遗憾与悲伤。《涉江采芙蓉》以其独特的章法,让游子与思妇对唱表白。就像这对鱼与飞鸟,它们深沉而真挚地情感在思念与渴望中产生心灵的共鸣,爱而不见的惆怅之情使人涕下,造句直而不野,令人满口生香,无愧于刘勰所说的“五言之冠冕”。最后,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听老师诵读这首诗歌,再次感受主人公的情怀。【课后作业】《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采芙蓉”对营造意境的作用营造优美意境:芙蓉即荷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美好、纯洁。诗中主人公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场景,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清幽、美好的意境。女子在江水边、兰泽中采摘芙蓉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寄托思念之情:采芙蓉欲赠给所思之人,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寄托于芙蓉之上。芙蓉成为了情感的载体,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感。在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的情况下,这种以物寄情的方式更增添了情感的深沉与真挚,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眷恋和牵挂,使全诗笼罩在一种浓浓的思念氛围中。烘托孤独氛围:主人公采摘芙蓉时的美好场景,与“所思在远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与所思之人相隔甚远、难以相见的现实,从而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美好的芙蓉无人可赠,只能独自面对漫漫长路和无尽的思念,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哀伤基调。对古人以花草赠亲朋行为的理解表达情感:花草往往具有美丽、芬芳等特点,古人以花草相赠,是借花草来传达自己对亲朋的深情厚意,如思念、关爱、祝福等。比如在《涉江采芙蓉》中就是借芙蓉表达思念。不同的花草还可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像梅花象征坚韧,兰花象征高洁,赠送不同的花草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对亲朋的美好期许。文化传统: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代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在古代的礼仪文化中,赠送礼物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花草作为自然之物,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美感,符合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文化观念。这种行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