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县高中24级高一期末联考地理试卷(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所示四图,是洋流流经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关于图中洋流的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①北半球暖流②南半球暖流③南半球寒流④北半球暖流B.①北半球暖流②南半球寒流③北半球寒流④南半球暖流C.①南半球暖流②北半球暖流③南半球寒流④北半球寒流D.①南半球寒流②北半球寒流③北半球暖流④南半球暖流【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图①、③中,海水温度向北递减,判断为北半球;图②、④中,海水温度向南递减,判断为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则图①和图④中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应为暖流;图②和图③中洋流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高处,应为寒流。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阅读下列对海浪的描述,完成下面小题。①早晨,我们正在海边星巴克喝咖啡,巨浪突然而来。我们玩命逃,看到3个日本人在海里消失了。——[德国]达特勒《泰国普吉岛》②(无风)20000多吨的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监测神七),如同一叶被扣在“碗底”的扁舟,随着绵延的___高低起伏。——新华网电③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2.①描述的是()A.风浪 B.涌浪 C.近岸浪 D.海啸3.②中的横线上应填()A.风浪 B.涌浪 C.近岸浪 D.潮汐4.③描述的是()A.风浪 B.涌浪 C.近岸浪 D.潮汐【答案】2.D3.B4.D【解析】【分析】【2题详解】“巨浪突然而来”是题眼,说明此时无风或微风,不是风浪,A错误;文字描述的是一种具有突然性的巨浪,符合海啸的特点,D正确;涌浪、近岸浪都不具有明显的突然性,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无风”是解题的关键,此时绵延的波浪属于涌浪,B正确;“无风”表明不是风浪、近岸浪,AC错误;潮汐为海水涨或落,与涌浪不同,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浙江八月”是题眼,该诗句描述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故选D。【点睛】风浪由风的直接作用所引起的水面波动;涌浪,它是指风浪离开风区后传至远处,或者风区里的风停息后所遗留下来的波浪;近岸浪,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或近岸区域后,因受地形影响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等。读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曲线①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表示的是海水温度,海水温度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导致海水温度也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曲线②数值由副热带海域向低纬和高纬方向递减,表示的是海水盐度,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副热带海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使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低纬和高纬方向递减。曲线③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增,表示的是海水密度,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受温度影响,低纬海域水温高、密度小,高纬海域水温低、密度大。综合上述分析,①表示海水温度,②表示海水盐度,③表示海水密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①表示海水温度,②表示海水盐度,③表示海水密度,读图可知,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海水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从水平分布来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有海水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等。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低纬和高纬,海水盐度逐渐降低。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从水平分布来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读国家海洋局海温预报图,完成各题。7.海水温度取决于()A.陆上径流量的大小 B.附近洋流性质 C.热量收支状况 D.海陆轮廓形状8.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答案】7.C8.A【解析】【分析】【7题详解】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海水温度取决于热量收支状况,陆上径流量的大小以及附近洋流性质和海陆轮廓形状也会影响海水的温度,但主要还是与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有关,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图示海域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海水温度进行判断,图中南部海水温度达到28℃左右,北部海区的水温为11、12℃左右,因此温度分布是由南向北递减,所以选A。【点睛】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某区域海水温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判断,第一小题抓住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题学生根据图示海水等温线进行判断即可。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 B.降水 C.植物蒸腾 D.下渗10.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①减少内涝发生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9.D10.A【解析】【9题详解】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增加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正确;不影响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①正确;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正确;“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可能降低江河水位,③错误;“雨水银行”有助于绿地发展,会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人类影响水循环的最大环节:地表径流(如调水工程、水库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植树造林、铺设渗水砖、人工降水等有利方面;地面硬化、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等不利方面。下图为黑龙江省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B.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1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答案】11.A12.C【解析】【分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A正确;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B错误;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C错误;谷地冬季日温差约为12度,夏季日温差约为14度,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使谷地气温降低得多,C正确;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慢,升温慢,降温也慢,A错误;山谷,夜间吹山风,B错误;谷地多夜雨,夜间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应该强,降温应该慢,D错误。故选C。【点睛】山谷风的形成: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D.距地面20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14.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D.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A错误;不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垂直变化不同,B错误;由图可知,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D错误;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C正确。故选C。【14题详解】读图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纬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小,A错误;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B错误;平流层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航空飞行,C错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正确。故选D。【点睛】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在不同层面是不同的。1、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这一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3、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0km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4、热层是从80千米到约500千米。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5、逃逸层是热层以上的大气层。逃逸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的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2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使①增强 B.使②增强 C.使③增强 D.使④减弱16.对降温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5.A16.B【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材料,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增多,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最终使得北极气温降低,即①增强,A正确;②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②④均为大气辐射,由于气温降低,所以大气辐射应减弱,②④不会增强,BD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弱,C错误。故选A。【16题详解】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即是当地鸟类最多的季节,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夏季气候适宜鸟类生存,存在大量由南方迁往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以夏季影响最为明显,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反射、散射、吸收三种方式,其中反射作用的影响力最大。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含有不同生命现象的信息。下图示意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到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完成下面小题。17.根据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可知()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②中华鸟龙时期出现联合古陆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④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三叶虫出现在()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9.中华鸟龙存在的地质年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裸子植物盛行,在陆地植被中占主要位置 B.被子植物高度紧茂,草原面积扩大C.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 D.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答案】17.D18.B19.A【解析】【17题详解】生物化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形成条件,并非任何地层都会含有生物化石,①错;中华鸟龙出现在中生代,联合古陆出现在古生代后期,故②错误;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③正确。化石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④正确。故选D。【18题详解】三叶虫古生代,B正确;并非前寒武纪、中生代、新生代;故选B。【19题详解】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故A正确;被子植物高度繁茂,草原面积扩大,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都是新生代,故B错,D错;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是古生代,故C错;故选A。【点睛】中华龙鸟出现在中生代,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盛行。下图为“某地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A.①地层最老,形成时间早于②地层 B.③地层形成于元古宙的主要成矿期C.④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寒武纪环境 D.⑤地层形成中伴随着青藏高原隆起21.石炭一二叠记是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 B.湿润,森林茂密 C.寒冷,冰雪覆盖 D.火山活动较频繁【答案】20.C21.B【解析】【20题详解】图中显示,①地层位于②地层之上,因此①地层形成可能晚于②地层,A错误;图中信息表明,③地层中含有原始鱼类化石,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因此该地层不可能形成于元古宙的主要成矿期,B错误;图中信息表明,④地层中含有古生代早期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因此该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寒武纪环境,C正确;⑤地层位于④地层之下,应形成于古生代早期以前,而青藏高原隆起是在新生代的造山运动中出现的,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煤炭主要由森林植被沉积演化而来,石炭一二叠记是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应森林茂密,森林生长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湿润环境,因此当时应气候湿润、森林茂密,B符合题意;干燥、寒冷、火山活动较频繁等环境下,不利于大片森林的生存,不会成为重要的成煤时期,排除ACD。故选B。【点睛】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始于早古生代,是以藻类为主的低等生物形成的腐泥无烟煤演变而成的石煤。由于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不同,各时代的聚煤作用发育程度也不同。聚煤作用最强的时代有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四个成煤时代。华北地区某城市,某段时期内,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10℃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在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下图)。“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该时段最有可能在()A.1月初 B.4月初 C.7月初 D.10月初23.“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答案】22.B23.D【解析】【22题详解】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较低,材料中的日均温在10°c左右,不会为1月份,A错。由于降雪以后气温升高,不会为10月份,因为10以后气温降低,D错。7月份为夏季,日均温在20°左右,C错。4月份气温回升,日均温在10°左右,若有寒潮来袭,会产生降雪天气,B对。故选B。【23题详解】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慢,所以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较快,而土壤释放地面辐射较少,雪不易融化,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大气受热过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一般。2023年10月20日,位于菲律宾的马荣火山顶部火山口出现两次短暂熔岩喷发,并伴有地震和次声信号。该火山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阿尔拜省,海拔约2400米,是菲境内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下图为地震波的波速变化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来自()A.A层内部 B.B层下部 C.B层上部 D.C层内部25.火山频发是岩石圈板块运动活跃的表现,其中岩石圈指()A.大陆的地壳部分 B.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C.软流层以上部分 D.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答案】24.C25.C【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C为地壳,B为地幔,A为地核。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即图中B层上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火山频发是岩石圈板块运动活跃的表现,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C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而不仅仅是整个地壳,A错误;不是整个上地幔,B错误;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并不包括软流层,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中国山河壮丽,千姿百态,桂林山水、长江三峡被选作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左图、右图分别示意第五套人民币20元和10元纸币的版面图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左图地区可溶性岩石广布,主要形成()A.三角洲地貌 B.风蚀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27.右图所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岸壁较陡,谷底较窄 B.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C.顶平坡陡,垄槽相间 D.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答案】26.C27.A【解析】【26题详解】读图可知,左图为桂林山水,可溶性岩石广布,在流水溶蚀的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故选C。【27题详解】右图为长江三峡,为流水侵蚀地貌,岸壁较陡,谷底较窄是河流上游V形谷的典型特征,A正确;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地表特征,即青藏高原海拔太高,所以远看青藏高原有很多山,但是当你置身于高原时,因为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很小,感觉像一马平川,B错误;顶平坡陡,垄槽相间是雅丹地貌的特征,C错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D错误。故选A。【点睛】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而直接形成地貌的外力作用是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读下列四种地貌图,完成下面小题。28.以上四种地貌中,不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9.甲、乙两种地貌()①甲分布在河流下游②甲由侵蚀作用形成③乙分布在河流下游④乙由侵蚀作用形成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0.图示四种地貌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28.C29.C30.D【解析】【28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乙为三角洲,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丙为风蚀蘑菇,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丁为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峡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①错误,②正确。乙为三角洲,一般分布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有流水堆积作用形成,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3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贵高原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分布区,丁为喀斯特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行)、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二、综合题(40分)3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城市中心区67540533768270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5材料二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3)近年来,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试提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答案】(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城市中心区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3)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透水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城市内涝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与城市内涝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中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因为城市人口多,交通工具多,人为释放热量多,所以气温较郊区高;由城市热力环流可以知道,市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且城市粉尘、尘微粒多,为降水提供丰富的凝结核。【小问2详解】据材料中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但因为城市化使城区内硬化路面增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而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不足,地表径流超过了城市排水能力,形成内涝。【小问3详解】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形成城市内劳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径流量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够,因此,一要想办法增加下渗量,二要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雨水下渗量减少是应为路面高度硬化所致,所以,增加下渗量应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等。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应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减少对天然水面的破坏,改善城市排水系统。32.某中学地理小组同学开展了地理实验活动。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同学们准备了如下实验用材:碎纸屑、打火机,制定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在安全无风的地面上,放置一堆碎纸屑,并用打火机点燃。②观察纸屑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并用图示表示出来。(1)请补全图中线条上的箭头。(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____)(选择填空)。A.水循环B.大气受热过程C.热力环流D.大气垂直分层其形成过程是:地表热量差异,导致空气____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____运动,产生该实验现象。(3)下图中,碎纸屑点燃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等压面发生的变化是:①处气压变____;②处等压面向____(上、下)弯曲。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关系的规律是:气压____(高/低)处等压面向下弯曲,气压____(高/低)处等压面向上弯曲。(4)①、②、③、④四处中,气温由高到低顺序是____。(5)如果该实验模拟的是北半球冬季大气运动状况,则①代表____(陆地/海洋)。【答案】(1)画图:(2)①.C②.垂直③.水平(3)①.低②.上③.低④.高(4)①③②④(5)海洋【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火焰处,气温高,空气上升,两侧地面处,气温相对低,空气下沉。绘图如下:【小问2详解】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过程,C正确;该实验过程与水循环无关,A错误;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等环节,该实验没有演示,B错误;该实验模拟的是大气对流运动,与平流层大气运动方式不同,不能模拟大气垂直分层,D错误。故选C。热力环流其基本过程为: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完成热力环流。【小问3详解】①处是碎纸屑燃烧区域,气体受热膨胀上升,气压变低;②处位于①处垂直高空,由于有一部分上升气流,所以该处气压值较高,等压面向上弯曲。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关系的规律是:气压高处等压面向上弯曲,气压低处等压面向下弯曲。【小问4详解】据题意可知①处是碎纸屑燃烧之地,气温最高,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与①③比②④在高空,所以③地气温高于②④,②处有热空气上升影响,气温较④更高,所以四地气温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③②④。【小问5详解】陆地较海洋热容量小,冬季降温幅度更大,气温更低,而海洋降温幅度小气温更高,①地气温较高,所以代表北半球冬季的①是海洋。33.2021年10月的某天,北京某校同学利用校园里的玻璃温室和露天试验田开展气温测量实验。图a为玻璃温室内和露天试验田中某日气温变化测量结果。图b为大气垂直分层图。图c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该校学生开展测量实验的场地处于图b中的____层(填序号),该层名称为____,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2)学生在露天试验田测量数据时,听见了飞机的轰鸣声。飞机一般在图b中的____层(填序号)飞行,该层气流以____运动为主。(3)一日内,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但图a中实验数据表明,玻璃温室内外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____时。结合图c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北京市郊区通过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4)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c中序号),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图c中序号)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答案】(1)①.I②.对流层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①.II②.水平

(3)①.14②.①为太阳辐射,先使地面受热,地面受热后再以③地面辐射的形式使近地面大气受热。(或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4)①.③②.④【解析】【分析】本题以玻璃温室内和露天试验田中某日气温变化测量结果图、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地球大气自下至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图b中I层是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对流层以垂直运动为主,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温,所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小问2详解】图b中II层气温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