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第一单元综合评估eq\o(\s\up7(考试用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s\do5())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团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及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沉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聚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聚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也许是从“天”起先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干脆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奇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的“用其周行,强字之日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意,所以,“圆”常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妙至极的事物称作“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至美”来解。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谋而合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奇妙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聚”的审美心理,好像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志向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当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苦痛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好像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志向的规范,“大团聚”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殊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和善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骇人动目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聚”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缘由,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于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大团聚”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B.“大团聚”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沉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团聚”结局很多时候须要借助梦境呈现。C.“大团聚”审美心理肯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和善的事物和使人骇人动目的震撼。D.“大团聚”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对传统规范的崇尚、迎合和屈从、妥协,它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对圆熟精致的发展。解析:A项,“古代的戏曲小说”扩大了范围,文本限定的是“宋及以后的戏曲小说”。B项,“‘大团聚’结局很多时候须要借助梦境呈现”的说法没有依据。C项,“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和善的事物……震憾”说法错误,依据文意,中国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和善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所产生的震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文章第一段以宋及以后的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聚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B.文章最终一段主要从“大团聚”虽然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但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的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论证。C.文章整体采纳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的主体内容主要从易、庄、禅三个角度阐述“圆”在中国哲学中的美学内涵。D.文章首段指出“大团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阐释,最终揭示“大团聚”的内涵。解析:“最终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法错误。最终一段的前半部分论证的是“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另外,本段只是谈到了“大团聚”心理导致的两种倾向,并没有对此进行论证。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华夏初民渐渐形成了“乾为天,为圆”的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亲和与崇尚。B.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相识也许是从“天”起先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因为“天”干脆关系到农业收成。C.“圆”常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意。D.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好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志向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解析:由第五段首句可知,圆“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不是佛家推崇“圆”的理由。(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6月24日晚,河南卫视《梨园春》第1000期庆典晚会正式上演。从1994年创办至今,《梨园春》坚守24载,播出了l000期,可以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记录者。戏曲的地域性很强,在肯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传播路径,很多戏曲类电视栏目在全国范围很难叫响,但《梨园春》做到了。北京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说:“《梨园春》之所以能够受到观众,包括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认可,是因为这档节目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节目内容方面,《梨园春》并不局限于本地戏曲,它以豫剧为基础和突破口,对其他省份的主要剧种兼收并蓄。在其举办的各种戏迷擂台赛上,除了豫剧外,京剧、黄梅戏、越剧、秦腔等全国著名剧种也很常见,这使得《梨园春》不仅在河南、在豫剧票友中成为品牌,在全国观众的心目中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梨园春》栏目的踪迹不仅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更引领中国戏曲走向世界。不管是国内各省市平民戏曲海选,还是赴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巴西、英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对外文化沟通,《梨园春》都为当地人民了解河南、了解中国搭建起了一座文化桥梁,宣扬推广了中国的戏曲,使中国戏曲惊艳了世界舞台。(摘编自《〈梨园春〉长春的“秘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7月18日)材料二:10月7日,2024中国戏曲文化周圆满落幕。本届戏曲周,举办地北京园博园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充分的参加感,让很多游客收获颇丰。观众将手放在壁画中的树枝上时,红花起先静静绽放,游船缓缓滑动。这是戏曲周上,《梦回牡丹亭》带来的科技感。《梦回牡丹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打造了一部动态沉醉式视觉欣赏秀。在这里,通过全息成像技术,观众可以进入剧中场景,与剧中人物造型形成实时互动。北京园博园银杏大道搭建了戏曲场景秀,帮助戏迷票友过足戏瘾。伴着唱腔,映着布景,游客成为自己宠爱的戏中人。比如,薄纱、串珠等华美的装饰风格使《贵妃醉酒》的布景受到了女性游客的宠爱,纷纷在此留念。戏曲周还开展了脸谱彩绘、戏装体验、戏曲印象照片打印、戏影彩贴等互动体验项目,设置富有戏曲元素的儿童游乐设施,丰富儿童游园活动内容。在这些活动中,古老的戏曲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很多小粉丝的宠爱。(摘编自《参加,让戏曲更好地和时代相适应》,千龙网2018年10月8日)材料三:京剧《卖水》混搭周杰伦《龙拳》,融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于一体的“戏曲课间操”,想不走红都难。相比于动作枯燥、配音刻板的传统广播操,这套灵动多元的“戏曲课间操”极具创意,深受孩子们宠爱。“戏曲课间操”也是“戏曲进校内”的一个绝好突破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共识,但诸如戏曲之类的传统文化,老一代人自然听得有滋有味,可要让青少年接受的确存在肯定障碍。一些学校落实“戏曲进校内”,大多只是请专家开一场讲座,或邀请戏曲演员来学校演出一两场,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连普及戏曲学问都做不到,更遑论让孩子们爱上国粹了。将戏曲与课间活动有机结合,探究和创新戏曲文化新形式的“戏曲课间操”,无疑是绝好的尝试。让戏曲和广播体操相遇,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戏曲,戏曲文化珍宝也就能在校内里释放出光线,并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传承的种子。“戏曲课间操”既熬炼了身体,又普及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何乐而不为?(摘编自《“戏曲课间操”想不走红都难》,《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7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梨园春》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记录者,它不仅在国内推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承,而且在国际上推广了中国的戏曲文化。B.《梨园春》成为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电视栏目,离不开它在内容上以豫剧为基础和突破口,对其他省份的主要剧种兼收并蓄。C.北京园博园中国戏曲文化周的各个环节都将戏曲元素与科技手段相结合,让到场的游客进行互动体验,充分感受戏曲文化。D.京剧《卖水》混搭周杰伦的《龙拳》,这套“戏曲课间操”灵动多元,没有了传统广播操动作枯燥、配音刻板的缺点,特别有创意。解析:“各个环节都”不合文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梨园春》突破了地域性强对戏剧传播路径的限制,豫剧、京剧、黄梅戏、越剧、秦腔等剧种都频繁出现在戏迷擂台赛上。B.戏曲周上的儿童游园活动和“戏曲课间操”深受孩子们宠爱,说明古老的戏曲艺术能突破青少年接受方面的障碍,散发新魅力。C.以请专家开讲座、邀请戏曲演员来学校演出的方式落实“戏曲进校内”,普及戏曲学问,不行能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戏曲艺术。D.目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共识,但诸如戏曲之类的传统文化在弘扬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须要进行深化探究和创新。解析: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请专家开一场讲座,或邀请戏曲演员来学校演出一两场,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6.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中国戏曲文化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6分)答:①坚持以文化为本,打破地域限制,对各种优秀剧种兼收并蓄。②借助高科技等手段,增加观众的参加性,让戏曲更好地与时代相适应。③创新形式,打破青少年在接受方面的障碍,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传承的种子。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材料一讲《梨园春》胜利的一个秘籍,即以文化为本,打破地域限制,对各种优秀剧种兼收并蓄;材料二讲戏曲文化周的胜利举办,即增加观众的参加性,让戏曲更好地与时代相适应;材料三讲“戏曲课间操”的胜利之处,即创新形式让青少年宠爱。作答时,可抓住这些要点进行整合。留意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作答时不要脱离文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旦角注江岸年轻的时候,他是著名遐迩的人士。每到农闲季节,四乡八里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唱梆子戏,都免不了跑到黄泥湾,邀他加盟。他那媚媚的扮相,妖妖的身材,在台上一走,就是一串碰头彩;一个水汪汪的飞眼,能淹死一堆小媳妇;一挑葱白似的兰花指,能醉倒一群小姑娘;再唱上那么几嗓子,连半老徐娘们都从里往外酥透了。不管演哪一出戏,都数他的戏份足。《大祭桩》中的黄桂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打金枝》中的公主,《西厢记》中的红娘,都非他莫属。他还真从戏迷中拐了个姑娘,做了他的媳妇儿。一切有关他的杂务都被那姑娘包下来了。他和媳妇儿相亲相爱地过了大半辈子,媳妇儿没舍得吵他一句骂他一声,横草不让他拈,竖草不让他拿,就是时时常让他在家简洁地扮上,摆布一下身材,哼那么几句。嫁给他多少年了,媳妇儿看了听了他的戏,仍旧眼睛放光。后来,大队演样板戏,他演李铁梅、阿庆嫂,演了几次,不让他演了。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媳妇儿便让他在家里偷偷演,演给她一个人看。当然,他演的是红娘,是秦香莲。有时候,媳妇儿还能接几句张生、黑老包呢。这么好的媳妇儿,打着灯笼也难找,谁知说走就走了,事前半点儿征兆都没有。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成天都像是没了魂儿的人。媳妇儿都埋了半年多了,他还时时常到坟头去哭,细听了,不是哭,却是唱——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听儿把内情事细说根由。想当时李黄两家结亲后,也算是门当户对第一流……媳妇儿走了,儿子在外面念书,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抓没挠的。他一辈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料理日子的本事,一烦,连出去进来都离不了的戏也免了。过了两年,儿子中学毕业回了家,不久又娶了亲,家里终于又有了一个女人,他才可以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好好唱一唱他的戏了。亲家母年轻时也是他的戏迷。亲家母来家了,和他有说不完的话。说得兴起,间或他也比划比划,但是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口,和过去有天壤之别,让亲家母直感叹,究竟是老了,老了。听了亲家母的话,他不知是悲伤还是兴奋,但他每回都舍命挽留亲家母多住几天。只要过一段时间亲家母没来,他还会催儿媳回娘家去接呢。儿媳不情愿了,和儿子吵,你爹咋回事儿,我爹还没死呢。儿子笑了笑。儿媳又说,你爹都这么大岁数了,别成天没事了哼哼唧唧的好不好,一个大老头子,男不男女不女的,算什么呀!儿子不笑了,叹了一口气。儿子还是和他谈了。从今以后,他进进出出都黑着脸,既不哼唱了,也不言语了,最终憋出一场病来。病好了,他脱了层皮似的瘦了下来。儿子瞒着媳妇儿,带他到省会电视台梨园春擂台赛报了名。他竟做了擂主。竞赛那天,他唱了两段《西厢记》红娘唱腔,一段是:他二人进房去竟把门来上,门儿外战兢兢站立俺红娘。都只为老夫人把良心昧丧,抱不平我才陪你来到书房……另一段是:谯楼上打四梆,霜露寒又凉,为他们婚姻事,俺红娘跑断肠。抬头把天望,为什么,为什么,今夜晚这夜真长啊!恨声老夫人,过河你拆桥梁,逼你的亲生女,夜半会张郎。从今后再莫说你治家有方……唱过了,看到观众和评委都给他打了全场最高分,他眼角静静溢出了泪花。这一辈子,能演给千千万万个戏迷看,死了也值了!(有删改)注:旦角指的是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小说第一段多角度描写了“旦角”的舞台形象,重点突出了他妩媚的扮相和精彩的唱功。B.旦角因演不好英雄人物而特别焦急,既表现了他对戏剧的酷爱,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C.儿子的“笑”是对自己女人误会两位老人之间关系的讪笑,“不笑”“叹了一口气”则包含了一种无奈之感。D.本文语言散发着独特而清爽的乡土味道,且平中见奇。如第四段在写主子公的难过表现时,看似描写平淡,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解析:B项,“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属于无中生有。C项,“儿子的‘笑’是对自己女人误会两位老人之间关系的讪笑”理解错误,不是讪笑,是用笑来化解自己女人的误会。D项,“平中见奇……回味的空间”错。本文语言并无平中见奇的特点,第四段的描写也无深意。8.小说中,儿媳对“旦角”的不满与其他人对“旦角”的认同、痴迷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作者这样支配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儿媳的不满与“旦角”的媳妇儿、亲家母等的认同形成了显明的对比,突出了儿媳对“旦角”的不理解,对传统戏曲的不理解,示意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年轻人的隔阂。②儿媳的不满与后文“旦角”梨园春擂台夺魁后流露出的情感形成对比,突出了“旦角”以戏为人生,愿为戏而死的形象特征。③儿媳的不满与儿子的理解以及电视台的认可形成对比,让人思索如何对待传统艺术、如何发扬传统艺术的问题,升华了主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艺术手法的实力。对比的手法是为了凸显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又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比的作用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分析。儿媳对“旦角”不满,但是他人(“旦角”的媳妇儿、儿子、亲家母、电视台等)却对“旦角”认同,这是不同思想的冲撞,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冲突。通过多处对比,凸显了“旦角”的形象,也凸显了主题,升华了主旨,令人深思应如何对待和发扬传统艺术。9.小说共有三处引用了“旦角”的唱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答: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呈现了主子公对妻子的深情,突出他痴迷于戏曲的形象。②从小说结构上看,题目是“旦角”,引用“旦角”唱词暗合标题。③从表达效果看,在叙述中插入唱词,使小说的叙述节奏更加富于变更,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富有艺术特色。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实力。解答本题,可以从引用的作用来分析,一般有照应标题、补充情节、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凸显人物形象等作用。本文题目是“旦角”,引用“旦角”的唱词,照应了标题。而从唱词本身的内容来看,突出了主子公对妻子的深情和她痴迷于戏曲的形象。从表达效果看,引用唱词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顺帝末,为侍御史。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损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意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B.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C.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D.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解析:“人命所系”句意完整,“今”为时间状语,领起下句,故“今”前应断开,据此解除B、D两项;结合前句“无诏信”可知,后句应为表反问的“何以知非奸邪”,意思是“怎能知道不是奸邪呢”,据此解除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储副”,储君,被确认为君位的继承者,君主之副,多指太子,所居常被称为东宫。B.“刺史”,官名,“刺”为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职责是纠察吏治事务、监察中心官员。C.“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诣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D.“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晚举火叫“燧”。解析:“监察中心官员”说法错误,主要监察对象为地方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种暠为人谨慎,老成持重。在承光宫任职时,中常侍不按正常礼法来迎接太子,种暠以死相抗,受到杜乔的敬佩和皇帝的赞许。B.种暠声名远播,安土定边。乌桓人反叛朝廷,听闻种暠上任后闻风降服,到边界去迎拜他;匈奴进犯,他恩威并用,使边疆安稳。C.种暠轻利重义,刚正不阿。他用父亲死后留下的家财救济宗族与乡里穷人,不与追求名利之人交往;发觉太守有不法行为,刚好上报。D.种暠为政有方,深得民心。他传播朝廷恩泽,敬重并传播不同部族的乡俗,使他们感念和听从汉朝的恩德;他从凉州升迁时当地百姓极力挽留。解析:“敬重并传播不同部族的乡俗”理解有误,原文为“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即“向远夷宣教皇恩,移风易俗,岷山地区杂居之人都归服汉之大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5分)译文: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疑惧不知道该怎么办。(2)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5分)译文: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怀恨在心。解析:(1)“从”,依从;“惶惑”,惶恐迷惑;“不知所为”,不知道怎么办。(2)“而”,表转折,但;“畏懦”,畏惧怯懦;“案”,追究、查办;“是”,代词,代指这件事;“衔”,心中怀着;“衔怒于暠”,状语后置,对种暠怀恨在心。参考译文: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亲为定陶令,有财产三千万。父亲去世后,种暠将这些财产全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四周乡里贫困的人。对那些求取功名利禄的人,种暠都不与他们交往。汉顺帝末年,担当侍御史。种暠被提拔在承光宫教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迎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疑惧不知道该怎么办。种暠于是手持利剑拦住车驾,说道:“太子是国家储君,有关百姓命运。今日常侍来到此处而没有诏书符信,怎能知道不是奸邪呢?今日宁死不从。”高梵无话可说,不敢对答。杜乔回去后特别感叹,为种暠能临事不迷乱而自己不能感到惭愧。皇帝也赞扬他稳重,赞扬了很长时间。后来出任益州刺史。在益州任上三年,向远夷宣教皇恩,移风易俗,岷山地区杂居之人都归服汉之大德。当时永昌太守以黄金铸花纹蛇,来献给梁冀,种暠检举揭发逮捕了他,并急驰上报,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怀恨在心。正好遇上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暠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很多官员、士卒却被损害,梁冀因此陷害他,朝廷传令逮捕种暠、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臣听说征讨盗贼造成的损伤,本不是种暠、应承之意,实在是因为县吏畏惧法律,胆怯 犯罪,压迫、驱逐(百姓)太深太苦,才招致这种不审慎。”梁太后看了奏疏后,便赦免了种暠、应承的罪,仅仅免去官职而已。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暠为凉州刺史,深得当地百姓的欢心。当种暠又被朝廷征用升迁时,官吏和当地百姓到朝廷恳求留下他,梁太后感叹道:“没听说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便同意了。又被迁使匈奴中郎将。当时辽东、乌桓反叛,他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望风降服,到边界迎拜他。朝廷征拜他为议郎,升迁他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扰并、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暠为度辽将军。种暠到军营后,先宣扬汉朝的恩泽诚意,引诱诸胡人倒戈,其中有不情愿听从的,然后加以征讨。他诚意诚意地进行安抚,赏罚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部族都来归降。种暠于是除掉报警的烽火,除去望哨楼,边疆安稳无警报。延熹四年,种暠被升为司徒。在位三年,六十一岁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而去,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B.首联其次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C.颔联写出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诗人从这勃勃朝气中吸取了力气,感到欣慰。D.“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解析:应是干脆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悲观。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6分)答:①新法被废的苦痛与惋惜。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苦痛、惋惜。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解析:在试卷里,古诗的注解通常与某道题的答案有关,而古人写作的时候宠爱“卒章显志”,所以解答思想感情类的问题除了要理解全诗外,还要重点结合诗歌的注解和诗歌的最终一联。依据注解①可以知道,这首诗写于新法被废除后,所以诗人的内心是苦痛和惋惜的。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点明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窦娥蒙冤赴刑场时,她悲愤地斥责天地:“天地也!只合把清浊辨别,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2)《窦娥冤》中窦娥剧烈控诉社会严峻不公的两句是“为善的受贫困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3)《滚绣球》中窦娥用对偶句式来否定天地的两句是“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今日中国通行的戏剧观念中,由人物对话组成的话剧被看作是与传统的以歌舞为主的戏曲________的戏剧形式,而国人也往往将“话剧”________地理解为“对话的戏剧”。然而,细考话剧的名称与实质,状况远非如此简洁。话剧的名称是洪深在1928年提出的。此前,流行于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戏剧,除了传统戏曲之外,借鉴西洋戏剧创生出来的“新戏”也出现了。“新戏”的出现,发生了中国戏剧的新、旧之争。人们对“新戏”自身名称的________,也是当时中国戏剧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洪深考察了20世纪初中国“新戏”的开创、发展历程等,明确主见用“话剧”来指称中国的“新戏”。故从名称上讲,“话剧”是对20世纪中国“新戏”的正式命名。任何新生事物的名称总是和实质________的,确定事物性质的不是名称而是实质。()。这也警示我们,面对今日业已流行的“话剧”概念时,不能拘泥于“对话的戏剧”的名称,而必需从根本上明白“话剧”的现代戏剧实质。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A.大相径庭望文生义莫衷一是休戚相关B.南辕北辙顾名思义举棋不定休戚相关C.南辕北辙望文生义举棋不定休戚相关D.大相径庭顾名思义莫衷一是休戚相关解析: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冲突很大。南辕北辙:比方行动与目的相反。句中强调在人们的观念中,话剧和传统戏曲相差很大,故应选“大相径庭”。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说明。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句中强调国人不懂话剧的真正意义,只会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应选“望文生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样的结论。举棋不定:比方做事迟疑不决。句子是说人们对“新戏”的名称没有一样的看法,应选“莫衷一是”。休戚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亲密。休戚相关:形容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句中强调事物的名称和实质亲密相关,应选“休戚相关”。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A.流行于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戏剧,除了传统戏曲之外,借鉴西洋戏剧创生出来的“新戏”也出现了。“新戏”的出现,引发了中国戏剧的新、旧之争。B.流行于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戏剧,除了传统戏曲之外,还有借鉴西洋戏剧创生出来的“新戏”。“新戏”的出现,发生了中国戏剧的新、旧之争。C.流行于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戏剧,不仅有传统戏曲,还有借鉴西洋戏剧创生出来的“新戏”。“新戏”的出现,发生了中国戏剧的新、旧之争。D.流行于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戏剧,除了传统戏曲之外,还有借鉴西洋戏剧创生出来的“新戏”。“新戏”的出现,引发了中国戏剧的新、旧之争。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戏剧”没有说完,就另起话题“新戏”;二是“出现……发生……之争”搭配不当。只有D项改正了这两处错误。19.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括号内,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①而是干脆采纳了“现代戏剧”的称谓②也是洪深用“话剧”来命名中国“新戏”的初衷③而这恰恰是20世纪中国“新戏”迥异于传统旧戏的根本所在④与“话剧”名称相对应的实质是其现代戏剧性质⑤因此,洪深后来已经不再运用从前的“话剧”名称A.③②④⑤① B.④⑤①③②C.③④⑤①② D.④③②⑤①解析:④句中的“实质是其现代戏剧性质”和括号前“确定事物性质的不是名称而是实质”相照应,④应放在最前面,由此解除A、C两项。再由文意可知③中的“这”是指④中的“现代戏剧性质”,③应在④后,故解除B项。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多肉植物是指植物养分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茎或叶或根),少数种类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①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它们大部分生长在干旱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②根部吸取不到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有时候人们把这类植物称为沙漠植物或沙生植物,③这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多肉植物虽然有很多生长在沙漠地区,但却不是都生长在沙漠,而且沙漠里也还生长着很多不是多肉植物的植物。解析:①处,由多肉植物的名称和“在外形上”可以推知,此处应填“显得肥厚多汁”之类的句子。②处,由前文“大部分生长在干旱地区”与横线后“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可知,此处应填“根部吸取不到水分”之类的句子。③处,由后文“因为多肉植物……不是多肉植物的植物”可知,称多肉植物为“沙漠植物或沙生植物”是不精确的,横线处填写类似语意的句子即可。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2019年8月27日,教化部就一般中学三科统编教材运用状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历史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独创、天文历法、医学等重大独创创建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教材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答:①2019年8月27日;②教化部召开中学统编教材运用状况新闻发布会;③历史教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解析:本则新闻报道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中可提取的关键信息为时间(2019年8月27日)和事务(教化部召开中学统编教材运用状况新闻发布会)。其次句介绍了历史教材所涉及的详细内容,体现了其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三句表明历史教材编写的目的,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据此概括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很多往事,成了好玩的故事,而我们现在的经验,也将成为明天的故事。曾经,月下纳凉,其乐融融;而今,空调电扇,舒适智能。曾经,河中游戏,欢快满意;而今,网上冲浪,轻松愉悦。曾经,书信往来,情牵两端;而今,微信电话,灵活快捷……40多年改革开放,让人们享受到了生活的舒适、轻松、便利,但很多生活图景也在慢慢远去与消逝。社会的变迁,留下了不同的时代印记和生活故事,是否也给你带来了一些联想与思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材料解读:材料列举了40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迁:从月下纳凉到空调电扇,是避暑方式的变更;从河中游戏到网上冲浪,是休闲消遣方式的变更;从书信往来到微信电话,是沟通沟通方式的变更……从材料列举的三种变更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材料中无明显的褒贬扬抑;其次,三种变更关注的不只是形式,还有背后蕴含的深意,比如过去的生活呈现的是简陋生活条件下的质朴纯粹、自由率真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深厚真挚,而如今的生活呈现的则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下人们生活的舒适、轻松与便利。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印记。据此,考生写作的重点应是社会变迁带给个体的感受。在行文时,考生须要留意的是,不要把过去和现在割裂开,而是要关注其内在联系,情感上可以表达对过去的留恋怀念,但也要有对接着前行的期许。正确立意:①心怀美妙,接着前行;②让传统与现代偕行;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522-2:2025 EN-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 Mechanical tests and weighing
- 2025至2030中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
- 汽车服务顾问培训课件
- 教育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研究
- 商业培训中的教育游戏化案例与实践
- 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同推动商业繁荣
- 教育领导者的前沿探索-科技创新实验室剖析
- 商业培训中激发学员学习动力的技巧分享
- 教育新纪元内窥镜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 机器人教学助手在数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鼻窦导航般阅片改进版
- 手机摄影课件完整版
- GB/T 42048-2022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遴选要求
- GB/T 97.1-2002平垫圈A级
- GB/T 8713-1988液压和气动缸筒用精密内径无缝钢管
- 【足球教案】提高球员1v1带球突破及压迫防守的能力
- 急诊医学休克优质课件
-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 房缺术后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大乐透旋转矩阵表
- PDCA循环管理培训PPT课件:降低采集血标本不合格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