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考前梳理与指导——文言文阅读
总体要求
1.读懂是“王道”。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他两道。
2.把握文体特点。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分别从战国秦汉时期
的杂史、别史、诸子等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限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
体。四大体例: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史笔:‘己。掌握不同文体特点。
3.注意两个文本类型。文言文也会出现“文本一+文本二”新形式的“群文”
阅读,两文本会在内容上有共母话题,题目多为主观概括题服务,要注意两
个文本在某一话题上的内在关联。
3.读不懂怎么办?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一是不必着急,标注一下
(如画线或圈圈)放下先读下文;二是借助上下文来推断;三是借助第3
道选择题来助译。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
么,说不定题目没考查呢!如果题目真的考查到,你还是不懂,那说明题目
击中了你的''硬伤",认命,放过,不纠结。
4.考前如何查漏。如背传记类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高频
词,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120个常文言实词,高考次常文言实词。特别是
教材中的文化常识要梳理一下。高考的文化常识髭不会“难怪偏”。突破
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多记一个是一个。
【文言断句】
【解题关键】
(一)扣名词和代词
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
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可先找出名词,如人
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
词,如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
等。“或”(“有的人”“有人”)也可做主语。
(二)扣动词和形容词
谓语成分多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
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
词;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
话,进行断句。写两人对话,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
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
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三)扣文言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谙气词和一些连词,它
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不像记叙性文字
那样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读就显得非常重
要,它会使断句变得很容易。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尤其要
关注“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
关键词。
(四)扣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被动句。一些固定句式可以作为
断句的切入点。常见的结构有判断句(”……者,……也””为、乃、
即、则”)、被动句(“为……所……””受……于……””见……
于……”)、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其……
乎”“安……哉””何……为”)。
(五)扣句式对称
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搔
据对称特点断句。
【断句选择题形式】
四个选项,两处设置不同,考生可以找不同,用排除法快速答题。
例1[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
“不默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
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解析】“不须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
“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
“寡人”“诺士大夫”“子”是人物代词,且都做主语,中间断开。“何
也”,单问句。
【答案】“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
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断句】10B.不毂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宾人自以
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句意】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
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
不道贺,这是为什么?
例2[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
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平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
其仁而有德也
【解析】划线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对话,两个"日”是标志,
“武王日”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断开;从句式结构来
看,“居其宅田其田”是对称结构,“田”后可断开。“惟仁是亲”是宾语
前置特殊句式,“无变旧新/惟仁是亲“,中“无”与“惟”关联词对应(无
论……只是……)。“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百群做主语,前面断开。“广
大乎平天下矣”,“乎”“矣”为句末语气虚词,断开。“凡所以贵士君子
者/以其仁而有德也”,“……者,……也”为判断句,“贵士君子”是动宾
短语作“者”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
【答案】10.E.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
仁而有德也/
【断句】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
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
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
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
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例3[2022年高考新高考I卷]今赵不救魏魏敬盟于秦是赵与强
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解析】“魏献盟于秦”是魏国将和秦国结盟的意思,“于秦”是介
宾结构做状语后置,应断到“秦”后。”是……也……”是判断句,虚词
“也”后断开。“电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可以运用句式对称断句,句末
有虚词“矣”,加重语气,至此断开。“所以”解释为“用来......的”,
是一个词组,不能断开。”此所以......也“,“此''做主语,是判断句。
这里“文”是“田文”,即孟尝君的名字。
【答案】10C今赵不救魏/魏歆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
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断句】今赵不救魏,魏秋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
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句意】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献血结盟:这样就如同
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
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这就是我田文(孟尝君)忠于
大王的表现(魏国在西面为赵国作了遮蔽)。
例4【2022年高考新高考II卷文言文真题及解析】吴汉为人质摩
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
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解析】表示人物的主语,有“吴汉”“邓禹及诸将““上”。“质厚
少文”是对吴汉的评价,后面断开;造次:仓促;匆忙。“造次”“不能以
辞语是“自达”的状语,不能分开,排除AD;“多所荐举”“再三召见是两
个独立的动作谓语,要分开。“其后”,指代时何,前面要断开。“其后勤
勤不离公门”,省略主语;公门:官署,衙门,故“离”的宾语,后面要断
开。“上”是指光武帝刘秀,是“亦以其南阳人”的主语,不能分开,排除
Bo
【答案】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
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断句】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
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句意】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有文采,匆忙时(常常)
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多次被皇上
召见,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不离开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
人,逐渐与他亲近。
【涂字母形式】
2023年教育部命制的试题断句新题型,将客观选择题变相改成主观题,
考生没有任何投机可能(选择题是给出断句位置,考生找不同,排除法,有
蒙混过关的可能)。但是,因为只有三处断句,句子相对而言就要短一些,
这实际上也隆低了难度。同时,字母定位法,为机读阅卷提供了方便。2023
年高考文言断句,大概率不会以选择题的样式出现,这一新题型值得关注。
技法:》
(1).只需三处,我们可以运用由大到小倒推法。先确定“大”的范围,
再来找其他两处。少)阂
(2).答题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记住,只涂三处,涂四处及以上
不得分,不能乱涂。>»/
例11教育部命制2023年四省(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联考】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
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
也,‘公/"C
【解析】“诸侯有相伐者”,是定语后置,“者”为定语后置标志。“尚耻
之”,是完整的动宾结构,宾语“之”后断开。只需三处,我们可以运用由
大到小倒推法。先确定“大”的范围,“之”后断一处(断句字母:I)。再
来找其它两处,想来想去,也只有在两处断开(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
鲁/父母之邦也),其它别无可能。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是先陈述现象,
然后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断句字母:F)。“今鲁父母之邦也”,是判断句,
“今”,表时间限制,用在句首,是对“鲁”的修饰,此处主谓之间可停顿,
“今鲁”提顿,强调作用。(断句字母:K)o
【答案】FIK
【断句】“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善,父母之邦也”
【句意】“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
我们D°.//
附原文——桓公日:“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日:“四民者勿使杂处杂
处则其言呢其事易」公曰:“处土、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日:“昔圣
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例2【对接2023年新高考语文四省联考仿真卷(云皖晋吉黑通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
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四国民W者c|勿DJ使后杂上处卜杂隹处『则[其©言『呢M]其M事M
易>
【解析】由大到小倒推法:①两个杂处明显要断开;②“其言呢其事易”,
对称法断开;③“四民者”,提顿,断开。
【答案】10.CGM
【断句】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呢,其事易。
【句意】“士、农、工、商,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会使他们
相互干扰,工作不安心」
二例7【2023届佛山市.模】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可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
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西A源B出CKtD西E西国县G崎H冢I山J会K白水M经N葭。萌P入Q
汉»广、t>.
附原文: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流;西源出庞西西县蟠
冢山会白冰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O
【解析】由大到小倒推法:①由上句“出……山”提示,此句“出战西查
县蟠塞山”,“山”后断开;②“会”与"经”"入”是三个动作,表明河流
流经地域走向,中间断开。
【答案】JMP
【断句】西源出陇西西县蟠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
【句意】西边的源头出于陇西西县崎冢山,和白水河会合后,再经过葭萌,
流入汉水。
—【文言实词+文化常识】/「
选择题文化常识知识点考察。2022高考变化:与教材文言文结合更紧
密,考察文言实词的比较分析,少量兼及文化常识。
试卷考察内容课本文言文题型总结
“约,,“宣言”
2022《鸿门宴》《赤文言实词+课本比文化常识
全国甲卷“孤”“阴”壁赋》《岳阳楼较淡化,文
记》言实词为
2022“食必放皿解”《短歌行》《屈文言实词+课本比重点。重
全国乙卷原列传》《曹刿较(兼及文化常识视课本,
论战》《孔雀东“流放”)教考结
南飞》合。更加
2022“雪人”“百乘”《邹忌讽齐王文化常识+文言实重视文
新高考I“蔽”“国门”纳谏》词+课木比较言语段的
卷阅读理
2022“衔枚”“差强重要实词、古今异解。N
新高考n人意”“尊重”义、文化常识和修
卷《车驾”辞现象•
从文言♦实词来看:新高考大方向开始重视教材,教考结合,题目与教
材有一定程度衔接。2022届新高考,还是老教材新高考的过渡模式。2023
年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普及与推进,新高考将迎来“新教材新高考”真正
意义上的新高考。考前一个月,可对部编教材中的文言文重点实词有计划进
行一次“回头看、再梳理”。
从高考语文化常识来看,题目难度较低,都在课本范围内,可对部编教
材中飒文化常识进行系统回顾。05^Ip
[2022高考文言文选择题第2题回顾】
[2022年高考仝国中卷】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一项是()>.
A.约乍意思是约定派不,“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
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
言”含义不同。广、「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愁妇”的
“孤”字含义相同。石樊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
“阴”字含义不同。•
【参考答案】A
【解析】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
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
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
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C.“孤国”中的“孤”是孤
单、孤立的意思;《赤型赋》“泣孤舟之蔑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
含义相同。D:“阴合”的“阴”是私下、喑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
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鱼;二者含义不同:/
考察点:“约”“宣言”“孤”“阴”
【备考】2022全国中卷考察至IJ"约”"宣言”“孤”“阴”实词(词语)
的意思,并分别与课本中的文言文《鸿门宴》《赤壁赋》《岳阳楼记》内容比
较分析。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X.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
含义相同。."匕//x
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
义相同。
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
义不同。广、..「
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
含义不同。
11.A【解析】“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
“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
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B放,都是流放、
放逐的意思。C.“靡使有余”,靡妁意思是“没有”,这句话直译是没
有让他们有余下的,意译为“不留活口”;“望风披靡”,靡的意思是
“倒下”。D.“公悲之”,悲,意动用法,以之为悲,意为同情;“心
中常苦悲”,悲为悲伤
考察点:“食”“放”“靡”“悲”
2022全国乙卷考察到“食”“放”“靡”“悲”实词(词语)意思,并分
别与课木中的文言文《短歌行》《屈原列传》《曹刿论战》《孔雀东南飞》内
容比较分析。其中流放涉及到文化曾识。>..
【2022年高考新高考I卷】T1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
谦称自己。r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
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
相同。/
I).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
边境。
11.C【解析】(《邹忌》中的“蔽”是受蒙蔽的意思;“为赵蔽”
的“蔽”是屏障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A\B\C“寡人”“百乘””“国
门”涉及的文化常识非常简单,是课文中所学。“寡人”在课本中的文
言文出现的频率就太高了,课文就有《寡人之于国也》。“千乘”一词,
《子路曾替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便;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
勇,且知方也。”
考察点:“寡人”“百乘”“蔽”“国门”。
【备考】新高考1卷的文化常识题表现出两点变化:一是文化常识(寡
人)贴近课文,较简单;二是考察语境中重点实词的含义,与课文中所学的
相比较,这一点题型与全国中卷、全国乙卷相同。提醒2023届一轮复习备
考,文言文攵习夯实基础,课本文言文知识点要落到实处,重要的文言实词
要更点落实。其实,考察文言实词的意思,与课木中的文言实词对比分析,
这是山倒以前的高号老题型。二/
【2022年高考新高考H卷】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
禁止喧哗的器具。/户:*r
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
为勉强令人满意。
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
者的意思不同。*/
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
指音乐用法相同
11.B【解析】“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上常曰:“吴
公差强人意【勉强令人满意。差:大致还可以】,隐若一敌国【隐若敌
国: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
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1矣。”根据“隐若敌国”,强调
对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是“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的意
思。其实,“差强人意”是一个成语,熟知这一成语,便可断定此项错
误。
A项中的“衔枚”是常见文化常识,B项中“尊重”是古今异味义,
C项中的“车驾”“丝竹”意思更简单,但题目考察的借代这一修辞形
式。车驾代人,丝竹代音乐。
【文意推断】
选择题:判断文意概括、分析的正误。
总体把握文意。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对比分析找
漏洞。议论文重点分析议论性质的中心、主旨句。记叙文注意人物的事
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地点、官阶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
否恰当。只要读懂文章,此题难度不高。做题时要比对原文,错误点往
往很小,一定要心细。
一句话:难度是不高,“视力”要够好!
一个理:同是选择题,同是对文意的理解,与现代文I相比,文文
言文的这道选择题容易得多,所以要珍惜,再难难不过现代文阅读,一
定要拿下。
[2022高考文意推断真题回顾】
例1【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T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
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
得的事情。
【原文】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
利俱至。
【译文】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
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
乂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
的上策。
【解析】“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说法错误。原文中“西德于秦”的
意思是“对秦国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前文背景是齐助
楚攻秦,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派张仪离间齐楚。秦欲伐齐,
楚若与齐绝交,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以示谢意。所以说“西德于秦”是在西
面对秦国施有恩惠。这道题出得很刁钻,如果没有读懂文意,是无法做出正
确判断的。
例2[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T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
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原文】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
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
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译文】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
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
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
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
工程。
【解析】文中叔向意思是说,古代君王以德为重。而晋平公在春天建造
游观之台,需要大量人力,耽误百姓农时。怎么能靠这些(建造游观之台)
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叔向的意思很明显,君王安身立命重
德政,不可贪图个人享乐。再进一步说,就是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
来安身存命,得重德、重民。选项中的“只顾”是单一性,所犯的逻辑错
误:叔向并不反对君王的安身立命,反对的是君王安身立命的方式(只图个
人,不顾民生,在春天筑台)。这道题目出得也猥难,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
严密的思维演绎。
例3[2022年高考新高考I卷】T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
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
取救兵。
【原文】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
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解析】注意魏王所说中的一个“愿”守,表达了个人的愿望,也就是
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国,搬来救兵。并不是孟尝君主动表达意愿。题目
相对简单。
例4【2022年高考新高考II卷】T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D.吴汉处世俭朴恭敬谨慎,不置田产,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时家
人曾置买一些田产宅业,他归来后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署。
12.D【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版二手手机买卖合同样本
- 施工项目款项结算合同
- 2025版郑州二手房买卖合同指南
- 辽宁省阜新市博大教育2025年高三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字合成基础(AE)》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自然科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互动表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鹰潭市2024-2025学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声基础写作(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YS/T 778-2011真空脱脂烧结炉
- GB/T 1229-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 GA 137-2007消防梯
- 通用报价单模板
- 血精的诊治课件
- 考研考博-英语-北京建筑大学考试押题三合一+答案详解4
- 消防管道支架制作安装标准2017.喷淋
- 合格供应商年度评审计划
- 《三角形的分类》-完整版课件
- 吊装安全心得体会(6篇)
- DB52-T 1057-20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