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4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温度会影响吲哚乙酸的合成C.吲哚乙酸具有催化作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2、当人处于高温炎热的环境中时,不会发生的是()A.温觉感受器兴奋性增强B.皮肤血流量增加C.血浆渗透压维持稳定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3、当环境温度从0℃改变为23℃,某人体温基本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中机体进行的调节是减小产热,增大散热B.若在23℃环境下他没有出汗,则没有通过蒸发途径散热C.进入23℃环境后他的实际产热和散热量都减小了,且基本相等D.进入0℃环境后,皮肤毛细血管会收缩,血流量减少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可能会引起组织液含量增多D.处于稳态时,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6、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B.HIV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大部分免疫功能D.HIV主要由DN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7、下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图示食物网遗漏了一个箭头,且甲、乙、丙、丁所处营养级不受影响,则该箭头可能起始于水草或藻类B.图中甲和乙属于次级消费者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D.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不可能是皮肤10、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的相对稳定状态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则会引起组织水肿D.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11、四线蓝尾石龙子是蜥蜴目石龙子科的一个濒危物种,在我国台湾又称为丽纹石龙子。由于农药的使用、环境污染等因素,四线蓝尾石龙子数量大量减少,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其数量又有所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从外地迁入四线蓝尾石龙子至台湾,则迁入后其种群呈“J”型增长B.根据种群的出生率可以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C.四线蓝尾石龙子种群中抗农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升高D.四线蓝尾石龙子捕食蚱蜢时属于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12、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显著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图示某海水立体养殖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M、N表示营养级,数字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其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B.M中未利用的能量为876kJ/(m2·a)C.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76%D.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会导致浮游植物数量下降,造成牡蛎减产13、陈巴尔虎草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天堂草原”的美誉,下图为陈巴尔虎草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狐的同化量的一部分以狐的粪便的形式流入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产中通过圈养减少呼吸消耗,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根据高中生物学知识,用专业术语将表格补充完整:。生物学现象原理吃熟鸡蛋容易消化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_________①中耕松土中耕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_________②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部_________③,从而促进无机盐吸收;促进土壤中分解者_________④,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棉花打顶解除_________⑤现象,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群落的_________⑥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15、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16、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1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19、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7分)20、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

(1)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实验时所选蚯蚓生长状况应基本一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统称为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研究实验,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_______蚯蚓的数量和种类,进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8分)21、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形式的能量;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能量m2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图乙中______________属于图甲中的Ⅲ。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对该生态系统来说,y越大,x_______(填“相对越大”;“相对越小”)

(3)若草同化的能量不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猫头鹰的食物来源中兔与食虫鸟的比例由1∶1变为2∶1,则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4)图丁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该系统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5)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只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下图。若甲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8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______kJ。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主要的合成部位及其合成过程、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可在胚芽鞘的尖端合成,但合成量较少,A错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吲哚乙酸,此过程离不开酶的催化,因此温度会影响吲哚乙酸的合成,过量的色氨酸可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B正确,D错误;吲哚乙酸具有调节作用,C错误。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A选项的判断。因忽略了“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而误认为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2、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应是温觉感受器兴奋,A正确;人处于炎热环境时,皮肤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多,B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的血浆渗透压维持稳定,C正确;处于炎热环境时,散热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掌握程度,比较简单.考生要能够识记体温调节中枢;区分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以及区分识记寒冷调节和炎热条件下调节方式的区别。3、B【分析】【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

A;环境温度从0℃改变为23℃;机体进行的调节是减小产热,增大散热,A正确;

B;若在23℃环境下他没有出汗;但有无感排汗,因此存在通过蒸发途径散热,B错误;

C;进入23℃环境后他的实际产热和散热量都减小了;且基本相等,C正确;

D;进入0℃环境后机体通过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使皮肤散热减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原理、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稳态及组织水肿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

A;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A正确;

B;免疫细胞位于血浆和淋巴中;故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正确;

C;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可能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从而使组织液增多,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并不是稳定不变的,D错误。

故选D。5、C【分析】【详解】

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

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6、C【分析】【分析】

【详解】

A;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A错误;

B;HIV是病毒;病毒依赖于活细胞才能生存,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时间很短,B错误;

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T细胞被破坏死亡,最终使人丧失大部分免疫功能,C正确;

D;病毒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HIV是RNA病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D错误;

答案是C。7、D【分析】【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A;若缺少的箭头起始于水草或藻类;甲不摄食藻类,则缺少的是水草或藻类到丙或丁的箭头,但这样会导致丙、丁的营养级改变,应是缺少了甲到丁的箭头,A错误;

B;图中甲和乙属于初级消费者;B错误;

C;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丁是消费者不是分解者,C错误;

D;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也就是第四营养级)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B: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促进作用减弱,不是抑制生长,故A错误,由图可知乙烯含量的增加生长素的含量下降,所以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故C错误。由图可知BD正确。

考点: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图表能力,难度适中,找到对照点和关键的拐点是解本题的关键。9、B: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Ⅰ是肺,Ⅱ是小肠,Ⅲ是肾脏,Ⅳ是皮肤;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②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详解】

A;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中心器官;肺部的气体与内环境之间只隔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因此,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

B、Ⅱ是小肠,①过程表示营养物质等的吸收过程,其中Na+、Cl-;葡萄糖等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内环境;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②表示肾脏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错误。

故选BD。

【点睛】10、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

【详解】

A、若②为脑细胞,脑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则a处的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血液流经肌细胞会将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掉或合成肌糖原,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也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的稳定,B错误;

C、[①]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④]血浆,C错误;

D、人体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AD。11、C:D【分析】【分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四线蓝尾石龙子捕食蚱蜢时属于次级消费者。

【详解】

A;由于台湾存在四线蓝尾石龙子的天敌等环境阻力;迁入后,种群呈“S”型增长,A错误;

B;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B错误;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抗农药基因的个体存活下来,所以种群中抗农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升高,C正确;

D;四线蓝尾石龙子捕食蚱蜢;蚱蜢捕食生产者,因此四线蓝尾石龙子属于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D正确。

故选CD。12、A:D【分析】【分析】

分析图形:图示表示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中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6553kJ/(m2•a),流向M3281kJ/(m2•a),流向遗体残骸6561kJ/(m2•a);M同化的能量为3281+2226=5507kJ/(m2•a),其中有2019kJ/(m2•a)用于呼吸作用,流向下一营养级386kJ/(m2•a),流向遗体残骸2102kJ/(m2•a);N同化的能量为386kJ/(m2•a),其中有217kJ/(m2•a)用于呼吸作用,流向遗体残骸168kJ/(m2•a)。

【详解】

A;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A正确;

B、图中M的同化量为=3281+2226=5507kJ/(m2•a),图中M中未利用的能量为=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遗体残骸的能量=(3281+2226)-2019-2102-386=1000kJ/(m2•a);B错误;

C;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86÷(3281+2226)=7%;C错误;

D;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会造成牡蛎减产,D正确。

故选AD。13、A:B:C【分析】【分析】

图示表示陈巴尔虎草原上几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捕食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捕食食物链,即草→兔→狐;草→兔→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详解】

A;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中所有生物的总和;图中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而不是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错误;

C;狐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属于狐同化的能量,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产中通过圈养减少呼吸消耗,可以提高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进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略

【分析】【详解】

高温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中耕松土能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还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也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棉花打顶为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

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解析】被蛋白酶水解竞争有氧呼吸分解作用顶端优势空间结构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16、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17、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18、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19、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1题,共7分)20、略

【分析】【分析】

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蚯蚓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详解】

(1)①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据柱形图可知;不同植物半分解叶的量比未分解叶的量多,说明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表格中,蚯蚓对杨的半分解叶最多,说明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根据表格可知,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2)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蚯蚓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蚯蚓能改良土壤的成分;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若在红松林和蒙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