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艇粘艇生理郭联标准

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编码】23000610

【课程类别】护理

【课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重要根底学科之一,也是一门根底与临

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主要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开展

过程以与患病机体的形杰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功能和代变化,说明其本质,从而为

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开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根底。

病理学的根本容分总论和各论两局部。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各种根

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与其规律,教学容应以

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主要掌握病理学的一些名词术语、概念和各种疾病的病理

变化与其发生开展过程,并要熟悉各种疾病的原因、发生机理与其临床病理联系,

还要适当介绍国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学的根底理论、根木知识和根本技能,为学习后续

临床医学,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结实的根底。

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要用“动〃的观点观察认识

疾病,正确理解和处理机体与环境、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结构与机能、质伤与

抗损伤、病理改变与临仄表现等辨证关系。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实习

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识别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还应积极创造条

件开展电化教学,加强病理尸检见习,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结合学生实际,写出教案和讲稿并充分

准备CAI课件。学生应做好预习,带着问题听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讲授方法应灵活多样,始终贯穿启发式教学,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联系实际。

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讲授容更加形象直

观,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病理学实习课中,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切片和大体标本。在临床病理讨论中,

根据临床病理讨论的要求,学生先提出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疾病的发生开

展过程和主要死亡原因,学生之间进展讨论,后教师指导和总结临床病理讨论。

(一)理论讲授局部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34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28学时,实验课6学时,理论课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课程容课时备注〔教学形式)

1细胞与组织的适应和损伤2讲授

2损伤的修复2讲授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讲授

4炎症3讲授

5肿瘤3讲授

6心血管系统疾病3讲授

7呼吸系统疾病3讲授

8消化系统疾病3讲授

9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3讲授

10传染病3讲授

合计28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和组织损伤的修复、再生的概念与类型。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概念

形态、结局与功能。

2、熟悉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

3、了解皮肤创伤愈合的根本过程、类型与影响因素。

二、主要教学容

修复、再生、病理性再生、生理性再生、完全再生、不完全性再生的概念。组

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分类。各种组织〔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血管组织、肌组织、

神经组织)的再生过程。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结局与功能。皮

肤创伤愈合的概念、根本过程、类型与影响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学习目的要求

k掌握充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栓子与梗死的概念,淤血的根本病理变

化和后果,常见重要脏器(肝、肾)淤血的病变特点;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形

态特征与结局;梗死的类型与其病理变化。

2、熟悉淤血的原因,血栓形成的机制和形成过程与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

对机体的影响与栓子的运行途径;梗死的病因、形成条件与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二、主要教学容

充血的概念,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后果。

淤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后果、常见重要脏器(肝、肾)淤血的病变特点。

出血的概念、类型、原因、病变和后果。

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的过程与血栓的形态、血

栓的结局、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

体栓塞、羊水栓塞、其它栓塞),各型的来源、病变和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形成条件、病变,梗死

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第四章炎症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局部根本病理变化,炎症的组织学类型、炎症的结局与局部表现

和全身反响。

2、熟悉急、慢性炎症的发生机制。

3、了解炎症的原因与炎症介质的作用。

二、主要教学容

炎症的概念、炎症的临床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响。炎症的原因。炎症的局部根本

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渗出的发生机制: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

加、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

血性炎、增生性炎、肉芽肿性炎。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第五章肿瘤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与扩散。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原那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概

念。癌和肉瘤的区别。

2、熟悉肿瘤生长的生物学、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的机制,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常见上皮组织、间叶组织肿瘤与畸胎瘤的病变特点。

3、了解肿瘤的分级分期,肿瘤病理学检查方法,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二、主要教学容

肿瘤的概念。肿瘤的肉眼观形态,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异型性的概念,肿瘤

细胞的异型性,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肿瘤的生长速度、生长万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的形态特点,

直接蔓延、转移的概念与特征,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的机制。淋巴道转移、血道

转移、种植性转移的主要途径与其特点。肿瘤的分级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

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原那么。瘤、癌、癌症、肉瘤的概念。

上皮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上皮癌的组织来源、好发部位

与病变特点。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概念、常见疾病与其病变特点。

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瘤、脂肪瘤、脉管瘤、平滑肌瘤、纤维肉瘤的组织来源、

好发部位与病变特点。

神经系统肿瘤的特点。畸胎瘤、肾胚胎瘤的病变特点。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肿瘤病理学检查方法。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根本病理过程。

2、掌握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病变特点与后果。缓进性高血压的各期

病变与后果。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

3、熟悉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概念。风湿病的心脏外病变。急进性高血压的特点。

慢性心瓣膜病的特点。

4、了解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亚急性感染性心膜炎的病变特点。

慢性心瓣膜病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二、主要教学容

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根本病变、主要动脉病变。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病变特点与后果,心绞痛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肌梗

死的发病机制、病变、类型与并发症。

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标准、病因、发病机制、缓进性高血压的各期病理变化

与后果,急进性高血压的特点。

风湿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根本病变与其开展过程,风湿性心膜炎、心

肌炎、心外膜炎的病理变化,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动脉炎、中枢神经系统病

变,慢性心瓣膜病的形成、病理变化与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亚急性感染性心膜炎的病变特点。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与并发症。

2、掌握细菌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硅肺、肺癌的病变特点。

4、熟悉肺气肿的类型;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点。硅肺的分期。

5、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支气管扩症的病变特点。肺癌的发

病特点.

二、主要教学容

慢性支气管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与合并症。支气管扩症的概

念、病变特点。

肺气肿的概肺念、病因、发病机制、类型与病理变化。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与并发症,大、小叶

性肺炎比拟,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点。

硅肺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分期与各期病变特点、并发症。

肺癌的病因、发病情况、病理变化与组织发生、扩散、临床病理联系。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的病变特点。

2、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变化与合并症;病毒性肝炎根本病变和各型肝炎的

主要病变特点;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胃癌的病理

变化。

3、熟悉肝硬化的分类;慢性胃炎的类型;食管癌、肝癌、大肠癌的病理类型。

4、了解消化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

坏死后性肝硬化与其它类型肝硬化的病变特点。

二、主要教学容

慢性胃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与合并症。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根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与各型主要临床病理

特点、结局,慢性肝炎的分类与病理变化特点。

肝硬化的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门脉性肝硬化形态发生与病理变化、

临床病理联系c坏死后怛肝硬化与其它类型肝硬化的病变特点C

胃痛、食管痛、大肠癌、肝癌的病因、发病情况、组织发生、病理变化(肉眼

类型和组织学类型)转移途径与临床病理联系。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肝癌

的概念、病变特点。良、恶性溃疡的鉴别。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恶性淋巴瘤的概念、主要类型与病理特点。

2、了解恶性淋巴瘤的分类与临床病理联系;白血病的主要特点。

二、主要教学容

恶性淋巴瘤的概念、分类。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变化、组织分型、分期与临床

病理联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分类。常见恶性淋巴瘤的特点。

白血病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

2、熟悉肾小球肾炎的分类与常见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肾盂肾炎的病因、感染

途径。

3、了解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肾细胞癌的发病情况和病理特点。

二、主要教学容

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根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病理类型。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与转归;快速进展性肾小

球肾炎的病变特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与结局;其它各型

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

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感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与结局。

肾细胞癌的发病情况、病变特点与临床病理联系C

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子宫颈癌、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病理变化。

2、熟悉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联系,绒毛膜上皮癌和子宫颈癌的

扩散和转移。

3、了解子宫颈癌、葡萄胎的病因,乳腺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和转移。

二、主要教学容

子宫颈癌的病因、发生开展过程、病理变化、扩散和转移。

葡萄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与预后。

恶性葡萄胎的病理特点。

绒毛膜上皮癌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特点、扩散与转移。

乳腺癌的病理变化特点、扩散与转移。

第十三章分泌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

2、熟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二、主要教学容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

2、熟悉流脑、乙脑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联系与并发症。

3、了解脊髓灰质炎的病变特点°

二、主要教学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类型、病理变化、临

床病理联系与结局、并发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

系、结局与并发症。

脊髓灰质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变特点。

第十五章传染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根本病理变化与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

的病变特点;伤寒、菌痢的病变特点。

2、熟悉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感染途径;伤寒、菌痢的病因、发病机制与

感染途径。

3、了解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特点;伤寒的肠道外病变特点。

二、主要教学容

传染病的概念与特征。

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根本病变与其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概念、

病变特点、播散途径、开展和结局。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概念、特点。局灶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的病

变特点与开展和结局。加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伤寒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肠道病理变化,其它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的病变特点,其它脏器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

慢性菌痢、中毒性菌痢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菌痢的概

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急性菌痢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课局部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实验课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课程容课时备注(教学形式)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和损伤辅导与自行观察

损伤的修复辅导与自行观察

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辅导与自行观察

炎症辅导与自行观察

肿瘤辅导与自行观察

心血管系统疾病辅导与自行观察

2呼吸系统疾病2辅导与自行观察

消化系统疾病辅导与自行观察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辅导与自行观察

泌尿系统疾病辅导与自行观察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辅导与自行观察

32

神经系统疾病辅导与自行观察

传染病辅导与自行观察

合计6

【实验教学容要点】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与各类型的病变特点。

2、熟悉实验课各项管理制度与病理学实习的一些根本要求。

3、了解组织损伤的原因。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心肌纤维萎缩、肾细胞水肿、肝脂变、肾小动脉玻变、淋巴

结干酩样坏死、肾凝固性坏死、支气管黏膜上皮鳞状化生。

2、大体标本:大脑压迫性萎缩、心肌营养不良性萎缩、心肌肥大、肾水样变性、

牌包膜玻璃样变性、肝脂变、大脑液化性坏死,食指、中指干性坏疽、回肠下段溃

疡形成、肺坏死后空洞形成和钙化、脾凝固性坏死灶机化、回肠代偿性扩肥大、肾

干酪样坏死。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病理标本和组织切片的观察方法与步骤。

2、复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注意点。

3、病例讨论。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发生开展与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2、熟悉修复、再生、机化的概念。

3、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与再生方式。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肉芽组织

2、大体标本:脾凝固性坏死灶机化

三、课堂作业选题:绘图:肉芽组织镜下观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的概念、病变特点与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血栓、栓塞、梗死的概念、形态特征与形成条件。

3、了解栓塞的类型。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肺淤血、肝淤血、混合血栓、静脉血栓形成伴机化、肾贫血性

梗死。

2、大体标本:慢性肝淤血、右心耳混合血栓形成、大脑液化性坏死、脾贫血性

梗死、回肠出血性梗死、肺动脉血栓、狗肾的贫血性梗死。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进一步训练学生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诊断方法。

2、列表比拟四种血栓的特征

3、病例讨论

4、绘图:肝淤血的镜下观

第四章炎症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局部三大根本病变、炎症的类型、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的病变

特点。

2、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表现、各种有关炎症的一些常用名词术语。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肺纤维素性炎、阑尾蜂窝织炎、心外膜纤维素性炎、结肠炎性息

肉、慢性胆囊炎、感染性肉芽肿1淋巴结结核)

2、大体标本:化脓性阑尾炎、化脓性脑膜炎、肝脓肿伴窦道形成、臀皮下慢性

脓肿,咽、喉、气管、支气管假膜性炎、慢性胆囊炎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训练描述大体标本与镜下标本的方法

2、总结炎症的类型与分类原那么

3、病例讨论

4、绘图: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点

第五章肿瘤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形态结构、异型性、生长与扩散

2、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肿瘤的命名原那么、癌与肉瘤的区别

3、熟悉常见上皮组织肿瘤和间叶组织肿瘤的类型与主要特点

4、了解脱落细胞学检查与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意义、方法与考前须知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皮肤乳头状瘤、食管鳞状细胞癌、结肠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腺

癌、纤维瘤、纤维肉瘤、卵巢良性畸胎瘤

2、大体标本:子宫黏膜下纤维平滑肌瘤、子宫浆膜下纤维平滑肌瘤、胃小弯处

腺癌并发坏死、出血与G弯侧淋巴结转移、乳腺癌、阴茎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

腺瘤、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卵巢纤维瘤、胸壁纤维肉瘤、颈部囊状淋巴管瘤、手指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囊性畸胎瘤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肿瘤大体标本与镜下切片的观察方法

2、肿瘤病理诊断根本技能的训练

3、病例讨论

4、绘图:鳞状细胞癌镜下观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病的根本病变与其发生开展过程,风湿性心脏病的形态特征与后果

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根本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与

后果

3、掌握高血压病的根本病变与各器官病变的特点与后果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风湿性心肌炎、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

2、大体标本:风湿性全心炎、慢性风湿心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高血压

病心脏肥大、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腹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粥样硬化、左冠

状动脉前降支与左旋支粥样硬化、脑基底动脉与右颈动脉粥样硬化、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心血管系统标本的观察方法

2、列表区别良、恶性高血压的异同点

3、病例讨论

4、绘图:风湿小体镜下观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与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硅肺、肺癌的病变特点与临床病理分型

3、熟悉支气管扩症的病变特点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硅胴、肺癌

2、大体标本: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症、硅

肺、肺癌〔肺门型、周围型、弥漫型)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呼吸系统标本的观察方法

2、病例讨论

3、绘图:硅结节镜下观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的病变特点与临床病理联系、溃疡病的合并

2、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征与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胃癌、食管痛、大肠癌、肝癌的形态特征、类型与临床病理联系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溃疡病、门脉性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细

胞性肝癌

2、大体标本:慢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合并癌变、门脉性肝

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变、食管癌(蕈伞型、髓质型,溃疡型、缩窄型)、胃癌(息肉

型、溃疡型、浸润型)、直肠癌(溃疡型)、肝细胞性肝癌(巨块型、多结节型)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消化道和肝脏标本的观察方法

2、病例讨论

3、绘图:慢性胃溃疡镜下观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恶性淋巴瘤的概念、组织分型与主要病变特点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霍奇金淋巴瘤

2、大体标本:淋巴结淋巴瘤

三、课堂作业选题:讲述造血系统标本的观察方法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急、慢性胃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与临床病理联系

2、了解肾细胞癌的病变特征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孟肾炎、急性肾盂肾

炎、肾细胞癌

2、大体标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泌尿系统标本的观察方法

2、病例讨论

3、绘图: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镜下观

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癌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子宫颈癌、乳腺癌的病变特点与临床病理联系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2、大体标本: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生浸润型、外生菜

花型)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女性生殖系统标本的观察方法

2、比拟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癌三者的病变特点

3、病例讨论

4、绘图:葡萄胎的镜下观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流脑、乙脑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流脑、乙脑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主要实习容

1、组织切片: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2、大体标本:化脓性脑膜炎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脑大体标本与镜下标本的观察方法

2、比拟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区别

3、绘图:乙脑的镜下改变

第十五章传染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的根本病变与其转化规律。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开展过程

与各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2、掌握伤寒、菌痢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与主要合并症

3、了解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二、主要实验容

1、组织切片:干酪样坏死性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

核、结核性脑膜炎、小肠伤寒〔髓样肿胀期)、结肠细菌性痢疾〔假膜性炎期)

2、大体标本:局灶性肺结核(硬结钙化期)、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形成、急性

粟粒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浸润进展期)、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

核、干酪样肺炎、结核性脑膜脑炎、肠结核、肾结核、附睾结核、回肠伤寒(溃疡

期)、结肠细菌性痢疾1假膜性炎期)

三、课堂作业选题:

1、各型肺结核病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识别与诊断能力

2、比拟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区别

3、病例讨论

4、绘图:结核结节镜下观

【成绩考核方式】

1、成绩评定总那么

理论考核、实验课考核、平时成绩。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根据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等评定,占总成绩的10%。

3、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核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

王斌主编《病理学》人民卫生

参考书目:

1、周庚寅主编《病理学实习指导》人民卫生第1版2005年

2、宫恩聪主编《大学病理学》高等教育第1版2001年

【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病理学是一门根底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要在学好前期医学根底课

如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化学的根底上,才能学好病理学。在学习中,

要注意对概念和病理变化的理解和记忆,还要注意临床与病理的联系。掌握了病理

学的根底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能为学习后续容,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

打下结实的根底。所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专业根底课。

(/车晓宁)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开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根底理论

课,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开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

的动态变化和原理,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展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从而探

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

握疾病发生开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和疾病的防治奠定根底。

教学目标:

由于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开展的规律与机制,因此它是一门理论性较

强的学科,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

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

和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免疫

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各门医学根底学科有关。从这个角度说,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根底医学中多学科密切穿插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因此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根底课,它有责任把

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病理生理学试图在

根底与临床各学科(如科学等)间架起“桥梁”,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

又是一门沟通根底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教学要求:

病理生理学教学是通过讲授和实验两种方式进展的。讲课要启发为主,着重说

明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与其机能代的动态变化。对其它局部可适当联系或指导自

学。对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新科学成就,应作实事的介绍。在实习课程中要通过实

验,课堂讨论,既到达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疾病发生的目的,又要做到开发学生

智能。

(一)理论讲授局部

【教学时间安排】

序号单元课时备注

1绪论0.5讲授为主

2疾病概论0.5讲授为主

3水、电解质代紊乱1.5讲授为主

4酸碱平衡紊乱1.5讲授为主

5缺氧1.5讲授为主

6发热1.5讲授为主

7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2讲授为主

8休克2讲授为主

9缺血-再灌注损伤2讲授为主

10心功能不全2讲授为主

11肺功能不全2讲授为主

12肝功能不全2讲授为主

13肾功能不全2讲授为主

合计21

本课程理论学时为21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理论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的概念;病理过程;临床综合症(syndrome)

的概念。

2.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容;研究方法和开展简史。

二、主要教学容

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容重点阐述病理生理学的概念;详细讲解病理生

理学的任务、地位和容。

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般介绍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病理生理学的开展简史一般介绍病理生理学妁开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疾病的原因、条件、诱因和脑死亡的概念。

2.熟悉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疾病发生开展的一般规律

以与根本机制;死亡(death)的诊断标准。

3.了解安康和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的转归;康复。

二、主要教学容

1.安康与疾病详细讲解安康和疾病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2.病因学重点阐述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原因和条件之间的辨证关系;一

般介绍生物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

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3.发病学详细讲解损伤和抗损伤、因果交替、整体和局部等一般规律与疾病发

生的体液机制和组织细胞机制;一般介绍疾病发生的神经机制和分子机制。

4.疾病的转归重点阐述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和前死亡的概念;一般介绍完全康

复、不完全康复两种概念和目前脑死亡的标准: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生深昏

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

停止。

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紊乱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水电解质的生理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掌握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熟悉高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

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掌握水肿的概念、水肿发生的根本机制。掌握钾平衡的调

节因素;掌握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水肿的特点与发生机制:了解钾代紊乱的防治原那么「

3.了解正常人体液的容量与分布与影响因素、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人

体水电解质摄入与排出途径;了解水肿对机体的影响;熟悉钾的生理功能;熟悉高

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钾的体分布。

二、主要教学容

1.一般介绍水、钠的正常代。

2.一般介绍水、钠代紊乱的分类。

3.低钠血症重点阐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详细讲解高容量性低钠血症;详细讲

解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概念。

4.高钠血症重点阐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详细讲解高容量性高钠血症;详细讲

解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5.正常血钠性容量过多(水肿)详细讲解水肿的概念;重点阐述水肿发生的根

本机制;详细讲解水肿的特点

6.详细讲解正常钾代

7.低钾血症概念,熟悉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

8.高钾血症概念、熟悉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

9.一般介绍钾代紊乱的防治原那么。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的意义以与正常值;

代性酸中毒的特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

吸性酸中毒的特征、酸礴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代性碱中毒的特

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碱中毒的特

征、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对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

法。

2.熟悉代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代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体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

紊乱的分类;代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防治原那

么;混合性酸碱平衡紊舌」的原因和特点。

二、主要教学容

1.酸碱的概念与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一般介绍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

乱的概念和酸碱物质的来源;重点阐述血液的缓冲作用、肺的调节、肾的调节和组

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2.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与常用指标一般介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重点阐述pH、

动脉血C02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和阴离子间隙等

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

3.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重点阐述代性酸中毒的特征、原因与机制、机体的代偿

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代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介绍代性酸

中毒的分类和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重点阐述呼吸性酸中毒的特征,详细讲解呼吸

性酸中毒的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介

绍呼吸性酸中毒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重点阐述代性碱中毒的特征、原因与机制、

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代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

介绍代性缄中毒的分类、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重点阐述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机

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呼吸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

了解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

4.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一般介绍酸碱一致型、吸碱混合型的双重性酸碱平衡素

乱和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特点。

5.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和病理生理根底重点阐述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的判断;一般介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第五章缺氧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缺氧(hypoxia)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的概念、意义与其正常值;低性缺

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发生机制和血氧

变化的特点;低性缺氧时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

系统的变化、组织细胞的代偿反响和损伤性变化。

2.熟悉氧离曲线与其影响因素;各类型缺氧产生的原因。

3.了解缺氧治疗的原那么和氧中毒。

二、主要教学容

1.缺氧的概念与常用的血氧指标详细讲解缺氧(hypoxia)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

标,一般介绍氧离曲线与其影响因素。

2.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详细讲解低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

与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和机制,重点阐述它们血氧变化的特点

3.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详细讲解低性缺氧时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

统、中枢神经系统与组织细胞代偿性变化和损伤性变化。

4.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根底一般介绍缺氧的治疗原那么与氧中毒

第六章发热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fever)、生致热原的概念;生致热原的来源、产生和释放;发热时

的体温调节机制。

2.熟悉发热和过热的区别;发热激活物和外致热原的概念;致热信号传入中枢

的途径和发热中枢调节介质;发热时相与各个时相的热代特点、机制和表现;发热

时机体的代与功能的改变

3.了解发热的利弊与发热的处理原那么和区别对待。

二、主要教学容

1.概述重点阐述发热(fever)的概念,详细讲解发热和过热的区别.

2.病因和发病机制详细讲解发热激活物和外致热原的概念、种类与体产物;重

点阐述生致热原的概念和种类;详细讲解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与体温调节中枢;

一般介绍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和发热的中枢介质;重点阐述体温调节的方式、

发热的时相和各期的热代特点。

3.代与功能的改变一般介绍发热时糖代、脂肪代、蛋白质代和水、盐与维生素

代等物质代的改变;发热时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

功能的改变;发热对抗感染能力、肿瘤细胞的影响和争性期反响。

4.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一般介绍发热的利弊、发热的处理原那么和区别对待。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弥散性血管凝血的概念、发病机制与弥散性血管凝血引起出血、器官

功能障碍、休克与贫血的原因

2.熟悉凝血因子的异常、抗凝因子的异常、纤溶因子的异常、血细胞的异常、

血管的异常、弥散性血管凝血的原因、影响弥散性血管凝血发生开展的因素、弥散

性血管凝血的功能代变化

3.了解机体的凝血功能、机体的抗凝功能、纤溶系统与其功能、血管皮细胞

在凝血、抗凝与纤溶过程中的作用、弥散性血管凝血的分期和分型、弥散性血管凝

血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

二、主要教学容

1.概述一般介绍机体的凝血功能、机体的抗凝功能、纤溶系统与其功能、血

管皮细胞在凝血、抗凝与纤溶过程中的作用

2.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详细讲解凝血因子的异常、血浆中抗凝因子的异常、

血浆中纤溶因子的异常、血细胞的异常、血管的异常

3.弥散性血管凝血重点阐述弥散性血管凝血的概念、弥散性血管凝血的发病

机制、弥散性血管凝血引起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与贫血的原因:详细讲解弥

散性血管凝血的原因、影响弥散性血管凝血发生开展的因素;一般介绍弥散性血管

凝血的分期和分型与病理生理根底。

第十二章休克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休克的开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2.熟悉休克的病因、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障碍、SIRS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发

病机制、熟悉MODS的发病机制、MODS时肺功能、肾功能与心功能变化。

3.了解休克的分类、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SIRS的原因、MODS的发病经

过与临床类型、MODS时脑功能、胃肠功能、肝功能、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与免疫系

统功能的变化。

二、主要教学容

1.概述重点阐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一般介绍休克的表现。

2.休克的病因与分类详细讲解休克的病因;一般介绍休克的分类。

3.休克的开展过程和发病机制重点阐述休克的开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4.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障碍详细讲解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障碍

5.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全身反响详细讲解SIRS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发病

机制;一般介绍血管活性胺、调节肽的作用、SIRS的原因。

6.器官功能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重点阐述MODS的发病机制;详细

讲解MODS时肺功能、肾功能与心功能变化;一般介绍MODS的发病经过与临床类型

MODS时脑功能、胃肠功能、肝功能、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7.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一般介绍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

第十三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的概念:缺血-再灌

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2.熟悉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3.了解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和其他器官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缺血-

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条件;防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根底

二、主要教学容

L一般介绍原因

2.一般介绍条件

3.自由基的作用详细讲解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详细讲解自由基的代;重点阐

述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重点阐述自由基损伤作用。

4.钙超载重点阐述细胞钙超载的机制;重点阐述钙超载引起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的机制。

5.白细胞的作用详细讲解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的激活;重点阐述中性粒细胞介

导的再灌注损伤

6.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重点阐述心功能变化;详细讲解心肌代变化;

详细讲解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7.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一般介绍脑再灌注损伤时细胞代的变化;一般介

绍脑再灌注损伤时组织学变化;一般介绍其他器官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一般

介绍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一般介绍改善缺血组织的代;一般介绍去

除自由基;一般介绍减轻钙超负荷;一般介绍其他=>

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病因;发生机制;心,脏代偿反响;临床表现的病理生

理根底。

2.熟悉心力衰竭的诱因。

3.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心外代偿反响: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响:防治的病理生

理根底。

二、主要教学容

1.概述重点阐述心力衰竭的病因;.详细讲解心力衰竭的诱因;一般介绍心力衰

竭的分类。

2.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一般介绍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根底;重点阐述心肌收缩

性减弱;重点阐述心室舒功能异常;详细讲解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性。

3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响重点阐述心脏代偿反响;详细讲解心外代偿反响;

一般介绍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响。

4.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根底重点阐述呼吸困难;详细讲解肺水胆;详

细讲解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升高;一般介绍水肿;详细讲解肝肿大压痛和肝功能异常。

5.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一般介绍防治基病消除诱因;一般介绍改善心

脏舒缩功能;一般介绍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一般介绍控制水肿。

第十五章肺功能不全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呼吸衰竭时酸

碱平衡紊乱、呼吸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

2.熟悉肾功能变化、胃肠道变化;熟悉病理生理根底的防治原那么。。

3.了解ARDS致呼衰的发生机制;了解呼吸衰竭分类。

二、主要教学容

1.概念重点阐述呼吸衰竭的概念。

2.呼吸衰竭分类,一般介绍呼吸衰竭分类。

3.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重点阐述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ARDS致呼衰的发生机制,一般介绍ARDS致呼衰的发生机制。

5.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变化重点阐述酸碱平衡紊乱;重点阐述呼吸

系统变化:重点阐述中枢神经系统变化:重点阐述循环系统的变化:详细讲解肾功

能变化;详细讲解胃肠道变化。

6.防治原那么一般介绍去除和防止病因;详细讲解提高氧动脉血氧分压;详细

讲解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一般介绍改善环境与重要器官的功能。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血氨增高的原因与氨对脑的毒性作用、神经递质与

肝性昏迷的关系、芳香族氨基酸与肝性昏迷的关系。

2.熟悉血浆氨基酸不平衡的原因、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诱因的防治。

3.了解肝脏的常见病因和机制、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肝性脑病的

分类与分期、脑干网状绐构与清醒状态的维持、GABA增多的原因与与肝性脑病的关

系、其他神经毒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二、主要教学容

1.概述一般介绍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

2.肝性脑病重点阐述肝性脑病的概念、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

浆氨基酸失衡学说;详组讲解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肝性脑病诱因的防治;一般介

绍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GABA学说、其他神经毒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降

低血氨的措施与其他治疗措施。

3.肝肾综合征一般介绍肝肾综合征的病因、类型和发病机制。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和功能代变化;慢

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和功能代变化;尿毒症的概念。

2.熟悉肾功能不全的根本发病环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类型;慢性肾功

能衰竭发病机制C

3.了解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那么;慢性肾功能

衰竭的原因和开展过程;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根底。

二、主要教学容

1.肾功能不全的根本发病环节一般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肾小管功能障碍、

肾脏分泌功能障碍等肾功能不全的根本发病环节。

2.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点阐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详细讲解急性肾功能衰竭

的分类和原因与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般介绍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后性急

性肾功能衰竭;重点阐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功

能和代变化;一般介绍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根底。

3.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点阐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一般介绍慢性肾功能衰竭病

因和开展过程;详细讲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重点阐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

的功能代变化。

4.尿毒症重点阐述尿毒症的概念;一般介绍尿毒症毒素、尿毒症时功能代变化

与其发生机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治疗的病理生理学根底。

(二)实验课局部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通过疾病模型复制和具体的实验操作、观察和典型病例

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容的理解,训练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对科学

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书写实验报告,加强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

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书写表达能

力,开拓创新思维,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课程容、学时:

本课程计27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21学时,实验课6学时,实验课学时分配如

下:

实验名称实验类型课时备注

病理生理学实验根底知识录像

1根底2

缺氧模拟实验

录像

2休克、心力衰竭根底2

模拟实验

录像

3呼吸衰竭根底2

模拟实验

合计6

【实验教学容要点】

实验一病理生理学实验根底知识

(观看录像)

实验二缺氧

一、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复制各类缺氧动物模型,观察缺氧过程中机体的变化,明确各型缺氧的概

念、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原理,观察缺氧过程中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变化。

二、实验动物小白鼠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

纸筒固定器1只,125ml广口瓶2只,400nli烧杯2只,氯气发生装置一套,

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一套,解剖搪瓷盘一个,六凹玻片1只,手术剪1把,眼科剪、

镶各1把,有齿镣2把,2ml注射器1支,1ml注射器3支,细针头4只换药碗1

个,卵园钳1只,橡皮头滴管2只,小玻璃棒1只,线适量,线手套2副。

5%亚硝酸钠、生理盐水、1%美兰、甲酸、浓硫酸、浓盐酸、重辂酸钾,

0.125%氢化钾溶液,10*硫代硫酸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