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36∕T 989-2017 液化天然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_第1页
(高清版)DB36∕T 989-2017 液化天然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_第2页
(高清版)DB36∕T 989-2017 液化天然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_第3页
(高清版)DB36∕T 989-2017 液化天然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_第4页
(高清版)DB36∕T 989-2017 液化天然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140.40DB36/T989—2017液化天然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IDB36/T989-2017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水泉、肖琼智、管坚、刘康林、石廷毅、陈国柱、柳江春、付生文。1液化天然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简称LNG)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264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T19204液化天然气的一般特性GB/T24918低温介质用紧急切断阀GB/T24925低温阀门技术条件HG/T20675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N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2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一种在液态状况下的无色流体,主要由甲烷组成,组分可能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氮或通常存在于天然气中的其他组分(简称LNG)。对LNG气瓶进行灌装作业的站场。卸车点unloadingpoint防止着火建(构)筑物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构)筑物,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用于减少闪电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3DB36/T989-2017控制设备误操作或能源中断时,能保持安全运行状态的设计特征。4充装站职责4.1充装站的安全和运营。4.2气瓶的充装,所充装的气瓶应4.3气瓶的储运、管理和气瓶使用登记以及站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工作。4.4向气体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气瓶,并对气瓶的安全负责,在所充装的气瓶上粘贴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规定的警示标签和充装产品合格标签。4.5对充装作业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有关气体性质、气瓶的基础知识、潜在危险和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的培训,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4.6向用户宣传气瓶和气体的安全使用知识和危险性警示要求及应急处理办法,并向用户提供《液化4.7做好气瓶在充装前、充装过程和充装后的检查,逐只做好气瓶收发记录、充装记录和检查记录,4.8确保所充装的气体符合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出具产品合格证明。4.9定期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送自有气瓶的数量、钢印标志和建档情况、充装站负责人和充装、检查等人员的持证情况。4.10将超过检验周期的气瓶或充装前后发现有不合要求的气瓶交送气瓶检验机构处理。4.11向当地相关部门报告企业的生产、安全技术状况、事故报告和紧急处理情况。5充装站基本条件5.1充装站应取得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营业执照范围应覆盖LNG气瓶充装业务。5.2充装站的建设应符合建设、安监、质监、环保和消防等相关部门的要求。5.3充装站应具有与充装介质相适应的充装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器具、安全设施及事故应急5.4充装站应具有不小于50m³LNG的储存能力,并具有足够数量的自有产权气瓶。5.5充装站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充装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应急救援预案,并能有效运转和执行。5.6充装站应根据GB/T19204中LNG的特性,按照GB2894的规定,在站内外醒目处设置操作须知牌和6充装站人员条件6.1充装站应配备工程师技术职称以上(含工程师)的专职技术负责人。6.2充装站应配备经专业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相应项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负责人(站长)、安全管理人员、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压力管道巡检维护人员、气瓶充装员和取得气瓶充装作业项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气瓶检查员。气瓶检查员不少于两人,每班不少于一名,气瓶充装47充装站厂房建筑条件7.1充装站站址及总平面布置、厂房建筑的耐火等级、厂区防火间距、安全通道及消防用水量等安全7.2充装站的站址及场地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充装站四周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性实体围墙;b)充装站应分区布置,分为生产区(包括储罐区、卸车区、加压区、气瓶充装区)和辅助区。充装站在生产区和辅助区之间应设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性实体围墙;c)生产区应布置在充装站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或上侧风侧;d)生产区应敷设宽敞的回车场地,并应设有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当贮罐总容积小于500m³时,可设尽头式消防车道和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15m;e)充装站内场地宜平整,在山区、丘陵地区设站也可分阶梯布置;f)充装站生产区与辅助区应分开设置,其安全间距应符合要求,且至少各设一个对外出入口。贮罐总容积超过1000m³时,LNG生产区应设两个对外出入口,其间距不应小于30m,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4m。7.3充装间应设置于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建筑(或罩棚)内。7.4充装站应设置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通风、遮阳、防雷、防静电设施。7.5充装站内的充装间、实瓶间等为甲类厂房;瓶库为甲类库房。其厂房建筑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a)厂房、库房的承重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当采用钢柱时,应设防火保护层。结构应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筑,门、窗应向外开启并应有安全出口;b)厂房、库房建筑物顶内平面应平整、避免死角,防止天然气在顶部积聚。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应设气窗或排气孔或安装防爆排风扇,排气孔应设在最高处,并朝向安全地带;c)厂房、库房应有必要的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kg/m²;泄压面积与厂房(库区)体积的比值(m²/m³)应符合GB50016。d)建筑面积(单层)超过100m²或同一时间生产人数超过5人的生产厂房应至少有两个安全出口;火地面,如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地面层时,应有防静电措施。7.6充装站的充装间与瓶库的钢瓶应实行分区管理。瓶库内实瓶库存液化天然气总容积不超过2m³。7.7充装站应有专供气瓶装卸的站台,站台上宜保留宽度不小于2m的通道,配备的装卸气瓶的起重机械应为防爆型,不得使用电磁起重机和金属链绳子。7.8充装站内应设置消防车通道、消火栓、消防水源、灭火器材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处理事故的消防设施和器具。灭火器材的配备应符合GB50140的规定。7.9充装站的消防设施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力装置设计、施工与验收应符合7.10充装站应设置可靠的防雷装置,其设计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7.11充装站的静电接地设计应符合HG/T20675的规定。充装站的管道、阀门、储存容器等应设置导除7.12LNG罐车场地应设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应设置报警器和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5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接地电阻值要求较小的接地电阻值确定。8装站设备与管道条件8.1储罐的设计建造应符合GB150、GB/T18442和TSG21的规定。储罐和潜液泵罐内筒的设计温度不应高于-196℃,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公式(1)、(2)的规定。Pa≥Pw+0.18MPa.....................................(1)Pa—设计压力(MPa);P,—设备最大工作压力(MPa)。Pa≥1.2P.........................................(2)Pa—设计压力(MPa);P.—设备最大工作压力(MPa)。8.2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使用和管理应符合TSGD0001、TSG08及相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按GB7231的规定喷涂相应的颜色标识。a)储罐不应设置在建筑物内,储罐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的1/2,且不应小于2m,储罐组内的储罐不应超过两排;b)储罐组四周应设防护堤,堤内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其中1个最大储罐的容量。防护堤内地面应至少低于周边地面0.1m,防护堤顶面应至少高出堤内地面0.8m(且不高于1.6m),至少高出堤外地面0.4m;防护堤内堤脚线至储罐外壁的净距不应小于2m。防护堤应采用不燃性实体材料建造,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及温度变化的影响,且不应渗漏。防护堤的雨水排放口应有封堵措施。防护堤内的不同方位应设置不少于2个人行台阶或梯子;管道穿堤处应采用不燃性材料严密封堵;若采用防爆潜水泵排出,应采取措施防止防爆潜水泵、排水管道及电缆暴露在LNG温度下运行,防爆潜水泵启动之前应确认集液池内无泄漏的液体或气体。池侧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2m,LNG储罐外壁至拦蓄池侧板的净距不应小于0.3m;b)拦蓄池的底板和侧板应采用耐低温不锈钢材料,并应保证拦蓄池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c)LNG橇装设备主箱体应包覆橇体上的设备。主箱体侧板高出拦蓄池侧板以上的部位和箱顶应设d)LNG橇装设备的主箱体应采取通风措施,当采用强制通风时,通风设备的通风能力在工艺设备工作期间应按每小时换气12次计算,在工艺设备非工作期间应按每小时换气5次计算。通风设备应防爆,并应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联锁;当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口总面积不应小于300cm2/m2(地面),通风口不应少于2个,且应靠近可燃气体积聚的部位设置;8.5地下或半地下储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DB36/T989-2017a)储罐应安装在罐池中。罐池应为不燃性实体防护结构,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及温度变化的影响,且不应渗漏;b)储罐的外壁距罐池内壁的距离不应小于1m,同池内储罐的间距不应小于1.5m;c)罐池深度大于或等于2m时,池壁顶应至少高出罐池外地面1m。当池壁顶高出罐池外地面1.5m及以上时,池壁可设置用不燃性材料制作的实体门;d)半地下储罐的池壁顶应至少高出罐顶0.2m;e)储罐应采取抗浮措施。f)罐池上方可设置敞开式的罩棚。8.6储罐防护堤内和罐池中,不应设置其他可燃液体储罐,不应设置LNG气瓶灌装口。8.7储罐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储罐应设设置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且不应少于2个(一用一备)。安全阀的设置应符合b)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须处于全开位置并被锁定或铅封状态;c)与储罐连接的LNG管道(或进出LNG管道)应设置可远程操作的紧急切断阀;d)储罐液相管道根部阀门与储罐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阀体材质应与管道材质相适应。8.8储罐的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储罐应设置液位计,液位计应具有现场显示、数据远传和高、低液位报警功能。高、低液位报警装置应分别与进、出液管道紧急切断阀连锁;b)储罐上应设置压力上限报警装置;c)储罐最高液位以上部位应设置压力表;d)在内罐与外罐之间应设置检测环形空间绝对压力的仪器或检测接口;e)液位计、压力表应能就地指示,并应将检测信号传达至控制室集中显示。8.9LNG潜液泵应设超温、超压自动停泵保护装置。潜液泵罐的管路系统和附属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储罐的底部(外壁)与潜液泵罐的顶部(外壁)的高差,应满足潜液泵的性能要求;b)潜液泵应设置温度和压力检测仪表。温度和压力检测仪表应能就地指示,并应将检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室集中显示;c)在泵出口管道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止回阀和全启封闭弹簧式安全阀。8.10与LNG槽车相连的卸车系统宜采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连接槽车的卸液管道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8.11LNG卸液软管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波纹软管,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装卸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其最小爆破压力不应小于公称压力的4倍,并按TSG21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液压试8.12LNG管道和低温气相管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2倍,且不应小于所连接设备(或容器)的设计压力与静压力之和;b)管道的设计温度不应高于-196℃;c)管道和管件材质应采用低温不锈钢。管道应符合GB/T14976的有关规定,管件应符合GB/T12459的有关规定。d)管道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方法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缺陷等级评定应符合NB/T47013的有关规定。8.13阀门的选用应符合GB/T24925的有关规定。紧急切断阀的选用应符合GB/T24918的有关规定。78.14低温管道所采用的绝热保冷材料应为防潮性能良好的不燃材料或外层为不燃材料,里层为难燃材料的复合绝热保冷材料。低温管道绝热工程应符合GB50264的有关规定。8.15LNG管道的两个切断阀之间应设置安全阀或其他泄压装置,泄压排放的气体应接入集中放散管。8.16LNG设备和管道的天然气放散应符合下列规定:a)充装站内应设集中放散管,储罐的放散管应接入集中放散管,放散管应设置阻火器;b)集中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及以管口为中心半径12m范围内的建(构)筑物2m及以上,且距地面不应小于5m。放散管底部应有排污措施;c)低温天然气系统的放散应经加热器(或气化器)加热后放散,加热器(或气化器)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工作压力的1.2倍。8.17充装站应设置事故切断系统,事故切断系统应具有失效功能,且只能手动复位,并至少在下列位a)距卸车点5m以内;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