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的概念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C/19/wKhkGWeS9jyAcjwVAAFKR1H6YFE229.jpg)
![中医基础的概念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C/19/wKhkGWeS9jyAcjwVAAFKR1H6YFE2292.jpg)
![中医基础的概念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C/19/wKhkGWeS9jyAcjwVAAFKR1H6YFE2293.jpg)
![中医基础的概念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C/19/wKhkGWeS9jyAcjwVAAFKR1H6YFE2294.jpg)
![中医基础的概念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C/19/wKhkGWeS9jyAcjwVAAFKR1H6YFE22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的概念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老式医学,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措施,诊治手段。包括中医的基础医学、防止医学和临床医学三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发明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医学是植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数千年的学术渊源,以其博大精深的医学内容,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哲学内涵,明显的临床疗效,向世人展示着其特殊的魅力,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突出奉献。(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与标志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是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医家之宗”。该书总结了汉此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止等问题。
(2)《难经》在此同步《难经》作为《内经》的辅翼,同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容。成书在汉此前,相传为秦越人所著。发明性提出“独取寸口,以知五脏六腑死生吉凶”的诊脉措施。创“右肾为命门”说,《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3)《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神农本草经》是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集汉此前药物学之大成。(1)成书年代:汉代。(2)作者:托名神农。(3)内容:收载中药365种,分为三类,其中植物类239种,动物类65种,矿物43种。
(二)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1.晋隋唐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得以充实和系统化,一批分支学科,如针灸学,脉学在分化中日趋成熟。(3)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温病:为热性病的总称,以急性发热,热象明显为特点。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措施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与外感热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种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亲密有关。人体是一种有机的整体1、组织构造——不可分割的五大系统2、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气血津液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3、功能活动——互相协调,互相为用任何一种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他 脏器的亲密配合下完毕的。任何一种体表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与内 脏的活动亲密有关。 4、病理方面——互相影响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互相影响脏腑之间的病变互相影响5、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了根据。朱丹溪:“欲知其内,当以观乎外”。“有诸内必形诸外”6、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对应”观1、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2、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生理:春温、夏热—腠理开—汗多、尿少;秋凉、冬寒—腠理闭—尿多病理:春多温病、夏多泄泻;秋多疟疾、冬多伤寒。3、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生理:人身的阳气上午——生发日中——旺盛日西——渐衰夜半——入里病理: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4、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东南——地低、气温热、腠理疏松皮肤生理 润、个子细。 西北——地高、气燥寒、腠理致密皮肤 粗糙、个子慓悍。
东方——多痈疡病理南方——多挛痹西方——多内伤北方——多脏寒生满病因时5、自然环境与治疗的关系制宜因地人与社会环境亲密有关1、社会的治与乱对人体的影响社会安定,有益健康:“太平之世多长寿人”。社会动乱,有害健康:大兵之后必有大荒,大荒之后必有大疫2、人的社会地位的变化影响身心健康:《素问·疏五过论》:“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二、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各医学体系诊断治疗疾病的手段辨证论治 对症治疗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以此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概念:运用中医的诊断措施,对病人的复杂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辨证;进而根据中医治疗原则,确定治疗措施——论治。从哲学概念而言:详细问题、详细分析;不一样质的矛盾用不一样的措施处理。1、症、证、病的含义●症(症状、体征)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详细的临床体现头痛等(自觉症)能被察觉到的客观体现——体征如:面黄、目赤、舌紫、脉数等(他觉症)●证(证候)既不是疾病的全过程,也不是某一项临床体现。病因:如风寒、风热等病位:如表、里、某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脏、某经等病性:如寒、热等邪正关系:如虚、实等●病(疾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如:风寒型病因;风寒、风热、暑湿等风湿型感冒发病形式:四季皆可;轻者伤风、重者感冒风热型发展规律:起病急、传变快、流行性暑湿型2、症、证、病三者之间的区别与关系症:疾病的个别表象(不及证深刻、准确)区别证:疾病某个阶段的本质变化(比病更详细、贴切、更具可操作性)
病:疾病病理变化的全过程(笼统)
关系内含内含症状病———证(若干个)———症体征
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前提和根据互相联络,不可分割论治——治疗的手段和措施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辨证对的与否的检查法方药的详细运用4、辨证与辨病的选择※中医治病重要不是眼于“病”之异同,而是取决于“证”的性质。※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既重视辨病又强调辨证,且重点在于辨证。辨病论治,对比较简朴的疾病尚可,如:蛔虫病用驱虫剂治疗疾病多有较长过程,每阶段病理变化不一,不可以同一治法,应根据病变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确定治疗方针中医治病,不是根据病,而是根据证来确定治疗目前,中西医结合实践中,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原由5、辨证论治的运用。辨证论治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与挑战
- 现代城市住宅区的绿色规划与实践
- 现代人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肠胃问题
- 国庆节活动方案百米画
- 牙科患者需求与商业价值挖掘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Unit 6 Earth first预习 新知早知道2说课稿 外研版必修第二册
- 12《示儿》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11~20的认识-11~20的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2)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1学会尊重-《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浩顺一卡通软件新版说明书
- 植物检疫员岗位职责说明书
-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考试卷·创意情境 统编版
-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各地真题)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经理层年度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办法
- 2024年高考英语新闻报道阅读理解训练历年真题
- 2024高考物理广东卷押题模拟含解析
- 青少年农业科普馆建设方案
- 新测绘法解读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