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0D/wKhkGWeS5ByAaWC0AAIV9MSE2Go179.jpg)
![专题04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0D/wKhkGWeS5ByAaWC0AAIV9MSE2Go1792.jpg)
![专题04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0D/wKhkGWeS5ByAaWC0AAIV9MSE2Go1793.jpg)
![专题04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0D/wKhkGWeS5ByAaWC0AAIV9MSE2Go1794.jpg)
![专题04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0D/wKhkGWeS5ByAaWC0AAIV9MSE2Go1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题型·选择题攻略热点题型·选择题攻略专题04材料主旨类选择题目录题型综述1解题攻略1类别1典籍碑刻类2类别2文学作品类4高考练场6高考新课标下材料主旨类选择题史料来源广泛:可以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诗歌、小说、剧本、铭文碑刻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中截取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这些材料通常直接来源于历史事件或人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这类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察其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能力。每个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主题,通过解读这些材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1.命题特点: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2.考查能力:考查对图文材料信息解读、获取、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类别01典籍碑刻类1、典籍碑刻类是指以历史典籍、碑刻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设计的考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这类题型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2、这类材料主旨题的题干中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1、首先明确题目涉及的时空背景,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背景和意义2、其次通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深层原因和影响。3、再次甄别材料中的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特定名词的特定含义,避免误解。【典例】(2024·山东卷)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簿。……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答案】B【命题思路】以典籍《宋史·王猎传》切入,考查抑商观念制约了阶层流动内容。【变式1】《风俗通义·穷通》记载:“齐威、宣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据此可知,齐国的做法(
)A.得益于诸子思想的融合 B.体现了官府垄断学术C.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发展 D.促进了官僚政治确立【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文言文大意为齐威王、齐宣王时期,汇聚天下贤士到稷下,尊重并优待他们,如邹衍、田骈、淳于髡等贤士甚多,号称“列大夫”,这些人为社会所称道,他们著书立说,参议时政。齐国的做法有利于促进诸子百家学术争鸣,C项正确;齐国的做法有利于这一时期学术思想发展,但与诸子思想的融合无关,更不能指称为“得益于”,排除A项;齐国的做法并没有垄断学术,且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已经下移,学在民间,排除B项;官僚政治的确立是在秦朝,排除D项。故选C项。【变式2】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入咸阳后,对属下约法三章,严肃军纪,赢得百姓拥护;后以太牢祀孔子,史官书而美之。《汉书·武帝纪》记载:“元朔元年⋯⋯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由此可知(
)A.刘邦的军队军纪涣散 B.汉朝统治者注重礼法并用C.统治者推行儒学教化 D.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答案】B【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刘邦约法三章,严肃军纪的目的是赢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他祭祀孔子是典型尊儒崇礼的体现,汉武帝下诏要求地方官员要注重社会教化,劝善惩恶,均是继承汉朝礼法并用的传统,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刘邦军队军纪涣散,排除A项;汉朝统治者治国除了推行儒学教化,还注重儒法结合,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排除D项。故选B项。类别02文学作品类1、文学作品类选择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人物、事件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种题型通常通过引用文学作品中的段落或句子,设置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历史背景来选择正确的答案。2、情境创设:题目通过引用文学作品中的段落或句子,创设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回答问题。同时考查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包括人物、事件、时代背景等。要求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阅读理解:仔细阅读题目中引用的文学作品段落或句子,理解其表达的历史情境和含义。信息提取:抓住关键信息,排除无关信息,提取与问题相关的历史事实和细节。历史知识迁移:将文学作品中的信息与所学历史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选项对比:仔细对比各个选项,找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典例】(2024·河北卷)元初,有诗描绘当时杭州情景:“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纸币)通行满市廛。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城依旧使铜钱。”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杭州(
)A.大体保留了原有社会秩序 B.娱乐活动仍旧丰富多彩C.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兴盛 D.通货膨胀依然较为严重【答案】A【命题思路】以元朝诗作切入,考查元朝南方经济发展内容。【变式1】王安石曾在《临津》一诗里写道,“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自绿衣(唐朝时,新科进士例赐绿袍)郎”,而这首诗的末句在流传中很快变成了“红裙争看绿衣郎”。这一现象折射出宋代()A.积贫积弱的消极心理 B.科举竞争的空前激烈C.崇文尚学的社会风尚 D.格物穷理的理学思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古代)。根据“红裙争看绿衣郎”指红裙的女子争相追寻那身穿绿衣的郎君,即人们对考取功名士子的追捧,说明了当时社会崇文尚学的社会风尚,C项正确;积贫积弱意思是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形容极度的贫困和弱小,材料未涉及北宋的积贫积弱,排除A项;材料反映社会对考取功名的士子的追捧,未体现科举竞争激烈,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信息与理学无关,主要体现了宋朝时期崇文尚学的社会风尚,排除D项。故选C项。【变式2】据记载,宋代“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几成诗坛共识。散文也运用了口语体、后人称欧阳修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变革促进主流文学体裁更新 B.市井风情引领文人雅趣发生转移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文学观念变化 D.理学形成丰富儒家思想基本内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使得文学创作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文学语言趋于通俗化、平民化,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助推文学观念变化,C项正确;题干主要涉及文学语言风格的变化而非体裁更新,排除A项;文人雅趣并非完全由市井风情引领,排除B项;题干侧重于文学语言风格的变迁,而非理学思想内容的丰富,排除D项。故选C项。1.(2024·海南卷)基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古代文化基因元素的“天下观”。古籍记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从汉至元绘制的“天下图”尽管名称各异,但整体布局可概括为“东、南皆海,北缘旷野;四夷环绕,中国独大”。1600年左右开始,部分“天下图”新增了关于美洲、欧洲等内容,但大多数地图仍未放弃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下图”的演变轨迹充分说明(
)A.地图绘制提升了对世界的认知 B.文化的连续性增强了华夏认同C.“中学西渐”丰富世界文化内涵 D.传统思想影响古人的“天下观”【答案】B【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汉至元的地图绘制都强调中国的在天下的地位,四夷也是天下的一部分,并且随着对区域认识的发展不断变化,中国的中心地位始终没有变化,这表明表明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使得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增强,据材料判断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在1600年左右,部分“天下图”新增了关于美洲、欧洲等内容,天下图内容的增加有利于加强中国对世界的了解,A项有一定道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天圆地方宇宙观,到汉至元时期“天下图”的一致布局,再到1600年左右部分地图新增内容但仍坚持传统宇宙观,都体现了传统思想对古人“天下观”的深刻影响,D项有一定道理;题干中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天下图”的演变展开,没有涉及“中学西渐”对世界文化内涵的丰富作用,排除C项。故答案为:B项2.(2024·江苏卷)毛家坪遗址是自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晚期的秦文化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有学者依据《史记》中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认为上述苜蓿属植物与秦人养马有关。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A.西周晚期出现原始农耕和畜牧 B.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C.秦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中国)。题干中提及的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来源于《史记》,这是文献史料,而“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是实物史料,这两种史料可以推断出秦人养马的史实,故研究历史时,应注意不同史料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西周晚期原始农耕和畜牧已经存在,但材料未涉及原始农耕的出现,排除A项;秦人是否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与材料中的苜蓿属植物和马骨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且史料间要相互认证,排除D项。故选B项。3.(2024·湖南卷)据史料记载,秦人“畏有司而顺”,楚人“好游侠”“易发怒”。秦末,六国旧地都出现了反秦斗争,其中楚地声势最大,反应最为激烈。这可用于()A.证实秦对楚地的统治最为严苛 B.说明秦楚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弥合C.证明秦朝的制度不适用于楚地 D.解释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认为秦朝单纯实行郡县制,未能充分考虑到各地的差异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地方统治缺乏根基,容易引发反抗。而楚地在秦朝时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这使得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对于像楚地这样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地区,不能完全采用单一的郡县制进行管理。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治权,特别是对于那些文化传统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的地区,能够更好地安抚民心,稳定统治,D项正确;仅从楚地反秦斗争声势最大不能直接证实秦对楚地的统治最为严苛,排除A项;“秦楚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弥合”这种说法过于绝对,秦统一六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秦朝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不能简单地说不适用于楚地,而是秦朝的统治方式在楚地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4.(2024·湖北卷)《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 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C.统治残暴严苛 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可知,秦朝时期,中央要求地方官员不能实行苛刻的徭役抢夺百姓春夏农时,这说明秦朝建立后依然很重视农业生产,延续秦国耕战国策,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相权挑战皇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比较合理,不实行苛刻的徭役,排除C项;秦朝尚法,非崇儒,排除D项。故选B项。5.(2024·甘肃卷)据碑志记载,李素,波斯人,唐天宝年间,其祖奉命出使中国,获赐李姓;其父李志,任广州别驾;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先后任翰林待诏。从李素家族的经历可以看出,唐代()A.兼容并蓄促进文化认同 B.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C.使节往来增进文明互鉴 D.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李素家族原为波斯人,其祖奉命出使中国后获赐李姓,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在唐朝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并担任官职。这一经历体现了唐代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认同,A项正确;材料中李素家族的经历未体现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李素家族在唐朝的融入和发展,而非使节往来,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李素家族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不能体现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6.(2024·浙江卷1月)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这一“灌溉体系”得益于()A.都江堰的修建 B.芍陂的兴建C.郑国渠的兴修 D.灵渠的开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材料所述法国某考察团记载的成都平原的灌溉体系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A项正确;芍陂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排除B项;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关中地区兴建的一项大型灌溉工程,排除C项;灵渠始建于秦代,位于广西,沟通了长江、珠江水系,排除D项。故选A项。7.(2024·全国新课标卷)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时:古代波斯。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两份契约分别记载了国王和商人把自己的水源、土地、农具、种子等租给别人的情况,条件是征收实物地租,以土地收成和小麦等实物为主,B项正确;材料未明确商人经营借贷业务的“开始”出现的时间,且除商人外,还有国王承租的土地、水源等,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也不能涵盖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与其他西亚国家进行对比,不能得出最早使用契约,排除C项;材料除国王占有生产资料外,还涉及了商人占有生产资料如种子等,排除D项。故选B项。8.(2024·江苏卷)据广东《博罗县志》记载,明嘉靖、隆庆年间,该县出现源自乡约的“约”字地名,如安山约、大连约等,一约辖一村或数村。知县往往“慎择乡约之长”,让其宣讲“高皇帝之六训”,负责当地保卫事宜。这一记载反映出该县()A.乡约与法律合流 B.注重对农民的军事训练C.保甲制形同虚设 D.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博罗县下辖的村里面很注重乡约的作用,地方长官也很慎重选择“乡约之长”让其宣讲“高皇帝之六训”,负责当地保卫事宜,这说明该县很重视乡约在基层的教化和治理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法律的内容,无法得出乡约与法律合流,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乡约之长”负责当地保卫事宜,不是对农民的军事训练,排除B项;保甲制形同虚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9.(2024·海南卷)鲁迅曾说早期中国新诗大多数是“眼看的”,而不是“嘴唱的”,他认为新诗必须要“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抗战时期,不仅有了适合朗诵的新诗,还有了直接谱成歌曲的“歌诗”,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新诗的发展(
)A.由地域文化所推动 B.受个人喜好左右C.由文人审美所决定 D.受时代因素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抗战时期,新诗从“眼看的”发展到“适合朗诵”和“直接谱成歌曲”,这种变化显然与战争背景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新诗在抗战时期更多地承担了宣传、动员和鼓舞人心的功能,这体现了时代因素对新诗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及地域文化是推动新诗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抗战时期新诗的特点更多与时代背景相关,而非地域文化,排除A项;抗战时期新诗的特点更多反映了时代需求,而非个人喜好,排除B项;抗战时期新诗的特点更多是为了适应战争宣传和动员的需要,不是由文人审美决定的,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4·浙江卷1月)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 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汉至唐朝(中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表明西汉末年至唐朝初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经历了人口明显减少的时期。结合所学,西汉末年爆发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州牧割据。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政局长期动荡,北方战乱不断,导致人口减少或增长缓慢,B项正确;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工具、技术继续发展,而非停滞不前,排除A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国家疆域基本稳定,北方人口因战乱南迁而非外迁,排除C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南北经济衰退”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4·陕西安康·一模)宋人洪迈记载安徽萧窑生产情况时言:“邹氏,世为兖人,至于师孟,徙居徐州萧县之北白土镇,为白器窑户总首。凡三十馀(余)窑,陶匠数百。”这可用来说明宋代(
)A.人口迁徙促进商贸繁荣 B.手工业生产日益规模化C.个体生产规模得到扩大 D.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邹氏,世为兖人,至于师孟,徙居徐州萧县之北白土镇,为白器窑户总首。凡三十馀(余)窑,陶匠数百。”可知,众多窑户合办白器窑场,邹氏为总首,统领三十余窑,工匠数百人,这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生产日益规模化,B项正确;邹氏由兖州迁徙至徐州,经营窑场手工业,但未体现商贸繁荣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窑场规模扩大,而不是个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对比数据,无法得出“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结论,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4·河北·模拟预测)据希罗多德等记载,波斯国王冈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后,大肆掠走奇珍异宝,嘲弄埃及宗教习俗,羞辱祭司、毁坏神像。但随着大量文献整理出版,以及城市考古发掘不断深入,当代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古典作家记述的真实性,认为此类记述是希腊人对政治对手和文化“他者”波斯人的偏见和诋毁。由此可见(
)A.古希腊的历史学者带有偏见 B.历史记述有一定的主观性C.波斯帝国对外进行血腥征服 D.后人已无法确知历史真相【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由材料可知,希腊学者希罗多德等记载的波斯历史与其他文献的记载、考古发现存在较大的不同,而诸多证据表明,部分希腊学者的记述是希腊人对波斯人的偏见和诋毁,这说明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B项正确;“古希腊的历史学者”所指范围过大,材料只体现了部分希腊学者对波斯人带有偏见,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部分希腊学者的记述中存在对波斯的偏见和诋毁,并未提及波斯对埃及的征服充满血腥,排除C项;“后人已无法确知历史真相”的说法错误,后人可以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科学分析,确知历史真相,排除D项。故选B项。13.(2024·河南·模拟预测)明代中叶,针对那些身在外地但在原籍地仍有产业或不愿完全脱离原籍者,明政府允许他们在寓居地寄籍,即在保留原籍的同时可在外地挂籍寄居。万历年间文献《歙志·货殖》记载:“九州四海皆歙客(徽商),即寄籍者十之五六。”明代户籍制度的改革(
)A.促进了基层的自我管理 B.有利于长途贩运贸易发展C.颠覆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D.强化了农村人身依附关系【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代中叶,政府允许商人们在寓居地寄籍,即在保留原籍的同时,可以在外地挂籍寄居。这种政策在万历年间表现得尤为突出,以徽商为代表的大量商人在外地寄籍,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全国范围内活动,有利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讨论的是户籍制度改革对商人的影响,与基层的自我管理无关,排除A项;抑商政策在明代并未被颠覆,排除C项;农村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指农民对地主的依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4·山西·模拟预测)据《雅典政制》记载,在梭伦任政之前,雅典便存在一项法律:“雅典人的律法与祖制,任何人谋逆,实行僭主统治,或任何人帮助建立僭主统治,他和他的家族都要被剥夺公民身份。”此项法律(
)A.捍卫了民主政治 B.打破了贵族垄断C.彰显了城邦至上 D.避免了僭主政治【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可知,雅典法律对谋逆或实行僭主统治等损害城邦集体利益的人的惩罚是剥夺其公民身份,这说明雅典重视城邦集体利益,彰显了城邦至上原则,C项正确;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尚未建立起民主政治,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无法得出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的结论,且这一时期尚未打破贵族垄断政权,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并未涉及法律规定的执行效果,无法得出避免了僭主政治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4·广东惠州·二模)宋代文献中佃客“舍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利而居之”等记载甚多。仁宗时文彦博说:“不数年间,租佃之户或退或逃……”。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诏书曰:“佃客多是贫……不辞离即逃走,宜加以宽恤。”由此可见,宋代(
)A.阶级矛盾日益凸显 B.佃客享有迁徙自由权利C.政府厉行重农政策 D.佃农成为农民阶级主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材料“择其所利而居之”“租佃之户退佃”的现象文献记载甚多,这反映了宋代佃客较普遍地享有迁徙自由和退佃权利,人身依附关系大为松弛,B项正确;材料中有提到佃客因为贫困而逃离的情况,建议对佃客加以宽恤,但没有进行对比,不能直接反映阶级矛盾日益凸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政策,排除C项;宋代契约租佃经济日益普遍,但材料未涉及佃农与自耕农的数量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4·山东威海·一模)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
)A.西汉政府更注重思想控制 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C.博士官政治权力逐渐增大 D.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答案】B【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社会地位提高,官方为加强其地位与作用,设立官方机构“五经博士”宣扬儒家学说,B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都注重思想控制,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了“博士官”的职责变化,没有体现其权力的增大,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到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排除D项。故选B项。17.(2024·广东惠州·二模)清廷定都北京后,顺治帝下令把许多汉族典籍译成满文,建立国子监,招收八旗官员子弟学习满、汉文化。康熙帝在位期间,编纂《易》《书》《诗》《春秋》,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说明(
)A.传统文化得到认同 B.儒家思想发生转型C.贵族传统得以延续 D.思想专制愈加严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顺治帝下令把许多汉族典籍译成满文,建立国子监,招收八旗官员子弟学习满、汉文化。康熙帝在位期间,编纂《易》《书》《诗》《春秋》,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可知,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后翻译汉族典籍、崇儒重道、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等,说明清朝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上逐步接受汉族的传统文化,A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历代儒家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满汉两族共同的道德准则,未讲述儒学的转型,排除B项;材料讲述的是清朝对汉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学习,没有谈及贵族传统得以延续,排除C项;“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材料讲述清朝对汉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学习,排除D项。故选A项。18.(2024·湖北鄂州·一模)1840年后,时人有诗描述长江三角洲的村镇: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青州市2025届中考生物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 新疆吉木乃初级中学2025届中考四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杭州拱墅区七校联考中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淄博沂源县联考2025届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
- 陆运运输合同范本
- 汽车蓄电池销售合同模板资讯
- 普通商品买卖合同范本
- 工程安全合同集锦
- 釆购购销合同
- 画线合同范本
- GB/T 44546-2024建筑用装配式集成吊顶通用技术要求
-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课件
- 中央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校园招聘34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 苏州市2025届高三期初阳光调研(零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人教版PEP五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与单词字帖 手写体可打印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答案)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
- 标杆门店打造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