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过关训练(新教材统编版)解析版_第1页
必修上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过关训练(新教材统编版)解析版_第2页
必修上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过关训练(新教材统编版)解析版_第3页
必修上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过关训练(新教材统编版)解析版_第4页
必修上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过关训练(新教材统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统编教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项训练必修上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心备焉备:具备B.不积跬步 跬:古代称跨出半脚为“跬”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刻D.用心一也 一:专一【答案】B【解析】B项,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2.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为每天、向上、用箕畚。B项为名词作动词,游泳。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课文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文章将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D.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答案】C【解析】C项,“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答案】(我)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圣人无常师 常:一般的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答案】B【解析】B项,常:固定的。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古之学者必有师【答案】B【解析】B项,古今意义相同。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指许多人。C项,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为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D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从而师之A.而耻学于师B.孔子师郯子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B【解析】选B。B项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答案】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B.举匏樽以相属 属:嘱咐,托付C.知不可乎骤得 骤:一下子,很轻易地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答案】B【解析】属:劝请。10.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正襟危坐而问客C.倚歌而和之 D.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承接。D项,连词,表并列。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D.“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为年号纪年。古代有不同的纪年法,如年号纪年、帝王纪年、干支纪年等。【答案】D【解析】“壬戌”为干支纪年法。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答案】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登泰山记》)1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雪与人膝齐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答案】A【解析】B项,“缪”同“缭”,盘绕、围绕;C项,“采”同“彩”;D项,“圜”同“圆”。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始循以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其远古刻尽漫失 其皆出于此乎D.顺流而东也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答案】D【解析】A项,同“而”,表顺承,连词/介词,因为。B项,代词,它/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代词,那些,指石刻/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D项,均为连词,表修饰。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故阳谷为山南面山谷中的水。B.五鼓,古代无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晚上七点起更,五鼓相当于早晨三至五点钟。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郭”,外面一道为“城”,“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市。D.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答案】C【解析】应是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答案】(1)远望夕阳映照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似的。(2)这天,看见途中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早的石碑都模糊或缺失了。必修下课内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①以吾一日长(zhǎnɡ)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ɡ)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ɡ)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③“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ɡ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是在尊长近旁陪坐。“侍”字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B.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做铺垫。C.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D.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答案】C【解析】选C。C项,理解有误。文章的前两段没有体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2.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答案】A【解析】选A。A项,“优柔寡断,缺乏果决”错,冉有在这里表现出的应该是“谦虚谨慎”。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C.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在这里都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D.小相:相,傧相的谦称。小相,古代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答案】B【解析】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2)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选自《庖丁解牛》5.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B.以无厚入有间

间:空隙C.善刀而藏之

善:好的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答案】C【解析】善:这里指揩拭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姓庄,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B.庖丁,意思是名叫“丁”的厨师。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C.文惠君,即梁惠王,“惠”是他的谥号。战国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D.臣,文中是指庖丁在文惠君面前的自称。君主时代,只有官吏在君主面前可以称臣。【答案】D【解析】“只有官吏在君主面前可以称臣”错误,君主时代,老百姓在君主面前也可以称臣。7.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B.文章用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对比:解牛三年之后,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凭精神和牛接触,不用眼睛看就可把它拆卸。C.庖丁解牛动作熟练,声响美妙、自然、优美。他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D.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文中的“养生之道”是指在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答案】B【解析】选B。此项把“三年之后”的庖丁和“方今之时”的庖丁混为一谈。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译文: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译文:

【答案】(1)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2)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齐桓晋文之事》)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B.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C.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答案】A【解析】选A。利用对称句式断句,“权”“度”独立成句,排除B、D。“今”作状语,不能独立成句,排除C。原文标点为: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邦:本指家与国。家,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亦泛指家和国。B.百亩之田:古代实行井田制,一个男劳动力可分得耕田一百亩。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亦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庠、学、国子监”等名称。D.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弟姊妹为悌。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答案】D【解析】选D。D项,“敬爱兄弟姊妹”说法错误,敬爱兄长为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不仅要将仁爱之心施与家人,还要将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他人身上,这样才可以达到自如地统治天下。B.《诗经》所说的“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的道理与孟子所说的推恩是一样的。C.这里孟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劝导齐宣王,孟子认为古时候的人大大地超过今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推销自己。D.孟子用“足以保四海”和“无以保妻子”造成强烈的对比,说明推恩与不推恩其结果是不同的。【答案】C【解析】选C。“善于推销自己”有误。“推恩”就是推行仁政。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5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遇上好年成终身饱暖,即使是凶年饥岁,也不至于饿死。(关键字:“制”“事”“畜”“乐岁”)(2)年老的人穿丝织的衣服,吃肉食,一般老百姓也不至于少食缺衣。这样还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称王天下,那绝不会有这种事。(关键字:“衣”“王”,“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烛之武退秦师》)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D.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答案】D【解析】“武”作动词用,符合武德。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①夜缒而出,见秦伯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⑥秦伯说,与郑人盟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⑥【答案】B【解析】选B。①是出行方式,⑥是劝说后的结果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答案】C【解析】选C。“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有误。只是“许君焦、瑕”,并没有割让焦、瑕二邑。这里主要是指出晋国国君的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不可共事。1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那是很难的。(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秦时与臣游游:交往B.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缘故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亏,幸而【答案】C【解释】故交,交情18.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词类活用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范增数目项王 D.项王、项伯东向坐【答案】C【解释】名词做动词,其余名词做状语1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具告以事 B.大王来何操 C.沛公安在 D.籍何以至此【答案】A【解释】A状语后置及省略句,其余宾语前置20.请翻译以下句子。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①我连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怎么会推辞呢?②(沛公)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必修下课内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鸣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错B.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让:推辞,抛弃D.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付与,送给【答案】C【解析】让:拒绝。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B.孝公用商鞅之法/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今逐客以资敌国D.江南金锡不为用/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答案】B【解析】A项,第一个“而”,表转折,但是;第二个“而”,表并列;B项,两个“之”,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助词,的;C项,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D项,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表被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答案】C【解析】“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盜”理解有误,原文是比喻的形式,为说理服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②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答案】①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②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根部B.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应当C.莫不殷忧而道著殷忧(深深忧虑)D.有善始者实繁实:的确【答案】B【解析】B项,,当:主持,掌握。6.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神器”指的是帝位。B.“居域中之大”中的“域中”指天地间。《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C.“凡百元首”中的“元首”指的是帝王。D.“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春秋时两个彼此敌对的诸侯国,这里代指唐朝的敌对国。【答案】D【解析】D项,“胡越”,这里指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7.对选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B.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确保社稷的稳定长久。D.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倾翻。直接明了地告诫唐太宗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警惕人民“覆舟”的危害。【答案】D【解析】D项,“直接明了”错误,这里作者用比喻手法言明君民之间的利害关系,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译文:(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文:【答案】(1)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明智的人呢!(2)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水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遵循直译的原则,要落实好重要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9.对下列句中画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原因,缘故B.以致天下怨谤也

谤:诽谤,指责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顾虑,考虑D.度义而后动

度:计划【答案】D【解释】D项,句意: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度:考虑。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安石用来反驳司马光的一组是(

)①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④为天下理财⑤辟邪说,难壬人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答案】D【解释】①是分析两人的交往情况,排除A、C两项;⑥是分析社会现状,排除B、C两项。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B.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满。C.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D.本文作者批驳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答案】C【解释】C项,引用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作类比,表明作者推行新法的决心。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②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答案】①所以今天我详细地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②施行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不能算是惹是生非。【解释】①具:详细地。冀:希望。②举:施行。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阿房宫赋杜

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3.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

抱:依顺B.宫车过也

过:拜访C.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答案】B【解释】(1)B项,句意为:宫车驶过去了。过:经过。14.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盘盘焉,囷囷焉

而望幸焉B.千万人之心也

用之如泥沙C.多于周身之帛缕

其势弱于秦D.不敢言而敢怒

战败而亡【答案】C【解释】A项,助词,……的样子/代词,自己。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获得的东西。C项,都是介词,比。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故选C。15.下面对文中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奇特新颖,生动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B.文意第二自然段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C.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秦始皇的暴政终于引发了天下百姓的强烈反抗,楚人项羽攻入咸阳后一把大火把阿房宫烧成了一片焦土。D.《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刺当时统治者戒奢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B【解释】B项,“……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说法错误,应该是连用两个比喻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是比喻,以天上的星星,比喻妆镜多;以天空的云,比喻鬟鬓多;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1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答案】(4)①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