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滨州市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5.0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村是中华文明的生发之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都直接来自乡村生活现场,具有独特的文化意境。千百年来,人们每每吟诵这些诗句,往往会燃起内心的田园梦。于很多人而言,乡村不仅是一个居住场所,更是品鉴和寄情的对象,是精神的归属。晋宋之际,陶渊明归隐田园,躬耕于原野。当津津乐道于“归园田”和“返自然”时,他所期待的显然不是栖身意义上的乡村空间,而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简单概括,即放浪于山水,在长河落日、细雨微风之间感悟自然与人生,获得生命的抚慰。尽管陶渊明的乡间生活其实是艰难的,有时衣食难以为继,甚至还曾乞讨,但这些并不妨碍后世文人将其视为精神楷模,并形成了绵延不绝的田园诗派。至少自唐代始,无论是处尊居显还是地位卑微,文人在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时,总是绕不过陶渊明的田园。只不过由于时代语境和个人际遇的差异,每个人在承袭陶氏田园志趣的同时,也形成了个人的风格特征。盛唐时期,生活优渥者如王维,购置乡间别墅,远眺孤烟远村、独树高原,静观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朝烟,聆听雨打花瓣、黄莺啼鸣,抵达了物我相容、物我两忘之境。仕途失意者如孟浩然,隐居鹿门山,在乡间友人家里做客后写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尽管没有做到“忘我”,却也获得了某种超脱现实窘境的意趣。北宋时期,被贬至黄州的苏轼,“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以陶渊明自比,写下“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在“归去来”想象中找到了人生的平衡点,抵达了生命的澄澈。南宋时期,因病辞官还乡者范成大创作了大型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等诗句,超越了文人的隐逸之志和归田之乐,单纯地展现了农家的质朴和风物的淳美,回归生活的本身。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文人们都倾向于把乡村视为精神家园,即使一些非乡村出身、亦无耕种经验的文人也是如此。如前述的王维,出身于官宦之家,状元及第后,投身官场,最高官职曾至尚书右丞。其早年经历与乡村并无交集,四十岁后却移情乡野,隐居蓝田。一个初夏的黄昏,王维漫步于渭水岸边,看见落日的余晖洒满村庄与麦田,野鸡鸣叫,牛羊暮归,农人荷锄,心生羡慕,情不自禁地吟起:“式微,式微,胡不归?”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归途,其对乡村的情感显而易见。这种状况的形成当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决定的。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他看来,“土”不是贬义词,而是我们的民族特征。区别于游牧民族和工业社会,中华文明是靠土地的产出来维系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因此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极强的“乡土情结”,无论迁徙到哪里,都期盼落叶归根。(摘自徐志伟《把酒话桑麻》)材料二: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在云南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当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记得住乡愁”,指出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一道,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些直接来自乡村生活现场具有独特文化意境的诗句,往往会燃起我们内心的田园梦。B.陶渊明归隐田园,追求的显然不是栖身意义上的乡村空间,而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C.范成大的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单纯地展现了农家的质朴和风物的淳美,回归生活本身。D.现实中存在古村落缺乏保护甚至被破坏的现象,采取必要的行动保护古村落迫在眉睫。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世文人将陶渊明视为精神楷模,可见陶渊明窘迫的生活处境并未影响他在后世文人心目中的位。
B.材料一第三段列举了多个事例,印证了后世文人在承袭陶氏田园志趣的同时,也形成了个人风格。C.“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D.与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里人”将村落视为生存空间不同,“城里人”将村落看作精神的归宿。3.下列选项不能用来说明材料二第二段中“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一旦乡村消失,文化也会随之流逝。B.冯骥才: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C.靳亦冰:传统村落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价值传承和延续。D.贾平凹:衰败的农村已成了我心中的一种痛。4.两则材料都引用了费孝通的“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请简要分析其不同用意。(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新时代如何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看海刘建超父亲被班长从河里拽出来,狼狈地趴在岸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连长急慌慌地跑过来,对着父亲的屁股就是一脚:“你找死啊。”父亲委屈地说:“我就是想在大海里浮浮水嘛,谁知道海水这么急啊。”班长笑了,说:“看海啊看海,你可真逗。这哪是海啊,这是黄河,离海还远着哪。”父亲吐出一口水,说:“没事,没事。班长,我会浮水。我能在村里的池塘子里狗刨两个来回。”连长脸都气白了,对班长说:“把人给我带回去,关禁闭。”班长拍拍父亲的肩膀,吐吐舌头。父亲说:“我又没有招他惹他,连长就是看我不顺眼,每次见面,都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训斥我。”父亲说,连长训斥他,是因为父亲不和家里说一声就偷偷跑出来当兵了,家里人还不得急死?可要是和家里说了,那还走得了吗?再说了,连长当初不也是没和家里打招呼就跟队伍走了?父亲被关禁闭,送来的饭汤他赌气不吃。晚上,连长来了。父亲背对着他。连长揶揄地说:“还闹情绪啊,听说你平时饭量挺大啊。身子骨瘦小得来阵风都能把你吹跑,还来当兵哪?”“瘦小咋了,行军打仗我掉过队吗?冲锋杀敌我落过伍吗?你凭啥看不上我?”连长拨拉着父亲的头,说:“嚯,脖梗子还挺硬嘛,说说你的名字为啥叫看海?”父亲说:“村里十年九旱,几百口子人都在村东头的一口老井里淘水吃,水金贵得很。孩子的名字都和水有关,看江看河看塘看井都有了,父亲就给我起名叫看海。”父亲问奶奶:“海是什么样的?”奶奶就把父亲带到村北五里地远的一个池塘,说:“海就是这样的。”父亲问:“哪里能看到海啊?”奶奶看着远方,说:“太阳升起的地方就能看到海。”连长说:“你黄嘴丫子还没褪净呢,不好好在家陪着你娘,跑出来干啥?”父亲说,他从懂事起就每天到村东头的水井旁排队打水。村里有个恶棍,长得滚瓜溜圆,打水从不排队,谁不服就动拳头,村子里的人也是敢怒不敢言。父亲十五岁那年,天大旱,土地都冒烟。老井里的水也下落不少,取水更难。父亲排着队等了半晌午,刚要轮到他打水,恶棍就提着桶大摇大摆地上井,把父亲推到一边。父亲刚理论几句,恶棍就挥起了拳头。父亲也是拼了,被打得鼻青脸肿就是不让步,硬是把恶棍给耗软了。父亲揣着两个红薯面窝窝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村子,要长点本事回去收拾村里的恶棍。连长说:“当兵打仗可不是为了报私仇。你啊,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阔。”父亲说:“连长你本事大,你见过大海吗?”连长说:“何止是见过。跟你说,大海啊,有十个黄河那么大。”连长走了,留给父亲一个烤红薯。部队渡黄河,敌机成群结队地来轰炸。连长把父亲护在身下,鲜血染红了河水。连长临终前将手中的望远镜塞给了父亲,说:“我也没有见过大海。队伍就要南下了,你替我看看大海。”父亲跟着部队南下,父亲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父亲说,那日的海水蓝得跟天空一个色,远远望去,海就是天,天就是海。海面风平浪静,船帆旁有赶也赶不走的鸟儿环绕着。“这么美的地界交给了我守卫,心里得劲儿啊。”父亲被分配到一个小岛上,只有他和一名老兵守着一盏信号灯。父亲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信号灯添加柴油。守岛的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个小岛。父亲最喜欢坐在礁石上,举着望远镜,望向海洋的尽头,任海浪打湿衣裤。他说,在海天交合的尽头能看到连长在向他挥手。父亲在海岛驻守了25年。母亲说:“只见过你父亲流过一次眼泪。离开部队,告别他朝夕相处的小岛,他泪流满面,就那一次。”父亲回到家乡,依然惦记着海岛。父亲看电视,他总要看海洋气象预报,预报有台风警报他就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情。大学毕业,我也到了部队。回家探亲,我先去了父亲当年驻守的那个小海岛,用水壶装了岛上的细沙和海水。父亲兴奋极了,买来一个鱼缸,把沙子和海水倒进鱼缸,手捏一撮细沙在水里洗淘。父亲还学会了叠纸船,每天都要叠一只大纸船放进鱼缸里。母亲说:“你叠的船太大了。”“你懂什么,这是航空母舰。”父亲说,“启航了——”父亲中风住进了医院,留下的后遗症是认不得字、记不住事,朋友的名字也叫不出来。可是,他会如数家珍地讲他的小岛,讲他的信号灯。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每天就是坐在门口,拿着望远镜,看向远方的蓝天。邻居说:“你家老爷子多寂寞啊。”母亲说:“他才不寂寞呢。他心中那片海啊热闹着哪。”父亲似乎听到了,嘴角浮出一丝得意的笑。父亲胸前挂着望远镜,站在连长的画像前,说:“你看看,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有出息。他在咱自己的航空母舰上替你看海呢。”连长就是我爷爷。(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紧张且略带诙谐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在河中遇险后的狼狈,为后文连长看不上父亲做了铺垫。B.父亲对连长的抱怨为后文两人关系的转变埋下了伏笔,也直接写出父亲的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C.父亲在海岛上的工作,“单调枯燥”与“喜爱”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对大海的情感以及对使命的坚守。D.父亲在中风后话语越来越少,只能借助用望远镜望向远方排解内心的寂寞,表现了父亲记忆受损后的孤独。7.关于文中父亲参军之前的经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对自己名字由来的解释,反映了村子缺水的状况,也体现出村民们对水的渴望。
B.奶奶对“哪里能看到海”的回答充满了诗意和想象,也饱含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文中插叙恶棍插队等情节,解释了父亲参军的原因,使父亲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D.父亲揣着红薯面窝窝离家,既写出当时条件的艰苦,也反映出父亲离家时的决心。8.文中画线语句情感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一个好标题是故事的种子”,小说以“看海”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庄宗①之嗣位也,志在渡河,但恨河东地狭兵少,思欲百练其众,以取必胜于天下,乃下令曰:“凡出师,骑军不见贼不许骑马,或步骑前后已定,不得越军分以避险恶。其分路并进,期会有处,不得违晷刻。并在路敢言病者,皆斩之。”故三军惧法而戮力,皆一以当百。故朱梁②举天下而不能御,卒为所灭,良有以也。庄宗好猎,每出,未有不蹂践苗稼。一旦至中牟,围合,忽有县令,忘其姓名,犯围谏曰:“大凡有国家者,当视民如赤子,性命所系。陛下以一时之娱,恣其蹂践,为民父母,岂其若是耶!”庄宗大怒,以为遭县令所辱,遂叱退,将斩之。伶官敬新磨者,知其不可,乃与群伶齐进,挽住令,佯为诟责曰:“汝为县令,可以指麾百姓为儿,既天子好猎,即合多留闲地,安得纵百姓耕锄皆遍,妨天子鹰犬飞走耶!而又不能自责,更敢咄咄,吾知汝当死罪。”诸伶亦皆嘻笑继和。于是庄宗默然其怒少霁顷之怒县令罪。(节选自《五代史补》)材料二: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项羽、李存勖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挠,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然而卒以倾亡者,岂智之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于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节选自《读通鉴论》卷二十八)材料三: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节选自《旧五代史·庄宗纪八》)注①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庄宗均为后唐庄宗李存勖。②朱梁,即五代中的后梁,朱温所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于是庄宗默A然B其怒C少D霁E项之恕G县令罪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得越军分以避险恶”与《五代史伶官传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的“以”用法不同。B.病,疾病,与《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病”意思相同。C.犯,遭遇,与《苏武传》“见犯乃死,重负国”的“犯”意思不同。D.间,离间,与《屈原列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的“间”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宗即位之后,鉴于地势和兵力的状况,下达了一系列的律令,三军害怕律法而齐心协力,战斗力大大提升。B.中牟县令劝说庄宗应全力保护百姓,不能因一时的快乐,任意毁坏庄稼,庄宗听后非常生气,打算杀了他。C.项羽、李存勖作战就一定会胜利,不是因为他们作战勇猛,而是因为他们富有才智,善于把握取胜的战机。
D.庄宗在河、汾起兵,平定了汴、洛地区,家仇得报,国运振兴,得天下劳苦不易,失天下却也非常地迅速。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4分)
(2)故朱梁举天下而不能御,卒为所灭,良有以也。(4分)
1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指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材料二和材料三认为导致李存勖败亡的“人事”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题兴善寺后池卢纶隔窗栖白鹤,似与镜湖邻。月照何年树,花逢几遍人。岸莎青有路,苔径绿无尘。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窗外栖息着白鹤,仿佛与镜湖为伴,营造出一种清幽、空灵的意境。B.颈联“青”“绿”色彩词的运用,使得画面更显清新自然,让人心生向往。C.作为僧人,诗人愿在此终老,传达出其厌恶尘世、超脱世俗的心境与情感。D.本诗语言平易浅显,情感真挚,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16.本诗颔联富有哲思,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醒我们成就事业,要善始善终。(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陈涉起义得到了天下的竞相响应。(3)在古诗词中,“会”有“应当”的意思,常用来表达期许之情。如《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大蒜对身体健康有诸多好处,但唯独不友好的是,吃完大蒜开口的瞬间就是“大杀器”。有些脑洞大开的网友发现把鼻子和嘴巴捂住,用蒜汁洗脚,也能感受到蒜味。蒜味是怎么从脚底跑到嘴巴里的?蒜味来源于大蒜素及其代谢产物,(甲),所以基本没什么蒜味。但大蒜一旦被取食或者被切割破坏后,大蒜中的蒜氨酸就会立即在酶的催化下产生大蒜素,而且放置的时间越久,(乙),蒜味也就越重。皮肤是身体的长城防线,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就像城墙一般通过物理屏障及油脂分泌等保护身体免受细菌等侵害。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是“长城”的墙砖,载体蛋白就像“关隘”。大部分物质通过“关隘”进出细胞,但是也有一些物质不走寻常路,可以通过“砖缝”出入。这种仅凭浓度差而不通过载体蛋白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称为“自由扩散”。大蒜素是一种不溶于水易溶于油脂的有机物,所以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皮肤吸收,然后进入皮肤下的毛细血管,(丙)。因此,哪怕是用脚,我们也能“尝”到蒜味。①大蒜素不仅可以增加食欲、解腻、杀菌、防虫、抗炎,②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上,甚至在提高免疫力、降低血糖、保护心血管上起到积极作用。③有效成分为大蒜素或蒜氨酸的一些口服或者静脉注射制剂还被批准用于抗菌抗感染。④不过,以上说的治疗效果是基于大蒜素的研究,⑤这些大蒜素均经过提取浓缩,⑥想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需要吃上百颗以上大蒜才行。大蒜素可以渗透进皮肤,所以切完大蒜,手上的蒜味总是“挥之不去”。切完大蒜一定要尽快洗手,_A_时间一长,大蒜素已渗透进皮肤,此时洗手只能去除尚未进入皮肤的大蒜素,_B_对于已经渗透进皮肤的部分作用微乎其微。18.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语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可怜楼上月徘徊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千里澄江似练19.文中标序号的段落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平实的说明性文字,要求语意连贯,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把幸福理解为“有”,有车、有房、有存款、有地位……也有人把幸福理解为“无”,无忧、无憾、无疾病、无烦扰……其实,当我们“有”的时候,更应该关注我们的“无”;当我们“无”的时候,何尝不是别样的“有”!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解析:以偏概全。在原文中仅仅是《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等诗句,单纯地展现了农家的质朴和风物的淳美。2.D解析:村落既是“村里人”的生存空间,也是精神的归宿。3.D解析:表现的是农村衰败的现实,并非村落的重要意义。4.①材料一中,用来说明中国人有极强的“乡土情结”,其形成主要是由传统社会的特点决定的;②材料二中,用来说明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深刻认识乡村的文化属性,注重挖掘、做好传承;②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保护好古村落;③振兴乡村,与时俱进,促进乡村成长。(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C解析:A项“为后文连长看不上父亲做了铺垫”错误;B项“直接写出父亲的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错误;D项“只能借助用拿着望远镜望向远方来排解内心的寂寞,表现了父亲记忆受损后的孤独”错误。7.B解析:“饱含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错误。8.①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成就和祖国日益强大的自豪之情。②表现出连长的心愿以传承的方式在延续,也是对连长的一种告慰。(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①“看海”是故事的线索。“看海”贯穿全文,串联起父亲的一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看海”丰富了父亲的人物形象。父亲对海的执着象征着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责任担当的坚守。③“看海”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看海”不仅表现了父亲对梦想、对责任的坚守,也体现了革命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BEF11.B解析:病,困苦,与“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病”意思不同。12.C解析:不仅是因为他们作战勇猛,也是因为他们富有才智,善于把握取胜的战机。13.(1)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共4分,“益”“晓”“论”“因”各1分)(2)因此后梁虽然调集全国的军队却不能抵挡他,最终被他消灭了,这的确是有原因的。(共4分,“举”“良”“以”各1分,被动句式1分)14.不同。(1分)材料二认为李存勖败亡是因为他度量所能达到的程度不够。(1分)材料三认为李存勖败亡是因为他骄奢淫逸,为政混乱,横征暴敛。(3分)(本题共5分,只表明观点不给分。意思对即可)15.C解析:“作为僧人”“厌恶尘世”错误。16.①明月从哪一年开始照耀着树,花儿也不知遇见了多少代人;(2分)②诗人以“月”“树”“花”这些自然界中常见却又永恒的事物为依托,对比出人世的匆匆与短暂,充满了对自然恒久和生命短暂的思考。(4分)(本题共6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材料一:
庄宗即位之后,志在渡过黄河,只是遗憾黄河以东地势㹫长兵力不足,想要多锻炼他的部队,用来在天下取得必然的胜利,于是下令道:“凡是出兵,骑兵如果不见到敌兵就不允许骑马,如果步兵骑兵的前后位置已经定下,不可以越过军队职分来躲避危险形势。如果分兵一起行进,约定在某个地方会合,不可以贻误片刻的时间。且如果在行军途中敢说困苦的,一律斩首。”所以三军害怕律法而齐心协力,都能以一当百。因此后梁虽然调集全国的军队却不能抵挡他,最终被他消灭了,这的确是有原因的。唐庄宗喜欢打猎,每次出去.没有不践踏老百姓的田地的。一日到中牟县,围猎的圈子合拢了,忽然有一个县令,已经忘记了他的姓名,冲进国猎的圈子劝谏说:“凡是能够统一天下的人,应当把百姓当作孩子一般,用性命去保护他们。陛下因为一时的快乐,任意毁坏众多的庄稼,作为百姓的父母,哪里能像这样呢!”庄宗大怒,认为遭到了县令的侮辱,于是呵斥县令离开,打算要杀他。伶官敬新磨,知道他这样做不可行,就和其他伶人一起向前,截住县令,假装贵备说:“你身为县令,本应该指挥百姓作为(陛下的)子民,既然天子喜欢打猎就该多留一些空闲的地方。怎么能放纵百姓到处锄地,妨碍陛下的鹰飞犬跑呢?然而你又不知道认错,反倒更加咄咄逼人。我知道你应当是死罪一条!”别酌伶人都嘻笑着附和,于是庄宗沉默不语,他的怒气减少了许多.过了一会,赦免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普洱2024年云南普洱市科学技术局城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昭通2025年云南昭通巧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零星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社交媒体时代孩子的行为模式与心理变化
- 2025年沪教新版选修1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科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防盗门进出口贸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成品油国际贸易代理服务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借用合同(含长途运输保障)3篇
- 2025年粤人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出差住宿补贴及费用结算合同3篇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培训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JCT587-2012 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立式贮罐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员工信息登记表(标准版)
-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 春节工地停工复工计划安排( 共10篇)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