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高二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政治场合多使用私名和官名称呼臣下。春秋时期,周天子却常用“伯父”“叔父”“伯舅”等亲属称谓指代同姓及姻亲诸侯国。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封建官僚制度产生B.宗法血缘关系强化C.周王自身实力衰退D.异姓诸侯势力消亡2.阳嘉元年(132年),汉顺帝接受尚书令左雄的意见,规定孝廉被举荐到中央后,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乃得应选”。这表明当时A.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B.人才选拔标准趋于理性C.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D.公文写作影响官吏晋升3.隋炀帝将首都和陪都所在的大兴、长安、洛阳、河南四县置于全国诸县之首,其他各县则综合考虑政务繁简及地域主次来确定等级。此举旨在A.简化行政层级B.消除地域差异C.遏制豪强势力D.加强中央集权4.熙宁变法初期,宋神宗陆续以不同理由罢黜御史中反新法者,并颁布了御史选任、新规,“不拘官职高下”“不限资序”,提拔新进官僚。这种先罢后补的人事变动A.彰显变法决心B.确保新法成效C.提升御史职权D.激化君相矛盾5.崇祯年间,桐城士人方孔炤任职于兵部职方司时,撰写《全边略记》一书,以全局的视野阐述了明廷对女真与蒙古民族政权的战略得失、北方“九边”建设问题、东南沿海倭寇的活动情况及海防建设等重要议题。由此可知,方孔炤A.反思明朝灭亡教训B.践行经世致用理念C.已经具备国际视野D.维护传统华夷秩序6.1873年《申报》曾报道:一起盗窃案发生时,某男士因“恐轮船即开”而“仓皇失措,有奔跑之态”,被巡捕扭送公堂;该男子出示轮船客票,借助客票上的年、月、日、时自证清白。这表明,当时A.媒体报道左右司法审判B.交通变迁影响社会生活C.民众普遍具有时间观念D.无罪推定成为司法准则7.20世纪初,京津一带金融业发展迅速,上海的金融地位相对下降;1927年后,上海地位再次凸显,从地区金融中心转变为全国金融中心。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A.北方社会动荡B.自身区位优势C.政治中心转移D.经济结构变动8.《红色中华》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载有丰富的图像资源,如插图、组图、地图、图表以及刊头画等。中央苏区其他报刊也有类似现象。这种做法有利于A.开展革命动员B.推进土地改革C.增强民众信心D.巩固统一战线9.建国瓷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国家组织设计和生产的陶瓷艺术作品,主要用于国家庆典和外交活动,1953年至1955年间还在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展出。据此可知,建国瓷的生产与展出A.塑造新政权的国家形象B.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C.体现艺术与经济的兼顾D.满足民众的用瓷需求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恢复干部考核制度,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提出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着重考核工作成绩。这表明A.干部廉政建设成就显著B.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C.人才考核服务国家战略D.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11.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让王室成员担任皇室法官、宰相和财务官等重要官职,并通过严格的皇室仪式,使贵族圈融入到中央政府或王室体系中来。此举旨在A.变革中央机构B.凝聚内部力量C.规范礼仪制度D.扩大统治基础12.12世纪中叶,英国推行“司法令状制度”,利用王室法庭提供的复审机会来监督庄园法庭,并设计出各种令状供自由人购买。这一改革A.旨在保障自由人利益B.巩固封君封臣制度C.源自资本主义的发展D.增强王室司法集权13.14世纪,东非摩加迪沙、马林迪、蒙巴萨、莫桑比克等沿海城市使用黄金、象牙、奴隶与印度的纺织品、中国的瓷器进行交易。这一现象主要缘于A.印度洋贸易的影响B.非洲自然资源丰富C.资本的全球化流动D.奥斯曼帝国的崛起14.1792年后,法国颁布多条法令取缔教会的学院和学校,并解散巴黎大学和各皇家科学院,随后新建了一批以综合理工、高等师范为代表的“大学校”。这一变革A.为法国启蒙运动储备人才B.揭开法国工业革命的序幕C.推动教育的世俗化专业化D.摧毁旧制度下的宗教势力15.1925年,古巴共产党领袖胡里奥撰写《古巴:一个从未自由的民族》,强调“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经济独立,他就是一个仆人、一个奴隶,只能依靠他人养活自己。”基于此,胡里奥呼吁古巴A.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B.将美国视为忠实盟友C.谋求真正的独立主权D.尽快向社会主义过渡16.1957-1958年,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参与了“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美苏两国政府都积极支持南极科考和外层空间探测等相关活动,以展示科技实力。这反映出A.冷战时期大国博弈的复杂性B.意识形态对立制约科技进步C.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D.经济全球化加剧大国间竞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清代名吏判牍七种汇编》记录了康熙年间廉吏于成龙处理的一起耕牛纠纷案。案件大致情况如下:村民郑立仁的耕牛进入了同村顾福宝的田中,吃了顾家的豆苗。顾与郑争吵起来,顾家牵走了郑家的耕牛。地保出面调处,让郑家赔偿顾家的豆苗,顾家将耕牛归还郑家。本来纠纷已经解决,但当地的一个讼师教唆郑家状告顾家,将两家的争吵说成是顾家群殴郑家,将顾家牵牛说成是偷窃。于成龙在判词中苦口婆心告诫郑家不要听从讼师的教唆,并以同村之谊应该“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古训开导郑家,最后判道:“至耕牛一节,乃照地保调处办理可也。《易》曰:讼则终凶。本县非怕事者,尔其知之。”耕牛纠纷案中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从中提取两项信息并分别加以解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明定国是”诏书材料二表1史料研习策略表策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求源该史料创作于何时?(1)确证该史料用于研究戊戌变法有何价值?(2)精读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戊戌变法有何局限性?(3)某校学生开展“戊戌变法”的史料研习活动,根据材料完成史料研习策略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唐宋时期,政府相继颁行《贞观礼》《显庆礼》《大唐开元礼》《开宝礼》等,国家礼典之盛远超前代。在建立国家层面的礼制体系的同时,政府也开始将礼制向基层百姓逐渐扩散,地方官员依据礼典导民化俗。一些士大夫也致力于教化百姓,如北宋蓝田吕氏家族编撰《乡约》。朱熹还强调“礼即理”,将天理与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宋与辽、夏、金的对峙与交往,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程度不同地采纳了汉式五礼制度,中华传统礼制纳入新的血液。-摘编自汤勤福《中华礼制变迁史》材料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推行新式礼仪。中共通过黄陵祭祀典礼,明确表达团结抗战的民族主义;借助连年举办的成吉思汗祭祀典礼,进一步赢得蒙古族同胞的支持与拥护。中共提倡和推行新式婚礼,同时兰除传统婚丧礼节中的迷信成分。不少农村青年举行婚礼时,胸前佩戴大红花,向毛主席像与长辈们行鞠躬礼。1946年9月,中共在曲阜孔府举行祀孔典礼,表达对孔子及其学说的尊重,阐明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革命意义。-摘编自李俊领《延安时期中共的礼仪建设及其成效》(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礼制发展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延安时期中共礼仪建设的特色并简析其成效。(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对待中华礼制应有的态度。(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2维度概述本体每个文明都有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其独特的本体特征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嬗变、凝练、扬弃和丰富。比较比较不同文明的特质、发展路径和模式,深化对文明发展差异性和相通性的认识。互动文明通过交通、交往、交流、联系和竞争等行为来丰富和完善自身,互动对文明的发展可能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互鉴文明互鉴是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他者文明的过程。成功的文明互鉴能够吸收和融合其他文明的优秀特质,而失败的互鉴则可能因为未能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摘编自刘景华《文明四论:本体、比较、互动、互鉴》有学者认为,可从多个维度研究文明及文明之间关系。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或多个维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充分,表达清晰。)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8910111213141516答案BDABA4CBDA1C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8分)示例1信息:顾家牵走了郑家的耕牛(1分)解读:中国古代是传统农业社会,耕牛是重要生产资料,官府和民间都非常重视对耕牛的保护。耕牛被牵走对郑家来说是重大损失,所以引发更大的邻里纠纷。(3分)示例2信息:于成龙在判词中告诫郑家(1分)解读:于成龙处理案件时重视对百姓的道德教化,引用古训劝导邻里和睦,引用《易经》警示“讼则终凶”,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古代社会的深刻影响。(3分)18.(8分)(1)问题:该史料可以用来研究什么事件?(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价值:该史料属于官方诏书,是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史料。(2分)(3)局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