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393-2022 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 4393-2022 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 4393-2022 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 4393-2022 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 4393-2022 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4393—2022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Codeofpracticefor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brownrotresistanceinpeach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IDB32/T4393—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园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1DB32/T4393—2022桃褐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桃褐腐病抗性的无损伤接种鉴定、有损伤接种鉴定、田间观测鉴定、褐腐病抗性等级的量化指标。本文件适用于桃褐腐病抗性的鉴定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2923—2016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NY/T2341—20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桃DB32/T4159—2021桃品种需冷量评价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桃褐腐病peachbrownrotfructicola)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桃果实、花、嫩梢上的病害。褐腐病易危害临近成熟的果实,果面先产生淡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小斑,数日内很快扩展至果实的大部分,并在病斑表面由发病中心向外逐渐产生质地紧密而隆起的灰色绒球状霉丛或霉层,常呈同心环纹状排列。本文件是褐腐病危害桃果实的鉴定过程与评价等级。4鉴定技术与评价标准4.1准备将超低温冰箱保存的褐腐病病菌接种在PDA平板上活化培养。接种前,用适量无菌水洗下平板上的分生孢子,配制孢子悬浮液,用血球计数板调节孢子浓度到2×105个/mL,接种前加入土温20至终浓度0.01%。采收果皮底色褪绿、达到商品采收期、成熟度为8.0~8.5的果实,每份品种资源至少采60个~80个,特殊的处理试验也可放大果实的数量。果实采收应需避开雨天,或在雨后3d采收。采收后立即运回控温实验室(24℃±1℃),平衡果实温度4h以上,选取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成熟度一致的果实用于褐腐病抗性的接种鉴定。准备经70%酒精消毒的泡沫果箱(尺寸宜为60cm×40cm×15cm),底部铺双层吸水纸(或无菌纱布),倒入100mL无菌水,均匀放置直径9cm的培养皿20个,每个培养皿内放置塑料垫圈1个,再在每个垫圈上放置1个桃果实。圆桃果实放置时统一侧面朝上,缝合线水平;蟠桃和油蟠桃放置时统一果2DB32/T4393—2022顶朝上,缝合线竖直。4.2无损伤人工接种鉴定4.2.1无损接种在果实侧面接种10μL的孢子悬浮液,每个果实接种1个点,待接种部位自然晾干后再用塑料膜密封果箱,保持果箱内湿度90%以上。接种后,在控温实验室(24℃±1℃)培养观测。4.2.2无损接种病果率增加速率统计每天同一时刻观察接种点的褐腐病发生情况,统计病果率(%),统计终点为所有的果实全部发病或自然腐烂或最长至15d。病果率(%)=病果数/调查总果数×100。果实采收后接种,以无损接种后的天数为自变量,以病果率为因变量,作截距为0的线性回归,斜率即为病果率的日增加速率。4.2.3基于无损接种病果率增加速率的抗性等级病果率增加速率(%/d):1级<0.8,2级[0.8,3.8),3级[3.8,6.8),4级[6.8,9.7),5级[9.7,12.7),6级[12.7,15.7),7级[15.7,18.7),8级[18.7,21.6),9级≥21.6。无损接种褐腐病抗性评价等级与数量标准参考附录A,该指标可作为桃果实抗褐腐病侵染的能力。1级为高抗,2级~3级为较抗,4级~6级为中等,7级~8级为较感,9级为高感。4.3有损伤人工接种鉴定4.3.1有损接种接种前用接种针在果实侧面刺破外果皮,深度2mm~3mm,在穿刺孔内接种10μL的孢子悬浮液,待接种部位自然晾干后再用塑料膜密封果箱,保持湿度90%以上。接种后,在控温实验室(24℃±1℃)培养观测。4.3.2有损接种病斑直径增加速率统计每天同一时刻测量病斑直径(cm),每个果实的统计终点为病斑覆盖达到果实的一半。以有损接种后的天数为自变量,以每个果实的病斑直径为因变量,作截距为0的线性回归,斜率即为病斑直径的扩展速率;以所有接种果实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病斑直径扩展速率。4.3.3基于有损接种病斑直径增加速率抗性等级有损接种病斑直径扩展速率(cm/d):1级<0.98,2级[0.98,1.19),3级[1.19,1.40),4级[1.40,1.61),5级[1.61,1.83),6级[1.83,2.04),7级[2.04,2.25),8级[2.25,2.46),9级为≥2.46。有损接种褐腐病抗性评价的等级和数量标准参考附录B,该指标可作为桃果实抗褐腐病扩展的能力。1级为高抗,2级~3级为较抗,4级~6级为中等,7级~8级为较感,9级为高感。4.4田间自然发病4.4.1田间观测方法田间观测,统计成熟度8.0~8.5的果实,记录病果率(%)。套袋栽培时,提前3d拆袋,再观测病果率。3DB32/T4393—20224.4.2病果率统计果实成熟前连续观测,以发病最严重时的病果率作为该品种该年度的病果率统计值。田间观测鉴定的病果率统计至少有2年以上的平均值。4.4.3基于田间观测鉴定的褐腐病抗性等级病果率(%):1级<5,2级[5,10),3级[10,15),4级[15,20),5级[20,25),6级[25,30),7级[30,35),8级[35,40),9级≥40。基于田间观测的褐腐病抗性评价参考附录C。1级为高抗,2级~3级为较抗,4级~6级为中等,7级~8级为较感,9级为高感。4DB32/T4393—2022附录A(资料性)无损接种褐腐病抗性等级和数量标准无损接种褐腐病抗性等级和数量标准见表A.1O表A.1无损接种褐腐病抗性等级和数量标准抗性等级数量等级无损接种病果率增加速率/(%/d)高抗1级1级<0.8较抗2级0.8≤2级<3.83级3.8≤3级<6.8中等4级6.8≤4级<9.75级9.7≤5级<12.76级12.7≤6级<15.7较感7级15.7≤7级<18.78级18.7≤8级<21.6高感9级9级≥21.65DB32/T4393—2022附录B(资料性)有损接种褐腐病抗性等级和数量标准有损接种褐腐病抗性等级和数量标准见表B.1O表B.1有损接种褐腐病抗性等级和数量标准抗性等级数量等级有损接种病斑直径扩展速率/(cm/d)高抗1级1级<0.98较抗2级0.98≤2级<1.193级1.19≤3级<1.40中等4级1.40≤4级<1.615级1.61≤5级<1.836级1.83≤6级<2.04较感7级2.04≤7级<2.258级2.25≤8级<2.46高感9级9级≥2.466DB32/T4393—2022(资料性)田间自然观测褐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