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1.《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当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A.提倡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簇新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发起者希望青年熬炼自己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未能体现自主熬炼成才之意。答案:B2.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学问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提倡()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解析:“打倒偶像”实质是反对孔子及封建专制,“启蒙”则是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因此,主要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答案:D3.“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头,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扬马克思主义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为了协作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而写的。答案:C4.1923年,胡适撰文:“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看法。”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当是()A.变法 B.革命C.民主 D.科学解析:守旧者反对变法,反对民主,也反对革命,无论守旧还是维新的人都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D项正确。答案:D5.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封建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封建文化解析:依据题干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故A项正确。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从前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意人道主义,以同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则发达制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人道主义其鹄的,制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见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纳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肯定不行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同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肯定不行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同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陈独秀《吾人最终之觉悟》材料三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生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主的精神、自治的实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许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青年的误会》(1)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之标准”包含的内容。(2)依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思想观点。依据所学学问,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缘由和干脆缘由。(3)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主动作用。答案:(1)观念:儒家封建道德(三纲五常)。内容: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同等、博爱。(2)观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历史缘由: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干脆缘由: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关系: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导致材料三中“青年的误会”。作用: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传播了自由、同等、独立观念。基础巩固1.编排历史剧是历史课堂活动的方式之一。同学们编导了一幕历史剧,涉及内容如下表所示。请推断,这幕历史剧再现的历史事务是()活动中心宣扬阵地人物口号北京《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民主、科学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解析:由材料中“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可以推断为新文化运动。答案:C2.“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面貌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终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见“中学”“西学”相结合D.主动宣扬马克思主义解析:从材料看,陈独秀认为,促使社会面貌一新的只有人权和进化论,“人权”即西方民主思想,“进化论”即代指西方的科学。故选B项。答案:B3.《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解析:依据材料“政治实质之变更……不在政治之形式”得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改革而非社会改良,故A项错误;《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此时中华民国成立,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分析得知,作者是在强调民众觉悟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指责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解析: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指责时政,而且要进行思想的革命,故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故D项错误。答案:B5.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知,作者认为“古书”即文言文,不应尽废,反对全盘否定封建文化;作者认为推行白话文会使文章失去文法,与乡间俗语混为一谈,导致失去文化的肃穆性,对白话文持否定看法,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不是提倡文言文复兴,而是不希望全盘否定文言文,B项不正确。答案:D6.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间里,我国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影响这一变更的缘由不包括()A.中日甲午斗争中中国的战败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15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故选D项。答案:D实力提升7.“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主动作用是()A.缓和了各种思想文化的冲突B.激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C.消化汲取了尊孔复古思想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解析:从材料信息“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可知,其主动作用是激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答案:B8.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普及科学学问 B.便利民众阅读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解析:题干中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的主要目的都是推翻传统封建思想的统治,有利于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能够推动政治革命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9.年轻的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好像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心情。这表明当时()A.政治改革的成效不大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更C.学者们崇尚思想革命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爱好解析:材料“不谈论政治”的主要缘由是学者们崇尚思想革命,故C项正确。答案:C10.1920年2月,北京高校首次迎来了三位女子旁听生,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在北京高校留下了她们的合影,北京高校领先开放女禁。对这一事务的相识不正确的是()A.高校开放女禁使女性形式上获得完整的教化权B.女子获得高等教化权标记着中国近代民主化达到高峰C.有助于把女子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女子教化的发展解析:女子获得高等教化权不能说明是民主化达到顶峰,这种说法过于肯定,也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答案:B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需变更人的思想,要变更思想须办杂志。——陈独秀《吾人最终之觉悟》材料二当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簇新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无望,亦杳不行得。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予所欲涕泣陈词者,唯属望于簇新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三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四《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全部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定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持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青年》杂志创办的社会背景。依据材料二,指出其以“青年”为刊物的名号的缘由。(2)依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苏科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华师大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合同4篇
- 临时商铺租赁合同样本版B版
- 2025年立柱广告牌租赁合同(含品牌推广服务)4篇
- 2024版建筑工程招投标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体育器材打蜡保养服务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房屋消防安全责任委托管理合同3篇
- 2025版农户农产品收购贷款合同示范文本4篇
- 副总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PDCA循环提高护士培训率
-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应用需求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狮子王》电影赏析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中医护理人文
- 2024-2030年中国路亚用品市场销售模式与竞争前景分析报告
- 货物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前端年终述职报告
- 2024小说推文行业白皮书
- 市人民医院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及资料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