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024·全国Ⅰ卷,442024·全国Ⅱ卷,10~112024·江苏卷,282024·江苏卷,11~12以图文资料为背景,结合重大的环境问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治理措施。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024·全国Ⅱ卷,37(3)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4.可持续发展实践2024·全国Ⅲ卷,1~22024·天津卷,1~22024·天津卷,72024·浙江选考卷,19~20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数据材料为背景,结合典型案例,考查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的相关学问。一、人地关系思想历史回顾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实力。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主要问题形成缘由城市地区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过分集中乡村地区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削减、水源枯竭、物种削减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主要问题形成缘由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环境爱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峻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同时排放的污染物占世界的75%三、可持续发展实践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1)概念:既满意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原则①公允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允。②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需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③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加经济发展和环境爱护。2.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定性(1)我国基本国情:面积广袤、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重任。(2)面临严峻挑战①浩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相对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考点一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2024·全国Ⅰ卷,44)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干脆排污,严峻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输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如图示意运输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思路点拨: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缘由影响因素详细表现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简单向外扩散,简单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旁边,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实力,简单引起水体污染人为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纳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实行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峻的环境问题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防治措施环境问题缘由典型事例措施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水资源惊慌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削减奢侈、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能源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环境问题缘由典型事例措施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本在于复原生态,因此,首先要变更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复原植被、水域等增加环境的平衡调整功能生物多样性削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缘由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削减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根本措施在于削减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运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加环境自净实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随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城市噪声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3.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及防治措施表现缘由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措施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更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纳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削减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主动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加国际爱护臭氧层合作酸雨污染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降雨较多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西欧、北美、日本和中国江南地区削减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探讨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三大环境问题的区分与联系(1)区分:主要是产生缘由及过程不同。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随意排放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干脆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实力显著下降和结构显著变更,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乱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亡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实力下降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意人类的需求,是在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冲突基础上产生的。(2)联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解答环境问题类试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文材料中推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或环境污染);其次分析其表现、分布特征等。(2)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缘由包括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缘由,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明确环境问题的形成缘由,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环境问题的影响要能够精确、全面地分析环境问题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重大影响等。(4)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应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削减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运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加环境自净实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续表②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复原生态,因此首先要变更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复原植被、水域等增加环境的平衡调整功能。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削减奢侈、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024·江苏卷,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2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更图”。读图,回答(1)~(2)题:(1)2002年~2025年期间,该区域()A.限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削减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缘由是()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更 D.工业生产萎缩解析:(1)C(2)C第(1)题,读图可知,2002年~2025年,该地区人均GDP持续增长;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增加,2005年~202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削减,故C对;2005年~202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工业废水排放受到限制,但同期人均GDP不断上升,说明限制工业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故A错;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同步增长,2005年~202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但人均GDP不断上升,故B、D错。第(2)题,由图可知,人均GDP增长速度有所增加,说明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通过题目信息无法推断人口规模的变更状况;2005年后工业废水排放量削减最可能是因为人们意识到水污染的严峻危害,从而加大了环境爱护的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削减不等于工业生产萎缩,两者没有必定的联系。【老师备用】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惊慌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2)题:(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惊慌的地带是()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900米地带C.2500米以上地带 D.1900~2500米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更及其缘由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惊慌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惊慌解析:(1)A(2)B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分析,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越小,人地关系越惊慌。读图可知,从2000~2008年,1300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显著下降,即土地面积百分比从高于人口百分比降低至低于人口百分比,人地关系趋于惊慌。第(2)题,读图可知,从2000~2008年,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存在显著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其中最有可能的便是这个海拔地区的人口向海拔更低的地方迁移,所以人地冲突缓解。开垦荒地可增加耕地,土地面积百分比的增大可能会使得人口弹性系数上升;但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带大量开垦荒地,不符合实际且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土地政策。大量退耕还林和人口迁入,都会使得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人地关系趋于惊慌。考点二可持续发展实践(2024·全国Ⅲ卷,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须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回答(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思路点拨:(1)(2)答案:(1)B(2)C1.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分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允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动身,实行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从全球利益动身,是一种互补的发展方式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动身点不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注意经济增长,生产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则强调经济增长、环境爱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协调,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与特点(2)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①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运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清洁生产方式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普遍采纳的一项基本策略。②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爱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循环经济产生的效益效益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环境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削减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利用太阳能和沼气作燃料,减轻了污染;沼渣和沼液作肥料、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肥力;缓解燃料与饲料、肥料相争的冲突,防止植被破坏和生态退化经济效益增加产量;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成本;削减产污、排污量,削减治理费用资源循环利用,使农林牧渔业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4)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分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物质流淌物质单向流淌物质反复循环流淌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5)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区分项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提出背景为了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爱护全球气候为了有效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关注意点核心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是碳生产率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理念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统计指标是资源生产率发展定位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致力于削减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减量化)、废弃物的重新利用(再利用)和将废弃物再生利用(资源化)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只是由国情确定;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受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国际环境的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2)中国要把发展经济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首位;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中国应把经济发展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中心。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思路详细内容地理背景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限制因素从自然灾难、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可持持发展的措施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②发展科技,贯彻加速科技进步教化方针,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削减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靠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⑤促进对外开放。⑥发展教化,安排生育,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⑦重视生态环境爱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⑧科学防卫自然灾难,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区域协调发展①发展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等(促进商品流通、经济沟通,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③产业转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2024·天津卷,1~2)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实行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船舶制造与修理 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A.爱护海岸,净化海水 B.复原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解析:(1)B(2)A第(1)题,图1显示的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都体现了与海洋相关的文化内容,“渔家乐”码头则属于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不行或缺的服务业,四处景观跟船舶制造与修理、水产养殖与捕捞、远洋货物运输关系不大。故B对,A、C、D错。第(2)题,沿海滩涂放置人工礁石,可减小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起到爱护海岸的作用;引种盐生植物可以汲取海水中的盐类,具有净化海水的作用,A对。这些措施客观上在复原生态和美化环境方面起到肯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沿海滩涂本就属于湿地范畴,投放人工礁石和引种盐生植物都不能增加湿地面积,C错。这些措施是以爱护而非开发为主要目的,D错。【老师备用】(2024·浙江十二校联考)读“某集团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回答(1)~(2)题:(1)有关该集团生产工艺流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经济与生态效益 B.利于限制全部的污染C.是一种清洁生产方式 D.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2)该集团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D.东北地区解析:(1)B(2)A第(1)题,该集团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经济与生态效益,是一种清洁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不行能限制全部的污染,B项符合题意。第(2)题,该集团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甘蔗,甘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A项正确。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2024·天津卷,7)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溶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定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纳了很多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第一步:审题干由题干可知,循环经济的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其次步:析选项A项中稻田产生的杂草和虫类,鱼产生的排泄物实现了循环利用;C项中的垃圾发电,粉灰制造混合砖材实现了循环利用;D项中热海水变淡水和卤水制盐实现了循环利用;B选项中共享单车的运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答案:B1.分析循环经济的思路2.循环经济答题模板1.(2024·福建漳州模拟)生态农业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系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地循环利用,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A.鱼塘、沼气池、果园 B.鱼塘、果园、沼气池C.沼气池、鱼塘、果园 D.沼气池、果园、鱼塘(2)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