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八节 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案_第1页
第五章 第八节 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案_第2页
第五章 第八节 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案_第3页
第五章 第八节 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案_第4页
第五章 第八节 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语法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授课教案

课题:语法知识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结构比较复杂的单句、复句,正确理解简单的自然段的结构层次,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的句型。能力目标:引导孩子能够修改自己作文中的病句,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素质目标:在人际交往沟通中树立自信,处事大方得体。教学过程:一、任务设定(导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突出地强调了“完整”“通顺”和“连贯”。“完整”是指句子不要残缺;“通顺”是指句子成分搭配要合理,语序不颠倒,结构不紊乱;“连贯”是指句子之间语意上要联系紧密,能够正确地运用语序和虚词这两种语法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法知识的主要内容是以语法知识为指导,巧妙设计教学程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领悟语言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二、讲授新课正确理解和运用句子课文中的长句子有的是结构复杂的单句,有的是复句。这样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运用语法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这类句子,常用的方法是以语法知识为指导,设计一系列的提问,例如: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的卧在花丛中。(小学语文《美丽的槐乡》)这个句子的基本结构是“小朋友只要……准会……”。让学生了解到充分条件“走进槐乡”就能够有美好的结果——“被香气熏醉”并且想“卧在花丛中”,从而理解“槐乡”的美好。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结果”来说明“条件”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设计如下的提问:教师:谁能告诉我“陶醉”是怎么样的?学生:……教师:嗯,这位同学说得很好。那“被香气熏醉”说明槐花怎么样?学生:非常香。教师:有谁知道“卧在花丛中”是怎么样的?学生:……教师:嗯,说得很好。那么“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表情是怎样的?学生:……教师:嗯,是多么幸福的样子啊!教师:大家都感觉到了浓浓的香气和体会到了“卧在花丛中”的美,课文中说“小朋友”怎么样就会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学生:“只要走进槐乡”。教师:对了!“只要走进槐乡”就有这样美好的感觉,好让我们齐声朗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槐乡的美好。师小结:对小学生不能过多的讲语法术语或进行语法分析,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使其理清逻辑关系,让他们逐步领悟到句子的基本语序和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二)正确理解自然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要学习分析自然段。作为文章结构最小单位的自然段同作为语言单位的句群是不同的概念,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小学中年级的语文课文大都比较简单,许多课文的自然段是由一个句群构成的自然段与句群重合。因此,可以运用有关句群的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加深对自然段的理解。例如: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清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个自然段是借助关联词语“因为”组合的自然段,明确表示出两个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个句群构成的自然段。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句群知识认识自然段的内部结构关系。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自然段,说明相关的几种事物,这类自然段还可以用来说明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三)正确理解和使用标点符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标点符号,主要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和朗读教学进行。通过句子分析引导小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在阅读、作文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包含着学习和运用标点符号的教学内容,在各个年级的课后练习和基础训练中,都安排了学习和运用标点符号的练习。例如一二年级要求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的语气;三四年级要求学生改变句子的句式,并相应的改变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等。例如: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小学课文《小英雄雨来》)这个句子的后半部分——“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学生认为应当用顿号。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明确逗号与顿号的区别:逗号表示单句内部各成分之间和复句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停顿,而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从形式上看,好像是并列的词语,但实际上是承前省略了主语的并列小分句。为了让学生感受使用逗号和顿号的不同,教师可以把其中的逗号改为顿号,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一下改后停顿时间的长短,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对比一下怎样使用标点符号表达效果会更好。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了,因此,对于几种标点符号可以加以整理区别,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里就涉及分号的用法。(分号教学片段: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师PPT出示自学提示:(1)读一读,说说这段话的意思。(2)想一想,这些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悟一悟,分号常用在什么地方。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听学生说一说。师小结: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4)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教师指导讲解:分号是一种停顿时长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作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个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请完成作业:(1)以“请你支持我”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部编版六上《口语交际》第四单元)(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在评价中加深对分号的理解。)通过朗读引导小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通过这样的指导,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语气的认识;在对标点符号加上认识的基础上,又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例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的漩涡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小学语文《美丽的槐乡》)这一段文字,用“;”表示较大的停顿,说明并列结构“小蜜蜂”和“孩子们”的欢快忙碌,拟声词“劈啪啪”对应前面“嗡嗡嗡”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小蜜蜂飞来了”与“孩子们跑来了”相呼应,结构整齐,动感十足。这两句一起生动地描绘出五月槐乡的动人画面,由此得出结论“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的漩涡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重音的形式读好拟声词;以“;”为停顿标记读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