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状况探析综述》2300字_第1页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状况探析综述》2300字_第2页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状况探析综述》2300字_第3页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状况探析综述》2300字_第4页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状况探析综述》23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状况分析综述资管新规的出台2004年光大银行理财发布我国首只理财产品,标志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萌芽。2005年银监会颁发《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定义理财,允许理财业务的收益与风险由各参与方按约定方式承担,意味着“预期收益+超额收益留存”被合规化;允许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预示了“刚兑+资金池”模式的形成。此后经过2007-2009、2010-2013、2014-2016三轮扩张,理财规模在2016年底接近30万亿,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力量。但在理财扩张的过程中也有“影子银行”等金融乱象出现,其根源包括多头监管与实质上的混业经营不匹配、宏观审慎评估缺位等。在2014-2016年的无序扩张期,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转变为同业套利工具,多层嵌套的委外投资一方面帮助银行扩大投资范围(权益类、信用下沉),另一方面放大杠杆、博取高收益,“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模式大行其道,资金空转引发监管关注。2016年监管方认识到期限错配、资金池、高杠杆、嵌套等现象在泛资管领域非常普遍,金融风险更易传染、金融系统更加脆弱,因此对票据、信贷资产收益权等资产类别和银行理财等资管业务出台了多项监管政策,限制资金池、通道业务,推动净值型产品替代预期收益率型和保本型产品,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3月起银监会启动“三三四十”专项整治行动,查出问题近6万个、涉案金额接近18万亿元;同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宣布设立金稳委,在监管层面上强协调、补短板;同年11月17日,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标志泛资管行业开始从野蛮扩张步入规范发展的新时代。2017年以来重要监管文件时间轴时间事件2017-07-15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宣布设立金稳委,旨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2017-11-17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2018-04-27资管新规(正式稿)2018-07-20资管新规补充文件“720补丁”(坚持问题导向,缓解整改压力)+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2018-09-28理财新规(正式稿)2018-12-02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2019-11-29《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2019-12-27《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2020-07-03《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2020-07-31央行会同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管局等部门决定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至2021年底2021-05-27《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2021-06-11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2021-08-24银保监会召集国有六大行开会,部署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的后续安排,推进规范理财估值法2021-09-08《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改革核心思路是使资管业务回归本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打破刚兑,推行净值化管理,矫正风险收益配比扭曲;二是“三单独”,严禁滚动发行、分离定价、集合运作的资金池业务,防范流动性风险;三是多措并举去嵌套、去通道,打击资金空转、压降杠杆规模、避免泡沫堆积;四是统一标准、综合统计,强化监管协同、穿透式监管,清除监管套利空间。在净值化方面,资管新规要求只允许两类封闭式资管产品以摊余成本法计量,其余都应采用净值法;“720补丁”提出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产品可有条件地使用摊余成本法,但对其资产组合的久期做出了限制;此外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可以参照货基采用“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年起监管方顺应资管新规要求调整统计口径,绝大部分理财产品均仅指非保本理财;2019年起改变客户分类法(此前分为个人理财、私人银行理财、高净值客户理财等),而是按照资管新规规定的开放式与封闭式、净值化与非净值化等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方式如下:理财产品分类状况一览银行理财资产配置结构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债券是银行理财配置中占比最大的资产类别,信用债占绝对主导;信用债占投资资产的比重大致分为3个阶段:14-15年(流动性宽松阶段)为25%,16-17年(监管转向阶段)约35%,18年以来(转型期)基本在45%以上,并呈稳步上升趋势。现金及银行存款在14-15年为占比第二大的投资品种,近年来占比逐渐下降,基本稳定在10%以下但边际有回升。货币市场工具占比基本维持在10%-15%之间,15年因“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模式盛行而上升,18年因口径原因下降。非标债权在13-14年从27%降至21%,随后15-19年稳定在16%-17%左右,20年以来占比有所下降。权益类占比基本维持在10%以下,17-19年占比较高,均接近10%,近两年有所回落。银行理财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货币市场工具主要包括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等;2018年的同业存单被计入信用债口径,故货币市场工具占比偏低、信用债占比偏高;标准化资产包括利率债、信用债、现金及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其他类包括公募基金、另类资产、金融衍生品等,2020年以来以公募基金为主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状况保本理财清退:2018年口径修改、不再将保本理财认定为“银行理财产品”之后,保本理财加速出清,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基本完成银行理财业务过渡期整改任务。净值化基本完成:2018年以来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迅速提升,从14%升至2021年底的93%,目前存量的非净值型产品占比约7%;存量非净值产品的底层资产多为非标,清退压力较大,过渡期后剩余部分将纳入个案专项处置。根据720补丁:对非标回表困难的问题,会在MPA考核、资本补充工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理财净值化叠加2022年初的市场调整,也带来了理财净值大面积跌至1以下的现象。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5日,近六个月所有存续理财中有超过2300只跌破净值,其中,近1月发行的近1900只,占所有破净产品的约80%。“破净”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债券投资的收益率下降、权益市场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