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18 书序类文言文阅读技巧 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4/12/wKhkGWeQqKOAXCk2AAJ4zDbA7VY036.jpg)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18 书序类文言文阅读技巧 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4/12/wKhkGWeQqKOAXCk2AAJ4zDbA7VY0362.jpg)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18 书序类文言文阅读技巧 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4/12/wKhkGWeQqKOAXCk2AAJ4zDbA7VY0363.jpg)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18 书序类文言文阅读技巧 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4/12/wKhkGWeQqKOAXCk2AAJ4zDbA7VY0364.jpg)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18 书序类文言文阅读技巧 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24/12/wKhkGWeQqKOAXCk2AAJ4zDbA7VY03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18
书序类文言文阅读技巧含答案
书序类文言文阅读技巧
书序的文体特点
(一)书(文)序:介绍成文(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辑体
例或者作者情况,也可对作家作品评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可
以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相关的课文有
《兰亭集序》
《伶官传序》
(三)行文思路
1.概述谁的诗、文集,写作诗文的缘由,作序缘由
2.文集特点,形成原因(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
课堂练习
练习1
洪汝含《鼓山游记》序
明
曹学俭
①作文游山记最难。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1],洋洋
洒洒,堆故实于满纸[2],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
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
均焉。
②记游如作画,画家必须摹古,间复出己意着色生采,自然飞动。
及乎对镜盘礴[3],往往难之。乃以为画不必似,盖远近位置,木石
向背,逼真则碍理,两为入耳[4]。法既不伤,于境复肖,又何以似
为病也?
③友人洪汝含氏,作《鼓山游记》。余读之,初若不汲汲于游者。
或为岚翠招之[5],或为友朋动之,或自崖而返,或登顶者再。惟随
其兴之所适,及乎境之所奏[6],故其为记,亦不为传志故实之所窘
缚,与夫年月里数之所役使。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嘻笑戏谑,皆成
文章。以如意之笔术,夺难肖之画工。此所谓合作也[7]。传《诗》
之《葛覃》曰:“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为是诗者,咏歌其所有事,
而又及其所闻见,言其乐从事于此也[8]。”噫!汝含氏之游,可谓乐
矣,是宜记。
注释:(1)程期:日期。(2)故实:即典故。(3)盘碑:指肆意
作画。(4)入:指合适。(5)岚翠:山气呈现的翠绿。(6)奏:通“凑”。
会合。(7)合作:谓书画诗文等合于法度c(8)传《诗》:《诗经》毛
亨传。传:解说经义的文字。
参考译文:写文章游山散文最难。还未下笔时,搜寻史传方志,
铺叙游程行期,洋洋洒洒,堆叠满纸典故,只不过是清点别人的财宝
罢了,与当时的游览之情毫不相关。即使换成写别处游也可以,换成
写别人游也可以。受束缚而缺少韵味,与空泛而不真切,弊病是相同
的。
写游记好比作画,画家一定是临摹古人的画作,偶尔之中又能体
现自己的心思上添彩,使整幅画自然活泼、气韵生动。等到他面对眼
前景色全力作画,往往感到困难了。于是认为作画不一定要相似,因
为景物位置远近、树木石头运笔向背,太相似就违犯画理,两者不能
同时纳入画中罢了,既不损害画理,所画景色又与眼前景物相似.又
为何以相似作为画画的弊病呢?
我的朋友洪汝金作《鼓山游记》,我读这篇文章,一开始好像对
游山并不热切。有时被山岚翠峰招引,有时受朋友鼓动,有时从山崖
返回.有时两次髓顶。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致走到各处,达到游兴与景
色相合的境界。所以他所写的游记,不被史传方志与典故所束缚,也
不被游山日程与行程里数所限制。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嬉戏玩笑,
都能写成文章。以如意的笔法,胜过难以画得相似的画匠;这就是所
谓的合于法度之作c嗨!汝含的游山,可以说是快乐的了,这应该值
得写下来。
22.用自己的话概括游记写作的两种常见表现。(2分)
(1)
;(2)
23.分析第②段谈绘画之理的作用。(3分)
24.对“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一句理解正确的
一项是(2分)
A.受拘束却缺少韵律,与宽泛却不确切,祸害是一致的。
B.受束缚而缺少韵味,与空泛而不真切,弊病是相同的。
C.受束缚又缺少韵律,与空泛又不真切,危害是相同的。
D.受拘束且缺少韵味,与宽泛且不确切,担忧是一致的。
25.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其一加以分析。(3分)
26.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对洪汝含《鼓山游记》写作特点的
评价。(2分)
23.第1段中,作者说“病则均焉”,其中的“病”指的是
(2分)
24.第2段中,作者说“记游如作画”,他通过“作画”想说明什
么?(2分)
25.阅读第3段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合作”指的是:(3
分)
(1)
(2)
(3)
26.结尾作者说“汝令氏之游,可谓乐矣”,其中的“乐.”指的是
(2分)
27.作者认为
“作文游山记最难”,其表现往往“未落笔时,搜索传志”、“堆
故实于满纸二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开篇就考证“褒禅山”的
命名缘由,介绍华山洞的位置,辨“华山”的读音等,对此你怎么看?
(3分)
答案:22.(1)堆砌文献典故
(2)铺叙行程日期(2分)
23.以绘画只会模拟古画不会描画眼前真实的景致,与游记写作
中常见现象作类比,批评只会堆砌典故、交代日程而不会抒写眼前之
景、真切游情的写作方法,为下文肯定洪汝含游记创作作铺垫。(类
比方法、观点态度、结构作用)(3分)
24.B(2分)
25.例:将“搜索传志,铺叙程期”的常见游记写法与洪汝含“随
其兴之所适,及乎境之所奏”作对比,更充分肯定洪汝含能写出独具
个性与“游情”的创作特色。(3分)
26.随兴所至,情景相合。(2分)
答案:23、文章堆满典故与传志没有真情实感(1分);行文拘
泥缺少韵味,空泛而不真切(1分)。
或: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故实满纸(1分);拘而寡韵,泛而
不切(1分)。
24、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才能神采飞扬;如果既能真实再现自
然而又符合作文的法度更好。(一点1分,2点2分)
25、作者的情感与游览的环境相融合(1分);文章不受地点的
传志和时间的制约,感情饱满,自然生动(1分);用自然流畅的文
笔,把难写之景呈现在读者的眼前(1分)。
或用原句:随其兴之所适,及乎境之所奏(1分);不为传志故
实之所缚,不为年月里数之所役使(1分);以如意之笔术,夺难肖
之画工(1分)。
26、游玩鼓山的快乐(1分);写《鼓山游记》的快乐(1分)。
27、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开篇就考证“褒禅山”的命名缘由,
介绍华山洞的位置,辨“华山”的读音等,并非搜索传志,铺叙程期,
泛泛而谈(1分),而是为了引出下文说理,(或为下文说理、议论作
铺垫)(1分);说明学者应该“深思而慎取”,不能以讹传讹的道理。
(1分)
练习2
荷塘诗集序
姚鼐
①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
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曹子
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忠义
之气,高亮之节,道德之养,经济天下之才,舍而仅谓之一诗人耳,
此数君子岂所甘哉?
②志在于为诗人而已,为之虽工,其诗则卑且小矣。余执此以衡
古人之诗之高下,亦以论今天下之为诗者c使天下终无曹子建、陶渊
明、李、杜、韩、苏、黄之徒则已,苟有之,告以吾说,其必不吾非
也。
③适来江宁,识泾阳张君①。君以累世同居义门②之子,负刚劲
之气,兼治烦③之才,虽为一令,廿余年屡经蹶起,而志不可抑,今
世奇士也。而耽于诗,政事道途之闲,不辍于咏。出其诗示余,余以
为君之诗,君之为人也。取君诗与比之子是、渊明、李、杜、韩、苏、
黄之美,则固有不迨者,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
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
④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
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若是者,千载中数人而已。其余不能无偏:
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质焉。就二者而择之,愚诚短于识,以为所尚者
盖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为人之重于为诗者,其诗重矣。张君殆其伦
欤!
【注】①张君:张五典,字叙百,号荷塘,《荷塘诗集》的作者。
②义门:仁义之门。封建社会特指以孝义著称,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
的家庭。③治烦:指治理政事。
参考译文:古代善于作诗的人,不会自命为是诗人的。他们胸中
所储藏的,是很高,很广阔,很深远;偶尔抒发在诗上,诗也同时变
得高、广阔并且深远了,所以说是善于作诗的。曹子健、陶渊明、李
白、杜甫、韩愈、苏轼、黄鲁直的这类人,是有忠义的气节,高亮的
节操,道德的修养,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人才,一生也只是称之为
诗人,这样的人怎么会甘心呢?
立志只是要成为诗人,作的诗虽然工整,但诗是很卑微,肤
浅的。我拿这个来衡量古人诗的高低上下,也来评论当今的诗人。即
使天下始终没有曹子健、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鲁直
之类的人也就算了,假如有,把我的观点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不会说
我的观点不对。
我来到江宁一带,结识了泾阳的张五典。张君世代同堂和睦
相处,一身刚劲的气概,并有着治理政事的才能,虽然只是一个县令,
20年多次遭到挫折,但他的志向没有被抑制,是当今的奇才阿。他
入迷于作诗,治理完政事的闲暇之余不中止咏诗。他把他的诗拿给我
看,我认识这是他的诗及他为人的写照。拿他的是与曹子健、陶渊明、
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鲁直的相比较,必然有比不上的,但诗
清雅逸人,展现了胸中高亮的节操,没有阿谀,圆滑的情态,这一点
是和古人近似,而比当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
达到高层次的诗人,诗与诗人的气质相具备,道和技巧结合;
心和手的相互运用,包含了一切,将心里所想的全展现出来了。像这
样的人,数千年来只有几个人而已。我不可能没有偏差:有时偏向于
文采,有时偏向于品质。两个之中选择一个,我确实是见识短浅,认
为崇尚的应该在这方面而不是另一个方面:只有知道了做人要重于作
诗的人,他的是才会有力量。张君就有这样的气节!
22.从全文看,作者强调□□□口对创作的重要作用。(2分)
23.第①段画线句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是
(2分)
24.对“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
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J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但诗清雅逸人,显现出胸中高洁、光明的情操,而且没有世人
庸俗、高傲的情志,这一点和古人接近,而且比当今一般人要高出很
多。
B.但诗清雅逸人,显现出胸中高洁、光明的情操,而且没有世人
庸俗、高傲的情志,这一点和古人接近,但和当今一般人相比离得很
远。
C.但诗清雅逸人,展现了胸中高尚、坚贞的节操,没有世人圆滑、
阿谀的情态,这一点和古人接近,而比当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
D.但诗清雅逸人,展现了胸中高尚、坚贞的节操,没有世人圆滑、
阿谀的情态,这一点和古人接近,却和当今一般人相比离得很远。
25.第②、③段都提到“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作
用有何不同?(3分)
26.作者认为“惟能知为人之重于为诗者,其诗重矣”。请联系学
过的课文(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均可),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22.(2分)道德修养(人格情操等,答“为人”不
给分)
23.(2分)加强语气,突出子建等人的道德、才能之高,(1分)
强调为人对于为诗的重要(1分)。
24.(2分)C
25.(3分)第②段,说明这些人会和作者带有一样的观点:即
仅想写好诗,诗歌就难免肤浅。第③段,是将张五典的诗歌与这些人
的诗歌作比较,突出张诗歌中体现的情操。(答对一点给2分,给满
为止)26.(4分)只有知道了做人比作诗重要的人,他的诗才会有
分量。(1分)举例如《为白莽作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梦
游天姥吟留别》等(1分),分析(1分)。(不同意作者观点,认为为
人与诗歌价值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举例恰当、理由充足也给满分)
练习3
《呻吟语》原序
吕坤
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病中疾痛,惟病者知,
难与他人道;亦唯病时觉,既愈,旋复忘也。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
病时呻吟,辄志所苦以自恨,曰慎疾,复无病。已而弗慎,又复病,
辄又志之。盖世病备经,不可胜专。一病数经,竟不能惩。语曰:三
折肱成良医。予乃九折臂矣!沉痛年年,呻吟犹昨。嗟嗟!多病无完
身,久病无完气。予奄奄视息而人也哉!
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自药。司农大夫刘景
泽,摄心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予甚爱之。顷共事雁门,各谈所苦。
余出《呻吟语》视景泽,景泽曰:“吾亦有所呻吟,而未之志也。吾
人之病,大都相同。吾既志之矣,盍以公人?盖三益焉:医病者见子
呻吟,起将死病;同病者见子呻吟,医各有病;未病者见子呻吟,谨
未然病。是子以一身示惩于天下,而所寿者众也。既子不愈,能以愈
人,不既多乎?”余矍然曰:“病语狂,又以其狂者惑人闻听,可乎?”
因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呜呼!使予视息苟存,当求三年艾健,此馀
生何敢以沉痼自弃?景泽,景泽,其尚医余也夫!
[注]吕坤,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咱吟语》是他探讨人生哲理
的一部著作,反映出他对社会、政治、世情的体验与见解。
翻译:
呻吟,是生病的声音。呻吟时说话,是生病时痛苦的话语。病中
的痛苦,只有生病的人自己知道,难以与别人说清楚;也只有在生病
时才觉得痛苦,病愈之后,随即又忘了这痛苦。我这个人生来孱弱多
病,生病时呻吟,就记下痛苦的情状以懊悔平时不爱护自己,说要生
了病要当心,不要再生病了、不久不当心,又生病了,就又记下来。
世上的疾病要防备它经常复发,不能让它成为慢性病。我生了一种病,
多次复发,竟然不能吸取教训。俗话说:多次折断胳膊就会成为良医。
我竟然九次折断手臂了!年年感到痛苦,呻吟声就像在昨天一样。唉!
病多了就没有完满的身体,病久了就没格充沛的元气。我身体衰弱,
看起来还在呼吸像个人啊!
三十年来,我所记的《呻吟语》一共有若干卷,带在身边用它来
医治自己。司农大夫刘景泽,善于养生,平生没有病痛,我很喜欢他。
眼下我与他一起在雁门共事,各自说起感到痛苦的事。我拿出《呻吟
语》给景泽看,景泽说:“我也有呻吟的话语,只是没有把它们记载
下来。我们这种人的病,大都相同。你既然记载下来了,为什么不向
人们公开?公开了有三个好处:医生看到你呻吟的话语,将使你起死
回生;与你同病的人看到你呻吟的话语,就会去医治各自有的病;没
有病的人看到你呻吟的话语,就会在还没有得病的时候小心提防。这
样,你以一个人的呻吟话语警示天下,长寿的人就多了。即使你不能
痊愈,也能治愈别人,这也不值得赞美吗?“我惊视着景泽说:“病
中的话疯疯癫癫的,再用这种疯疯癫癫的话去迷惑世人的视听,可以
吗?”因此选择那些虽然癫狂但还不是最为癫狂的话语保存下来。啊!
假使我还能苟且活命,当求三年的老来之健,我的余生哪敢因为顽固
难治的病而自暴自弃呢?景泽,景泽,难道你是公开地在为我治病吗?
22.下列各项中与“而未之志也”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时之所以不传也
B.以为莫己若者
C.臣诚恐见欺于王
D.蚓无爪牙之利
23.作者引“三折肱成良医”一语的用意是什么。(2分)
24.解释作者所言之“病”的内涵。(2分)
2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作《呻吟语》的原因。(3分)
26.赏析文章最后一句:“景泽,景泽,其尚医予也夫!“(3分)
参考答案:22.B
(2分)
23.一方面说明自己的多“病”,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自己多“病”
而不能引以为戒的自责(自嘲)。(2分)
24.作者所言之“病”是其自身,更是社会现实所存在的种种不
足与弊端。(2分)
25,自己体验到的病痛,他人难以理解,甚至在病痛过去之后连
自己也忘记了,因此要记下来;记下疾痛,带在身边用来提醒自己、
疗救自己;以自身的感受和反思来警示天下人、疗救天下人。(3分)
26.运用反复的手法,借着对刘景泽“医予”的感激,凝聚了作
者对自身境遇的无穷感慨,也传达出作者对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不放
弃°(3分)
练习4
毕训咸《咏史诗》序
张惠言
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
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
不可以意毁也。必其有所行,则发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搏(鼓槌),
不可外遇也。
②呜呼,今之学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详矣。六艺之
书,仁义礼乐之迹,习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
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为时文,为辞赋,为诗,以集名者,
比屋可数(形容众多)。下者以为名也,上者以求传于后也。就其名
而传焉者,不可以论是非,不可以考治乱,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
其取诸己也则详。
③虽然,今之世之所谓达于用者,吾见之矣,必其悍然无忌惮者
也。其共笑为迂者,则必稍尝学者焉,笑之甚,则必其学愈甚者焉。
今之言之所谓周于行者,吾闻之矣,必其憎然无耻者也。其共怪为谩
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则必其文愈甚者焉。呜呼,吾不得见
古之学矣,吾不得见古之文矣!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
用之?而恶乎行之?
④吾友毕训咸,于古无所不学。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务,而其
状俊俊(忠厚)如鄙人,虽与之游者莫能测。不苟为文,唯作《咏史
诗》百余首,#(抨击)讥成败,斟酌道理,皆有条验。呜呼!以训
咸之文,求其所学,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审矣!世方迂训咸,则孰知此
诗之非谩乎?
(《茗柯文二编》卷上)
非谩:讥讽世人。
翻译:
古代做学问的人,不只是广泛地学习而已,一定有可以用到的地
方。古人做文章,不是将语言变得华丽而已,一定会有所行动。一定
有可以用到的地方,所以二帝三王采用了周孔的治国之策,如果工。
一定会有所行动,那么发自内心,有很多话要说,就像是鼓有了棒槌,
不是外力可以抵抗的。
唉,现在的学者,他们吸取古人的地方也很简略了,取决于自己
的地方没有实际意义的也很多了。六艺这些书,是仁义礼乐留下的痕
迹,学习它们,可以求得圣明;明白它们,可以求得变通的道理;懂
得变通,就会得到许多。所以说,吸取古人的地方很简略。做适合时
势发展的文章,做辞赋,做诗人,以集结自己的名望的人,到处都是。
后者是为了名望,前者是为了求得实现后者。就为了名而做文章的人,
不可以谈论是非,不可以在考试时不顺从时势,而他们的言语也不可
以停止。所以说,取决于自己的地方的人很多。
虽是这样,现在世人所谓的通达于用的人,我没有见到啊,一定
要保护那些肆无忌惮进谏的人。他们都笑话是迂腐的人,那么一定会
稍稍尝试着学习的人,被笑得越盛,那么他们一定学习更加勤奋。今
天听到说周国的形式方式,我听到了,一定会昏庸而不知廉耻。他们
都被视为怪人早谩骂,一定说他是很差的文章,于是感到更加奇怪,
那么文章必然更加多。唉,我没法见到古人学习了,我没法见到古人
的文章了!有学习古人学习的,做古人文章的人,要用恶劣的方式对
待吗?而为恶却能通行吗?
我的好友毕训咸,非古文不学。志向足够干大事,才能足以处理
公务,但他看着忠厚像是鄙陋之人,虽然与他同游的人不能计算。不
屑于做文章,只作了《咏史诗》两百余首,抨击讥讽成功与失败,仔
细斟酌时间道理,都条条是道,很有经验,唉,以训咸的文章,求得
他的毕生所学,这些有所用也能审核通过了!世人才笑话训咸,那么
谁又知道这首诗不是再讥讽世人呢?
23、第②段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
《
》。(1分)
2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作者罗列了当时学界的那些现象?
(2分)
25、第③段中,作者在结尾发出深切感叹的原因是什么?(不要
用原文)(2分)
26、仔细阅读全文,简析张惠言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27、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
参考答案:23.(1分)春秋
24.(2分)读书从古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很少;写文章那些没有
实际意义的话说得很多。(各1分)或读书不求明白,明白不求通达,
通达了不求有自己的心得;写作用文集命名的很多,下层的人以此想
出名,上层的人想以此流传后世,文章内容空洞无用且喜欢长篇大论。
25.(2分)那些肆无忌惮的无知之人反而通达被重用;那些有
学问有知识的人反而被嘲笑为迂腐;那些周密谨慎的人都是昏庸无耻
之人;那些表达文雅的人反而被认为是欺骗。(1点1分)
26.(3分)为毕训咸的《咏史诗》作序;抨击当时学界的不良
风气;提倡为学要有所用,为文要有所行。(1点1分)
27.(4分)首先提出古人为学必有所用、为文必有所行,然后
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进一步说明这个观点。再罗列当时社会上的虚浮的
文风进行抨击;最后指出毕训咸的诗歌是有所用、有所行的。
课堂小结
书序类文言文主题表现
(一)写景叙事,抒发作者的志向、情趣(自序)
(二)议论评价,评价作者的思想、成就
(三)借题发挥,借此评价当时的创作文风
(四)
寓理于事,借比揭示艺术创作的道理
课后作业
此文为赠序,当于书序区别对待
送曾巩秀才序
欧阳修
广文①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
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②拔出之
才,其一累黍③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圭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
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推卸、推托)曰:“有司有法,奈
何不中!”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
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
其大者④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
其文,又壮其志,夫农夫不咎岁而苗播⑤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
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
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
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
贺余之独得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全集》)
【注释】①广文:即广文馆,宋朝国子监下属学校,收纳来京城
求试的人,先在广文馆读书,遇贡举之年,到国子监验试,十人取一。
②魁垒:雄伟C
③累黍:累和黍是古代两种微小的重量单位,这里表示细微的分
量。
④大者:这里指优秀文章,下文的“小者”指一般文章。
⑤苗(zi)播:开荒播种。笛,开荒。
课后2
广文馆的曾巩,来自(江西)南丰地区,想进太学,与那里的各位学
生一同向考官求教c考官收纳各方有才学的人,按照考试标准,一律以
统一的要求衡量。那些不合乎考试要求的就被沟汰;即使是雄伟超出
之材,其中有细微之处不合标准,就淘汰他不敢录取。侥幸遇到好考官
(明知冤枉落第者),也不过同众人一样同情惋惜(落榜者),好像录取
和淘汰不关自己事,推诿地说:“考官有考试标准,不能考中有什么办
法。”考官本来不能承担应格的贵任,而社会上的人也不因此对考官责
备,大家都说:“他考不中,是考试有规则的原因啊J更有不幸,考官
掌握标准有失误,就往往会失去很多人材而得到的很少了。
哎!考官所掌握的果真是优质的考试标准吗?为什么长时间不进
行改革呢?何况像曾巩这样的学业水平,他的优秀文章,本己达到雄伟
杰出的境界,一般文章,也合乎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2建筑租赁合同范本
- 人防租赁转让合同范本
- 分项劳务合同范本
- 加盟销售合同范例
- 人情补偿写合同范本
- 出租车司机加盟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恒转矩变频器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上海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工业防水插座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公司联营股合同范本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开学季初三冲刺中考开学第一课为梦想加油课件
- 《自然保护区划分》课件
- 中日合同范本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 《康复按摩知识》课件
- 封条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立式加工中心说明书
- 唐太宗李世民
- 作文纸格子信纸
-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1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