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六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第36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1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六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第36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2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六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第36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3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六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第36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4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六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第36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6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相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2)观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相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干梳理巧点妙拨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流派时期背景特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头(1)欧洲的革命和斗争加剧了社会动荡(2)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悲观(3)工业革命(1)内容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化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2)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1)法国:雨果的《eq\x(\s\up1(01))巴黎圣母院》(2)英国:拜伦的《唐璜》、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冲突日趋尖锐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化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1)法国:巴尔扎克的《eq\x(\s\up1(02))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2)英国:eq\x(\s\up1(03))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3)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eq\x(\s\up1(04))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4)丹麦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美国的马克·吐温(5)英国萧伯纳的《eq\x(\s\up1(05))苹果车》;法国eq\x(\s\up1(06))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峻的社会问题(1)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2)强调集中表现自我(3)手法比较怪诞(4)语言风格悖离传统(1)美国:海明威的《eq\x(\s\up1(07))老人与海》(2)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0世纪苏联和亚非拉文学(1)苏联文学:代表作品有高尔基的《eq\x(\s\up1(08))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亚非拉文学:①特征: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②代表人物:印度的eq\x(\s\up1(09))泰戈尔、中国的eq\x(\s\up1(10))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因卡等19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流派时间背景特点代表人物及成就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动荡中,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1)题材: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务为题材(2)表现形式:突出理性,留意画面的严整与和谐(1)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2)法国安格尔的《泉》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前期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悲观(1)留意表现人的感情,运用显明色调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与统一(2)表现手法上强调色调的作用法国eq\x(\s\up1(01))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造成负面影响留意表现社会现实(1)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2)俄国eq\x(\s\up1(02))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画派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借助当时eq\x(\s\up1(03))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获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2)作品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调明快(1)法国eq\x(\s\up1(04))莫奈的《日出·印象》(2)荷兰eq\x(\s\up1(05))凡·高的《向日葵》(3)法国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1)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2)工业化的推动(3)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1)反传统、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2)夸张、抽象、变形西班牙画家eq\x(\s\up1(06))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影视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eq\a\vs4\al\co1(1.浪漫主,义音乐)eq\b\lc\{\rc\(\a\vs4\al\co1(1成就: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晚期的作品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的,《\x(\s\up1(01))蓝色多瑙河》,舒伯特的《小夜曲》。,2特点:留意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eq\a\vs4\al\co1(2.歌剧)eq\b\lc\{\rc\(\a\vs4\al\co1(1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表达剧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2法国比才的《卡门》,表现出浪漫主义色调。))3.民族乐派eq\b\lc\{\rc\(\a\vs4\al\co1(1成就:俄国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x(\s\up1(02))天鹅湖》。,2特点:弘扬本民族特性。))4.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代表作《牧神午后》。5.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主要有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6.新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是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更1.主要特征:现代主义音乐兴起,轻松活泼,通俗易懂。2.过程:(1)一战后,eq\x(\s\up1(03))爵士乐受到空前欢迎。(2)二战后,eq\x(\s\up1(04))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3)20世纪50年头,摇滚乐在美国影响很大。(4)20世纪60年头,出现了《时代在变更》等作品;英国披头士乐队有很大影响。三影视艺术1.电影(1)条件:eq\x(\s\up1(05))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2)发展历程:eq\x(\s\up1(06))1895年,eq\x(\s\up1(07))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电影诞生;20世纪初,“默片”《一个国家的诞生》;eq\x(\s\up1(08))1927年,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彩色电影《浮华世家》;二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2.电视(1)20世纪20年头中期,电视出现,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2)二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普及运用阶段。1954年,美国胜利研制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20世纪70年头至80年头,电视实现了全球性传播。3.影响(1)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2)影视艺术有很强的消遣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3)影视艺术流通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是大众简单接受的传播媒体。(4)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变更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点拨]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心情的反映,二者的区分何在浪漫主义回避现实,用美妙的憧憬代替对现实的批判;而批判现实主义直面现实,对现实社会的弊端绽开猛烈的揭露和批判。[思维点拨]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评价(1)主动作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社会存在的弊端和丑恶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2)局限性:它只是指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并没有给人们指出一条正确的出路,同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所宣扬的“自由”和“华蜜”也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华蜜,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思维点拨]各种文学流派的主体思想(1)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体现反叛精神和志向主义的追寻,歌颂美、善和光明。(2)现实主义文学: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留意细微环节的真实。(3)现代主义文学:用怪诞的手法集中表现自我,反传统,反理性,表达苦闷、迷惘、变态的心理。[易混易错]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分(1)现实主义美术留意表现社会现实。(2)现代主义美术(如立体派)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生气、消极、悲观、悲观等各种各样的困难心理。[概念阐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1)浪漫主义:产生于人们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悲观,努力找寻新的精神寄予。内容上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留意人的情感世界,抒发人们对美妙将来的憧憬。(2)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头以后流行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由于它批判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冲突尖锐困难的现实,因而也称为“批判现实主义”。(3)现代主义:是20世纪以来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思潮,又称现代派。它反映了其次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扭曲。它采纳荒诞、寓意的或抽象的表达方式,反映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体现消极、悲观、悲观和虚无主义心情。[思维点拨]文艺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文艺是现实的反映,文艺的发展会受到所处时代环境的推动或制约。肯定的文学艺术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相适应,只有这样才会引起社会共鸣,才会具有生命力。如近代欧洲文学艺术就深深打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工业革命的烙印。互动探究分层突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装腔作势、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和善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和善、友爱。“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美丽,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摘自《中学教学参考》《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描写“阴谋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锐利的笔下,将形形色色地主的贪欲愚昧,官吏的腐化堕落以及广阔农奴的凄惨境况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显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气,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摘自《历史教学参考资料》他“当场就确定发起疯来”,因为依据条例,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准上天飞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危急时却担忧自身平安,就证明他神志醒悟。于是就产生了如下逻辑:假如你疯了,只要你申请就允许你停飞。可你一旦提出申请,就证明你不是疯子,还得接着飞。最终,尤萨林最终明白:“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其次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其次十二条军规》[教你读史]1.史料一以概括总结的方式介绍了文学作品,说明《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反映出浪漫主义文学的某些特点。2.史料二揭露了19世纪上半期处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下的俄国的社会现实。3.史料三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学荒诞不经、反传统的特征。[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概括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采纳具有剧烈感情色调的体裁,运用夸张手法,追求剧烈的美丑对比、神奇的色调和奇妙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剧烈的思想感情。2.史料二体现的《死魂灵》的创作手法是什么?试概括其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创作手法:批判现实主义。特点: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3.史料三属于哪个流派的文学作品?试概括其创作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流派: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特点: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怪诞,时序颠倒等。4.结合上述史料,你如何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西方不同艺术流派兴起的时代缘由(1)浪漫主义: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悲观,一些学问分子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2)现实主义: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的黑暗使得人们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心情。他们要求真实地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揭露和批判。(3)印象主义: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见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觉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4)现代主义: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不再满意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剧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关于电影的诞生,我们所熟识的是路易·卢米埃尔和梅里爱,而对于爱迪生或雷诺,则尚有待我们去了解。电影的宏大成就在于它是很多其他艺术的综合。——乔治·萨尔杜《世界电影史》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人民教化出版社《中学历史必修三老师教学用书》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受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尽的直观形象不断干脆轰击我们的视网膜。[教你读史]1.史料一反映了很多人对电影的诞生做出了贡献,电影是多种艺术的综合。2.史料二反映了电视的兴起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形成一种新时代的文化氛围。3.史料三反映了电视影响到人们的思维,使人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二,归纳影视艺术产生的条件及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条件:其次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应用;科技的发展;多种艺术作为前提。特点:传播信息量大,时效性强,高度逼真,是多种艺术的综合。2.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消极影响:电视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垄断”现象。语言和图像的干脆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想象力的退化。有的影视节目宣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观众会产生误导,尤其是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成长有肯定的危害性。不良的看电视习惯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可能会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和诸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影视艺术产生的条件及影响1.条件(1)物质基础:其次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的发展为影视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社会动力:社会的巨大变更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精神需求提高,这就须要不断地推出满意观众需求的作品。2.主动影响(1)具有很强的消遣性和艺术鉴赏性,可以引领文明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风尚,满意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追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2)影视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3)加速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养。(4)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3.消极影响(1)使人们削减户外活动,产生肥胖、近视及心理疾病等。(2)一些节目的价值取向误导民众,尤其是暴力、色情等内容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有肯定的危害性。(3)削减了人际交往及人际体验,使人类的生存实力相对降低。高考研析把握考向2024全国卷Ⅰ·T352024全国卷Ⅲ·T332024全国卷Ⅱ·T342024全国卷Ⅲ·T34考频5年4考1.(2024·全国卷Ⅰ,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幻灭反叛考查点学问考查现代主义艺术实力考查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素养考查(1)时空观念;(2)唯物史观;(3)历史说明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可知,“达达派”的作品反传统反理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所述“达达派”作品的风格不符,解除。2.(2024·全国卷Ⅱ,34)1836年,俄国闻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考查点学问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实力考查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素养考查(1)时空观念;(2)历史说明答案B解析1836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依旧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钦差大臣》里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受到当地人的巴结、行贿,充分暴露了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故选B项,解除A项。剧作表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故解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故解除D项。3.(2024·全国卷Ⅲ,34)下列图片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化的历程考查点学问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美术发展历程实力考查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素养考查史料实证答案D解析4幅作品所对应的美术流派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这反映出近代以来美术流派演化的历程,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解除;现代主义画派是反传统、反理性的,解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解除。命题角度1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2024·江苏苏州期末)下图是英国画家康斯坦布尔的《干草车》(1821年),这是一幅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村风景图,画面描绘了小溪、小船、浅滩、马车、农夫、白云。作者通过世俗题材表达对传统乡村社会的怀念之情,由此可知该作品属于()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作者通过世俗题材表达对传统乡村社会的怀念之情”可知,画家在向我们展示客观的现实景象时表达他的深厚热情的情怀,因此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故选B项。现实主义画派留意表现社会现实,解除A项;印象画派留意捕获“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调变更,解除C项;现代主义留意“自我感受”“自我表现”,解除D项。命题角度2文学艺术体现的时代风貌(2024·广西南宁高二期末)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头)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淌、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示意、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由此可见,这类文学流派()A.缘起于对“理性王国”极度悲观B.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C.表现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D.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意识流小说的各项特征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和信仰危机,故D项正确。对“理性王国”极度悲观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缘由,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解除A项;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与材料不符,解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解除C项。命题角度3文学艺术的民族性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渐渐淡化自然形成的地理界线,文化也免不了受外来影响,但有艺术家剧烈要求摆脱外国文化限制,保持民族特色。以下符合这种时代要求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是()A.柴科夫斯基的《睡美人》B.舒伯特的《小夜曲》C.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D.普莱斯利的摇滚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在19世纪中期,东欧和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促进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主、民族意识觉醒,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柴科夫斯基的《睡美人》,其具有剧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故A项正确。舒伯特的《小夜曲》和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属于浪漫主义音乐,故解除B、C两项;普莱斯利的摇滚乐是20世纪后期的音乐,故解除D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法国大革命前的画家与小说家,或着墨于父子关系的惊慌,或从“父亲不在”写起,不啻对“父亲的权力”打了一个大问号。而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就是在这种文艺氛围之下成长起来的。材料表明()A.法国文人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文艺对法国大革命的主动影响C.文艺作品是大革命的思想根源D.文艺家已成为大革命的领导者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前的文学艺术作品宣扬蔑视强权和专制,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主动影响,故B项正确。A项说法肯定,解除;启蒙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根源,解除C项;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受到文学的影响,不能说明“文艺家已成为大革命的领导者”,解除D项。2.(2024·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启蒙学者们认为,依据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同等和不行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是()A.《红与黑》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巴黎圣母院》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推知该类型作品产生的背景是事实发展出乎了启蒙思想家的意料,而浪漫主义就是在人们对于启蒙思想家构想的“理性王国”感到悲观的状况下产生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作品,故D项正确。《红与黑》和《人间喜剧》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它们的创作背景为社会冲突尖锐,而非对于“理性王国”悲观,故A、B两项错误;《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作品,基于人们对于战后世界的彷徨,而非对于启蒙思想家构想的“理性王国”的悲观,故C项错误。3.(2024·贵州贵阳一中适应性考试)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描写副主教克罗德表明,“我想我眼底下那个生物有那样非人间的漂亮,她只能来自天上……那是一个天使”“望见你比望见上帝还欢乐”。这一情节体现作品人物()A.兼具神学和文艺复兴时代精神B.内心在宗教异化的冲突和苦痛C.想象力超群极具浪漫主义色调D.揭露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虚伪答案A解析作品人物副主教克罗德的这些言语充分体现作为一般人的本能冲动和自然情感,是人文主义的体现,人文主义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他本人是教会副主教,A项正确。材料体现冲突但未体现苦痛,解除B项;C项是作者雨果写此书具有的浪漫主义风格,材料没体现作品人物有这种色调,与设问不符,解除;D项材料并未体现,解除。4.(2024·甘肃高三月考)有文学家把文学创作提高到社会探讨的高度,像哲学家、历史学家那样把社会现象作为视察、相识和分析的对象,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和支配力气——金钱。可见,其文学创作()A.留意谛视和批判社会现实B.反映了剧烈的爱国精神C.留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D.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关键词“文学创作”“高度”“对象”“内在联系和支配力气——金钱”等可知,其文学创作侧重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努力挖掘其中隐含的深刻意义亦即社会发展规律,也体现出作家剧烈的社会责随意识,其文学作品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故A项正确。“剧烈的爱国精神”不符合材料中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B项错误;C项为浪漫主义文学特点;D项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5.(2024·湖北高三开学考试)奥涅金是1831年俄国作家普希金塑造的一个典型“多余人”的形象。他出身优渥,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企图用所学学问变更下层百姓的生活,但没有实干实力,更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在精神上始终处于愁闷、郁闷、惆怅和怀疑的危机之中。“多余人”形象的塑造()A.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B.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C.反映了新旧社会过渡的冲突D.批判了享乐主义思潮盛行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多余人”的形象反映了19世纪中前期俄国传统社会渐渐发生变动的背景下的曲折转型过程,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C项正确,解除A项。此时俄国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解除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享乐主义,故D项错误。6.(2024·全国高三月考)19世纪末出现的纳比派反对传统的仿照,“怜悯一切貌似新奇奇妙、破旧立新的人们,因为他们不仅荡涤学院教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洗濯浪漫或逼真的自然主义”。他们还认为“艺术不再是我们记录下来的视觉感受,不管这张照片多么精致细致……”而是“我们想象力的时常之需”。纳比派的这些理念()A.推崇印象主义风格B.强调艺术的感性色调C.留意直面社会现实D.有利于现代主义形成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反对传统的仿照”“怜悯一切貌似新奇奇妙、破旧立新的人们”可知,纳比派推崇“反传统”的理念,这无疑会激励一些艺术家大胆创新,探究新的艺术发展道路,从而有利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形成与发展,故选D项,解除C项。依据材料中纳比派“不再是我们记录下来的视觉感受”“我们想象力的时常之需”等可知,纳比派不太追求视觉感受,而是强调人的内心感受,这是对印象主义的反叛,故解除A项;依据材料“他们还洗濯浪漫或逼真的自然主义”可知,纳比派不太留意艺术的感性色调,而是强调人的内心感受,故解除B项。7.某文学流派: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与该文学流派风格一样的绘画作品是()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现代派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D项符合现代派美术的特点,故正确。其他三项从画面风格来看,与现代派美术的特点不符,均解除。8.(2024·重庆一中高二期末)“他们把绘画止步于视觉感知,痴迷于阳光下的色调世界,从而彻底改观了西方写实绘画的色调效果和造型观念。”这一评论针对的美术创作实践()A.受到了影视艺术的干脆影响B.重视表现光色变化中的客观物象C.宣告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诞生D.追求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形式答案B解析依据“他们把绘画止步于视觉感知,痴迷于阳光下的色调世界”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印象派绘画,印象派捕获瞬间的印象,实行在户外阳光下干脆描绘景物,留意揣摩光与色的变更,故B项正确。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头,1895年电影产生,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印象派绘画,C项错误;D项属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解除。9.(2024·河北辛集中学开学考)1898-1908年,法国盛行野兽主义绘画,该派画家发觉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而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这反映出()A.返璞归真是现代艺术的追求B.现代画派具有共同源头C.现代主义有反理性的特征D.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法国盛行……非洲及大洋州……”“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可知,世界文化之间的的沟通和碰撞,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没有体现出现代艺术的追求和源头,故解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现代主义的特征,故解除C项。10.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假如说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是对社会变更所作出的理性思索、理性反映的话,那么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更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这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变更是()A.浪漫主义文学获得新生B.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更的反映一样C.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D.努力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答案D解析材料“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更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描述的是20世纪突出表现自我的现代主义文学,故选D项。浪漫主义文学兴盛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头,解除A项;文学是对社会思潮的反映,但“一样”表述过于肯定,解除B项;浪漫主义文学否认理性,解除C项。11.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193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市实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二战后不断增加,80年头以来,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单独或轮番举办过各种名目繁多的国际电影节300多个。这表明电影()A.发源于意大利威尼斯B.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联系C.成为影响最大的媒体D.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产物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895年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诞生于法国巴黎,而不是意大利的威尼斯,故A项错误;自20世纪80年头以来,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电影节日趋国际化,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故B项正确;电影只是当今众多传播媒体工具之一,“影响最大”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电影产生的背景是电力的独创和广泛应用,是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经济全球化只是推动了电影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12.19世纪中期以后,钢琴采纳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深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这表明浪漫主义音乐()A.对外界环境有剧烈敏感性B.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C.已成为当时主流音乐风格D.擅长引发人的内心情感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钢琴……使琴的音色更深厚而辉煌……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可知,钢琴乐器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浪漫主义音乐对外界环境有剧烈敏感性,A项正确。是钢琴乐器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而不是浪漫主义音乐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浪漫主义音乐的地位,解除C项;是钢琴乐器技术的进步,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4·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吴承恩(约1504-约1582年)少年以文成名,却因迂疏浪漫,屡试不中,科场失意使他转意到自幼所嗜的小说上来。吴承恩悉心搜采僧人玄奘西行取经的传闻、话本、杂剧等,吸取佛教故事、道教传闻,撰成《西游记》。这部熔神话、志怪于一炉的长篇小说,呈现了孙悟空在大闹龙宫、地府、天庭中的叛逆性格,歌颂了其取经途中机灵、英勇、不畏强权的优秀品质,借斩妖伏魔以表达作者对志向与自由的追求,也揭示了“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社会现实。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西游记》盛行不衰,妇孺皆知,后来还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流播世界。——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1818年,玛丽·雪莱发表的《弗兰肯斯坦》被定为首部科幻小说。小说主子公弗兰肯斯坦是科学家通过试验创建的丑陋怪物,他憧憬爱情和美妙,但得到的却是人类的谎言和追捕,他不顾一切向人类报仇,最终漂泊到北极。这部小说不仅表达了“人造人”的技术奇迹,更使科学家成了“造物主”。19世纪科幻代表人物是凡尔纳和威尔斯。凡尔纳创作了如《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作品,书中充溢了科技成果的展示和设想;威尔斯的代表作是《时间机器》:人类穿越到将来,将来人进化成两类,生活在地表醉生梦死坐享其成的埃洛依和生活在地底创建财宝的莫洛克,而地底人则以捕食地表人为生。——摘编自吴岩《西方科幻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吴承恩《西游记》和西方早期科幻小说的创作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比较《西游记》和早期西方科幻小说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答案(1)《西游记》背景:阶级冲突、民族冲突不断激化;商品经济旺盛,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学兴起,小说和戏曲进入全面旺盛时期。西方早期科幻小说背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的建立;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文明空前发达。经过科学理性洗礼的广阔民众普遍盲从科学并对科技变更世界抱有各种幻想。(2)不同:《西游记》是浪漫主义,早期西方科幻小说是现实主义;相同:以小说的形式来对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