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1949~1956年,新中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1956~1976年,中国独立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期间有胜利也有失误。本考点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五”安排、“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主干学问上。在新高考改革环境下,“一五”安排、统购统销及经济建设的教训等学问仍须要重点关注。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eq\x(1)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复原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安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2.过渡时期总路途(1)提出:1953年。(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eq\x(2)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一五”安排(1)任务:集中力气发展eq\x(3)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安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3)意义:起先变更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三大改造(1)内容①农夫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者参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全部制的深刻变革,eq\x(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今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正确探究(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eq\x(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内容主要冲突人民对于建立eq\x(6)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人民对于eq\x(7)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主要任务集中力气解决国内主要冲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eq\x(8)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主要失误(1)产生缘由: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相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2)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eq\x(9)人民公社化运动。(3)危害:“左”倾错误严峻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订正失误(1)举措:1960年,中共中心起先订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eq\x(10)调整、eq\x(11)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肯定的复原和发展。4.建设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eq\x(12)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方面:除eq\x(13)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3)能源方面:eq\x(14)石油已经实现自给。三、“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重大破坏:在“eq\x(15)全面夺权”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陷入混乱。(2)出现起色: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eq\x(16)周恩来要求复原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3)复苏发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4)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2.“十年动乱”的影响(1)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峻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峻混乱。(2)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珍贵的发展机遇。学问拓展1949至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949至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复原时期,1953至1956年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材补缺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的目的是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主动性,以复原和发展国民经济。易错易混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农夫土地全部制,它属于私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夫土地全部制转变为集体全部制。学问拓展“一五”安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这是因为东北地区工业基础比较好,工业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救济。易错易混“一五”安排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并没有实现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学问拓展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冲突。2.人民公社的特点: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以供应制为主,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易错易混11960年八字方针中的“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相识根源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订正。2“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订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学习感悟】热考主题一“一五”安排和三大改造[历史概念]1.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2.新民主主义经济进入社会主义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3.国家资本主义与赎买政策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限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起先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实行有偿方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史料实证][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选集》读史据史料一中“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新中国成立初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重工业落后。[史料二]工业化的速度首先确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需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气,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安排及五年建设安排纲要的指示》读史由史料二“工业化的速度首先确定于重工业的发展”“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可以看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须要。[史料三]读史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一五”安排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同时还可看出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历史缘由。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缘由: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特别薄弱;借鉴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阅历。2.依据史料三,指出我国新建的马路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有什么重要作用?提示:区域:西部地区。作用:亲密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便利了经济和文化沟通,有利于巩固国防。[系统认知]1.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缘由(1)从历史缘由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须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加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加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阅历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的阅历中,也是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全面相识社会主义工业化及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绽开拓了道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素养落实]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1.下表为“一五”安排期间147项实际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分布状况(部分),由此可见,“一五”安排的工业布局(B)A.片面发展东北地区B.有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C.重点在北京周边省份D.片面发展重工业解析:材料显示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工业都有所发展,不能说“片面发展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东北三省在“一五”安排期间占有大部分项目,不过其他各省也分别占据肯定数量的建设项目,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一五”安排的工业布局重点在东北地区,而不是北京周边,故C项错误;仅仅依据题干材料无法推断“片面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2.下面是我国“一五”安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这表明我国(A)A.全力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B.国家财政分协作理C.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平衡 D.稳步推动三大改造解析:结合题中材料及图可知,国家投在重工业的资金是轻工业的7.9倍,工业投资占58%,这体现了“一五”安排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时代特色,故A项正确。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以上两题时间提示语均为“‘一五’安排期间”,新中国成立初,经济建设领域事务多,且概念抽象,如“过渡时期”,不易驾驭。现将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概括如下:时期时段时代特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1949~1952年:巩固新政权和复原发展国民经济1953~1956年:“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起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1957年~1966年5月这一时期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相继出现了“大跃进”(1958~1960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等运动,致使“左”倾错误严峻泛滥,并造成了三年严峻困难局面(1959~1961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这一时期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生了逆转,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宏大决策,标记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热考主题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历史概念]八字方针(1)含义: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溢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2)关系:调整是八字方针的核心,调整的目的是巩固、充溢和提高。[史料实证][史料一]我国工业是在五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使我国农业在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快速地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读史史料一信息“赶上和超过英国”“快速地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反映出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过高的发展目标,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揭示出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修改了八大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持续犯“左”倾错误的根源。[史料二]“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运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敬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读史史料二中所谓“高产卫星”,指的是从1958年起先的、在“大跃进”中的、一场过于求成的社会主义建设悲情运动。在“大跃进”中各地浮夸风盛行,进一步滋长了“左”的错误。[史料三]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夫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华蜜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夫引向了更华蜜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育和熬炼着农夫群众的集体主义志向。——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读史史料三信息“群众性的行动”“集体主义志向”“公共食堂”揭示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它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严峻挫伤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动性。1.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提示: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错误决议干脆滋长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扩散。2.史料二反映了“大跃进”的哪些特点?提示:“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风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动;1960年,基层群众对“大跃进”有所反思。3.史料三描述了人民公社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依据史料三说明这一事务有何特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什么?提示:特点:扩大公有化、集体化的规模,军事化形成管理,违反了生产力确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主要缘由:国际形势严峻,领导人急于求成的心理。主观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规模越大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系统认知]1.三线建设及其影响(1)概况:从1964年起先,中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2)背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①1958年中苏决裂后,严峻的战略形势与东南沿海脆弱的防务系统让中共领导层起先考虑在西部建设后方的战略问题。②1964年8月北部湾事务爆发,美国驱除舰马克多斯号挑起并扩大与越南北方的武装冲突。美国出动第七舰队125艘军舰和600余架飞机介入越战。③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经济命脉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三线建设由此起先。(3)评价: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同日而语。①三线建设耗费人力与物资巨大但成就特别有限;国家将资源大部分倾斜在三线,间接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缓慢;三线建设集中于军工业和重工业,无法改善民生物资匮乏的现状;对环境造成肯定的破坏。②三线建设有效地缩小了东西差距,变更了很多落后地区的面貌,很多交通不便甚至与世隔绝的地区起先步入工业化时代;对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沟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主动意义;促进了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为后来的西部大开发打下了肯定基础。2.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缘由(1)我国古代封建专制长期存在,致使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简单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简单出现盲目听从等现象。(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阔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忱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峻脱节的弊端。(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心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峻,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冲突。(4)就国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3.阅历教训(1)必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2)必需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需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国民经济建设必需有安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肯定后备力气,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4)必需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建有利的环境。(5)留意从国情、国力动身,在发展速度上,把须要与可能结合起来。[素养落实]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将来”1.1961年5月,在中心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做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一现象表明白(B)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动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C.初步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精确理解材料,精确提取信息。材料强调的是压缩城市人口,与城镇化战略冲突,故A项错误;1960年八字方针出台,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故B项正确;初步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之后,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在强调农业发展,故D项错误。2.下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缘由是(B)A.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大量削减B.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C.城市学问青年大量上山下乡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解析:视察图片可知,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左右。三年困难时期是1959~1961年,但人口削减与城市化率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故A项错误;1960年中心提出“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对“大跃进”时期农轻重比例进行调整,发展轻工业和农业,限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殊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随着重工业比重的下降,政府精简城镇人口,故B项正确;上山下乡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城市化率下降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纠“左”的表现,故D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化问题第1、2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事关国计民生,长期以来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将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梳理清晰:(1)1950~1957年:伴随着“一五”安排的顺当进行,大量农夫进入城镇就业,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2)1958~1960年: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3)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4)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大批干部和学问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热考主题三考点综合拓展综合拓展(一)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2)经济结构: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3)阶级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