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咸淡②缄默③盐碱
A.①xián②xián③jiǎn
B.①xián②jiān③jiǎn
C.①xián②jiǎn③jiān
2.下面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吞噬捷毛
B.滑稽并缔
C.虐待惬意
D.热忱瞭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
3.根据提示,解释加点的字。
文言词句解词方法词义
元方入门不顾成语迁移法:瞻前顾后(1)
不亦说乎通假字(2)
犬坐于前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3)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4.下面词语从感彩上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亭亭玉立渊博
B.勤劳俭朴慈善
C.拈轻怕重高洁
D.血雨腥风吝啬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5.请结合语言情境,默写诗句。
意象是诗歌情感的载体。同一主题的诗歌,可以选择不同的意象。比如同是写秋,刘禹锡选择“鹤”,便有了“(1)_____________,(2)”的豪迈;而马致远用“(3)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4)"一组意象,渲染了秋的悲凉。同一个意象,也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比如“雨”这一意象,李商隐就用一句“(5)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而陆游则用“(6)___,(7)”一句借助梦境写尽他的报国之志。意象不同,传达的情感可能完全不同。比如“雁"常常是游子思念家乡的象征,而“燕”则往往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就用“(8)_____________,(9)"一句表达自己的那份乡愁,同学们书写时千万不要写错意象啊。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材料二:
御孙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②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③节用远罪④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释】①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②役:役使,驱使。③谨身:约束自己。④远罪:避免犯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将复何及/及其家穿井
B.夫君子之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C.才须学也/思而不学则殆
D.故曰:“侈,恶之大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请用“/”为下句划停顿。(限断2处)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9.结合语境,将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
小文:嗯嗯,是的。材料一开篇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告诫儿子要成为“君子"必须“(1)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材料二引用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叮嘱儿子“有德者"都是从“节俭”而来的,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2)"(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语:这两位父亲都崇尚“俭”,但材料一更强调“静”,“静”在文中的意思是“(3)_________________。"
小文:对!除此之外,从材料一中的“(4)_____________,”和材料二中的“侈则多欲"两句,可以看出两封家书都运用了(5)(A正面说理B反面说理),两位父亲的爱子之情跃然纸上。
小语:是呀,今天我们捧读两封家书,要领略先贤智慧,传承这优良家风啊!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青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郑板桥,“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10.下面是小语同学初读本文后,制作的内容及写法思维导图,请你协助他完成相关任务。
(1)根据提示,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仔细观察上图,你会发现本文是以______为行文线索的。
11.读完全文,说说人们喜欢竹的原因。
12.本文的结尾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A、B哪个更好?简要说明理由。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抱抱曾经的自己
张亚凌
①7岁时的那个夏日,我拎着镰刀,跟着母亲去收麦子。
②母亲的胳膊一划拉,就揽住了四行麦子,一镰下去,都放倒了,脚一挑,就是一堆,割得很快。我只割两行,也只是一行一行、一小把一小把地割。很快,我就被母亲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想赶上母亲,可心里一着急,手底下就出错了。
③一镰下去,没割到麦子倒割破了自己的鞋面,还有脚背,我疼得直呲牙咧嘴。脱了鞋袜,一道血口子。我没有喊没有叫,就像母亲平常处理伤口那样,抓了一点土,在手里捻细,而后撒在直流血的伤口上。看着母亲不直腰地割着,我将那只袜子悄悄塞进兜里,忍着疼往前赶,只是割得更慢了。
④母亲性急,头也不回地催促着我“快点,手底下快点"。她已经打了个来回,折到我跟前。见我绷着脸慢吞吞的,就轻轻踹了我一脚,骂了句“慢腾腾,没听见麦子都炸开了”,而后继续弯腰猛割。
⑤那天临近傍晚,母亲照例拉我到池塘边冲洗,我死活不下去,她才瞅见了我没穿袜子的那只脚,还有脚背上的伤。“没事,都结痂了,两天就好了。"母亲说时语气很轻松,就像受伤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她或许不知道,一个7岁的小孩子,自己受伤了很疼很想休息却不忍心丢下母亲独自割麦子的矛盾心理吧?
⑥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小孩。我的脸颊会轻轻地贴在她的小脸蛋上说,好样的,你真是个乖孩子。
⑦10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考试没考好,很伤心,老师表扬别的孩子就像在批评我。
⑧如果没记错,那时应该是一块橡皮2分钱,一支铅笔5分钱,一个本子8分钱。家里是不会经常给我钱买学习用具的,可努力是必须的。贫穷出智慧吧,我想到了电池里的碳棒。那时电池也是稀罕的东西,不是开玩笑,家里带电的就一手电筒,还舍不得经常用,怕费电。我后来在亲戚家找到了一节废电池,砸开,取出碳棒,从此我拥有了一支可以长久使用的“笔”。
⑨学校的操场是我的练习本,碳棒是笔,反反复复写,边写边背。有同学从我身边走过,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成绩不好,还显摆着这点学问?我才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只知道该好好写,好好背。就那样,脑子并不灵光的我,渐渐地靠拢了优秀生。
⑩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蹲在地上的小女孩,在她耳边轻声告诉她:想办法自己拉自己一把,为你的坚持点个赞。
14岁那年,上初二了,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作文写得挺不错。只是,我不是一个长得清爽且伶牙俐齿讨人喜欢的孩子。
语文老师很是奇怪,每次讲评作文,都会先说一句“这次作文写得好的有某某、某某等”,而后将点到名的作文当范文读。我从来没被点名表扬过,作文自然也没被读过。而翻开作文本,评语、分数和优秀的一样——我一直在“优等”里面,这让我欣慰又窝火。
下学期的3月份,全县举办了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我是全县唯一的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唯一获奖的。颁奖回来,学校又召开了一次师生大会,让我在大会上读自己的获奖作文。读着读着,我的声音哽咽了。下面的掌声响了起来,他们一定认为我是声情并茂。那一刻,我终于将自己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优等"里面解救出来了。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少女。我会揽着她的肩膀说,你真棒,陪自己走过了泥泞与黑暗!
再如果可以,我还想抱抱那个在别人都已酣然入梦却依旧点着蜡烛勤奋学习的18岁少女,没有她的刻苦劲,我怎么会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顺利跨进大学的大门?
回望走过的路,点点滴滴都是付出和努力,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过去,抱抱每一阶段里从没懈怠过的自己。感谢她们一路扶持,才让今天的我没有让自己失望。
13.本文作者回望走过的路,有哪些往事让她难以忘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品析。
母亲的胳膊一划拉,就揽住了四行麦子,一镰下去,都放倒了,脚一挑,就是一堆,割得很快。
15.第⑨段画线句写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16.朗读第段画线句“那一刻,我终于将自己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优等’里面解救出来了”一句时,同学们在“重音"设计上出现了两种意见,请你任意选择一种,阐述理由。
A.小语认为“终于”可以读重音。B.小文认为“解救"可以读重音。
17.文章第段“而翻开作文本,评语、分数和优秀的一样——我一直在‘优等’里面,这让我欣慰又窝火”一句中“欣慰"与“窝火”两词并用,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
18.读完全文,我们会发现文中不止一处写道:“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七、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19.下面有关《朝花夕拾》《西游记》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朝花夕拾》中,我们认识了“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衍太太,记住了正直而又善良的藤野先生。
B.《五猖会》记述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C.“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愁恨泼猴"中的“裙钗”指的是白骨精。
D.唐僧收服三个徒儿和白龙马的先后顺序:五行山收孙悟空、高老庄收猪八戒、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和尚。
八、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0.《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下列三座山与“成长真经"相对应(填序号)。
山名:①花果山___②五行山___③火焰山
“成长真经”:
A.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B.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C.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九、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21.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阅读下面的调查表,至少写出两条结论,并探究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阅读兴趣圈点批注
有没有经常很少
七年级74.5%25.5%45.8%54.2%
八年级60.9%39.1%55.2%444.8%
九年级39.5%60.5%60.7%39.3%
(2)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班主任向全班征集“读书名言”。下列名言中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A.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B.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C.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吴庆坻
D.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3)小语同学发现多朗读、善朗读就能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特点产生整体感受。请你从备选答案中,为下面的朗读做出正确的选择。(填序号)
读李白诗歌《峨眉山月歌》,能读出①的感觉;读蒲松龄小说《狼》,能读出②的感觉。
A.浑厚朴茂、深沉庄重
B.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C.豪放不拘、飞扬飘逸
(4)小文同学发现一个现象:在高铁上、飞机上、餐厅里,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沉迷其中的往往是多彩的屏幕,而不再是一本本沙沙翻动的书籍。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爱上阅读呢?请你帮家长解决难题,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十、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
22.作文:向______的自己致敬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宽容、坚强、勇敢、执著、永不言弃、助人为乐"等词语)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
23.下面是作文《到底谁的错?》的开头段,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
开头段:我家的宠物不见了!
(提示:①必须以“到底谁的错?”为题。②开头段必须用所给的句子,独立成段。)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①咸淡:xiándàn,指食物味道的咸或淡;也用来比喻人的性格、言语、行为等的轻重缓急或分寸掌握得是否合适;
②缄默:jiānmò,指闭口不说话,保持沉默。这个词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如害羞、谨慎、思考等)而选择不说话的状态;
③盐碱:yánjiǎn,指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使土壤变得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选B。
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捷毛——睫毛;
B.并缔——并蒂;
D.瞭亮——嘹亮;
故选C。
3.【答案】回头看同“悦”,愉快像狗一样/像狗似的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成语迁移法:“瞻前顾后”,意思是(瞻:向前看;顾:回头看)指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据此,“元方入门不顾"中“顾”可理解为“回头看”,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通假字:“不亦说乎”意思是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3)词类活用(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句意: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4.【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感彩的辨析能力。
A.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褒义词。
渊博:(知识、学识)深而且广。褒义词。
B.勤劳俭朴: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褒义词。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褒义词。
C.拈轻怕重: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贬义词。
高洁:高尚纯洁。褒义词。
D.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贬义词。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应该用时也不用。贬义词。
故选C。
5.【答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鹤、碧霄、藤、鸦、瘦、窗、阑、乡、雁”等字词的写法。
【答案】6.C7.围绕“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来答,关键词“广”解释正确,意思贴近即可。8.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围绕“俭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不贪心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走正直的路)"来答,意思对即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B/B反面说理
【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选取了两个古代家书片段,分别来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文章的核心在于教导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强调俭朴和宁静的重要性。材料一强调通过宁静修身养性,而材料二通过对比阐述节俭与奢侈的优劣之分。两封家书展现了古代教育子女的智慧,反映出父亲们深切的期望和教诲,体现出俭与静作为修身治学的重要品质。这些思想在当代仍具现实意义,值得学习和传承。
【详解】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来得及/等到;
B.行为操守/出行、同行;
C.意思都是“学习”;
D.所以/原来的样子;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非,不;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办法;广才,增长才干;志,立志。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平民百姓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使家庭富裕。
“小人寡欲"点明了论述的对象及相关状态;“则能谨身节用”表达了一种行为方式;“远罪丰家"与前面的行为内容形成因果关系。
故断为: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1)材料一开篇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直接表明君子通过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这两句话是文章主旨句,点明了成为君子的途径。
(2)材料二“夫俭则寡欲”,强调节俭能使人欲望减少。随后阐述“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说明无论君子还是小人,少欲都能带来诸多积极影响,如君子不被外物役使、行正道,小人能约束自身、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使家庭富足。所以,父亲认为“有德者"从“节俭”而来,是因为节俭能让人少欲,进而产生一系列正面行为和结果。
(3)材料一“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静”强调的是学习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这样才能增长才干、成就学业。
(4)材料一“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指出放纵懈怠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从反面说明了不“静”带来的不良后果。材料二中“侈则多欲"表明奢侈会使人多贪欲,进而导致各种不良后果,也是从反面论述。
(5)这两句话都不是从正面阐述应该怎么做,而是从反面说明不这样做会产生不好的结果,所以都运用了反面说理;故选B。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逐渐丧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材料二: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通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恶。”共,就是相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节俭就会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会被外物所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平民百姓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使家庭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通特点。"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恋羡慕富贵,不走正道而招致祸患;平民百姓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使家庭衰败,使自身丧失性命;因此,(如果奢侈,那么)做官时一定会受贿,在乡间为民时一定会盗窃。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恶。”
【答案】10.(1)①插叙②枯竹的前身后世/对枯竹的遐想
(2)枯竹/对枯竹的遐想11.开放性试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要尊重学生的创意表达。
参考示例1:因为竹具有生命力顽强(不屈不挠/高傲有节等)的品质,所以人们喜欢它。参考示例2:因为竹浑身是宝,无私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服务,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慰藉。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参考示例:(1)我认为A好。因为它与开头段前后照应。或者这个结尾含蓄,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2)我认为B好。因为它点明主旨,表达对枯竹的赞美喜爱之情。或者这个结尾带有强烈的抒彩,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分析】这篇文章运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枯竹的生命历程,通过它的枯萎与再生,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文章结构巧妙,开篇用细节吸引读者,随后通过对童年回忆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竹子与生命的深刻联系。引用诗句为文章增添了古典气息,展现了竹子在文学中的高雅形象。抒情与叙述结合,展现了一种生命的轮回与永恒,传递出对生活的哲思和热爱。
【详解】10.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与线索。
(1)第一空:结合第②段“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第③段“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可知,这两段的内容是作者回忆与竹有关的童年往事,在记叙方式上属于插叙;据此填写“插叙”;
第二空:结合第④段“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第⑤段“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可知,作者面对这株枯竹,引发了对枯竹的前身后世的遐思;据此填写“枯竹的前身后世/对枯竹的遐想"。
(2)结合第①段“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青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第④段“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第⑤段“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第⑦段“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可知,“枯竹”贯穿全文,作者遇见一株枯竹开始,从而引发了作者对枯竹的遐思,以对枯竹的赞美结束,故本文的线索是枯竹或对枯竹的遐想。
1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③段“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第⑤段“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可知,竹子浑身是宝,不仅能食用,能化身竹筷,化身竹竿,成为柴火,还能化身为乐器,带给人无限诗意与无穷乐趣,所以人们喜欢它(竹子能够化身为多样的实用或诗意之物,展现出它的多功能和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人们因此深感喜爱);
结合第⑥段“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郑板桥,‘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可知,人们喜欢竹子是因为竹子代表了一种高尚的品格,象征生命的坚韧和顽强。竹子的挺拔和清雅,以及它在四季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宁静、优雅和生命的力量,所以人们喜欢它。
12.本题考查赏析运用语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作答即可。
结合A句“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分析,句子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委婉含蓄的抒发作者对竹的喜爱之情,让读者细细体味到竹之情、竹之意,从而引发与作者的共鸣,含蓄隽永;
结合B句“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分析,句子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直接表达对竹的喜爱之情,感情直接热烈,坦然动人,让读者感到作者强烈的感情。
示例一:我认为A好。A句与文章开头呼应,通过描写冬寒时节邂逅枯竹产生的情感,使文章首尾连贯,表现出在寒冷的环境中,枯竹引发的无限遐思和内心深处的融融暖意,强调的是作者情感的升华和对竹的赞美,更符合文章前面对竹子给予深刻感悟的基调。
示例二:我认为B好。B句更为热烈和直白,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枯竹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还能够呼应前文引用古人诗句所赞美的竹子的精神,并且能给读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答案】13.(1)我割麦子受伤却不忍丢下母亲一个人干活;(2)我制作碳棒笔在操场学习;(3)我作文写得好却没被表扬;(4)我在大会上朗读自己获奖的作文。14.围绕“运用动作描写,用‘一划拉’‘揽’‘放’‘挑’等一系列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写出母亲割麦的动作娴熟、快速,为下文我因着急受伤做铺垫"来答,意思贴近即可。15.围绕“这句话写出了同学对‘我’的轻蔑、看不起;是侧面描写(或从侧面)表现出‘我’当时成绩不好,不受同学们的重视的情形,突出承受的压力之大;也突出了‘我’在压力下能刻苦勤奋读书的决心与信心”来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1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示例1:选择A。理由:因为之前“我"作文优等但从没有像其他优等生一样受到老师表扬,“我”很委屈很窝火,今日总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实在是不容易。
参考示例2:选择B。理由:因为之前“我"作文优等但从没有像其他优等生一样受到老师表扬,“我”很委屈很窝火,今日总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如释重负,内心变得轻松。17.围绕“不矛盾,‘欣慰’指的是我的作文一直在优等里面;‘窝火’指的是我从来没被点名表扬过,作文也没被当范文读过”来答,意思贴近即可。18.开放性试题,符合文意即可。参考示例:可以从“照应题目;结构上承接上文,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从全文来看,构成反复,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的自己的感激之情"等方面来答,意思贴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分析】这篇文章以作者不同成长阶段的经历为叙述主线,通过对儿时割麦子受伤、发明自制碳笔学习、作文比赛获奖等关键事件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在艰困环境中坚持不懈、自我激励的成长历程。文中反复提到“抱抱曾经的自己”这一感慨,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对过去奋力拼搏的自己的怀念与感激。在文字间流露出一种珍贵的成长动力,启发读者去珍视与感谢自己所经历的每一段磨砺。
【详解】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①段中“7岁时的那个夏日,我拎着镰刀,跟着母亲去收麦子”,③段中“一镰下去,没割到麦子倒割破了自己的鞋面,还有脚背,我疼得直呲牙咧嘴。脱了鞋袜,一道血口子。我没有喊没有叫,就像母亲平常处理伤口那样,抓了一点土,在手里捻细,而后撒在直流血的伤口上。看着母亲不直腰地割着,我将那只袜子悄悄塞进兜里,忍着疼往前赶,只是割得更慢了”可知,在7岁那年夏天,作者跟着母亲去收麦子。尽管她割得慢,被母亲远远甩在后面,并且在割麦子时不小心割伤了脚背,但她没有喊叫,而是自己处理了伤口,并忍着疼痛继续割麦子,不忍丢下母亲一个人干活。可概括为:我割麦子受伤却不忍丢下母亲一个人干活;
结合⑦段中“10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考试没考好,很伤心,老师表扬别的孩子就像在批评我”,⑧段中“如果没记错,那时应该是一块橡皮2分钱,一支铅笔5分钱,一个本子8分钱。家里是不会经常给我钱买学习用具的,可努力是必须的。贫穷出智慧吧,我想到了电池里的碳棒。那时电池也是稀罕的东西,不是开玩笑,家里带电的就一手电筒,还舍不得经常用,怕费电。我后来在亲戚家找到了一节废电池,砸开,取出碳棒,从此我拥有了一支可以长久使用的‘笔’”,⑨段中“学校的操场是我的练习本,碳棒是笔,反反复复写,边写边背"可知,在10岁那年,因为家里贫穷,作者没有足够的钱买学习用具。于是,她想到了用废电池里的碳棒制作笔,在学校的操场上反复练习写字和背诵。尽管受到同学的异样目光,但她不在乎,坚持自己的学习。可概括为:我制作碳棒笔在操场学习;
结合段中“14岁那年,上初二了,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作文写得挺不错。只是,我不是一个长得清爽且伶牙俐齿讨人喜欢的孩子”,段中“语文老师很是奇怪,每次讲评作文,都会先说一句‘这次作文写得好的有某某、某某等’,而后将点到名的作文当范文读。我从来没被点名表扬过,作文自然也没被读过。而翻开作文本,评语、分数和优秀的一样——我一直在‘优等’里面,这让我欣慰又窝火"可知,在14岁那年,作者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作文写得不错,但语文老师讲评作文时从未点过她的名表扬,作文也从未被当作范文读过。尽管评语和分数与优秀的一样,但作者心里既欣慰又窝火。这段经历让作者感到失落和不解,但也激发了她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动力。可概括为:我作文写得好却没被表扬;
结合段中“下学期的3月份,全县举办了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我是全县唯一的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唯一获奖的。颁奖回来,学校又召开了一次师生大会,让我在大会上读自己的获奖作文。读着读着,我的声音哽咽了。下面的掌声响了起来,他们一定认为我是声情并茂。那一刻,我终于将自己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优等’里面解救出来了”可知,在下学期的3月份,全县举办了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作者是全县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也是学校唯一获奖的。在颁奖回来后,学校召开师生大会,让作者在大会上读自己的获奖作文。读着读着,作者的声音哽咽了,但下面的掌声响了起来。这一刻,作者终于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优等"里面解救出来了,获得了认可和自信。可概括为:我在大会上朗读自己获奖的作文。
1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句子“母亲的胳膊一划拉,就揽住了四行麦子,一镰下去,都放倒了,脚一挑,就是一堆,割得很快”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母亲割麦时的娴熟与高效。“一划拉"这个动作,描绘了母亲手臂的灵活与力量,她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揽住四行麦子,显示出她在农活上的丰富经验。紧接着,“一镰下去,都放倒了”,这里的“放倒"一词,简洁有力,传达出母亲割麦时动作的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而“脚一挑,就是一堆”,则进一步展现了母亲在收割过程中的协调性和高效性,她用脚轻轻一挑,就能将割倒的麦子整齐地堆放在一起。这一系列动词的运用,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割麦时的动作细节,更凸显了她作为农妇的勤劳与能干。同时,这段描写也为下文“我"因着急追赶母亲而受伤做了铺垫。看到母亲如此迅速地割麦,“我”心中自然产生了紧迫感,想要尽快赶上母亲,这种急切的心情导致了“我"在割麦时出现了失误,从而受伤。因此,这段动作描写不仅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段作用。
结合⑨段中“学校的操场是我的练习本,碳棒是笔,反反复复写,边写边背。有同学从我身边走过,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成绩不好,还显摆着这点学问?我才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只知道该好好写,好好背。就那样,脑子并不灵光的我,渐渐地靠拢了优秀生”可知,这句话直接写出了同学们对“我"的轻蔑和看不起。通过“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这样的描述,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我"当时处境的嘲讽和不理解,这种轻蔑的态度进一步加剧了“我”所面临的压力。其次,同学们的反应从侧面反映了“我"当时成绩不好的事实,以及因此而不受同学们重视的情形。这种侧面描写比直接叙述更能生动地展现出“我”所处的困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的心理状态和所面临的挑战。最后,这句话还突出了“我”在巨大压力下依然能够刻苦勤奋读书的决心与信心。尽管同学们对“我"持轻蔑态度,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好好学习的决心。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朗读设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句话“那一刻,我终于将自己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优等’里面解救出来了"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
结合段中“下学期的3月份,全县举办了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我是全县唯一的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唯一获奖的。颁奖回来,学校又召开了一次师生大会,让我在大会上读自己的获奖作文。读着读着,我的声音哽咽了。下面的掌声响了起来,他们一定认为我是声情并茂。那一刻,我终于将自己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优等’里面解救出来了”可知,这句话是作者在获得作文比赛一等奖后,在大会上朗读自己的获奖作文时的内心感受。它表达了作者长期以来的压抑和束缚终于得到释放,以及获得认可和自信后的喜悦和释然。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任意选择一种意见进行阐述。在阐述理由时,我们可以结合句子的整体情感和语境,以及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和作用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考虑朗读时的语气、语调等因素,使理由更加充分和合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认为“终于"可以读重音。理由:在这个句子中,“终于”是一个副词,它强调了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和努力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读重音可以突出这种经过长时间努力后终于获得成功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作者内心的激动和释然。
认为“解救"可以读重音。理由:“解救”在这里是一个动词,它形象地描述了作者从作文讲评课上的沉重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过程。读重音可以强调这种解脱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及作者获得自由和认可后的喜悦和轻松。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段中“语文老师很是奇怪,每次讲评作文,都会先说一句‘这次作文写得好的有某某、某某等’,而后将点到名的作文当范文读。我从来没被点名表扬过,作文自然也没被读过。而翻开作文本,评语、分数和优秀的一样——我一直在‘优等’里面,这让我欣慰又窝火"可知,“欣慰”一词指的是作者的作文本上的评语、分数和优秀的一样,即作者的作文水平一直保持在优等水平。这对于一个努力写作、希望得到认可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因此作者会感到欣慰。然而,紧接着出现的“窝火"一词,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另一种情绪。尽管作文水平在优等,但作者却从来没被点名表扬过,作文也没被当作范文读过。这种被忽视和未得到应有认可的感觉,让作者感到不满和憋屈,因此产生了“窝火”的情绪。
综上所述,“欣慰"与“窝火”两词虽然情感色彩相反,但在这里却并行不悖,共同表达了作者对于作文水平得到肯定的同时,又未能得到足够认可和表扬的复杂情感。因此,这两个词语的并用并不矛盾,反而更加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章通过回顾作者在不同年龄阶段(7岁、10岁、14岁、18岁)的经历,展现了作者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和不懈努力。在7岁时,作者跟随母亲割麦子,即使受伤也坚持不放弃;10岁时,作者因家庭贫困而自创“笔"努力学习,逐渐靠拢优秀生;14岁时,作者的作文虽然未被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但最终在全县作文比赛中获奖,赢得了师生的认可;18岁时,作者勤奋学习,最终顺利考入大学。文章以“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的句式,表达了对过去每一个努力、坚强、不放弃的自己的感激与认可,强调了成长路上自我扶持和鼓励的重要性。
文章标题为“抱抱曾经的自己”,而文中多次出现的“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正是对标题的直接呼应。这样的表述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即回顾过去,对曾经的自己表示感激和认可。
结合⑥段中“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小孩。我的脸颊会轻轻地贴在她的小脸蛋上说,好样的,你真是个乖孩子"可知,这里首次出现“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小孩”,这里既是对前文7岁时割麦子受伤经历的总结,也是作者情感的一次抒发,想要抱抱那个坚强、懂事的小孩。
结合⑩段中“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蹲在地上的小女孩,在她耳边轻声告诉她:想办法自己拉自己一把,为你的坚持点个赞"可知,再次出现“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蹲在地上的小女孩”,这里是对10岁时自己努力学习的肯定,与上文形成自然的衔接。
结合段中“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少女。我会揽着她的肩膀说,你真棒,陪自己走过了泥泞与黑暗!"可知,第三次出现“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少女”,这里是对14岁时自己在写作上取得成绩的鼓励,同样是对上文内容的承接和总结。
结合段中“再如果可以,我还想抱抱那个在别人都已酣然入梦却依旧点着蜡烛勤奋学习的18岁少女,没有她的刻苦劲,我怎么会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顺利跨进大学的大门"可知,最后一次出现“如果可以,我还想抱抱那个在别人都已酣然入梦却依旧点着蜡烛勤奋学习的18岁少女”,这里不仅总结了18岁时的努力,也为全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全文来看,这种表述方式构成了反复,每一次出现都是对过去某个阶段自己的肯定和鼓励。这种反复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的自己的感激之情。作者通过回顾过去,看到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努力和成长,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自己,也更加感激那些曾经默默付出的日子。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9.【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是阿长;
C.有误,“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
D.有误,《西游记》中唐僧收服三个徒儿和白龙马的先后顺序是:五行山收孙悟空,鹰愁涧收白龙马,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僧;
故选B。
20.【答案】BC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题干可知,要借助山,分析孙悟空的成长史。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出生地。这里是他的洞天福地,自由自在。但老猴子的死去,让他决心走出大山,去学本领,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一生。因此可以得出“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①处选B;五行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被如来佛祖关押之地。在这里,他被困500年,沉淀了心性,因此可以看出“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②处选C;火焰山,这八百里火焰,挡住了取经路。孙悟空在这里“三调芭蕉扇”,才最终熄灭了火焰,所以可以看出来“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③处选A。
21.【答案】(1)示例: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可能是年级高课业负担增大,或者是面临中考压力,自由阅读时间减少导致的;随着年级的增长运用圈点批注的学生增多,可能是课堂教师的训练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言之有理即可。)
(2)C
(3)CB
(4)示例: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挑选那些内容生动、情节有趣且与孩子生活贴近的书籍。同时,确保书籍的难度适中,符合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观察“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阅读兴趣方面,有读书兴趣的七年级学生占74.5%,八年级学生占60.9%,九年级学生占39.5%;没有读书兴趣的七年级学生占25.5%,八年级学生占39.1%;九年级学生占60.5%。据此可得:初中学生阅读兴趣随着年级增长而降低。
圈点批注方面,七年级学生做圈点批注的占45.8%,八年级占55.2%,九年级占60.7%;没做圈点批注的七年级学生占54.2%,八年级占44.8%,4年级占39.3%。据此可得:初中生做圈点批注增年级增长而增多。
据此,围绕“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但运用圈点批注的学生增多,原因可能是年级高课业负担增大,或者是面临中考压力,自由阅读时间减少;经过三年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基本养成”来答。答案不唯一。
(2)本题考查名句理解。
A.“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我要奋发图强,认识所有的字;我要志向远大,读遍天下所有的书。此句表达了苏轼立志读书的决心,适合用作激发阅读兴趣。
B.“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小鸟如果想展翅高飞,那就先要学会如何振动自己的翅膀;人如果想上进,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此句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适合用作激发阅读兴趣。
C.“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应记住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人间第一流的成绩。此句表达了作者年轻时的远大志向,与读书兴趣无直接关联。
D.“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饭一日不吃死不了,睡觉一天不睡耐得过,书一天不读就缺了一些知识。此句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适合用作激发阅读兴趣。
故选C。
(3)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第一空:《峨眉山月歌》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故应填:豪放不拘、飞扬飘逸。故选C。
第二空:《狼》是一篇小说。按“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故应填: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故选B。
(4)本题考查意见建议。首先,要理解题目中提到的现象,即在高铁、飞机、餐厅等场合,孩子们更容易被多彩的屏幕吸引,而不是传统的书籍。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屏幕提供了更直观、更生动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而书籍则需要孩子们通过文字去想象和理解。目标是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爱上阅读,即让他们从书籍中获得与屏幕相似的吸引力或更多的乐趣。
解决方案:思考如何增加书籍的吸引力,使其能够与屏幕竞争。考虑孩子们的兴趣点,以及如何通过书籍来满足这些兴趣。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阅读的环境,让孩子们更容易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
基于上述思考,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可以建议家长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书籍,这些书籍应该具有生动的插图、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可以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增加阅读的乐趣,并帮助孩子理解书籍中的内容。
22.【答案】例文:
向勇敢的自己致敬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面对这些未知与艰辛,有的人选择退缩,有的人则选择勇往直前。而我,想要向那个曾经勇敢的自己致敬。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学校即将举行一场盛大的演讲比赛。对于内向的我来说,站在众人面前演讲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每当想到要面对台下那么多双眼睛,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颤抖。然而,我知道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的绝佳机会,于是我决定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准备阶段是漫长而艰辛的。我不断地修改演讲稿,力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精准地表达我的思想。我还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试图克服内心的恐惧。每当夜深人静时,我独自坐在书桌前,一遍遍地背诵,直到那些文字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终于,比赛的那一天到来了。我站在后台,紧张得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当主持人念到我的名字时,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台去。那一刻,所有的紧张似乎都烟消云散了。我流畅地演讲着,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当我结束演讲,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到了。我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勇敢地站在了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在综合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1讲流域的综合开发学案新人教版
- DB42-T 2353-2024 公路隧道岩溶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 集体仓库租赁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厅后厨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质押车辆保险代理及租赁服务协议2篇
- 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课件
- 2024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医疗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战略规划
- 2024年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河南检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环境社会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 采购管理实务全套教学课件
- 流体静力学习题第二章水静力学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总复习课件(共141张PPT)
- 酒店项目投资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
- 智能化工程施工工艺图片讲解
- 烟花爆竹零售店(点)安全技术规范.ppt课件
- 视频监控台账参考模板
- 浦江郊野公园任务书
- 850t冷剪吊装方案
- JJF 1748-2019心肺复苏机校准规范(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