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册教材共安排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两、三位乘一位数,千克和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1);空间与图形领域: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周长是多少,解决问题的策略,间隔排列,多彩的“分本册教材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部分内容也是四年级学习两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的基础。通过认识千克和克,探索1千克和1克的质量,帮助学生建立感官。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传统内容,认识相关特征,并会计算周长,是以后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为以后研究其他图形积累活动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既是对倍的运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更是帮助学生养成从条件想起这种思考习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图形和几何领域里的图形与运动的知识。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概念的扩充,认识平均分得不到整数结果时,得用分数表示。该内容是是三下、五上研究分数的基础。1.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并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掌握笔算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3.指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4.认识间隔排列的特征,理解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的关5.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6.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只限于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能结合观察图形比较两个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以及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6.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正确识别简单图案或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合理估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形,用合适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根据给出的没有均分的图形估计各部分大约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全册教科书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7课时二千克和克……3课时三长方形和正方形………………5课时

周长是多少………1课时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5课时五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间隔排列……………1课时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4课时

多彩的"分数条"…………………1课时八期末复习……………5课时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及其简单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的加、减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学习为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大体分四段安排:第一段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认识倍的含义,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二段教学不进位的和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三段教学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四段教学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在这四段教学之后还安排了复习。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2.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方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简便写法。1.联系实际问题理解“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2.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并且能正确计算。正确计算以及多媒体,教学光盘0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1课时02.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3课时03.练习一……………1课时04.不进位乘…………1课时05.不连续进位乘………1课时06.练习二……………2课时07.连续进位乘……………1课时08.练习三………………2课时09.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2课时10.练习四………………1课时11.复习……………2课时编号:00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课件5个十是多少?7个百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8个十是多少?56个百是多少?20个百是多少?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1.根据情景图列式出示例1情景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根?引导:要求3箱黑玉米一共有多少根?可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追问:为什么用乘法?预设:如出现20+20+20,引导学生自主归并成乘法算式。怎样计算20×3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整十数乘一位数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自主学习单:(1)20×3可以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利用小棒摆一摆,再小组交流。(2)再小组内说说口算的方法,比比谁的方法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方法的及时补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指名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并一一列出,教师根据口答板书并媒体出示。预设:(2)联系整十数的意义思考:(3)表内乘法类推:重点评讲第三种:由2×3=6推导出20×3=60,你是怎样想的?2×3看作2个一乘3,得到6个一;20×3看作2个十和3相乘,得到6个十,也就是60。指出:第2、3种方法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学生尝试说一说思路:2个十×3=6个十得6根据计算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与规鼓励学生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3.算法迁移出示试一试,200×3,8×200(1)如果我把20变成200,你会算吗?补充完整板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与同桌交流算法(3)交流发言,引导归纳: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先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再根据乘法口诀算出得数是几个百。(4)对比:观察200×3,8×200的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8×200的积是四位数?4.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先观察题目,你想横着做还是竖着做?为什么?(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在书上。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追问:为什么只要在第一题的得数后面添0?(4)这样的题你还能自己编吗?理解题意,选择方法6.教学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出示例2情景图,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1)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张大叔带了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怎样解决?明确:先求出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再把结果与200元比较(一算二比三判断)引导列出48×4,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200元够不够,不需要精确地知道具体要花多少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估算来解决这个问题。(补充完整课题)(2)明确估算方法你准备怎样进行估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关键48接近50,把48看作50来思考。想50×4=200,那48×4一定比200小,说明4箱西瓜的钱一定小于200,所以用200元买4箱西瓜够了。同桌再次互相说一说估算的过程。理解为什么48×4的结果一定比200小?四、互动练习,迁移运用1.出示试一试,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追问:你是怎么想到把62看作60来算的?为什么不够?2.对比小结观察两道题,用估算的方法解答这两个问题时思考的过程有什么不一样?(估大,原来结果就小;估小,原来结果就大)3.练习巩固: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思考过程。交流反馈。教师巡视,关注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对估算的结果如何推导五、反馈完善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2.想想做做第4题。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七、作业布置编号:002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课件一、复习铺垫8里面有()个220里面有()个5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3)□口口口口口1个5或者5个1二、创设情境,组织交流1.出示情境图。引导:从这幅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2.边圈画边提问:如果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作1份,那么黄花自主圈一圈: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作1份,黄花会有这样的几份?点拨:把2朵蓝花看成1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多让学生练说,指名说,同桌互说。3.变式提问:如果我拿去2朵黄花,现在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如果第一排摆3朵蓝花,第二排摆6朵,现在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小组内先独立圈一圈,再说一说,互助检查。三、设疑问难,精讲点拨1.圈一圈、填一填回答问题。引导: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先圈一圈,再填一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圈一圈,填一填。2.怎样列式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全班交流。蓝花有2朵,就把2朵看作1份,再想8朵红花能分成这样的几份,这就要把8朵红花按每2朵1份的要求平均分,所以用除法2.想想做做第2题。3.想想做做第3题。注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是如何列出来的。五、知识应用,巩固提高。让学生尝试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说一说是如何列出算式的。2.寻找生活中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老师知道咱们班有几个同学今年9岁,老师今年36岁了,你知道老师的岁数是他们的几倍吗?六、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你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儿。用除法解决。)七、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2页。编号:0031.通过练习和思考,更加明确“几倍"和"几个几”之间联进一步认识倍。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考过程。课件一、口算训练(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再口答。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1.课件出示:红花有4朵,黄花有12朵。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2.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点拨:这节课的重点来练习巩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4.点明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练习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梳理方法,指导深究1.要求黄花是红花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计算?在这一题中,是把谁看做一份?2.点拨;在这一题中是把4朵红花看做一份,要求黄花是红花的几倍,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四、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说一说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要注意什么?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2)如何解答第一个问题?选择哪两个条件列式?怎么求出几倍的?(3)选择哪两个条件解答第二个问题?怎么求出几倍的?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让学生先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自行车的辆数是电动车的多少倍?你会列式吗?(2)拓展: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小组交流。五、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六、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3页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课件一、操作导入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2)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2.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设疑问难,精讲点拨1.出示例题情境图。提问:通过观察和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者用学具摆一摆。3.全班交流。怎么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柳树棵数是杨树的3倍?学生列式计算并口答,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点拨: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是多少。三、释疑解惑,促进生成独立操作并列式。同桌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尝试在教材给出的直条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再说一3.做"想想做做"第3题。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数量关系。4.做"想想做做"第4题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数量关系,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5.做"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班内交流反馈。四、反思总结,帮助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布置作业编号:005练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练习一1.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能灵活应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估算的作用。1.正确、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2.理解倍的含义。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课件一、激活思维,自助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一第1题)小组内说说40×3、400×3的口算方观察700×6,6×700这两道算式,和小组成员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二、把握方法,互助生成1.完成练习一第3题交流:求青菜棵数是白菜的几倍,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2.完成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做。三、互助练习,交流提升1.完成练习一第5题。学生小组内说图意,找找题中的条件。小组交流:冬瓜的个数是南瓜的几倍是什么意思?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教师点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有几2.完成练习一第6题。看图说条件: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互助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算?3.完成练习一第7题。小组互助:一人说除法问题,其余人给予判断及解答4.完成练习一第8至9题。学生独立完成。5.完成练习一第10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思考的过程。6.课件出示练习一第11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估计的方法。四、拓展延伸。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追问:明年妈妈的岁数又是小明的几倍呢?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六、布置作业编号:006不进位乘复备时间:上课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多媒体一、复习导入二、进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如果需要可出示例5的情境图,然后再画出下图。)(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例5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两个乘数的个位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8)反馈练习。2.教学试一试。(1)教师出示试一试。提问:乘数312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教师让全班试做。(3)反馈练习。二、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2.想想做做第3、4题。3.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先计算什么。)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8-9页1、2、6题。编号:007复备时间: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2.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3.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掌握计算方法,"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理解“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多媒体一、复习旧知笔算(指名学生板演):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灰天鹅:48只;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板书:48×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③竖式计算。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①归纳: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出示试一试:4×15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四、巩固、拓展练习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归纳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算理。2.归纳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应注意的地六、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0-11页2、3、5题。编号:008练习二2.能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多媒体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完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对于笔算乘法,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找个别同学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其余的同学对其中进行补充。)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我是口算小能手。(练习二第1题)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2)用竖式计算。(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找四名同学板演,找其他同学进行(3)火眼金睛:(练习二第3题)(1)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再说说解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你从题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解答?为什么?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7题。先让学生读题,同桌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指导,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指名回答,其它同学可以补充。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那些收获?四、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第12页。编号:009练习二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应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多媒体一、口算练习。1.练习二第8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再口答。2.练习二第9题。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出示题目,提出要求:先说一说每道算式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知道的?分组交流,指名回答,互相补充。这里让学生知道把其中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乘法按整十、整百进行估算就行了。2.练习二第1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成果。3.练习二第12题。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练习二第13题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是什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本节课中你又获得哪些解题的经验?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3页编号:010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多媒体一、谈话导入教师: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既然有一次进位,那么有没有两次进位、三次进位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二、探究新知(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1.展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例7)(1)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2)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4"(3)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个题目,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4)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2.总结。教师: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二)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完全靠自己主动探索就找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敢不敢继续挑战,探索出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1.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注意巡视指导。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2.总结。教师:通过例7和试一试两道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步骤。2.火眼金睛。(想想做做第2题)3.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然后列式解答。4.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比较?(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比较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选择估算方法来比较更为简单。)5.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说一说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2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四、全课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4-15页2、5、6题。编号:011练习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多媒体一、复习导入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2.练习三第3题。(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小云有多少张照片?小兰有多少张照片?3.练习三第4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练习三第5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四、布置作业编号:012练习三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进位方法,2.加强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鼓励探索笔算乘法中的新情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多媒体一、复习导入。2.提问:你认为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竖式计算(练习三第8题)。(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2)学生汇报交流。第一个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估算来解决,但第二个问题需要求出具体多多少则要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3.练习三第10题。(2)比较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两道题目的数量关系:一共有张数一送给同学张数=还剩的张数)4.练习三第11题。(2)180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需要多少个房间?(3)3个双人间需要多少元?1个单人间呢?一共需要多少元?1.出示思考题第1道算式。让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说一说先填写哪一个数位上数,再填写哪些数位。2.汇报总结。先填写三位数(乘数)的个位,再考虑百位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计算顺序确定每个数位上的数3.出示第2道算式,学生尝试解答,不会的同学可以寻求帮助。4.分组交流解决方法。5.汇报总结。先确定一位数(乘数)的取值范围,再根据计算顺序确定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四、全课小结你在本节课获得到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8-19页2、3、4、6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8及随后的试一试、例9,第2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景1.快速口算:(屏幕闪现后隐藏)设疑: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2.揭示研究问题:有关0的乘法二、探索新知1.探索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师: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或3×0=0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生答出:因为3个0相加等于2.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想一想:0×7=8×0=0×0=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个0相加等于0)教师:现在你知道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4.结合□×0=0总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2.创设生活场景,出示: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看!3.师: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400个或400多个)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师: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师指着十位上的0问:为什么十位上写0?生回答(因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师:看来4个看台有408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三、巩固练习1.做2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做在书上(指名4个学生板演。)反馈:集体校对得数。为什么后面三道题目积的中间没有“0”呢?师:全对的举一下手,看来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聪明。引导观察:今天计算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揭示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2.“想想做做”第3题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出示题目,看)先找一找他错在哪里,再改3."想想做做"第5题。(1)编2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学生独立解答)(2)要求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原来有多少?已经用去了多少厘米?4.“想想做做”第6题。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5题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师:你能估计出3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吗?四、总结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师出示标题: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2.请小朋友回想一下我们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五、布置作业编号:014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0及随后的试一试、例9,第23、24页的想想做做。1.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举办《冬季阳光体育运动会》,你们高不高兴?为了迎接这次运动会,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到操场排练。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提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120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吗?因为4×12=48,所以4×120=480(3)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2.教学"试一试"(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观察:后两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学生进行回答教师适时进行评讲。提醒学生注意写结果时不能漏掉算式中数字末尾的2.想想做做2说说这些错题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你以后在做题时会注意哪几点?3.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想想做做4提问: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些题?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5.想想做做5引导学生读题。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学生填表。6.想想做做6仔细审题,让学生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22页第1、4题,第23页第7编号:015练习四1.进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培养学生有耐心地做题。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1.前几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结合例子说说在计算时分别要注意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3.分组自由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算理算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一)基本练习1.出示:350×2的积是()位数,积是()百多,积的末尾有()个0。(1)怎么不计算就能知道积是几位数?(2)积是几百多又是怎么知道的?(3)你认为积的末尾有几个0?先小组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学生集体交流。(二)综合练习小结: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只要先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第25页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提问;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小结:用竖式计算时,乘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个位对齐,要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第25页第4题。学生先估算,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学生填表,指名回答,再集体交流。4.第25页第5题。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求一共有多少袋?独立完成。同桌校对、交流。三、拓展延伸1.要使积最大:同学们先来估算下,用几百乘以几积才能最大?(500×7或700×5)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2.要使积最小:同学们先来估算下,用几百乘以几积才能最小?四、评价总结,升华认知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收获?觉得自己的课堂表现如何?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24页1、2两题,第25页第5复习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2.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教师:多媒体课件二、练习指导1.第1题。同桌相互口算练习。指名随机口算得数,并要求小结:口算要注意口算的方法,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提2.第2题。3.第3题。男、女生进行笔算比赛(2、3两组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出4.第4题5.第5题。(1)学生独立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2)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除法做。(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6.第6题。(1)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2)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来做。(3)两个月一共收获多少个?7.第7题。(2)你打算如何估算?三、小结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26页1、3两题,第27页第6编号:017复习1.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就来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练习指导1.第8题。(1)学生独立解答。(2)观察上下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3)你能利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填空吗?2.第9题。(2)猜测(估算)每个算式的结果。3.第10题。回家走过的路,理解小华一天走1个来回,小芸一天走两个来回。)4.第11题。(1)学生独立审题。(2)52个星期是多少天?(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5.第12题。(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李叔叔带了1000元,够买5辆儿童车吗?你是如何知道的?你能估算下,够买几张儿童床呢?(2)买4辆儿童车和1张儿童床,一共要用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拓展延伸课本27页思考题。(1)学生独立审题。(2)你能画出小欣上学过程的示意图吗?(3)你从示意图上发现了什么?(2个850米)四、全课小结你又学会了哪知识?获得了哪些解题技巧?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28页1、2、4题,第29页第6题。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在这之前已经学了元、角、分,时、分、秒等单位,以及万以内的数,后面还会学习很多单位。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了解判断物体轻重的基本方法,知道千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感受1千克或几千克的实际轻重;第二段,认识克,进一步掌握称物体轻重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为了加深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体验相关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在上述两段教学内容之后,还安排了练习五,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通过观察、操作、推测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知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事物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电子秤、弹簧秤、台秤、杆秤、天平;各种实物;课件。学生自己带生活中常见的、自己感兴趣的物品。01.认识千克…………………1课时02.认识克…………………1课时03.练习五………………1课时编号:018复备时间:上课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体会1千克是多重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师:台秤、两袋枣、大米学生:书包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学习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3)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4)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2.想想做做2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3.想想做做3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4."你知道吗?"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我会填(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3)()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四、总结延伸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30页2、3题,第31页5、6编号:019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33页,例2和“试一试"做”第1—6题和"你知道吗"。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把握1克的轻重。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一、质疑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二、学习新课认识克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2.认识小型电子秤。(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体验克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4.估一估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你有什么发现?板书:1千克=1000克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三、实际运用"克"1.想想做做1(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2.想想做做2先出示一个桔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3.想想做做4综合训练4.想想做做6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四、全课总结用“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32页1-4题,33页第6、8题。编号:020练习五复备时间:上课1.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称自己的体重并记住。一、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千克O160克3千克O2500克4千克=()克550克O1千克10千克O8000克二、完成练习五中的习题。1.练习五第1题(1)出示情景图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品吗?篮球和乒乓球哪个更重?估一估:篮球大约有多重?乒乓球大约有多重?你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的?(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2.练习五第2题(1)提问: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估一估: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大约有多重?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头大约多少千克?(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3.练习五第4题(2)提问: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策略?(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4)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4.练习五第6题(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提问:你能算出2号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吗?怎样算?(3)学生算出2号杯中橙汁的重量。(4)提问:你能估计出3号杯和4号杯里的橙汁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5.思考题。(1)学生自己思考。(2)小组交流讨论。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6.全课总结。(1)读一读"你知道吗?"三、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34页2、3题,35页第4、5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主备教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长方形和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使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2.认识周长……………3课时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课时4.练习六………………2课时编号:02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课件模型钉子板一、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2.举例。生活中像这样的布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猜想。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2)验证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3)班内交流,总结。形四条边,对边相等)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5.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应用拓展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4.剪出一个正方形。(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5.动手测量(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四、全课小结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编号:022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多媒体课件、钉子板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1.摸一摸。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2.找一找。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指名说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3.围一围。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4.教学"试一试"。(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1.描一描。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2.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2.做“想想做做”第5题。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37页。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请你提出数学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题。(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2)自己动手算一算。(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2)28+28+15+15=86(米)(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4)28+15=43(米)43×2=86(米)2.教学"试一试"。少?(2)学生试做。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1.做"想想做做"第1题。2.做"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38-39页1、3、5、6题。1.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二、基础练习。学生自己读题。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2.做“练习六”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让一个学生说说该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完2.做“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3.做"练习六"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的40-41页1、3、5、7题。编号:025复备时间:上课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多媒体一、复习导入2.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正方形呢?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2)讨论: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2.完成"练习六"第9题。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3.完成"练习六"第10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4.完成“练习六”第11题(1)出示第1题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2)出示第2题。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拼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又是多少厘米?5.完成思考题。(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三、布置作业课本45页“动手做”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编号:026复备时间:上课时间: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1.拼一拼(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操作,汇报交流。2.比一比(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3.画一画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4.量一量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三、全课小结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备教师:××本单元内容主要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及其应本单分元内容大体分三段:第一段教学整十数(含几百几十)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首位或首两位能够整除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第二段教学首位不能整除和不够除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第三段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最后,还安排了单元复习。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对除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性质的感知,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类推、归纳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3.使学生在进行口算、笔算以及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的价值,逐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的态度,培养良好的计算和验算经验,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了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口则。多媒体、教学光盘、投影0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1课时02.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课时03.除法的验算…………1课时04.练习七……………2课时05.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1课时06.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1课时07.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1课时08.练习八…………………2课时09.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课时10.练习九………………1课时11.复习…………………2课时编号:027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例1、“试一试”做”第1-6题。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计算方法的探究教学光盘一、复习导入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2.解决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口答算式:18÷3=6(支)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汇报。(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支)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以一位数的口算)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1)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2)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小结: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2.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600÷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小结计算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3.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个是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4.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出示教材例2,学生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