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1916年初,陈独秀撰文说:“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旨在A.唤醒青年的公民自觉B.批判封建伦理道德C.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D.创立无产阶级政党2、康熙皇帝曾说:“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而雍正皇帝则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这表明A.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共识B.皇帝喜好决定政局兴衰C.皇权加强日益达到顶峰D.统治需要影响官员选拔3、路德提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和最高权威;个人在阅读;解释、理解《圣经》基础上产生对基督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此材料说明路德。

①肯定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②主张《圣经》应受理性检验。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与教皇的权威。

④认为各国应该建立民族教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朱熹在《小学》中说:“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这一著作表明()A.宋朝理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小学》是教化乡里范本C.朱熹关注幼童的行为规范D.理学思想开始带有强制力5、到20世纪初年,特别是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以后,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他们相对淡漠了身份地位,注重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利益,开始流向“自由职业”:举凡公司、企业、报馆、学会乃至新军等都成为他们的“用武之地”。“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是由于()A.实业救国运动的全面兴起B.清朝政府统治的日益腐败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6、“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钱穆的这段话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B.认为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C.认为学习民主政治应当结合国情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7、冯友兰在论及抗战精神时指出:“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底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底时候。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而不是中国衰亡的时代。”这充分体现了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B.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C.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D.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8、由如图可知;作者认为1793一1848年法国。

A.民主共和成为政治共识B.启蒙运动扩展至社会底层C.第三等级政治影响力增强D.民众对专制主义认识不清9、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B.《定国是诏》C.《资政新篇》D.《海国图志》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辽。

(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________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________,定都________;后来改国号为辽。

(3)统治(因俗而治)①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依然________;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4)与宋的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11、________年,________族首领________称皇帝,建立________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________12、明朝的边疆管理。

(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________。

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________。(土木堡之变)

③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2)对________(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________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女真)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_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3、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时间轴。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___F.__________F.____________G._________14、1688年,_________,通过不流血的政变,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1689年,颁布了__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__,国王的权力收到议会的限制,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______到________,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清朝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A.正确B.错误16、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A.正确B.错误17、“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A.正确B.错误18、西夏统治者创立了一套社会管理体系,叫作“猛安谋克”。A.正确B.错误19、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有本质的区别。A.正确B.错误20、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魏源,其代表作是《海国图志》。A.正确B.错误21、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正确主张,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A.正确B.错误2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A.正确B.错误23、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不断激化,为稳定社会秩序,公民法逐渐为万民法取代。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16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耶稣会士满怀仰慕描写的中国是欧洲人的信息源,中国注定要在欧洲思想家中激起浓厚的兴趣,他们指望改善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最大的中国迷之一、后来影响了全欧洲的政治家伏尔泰(1694-1778),他把中国部分地视为自己作品灵感的源泉。1733年,他为巴黎剧院改写了一出中国戏剧,名为《赵氏孤儿》。而且,儒家思想吸引着他,被当作他憎恨的宗教的哲学替代物。伏尔泰的同事和合作者狄德罗(1713-1784)讥讽他相信耶稣会士的宣传。1748年,在《论法的精神》这本著作中,孟德斯鸠(1689-1755)公开反驳了伏尔泰的观点。确实,截然不同的见解把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区分开。耶稣会士满怀仰慕描写的中国是欧洲人的信息源,中国注定要在欧洲思想家中激起浓厚的兴趣,他们指望改善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最大的中国迷之一、后来影响了全欧洲的政治家伏尔泰(1694-1778),他把中国部分地视为自己作品灵感的源泉。1733年,他为巴黎剧院改写了一出中国戏剧,名为《赵氏孤儿》。而且,儒家思想吸引着他,被当作他憎恨的宗教的哲学替代物。伏尔泰的同事和合作者狄德罗(1713-1784)讥讽他相信耶稣会士的宣传。1748年,在《论法的精神》这本著作中,孟德斯鸠(1689-1755)公开反驳了伏尔泰的观点。确实,截然不同的见解把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区分开。——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编著《世界:一部历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用了大量笔墨讨论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为什么是欧洲人完成了现代化的扩张,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在这个问题上,戴蒙德提出了“最优分裂原则”。他认为,欧洲在近现代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它的长期分裂。这种分裂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各国竞争。正是这种“分裂”孕育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而中国,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它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了超稳定结构,并在明清时代,形成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成熟的高度专制政体,“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需的多数条件”。与欧洲和中国相比,印度是另外一个极端,它在地理和语言上,比欧洲更为分裂。戴蒙德的“最优分裂原则”便是——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36分)2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局限和原因?27、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8、阅读教材40页的历史纵横,思考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9、拓展题:名词解释。

(1)布拉格之春。

(2)三反五反。

(3)二二六兵变。

(4)第四国际。

(5)二月抗争。

(6)沙文主义。

(7)乾嘉学派。

(8)修正主义。

(9)大清洗。

(10)历史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陈独秀在1916年初(即新文化运动前期)指出,当时中国政治“唯有党派运动,未有国民运动”,希望中国能像法国一样“有强有力的国民”,参与社会改造,推动“国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这样说的目的在于唤醒青年的公民自觉,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揭露封建纲常伦理的危害,B选项错误;1916年,陈独秀强调“国民的强有力”、参与社会运动,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对社会、国家改造的意义,创立无产阶级政党无关,D选项错误。2、D【分析】【分析】

【详解】

据材料“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可知,康熙和雍正帝强调不同的用人标准,表明统治需要影响官员选拔,故D选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材料“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故A选项错误;皇帝喜好不能决定政局兴衰,故B选项错误;皇权加强达到顶峰是军机处的建立,故C选项错误。3、A【分析】由材料“《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和最高权威,个人在阅读、解释、理解《圣经》基础上产生对基督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路德主张信仰得救,肯定了人在信仰中的作用,否定了罗马教廷和教皇的权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均与材料无关。故选A。4、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小学》是古代一部传统的启蒙教材,由“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可知体现了对日常行为的规范,说明朱熹关注幼童的行为规范,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朱熹的思想主张,理学思想开始向基层渗透和开始带有强制力中的“开始”无从体现,排除AD项;《小学》是启蒙教材,并不是教化乡里范本,排除B项。故选C项。5、D【分析】【详解】

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的表现是,这些士绅开始流向公司、企业、报馆、学会乃至新军。由此可知,“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和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特别是近代企业和社会变迁有密切关系,故D正确;A项错在“全面兴起”;清朝政府统治的日益腐败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不是主要原因,故BC错误。6、C【分析】【分析】

【详解】

钱穆对新文化运动中“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的反问说明其反对将传统文化和民主彻底割裂,认为学习民主政治应当结合国情,C正确;钱穆否定的是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肯定西方,否定传统的行为,而非否定整个运动,排除A;B只是表象,并未指明钱穆的主张,排除;D与题无关,排除。7、D【分析】【详解】

“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底时候。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这反映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必胜信念来自对战争形势和敌我实力的科学判断,指引着曲折历史过程中前进的方向,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虽然也是抗战精神,分别侧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方面,故ABC不符合题意。8、D【分析】【详解】

凯撒是罗马共和国独裁官、路易.拿破仑当选总统之后,又发动了政变称帝,D项正确;图片信息反应的是平民的对话,无法体现成为政治共识,排除A项;启蒙运动主要传播自由、民主、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平民阶层的对话,无法体现政治影响力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9、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主张有田同耕,建立四有二无社会,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革命需要。《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为挽救天国统治危机颁布的改革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纲领,适应了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C项符合题意,A项排除。B项,属于维新变法运动,故排除。D项,《海国图志》为魏源所作,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科学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契丹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解析】契丹耶律阿保机契丹国上京南、北面官保持草原习俗1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所以①处应填“1115”;②处应填“女真”;③处应填“完颜阿骨打”;④处应填“金”;⑤处应填“上京”。【解析】1115女真完颜阿骨打金上京12、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解析】长城明英宗俺答汗藏族藏族奴儿干都司13、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随后,日军占据整个东北。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1935年12月9日,爱国学生进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为早日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随后,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解析】1931年杨靖宇一二九运动华北1936年七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14、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议会发动了“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英国从人治走向法治。【解析】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议会主权人治法治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因此该表述正确。1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日益暴露,加剧了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故题干表述正确。17、B【分析】【详解】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说明了汉朝的察举制的弊端,不是反映八股取士的危害,本题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察举制。要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时代进行区分。18、B【分析】【详解】

猛安谋克制度是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的地方行政组织,题干描述错误。19、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有本质的区别,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同导致的,故题干表述正确。20、B【分析】【详解】

近代中国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林则徐,题干描述错误。21、A【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正确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正确。2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在英国的代表人物是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是《哈姆雷特》,本题表述正确。23、B【分析】【详解】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征服地区的不断扩大,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在此背景下,公民法逐渐为万民法取代。因此本题说法错误。四、论述题(共2题,共16分)24、略

【分析】【详解】

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的“中国注定要在欧洲思想家中激起浓厚的兴趣,他们指望改善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最大的中国迷之一、后来影响了全欧洲的政治家伏尔泰(1694-1778),他把中国部分地视为自己作品灵感的源泉”,“儒家思想吸引着他,被当作他憎恨的宗教的哲学替代物”,“孟德斯鸠(1689-1755)公开反驳了伏尔泰的观点。确实,截然不同的见解把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区分开”等信息中,提出“启蒙运动的灵感部分来自于中国印象”,“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同”等观点,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对启蒙运动和中学西传的关系加以论述。注意论述过程中,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规范。【解析】示例一论题:启蒙运动的灵感部分来自于中国印象。

论述: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同时,中国的儒学;历史、政治和科技等在欧洲传播开来。作为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代表,伏尔泰从未真正相信人民,认为强大稳妥的政府能最好地判断人民的利益,认为“开明专制主义”有利于民众而非贵族,相信中国儒家思想制约着专制主义,相信中国模式构建了欧洲的政治思想。他与中国信念产生共鸣,反对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综上所述;启蒙运动中一些启蒙思想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印象,中国印象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示例二论题: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

论述:在启蒙运动过程中;作为资产阶级上层利益代表的伏尔泰,深受耶稣会士描述的中国印象所吸引。认为强大稳妥的政府能最好地判断人民的利益,认为“开明专制主义”有利于民众而非贵族,相信中国儒家思想制约着专制主义,相信中国模式构建了欧洲的政治思想。这实际上反映了他反对专制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的政治理想。

狄德罗;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与伏尔泰的中国印象看起来截然不同,实际上体现了他们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即是证明。

综上所述;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反对专制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明发展进程的对比,意在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答题时应首先注意到作者要讨论的问题是欧洲、中国和印度走向现代的差异。作者提到了三个方面的比较,论述时既可以聚焦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从多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示例一:近代欧洲的崛起验证了“最优分裂原则”的合理性。

欧洲国家在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有许多差异;但都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共同源头,从而形成了“最优分裂局面”,即欧洲各国相互独立,又相互学习借鉴。欧洲“最优分裂局面”推动各国展开激烈竞争,从15世纪末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欧洲这种恰到好处的分裂程度,推动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欧洲率先完成了现代化进程。近代欧洲的崛起过程验证了“最优分裂原则”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示例二:极端统一与极端分裂的局面都不利于现代化条件的产生。

中国明清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政体形成超稳定结构,不利于现代化条件的产生。明清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文化专制,思想禁锢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抑制了社会新思潮的产生。故而“最优分裂原则”难以体现。与中国相比,印度处于极端分裂的状态,也难以产生现代化条件。近代以来,印度较早沦为英国殖民地,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印度国内宗教名目繁多,教派矛盾错综复杂;印度种姓制度根深蒂固,阶级矛盾难以调和;因此出现极端分裂的情况,也不符合“最有分裂原则”。在适度范围内“最优分裂原则”能发挥作用,我们应当在坚持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前提下,适度增强各领域内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引入竞争机制,赋予“最优分裂原则”新的时代含义。五、简答题(共4题,共36分)2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解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2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评价:

①它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②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它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在这一体系下,掩盖、隐含了许多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祸根。2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消极影响:物种的交流;特别是人种的重新分布,逐渐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同时传染病大流行也给原住民带来了灾难。

对中国: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但同时,又造成了新的人地矛盾。29、略

【分析】【详解】

(1)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68年的改革。

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军事行动代号:多瑙河行动)才告终。杜布切克在国内政治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这个方案并不像1956年匈牙利事件一样,完全抛弃了旧有的社会主义传统。然而,苏联依然将这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段民主化进程,在8月20日深夜开始的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的武装入侵后宣告失败。事实上,在一个工厂里,捷共通过了改革方案,但是入侵者将这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2)“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3)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军中影响力削减,而同时增加了日本帝国军队主流派领导人对日本政府的政治影响力。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行动,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1936年2月26日,数位青年军官率领士兵分别前往东京各地展开刺杀,并取得相当成果(其中有两名前内阁总理大臣遇害身亡),还一度占领了东京市中心。然而叛军并未成功杀害时任内阁总理大臣冈田启介和占领皇居,他们也并未成功争取到高级将领的支持,加上天皇对于本次政变行动的愤怒等因素,进而导致叛军无法实现政权的替换,最终于2月29日缴械投降。有别于先前数次类似的青年军官刺杀政府要员的从轻发落判例,二二六事件中的主谋起事者多被判处重刑。在历经一系列的非公开审判后,共有19名叛军领导人物被处以死刑,另有40人被判处监禁。日本陆军中的“皇道派”势力就此衰落,日本国内曾一度流行以刺杀方式达到政治诉求的活动也就此终止,军方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也大增。

(4)第四国际(the错误ourthInternational)全称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由流亡海外的前苏联领袖托洛茨基创建,与斯大林所控制的第三国际相抗衡。自1953年起,第四国际发生过几次分裂,今日的世界上有个别国际托派组织,如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派;朗贝尔派等仍继续沿用这个称号,主要分布于西欧和美洲。目前一般提到第四国际是指统一书记处派。

(5)1967年2月;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领导人,对“文革”的错误做法提出尖锐的批评。围绕“文革”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问题,同康生、陈伯达、张春桥等反对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8日,毛泽东召集部分政治局委员开会,批评了在怀仁堂会议上提意见的老同志。此后,又被林彪、江青等诬称为“二月逆流”。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为“二月逆流”平反。

(6)沙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侵略性的民族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于法国;因法国士兵沙文(Nicolaschauvin)狂热拥护拿破仑一世的侵略扩张政策,主张用暴力建立法兰西帝国而得名。它鼓吹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宣扬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煽动民族仇恨,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在帝国主义时代,沙文主义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舆论工具。

(7)乾嘉学派;又称“乾嘉之学”,是清朝前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故得名。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据学”之称。乾嘉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其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乾嘉学者搜集钩沉,辑佚许多亡佚的文献典籍,例如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出经部432种,史部8种,子部152种。学派研究的对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朝规章制度的细节,但是总体特点是避免涉及与明清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嘉庆朝以后,清朝面临内忧外患,对于思想学术等的高压统治则不得不放缓,之后的学者于是放弃了只致经典不问世事的姿态,乾嘉学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虽然学派有一定的压抑新思维和脱离社会的缺点,但是由于百余年间一大批饱学之士刻苦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研究、总结、保存传统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8)“修正”的含义是“修改;重新审查”。修正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之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修正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其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逐步形成起来的工人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

(9)大清洗——苏联肃反运动(也称大清洗;或译为“大整肃”,现今在俄国多被称为,即“大恐怖”时期),或称“叶若夫时期”,是指在1934年,苏联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以谢尔盖·基洛夫被刺事件引发,它包括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这段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做秀公审、关押和死刑。

(10)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解析】(1)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68年的改革。

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军事行动代号:多瑙河行动)才告终。杜布切克在国内政治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这个方案并不像1956年匈牙利事件一样,完全抛弃了旧有的社会主义传统。然而,苏联依然将这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段民主化进程,在8月20日深夜开始的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的武装入侵后宣告失败。事实上,在一个工厂里,捷共通过了改革方案,但是入侵者将这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2)“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3)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军中影响力削减,而同时增加了日本帝国军队主流派领导人对日本政府的政治影响力。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行动,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1936年2月26日,数位青年军官率领士兵分别前往东京各地展开刺杀,并取得相当成果(其中有两名前内阁总理大臣遇害身亡),还一度占领了东京市中心。然而叛军并未成功杀害时任内阁总理大臣冈田启介和占领皇居,他们也并未成功争取到高级将领的支持,加上天皇对于本次政变行动的愤怒等因素,进而导致叛军无法实现政权的替换,最终于2月29日缴械投降。有别于先前数次类似的青年军官刺杀政府要员的从轻发落判例,二二六事件中的主谋起事者多被判处重刑。在历经一系列的非公开审判后,共有19名叛军领导人物被处以死刑,另有40人被判处监禁。日本陆军中的“皇道派”势力就此衰落,日本国内曾一度流行以刺杀方式达到政治诉求的活动也就此终止,军方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也大增。

(4)第四国际(the错误ourthInternational)全称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由流亡海外的前苏联领袖托洛茨基创建,与斯大林所控制的第三国际相抗衡。自1953年起,第四国际发生过几次分裂,今日的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