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岳麓版高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题文】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2、某同学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为确定该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下列各项中能作为依据的是()A.核膜B.细胞壁C.细胞膜D.核糖体3、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的激素是TRH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D.激素③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图与b图所示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B.b图和c图所示细胞各含有两个四分体。
C.c图和d图所示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不同的染色体组数。
D.图中所有细胞可以属于同一生物体5、【题文】下图为生物遗传信息在三种生物大分子之间的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2、4途径常见,其他从未发现B.2、4、9途径常见,其他从未发现C.2、3途径常见,7、9很少见D.l、2、4常见,3、7少见,6已在实验室发现6、【题文】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中心体⑨,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C.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在后期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D.若3号不带有致病基因,7号带有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8、在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征是()A.核膜消失B.出现纺锤体C.出现染色体D.出现细胞板9、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物种之间因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一定不能交配10、如示甘蔗某一个叶肉细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C.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甘蔗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11、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某种蛋白质的示意图;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B.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C.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左向右D.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12、下列叙述中,哪些能表明真核生物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DNA上的基因都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组成之一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13、下列生理功能必须通过主动运输来实现的是()A.大部分维生素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B.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K+C.鲨鱼将血液中的多余盐分通过鳃排出体外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14、下列有关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的观察视野变大,放大倍数变大B.花生子叶细胞脂肪颗粒观察不需要使用显微镜,可以直接染色后观察C.低倍镜换高倍镜后,可以增大通光孔,使得视野变亮,有利于观察D.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能看到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请根据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填空.
(1)结构:。类别DNARNA化学成分含氮碱基A、G、C、____A、G、C、____五碳糖脱氧核糖________磷酸磷酸磷酸空间结构一般为____条链一般为____条链(2)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____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6、美国三位遗传学家因为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的昼夜节律行为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褪黑素是参与动物节律行为调节的重要激素之一,在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由松果体合成分泌,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_________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请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保持不变”)。(4)通过实验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性腺发育,原因可能是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________激素减少所致。17、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如图表示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其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请回答:
(1)实验A;鼠患败血症死亡.以后各实验中,老鼠的情况分别为:
B.______;C.______,D.______;
E.______.
(2)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______;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
(3)肺炎双球菌的毒性由荚膜引起;荚膜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______控制.
(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18、酶是____产生的,具有____作用的____物,其中____酶是蛋白质.
19、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精原细胞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曲线表示____的数量变化,B点后的细胞名称是____.
(2)图2中,细胞____处于图1中的OB段(不含B点).
(3)图2中,细胞甲中有染色体____个,细胞丁中有染色单体____个.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____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4)图2中,丙细胞处于____期.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
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1分)20、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21、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22、若在棉花二倍体细胞中能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则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1题,共5分)23、在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模拟细胞的各结构,请用直线将下列材料与最可能模拟的细胞结构恰当地连接起来。
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1题,共8分)24、图是甲病和乙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已知I-2不携带乙病基因).其中甲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类型:
甲病属于______遗传.
乙病属于______遗传.
(2)①III-10的基因型是______III-11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如果IV-13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几率为______,只患甲病的几率为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解析】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种肽酶使末端的肽键水解,这样会得到一个氨基酸和一条肽链,这时多肽又出现新的末端肽键,这样水解,直到把多肽全水解为氨基酸。【解析】【答案】C2、A【分析】【解答】解: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围的细胞核;A正确;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可能有细胞壁;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C错误;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且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故选:A.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3、C【分析】【解答】解:A;①代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A正确;B、缺碘时,合成甲状腺激素少,反馈作用弱,使激素①和②分泌高于正常水平,B正确;
C;图中共有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分别为③→垂体和③→下丘脑,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对全身细胞起作用,D正确.
故选:C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据此答题.4、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据图分析:a图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图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图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图无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A.a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数目为0,b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4条,染色单体8个,A错误;
B.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b图中含有2个四分体;c图没有四分体,B错误;
C.c图和d图所示细胞都具有4条染色体;而d图所示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数,C错误;
D.根据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可判断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则所有细胞均可来自同一生物体,D正确。
故选D。【解析】D5、D【分析】【解析】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常见,RNA复制、逆转录发现了少数RNA病毒,DNA直接蛋白质在实验室中发现。【解析】【答案】D6、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中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所以A正确;④是一条染色体,其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即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所以B正确;通过对图像观察知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即共有8条染色单体,所以C正确;在后期时,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则细胞中共有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为0条,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审题分析图像的能力。【解析】【答案】D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A|B|C【分析】解:A;根据试题分析;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是不能确认基因的位置,A错误;
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该病应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1号的致病基因来自6号,而6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B错误;
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0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C错误;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9号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10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概率是××=D正确.
故选:ABC.
1;判断患病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
2;分析遗传系谱图:1号、2号表现型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5号,能确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是不能进一步确认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利用口诀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解析】【答案】ABC8、ABC【分析】解:A;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有核膜和核仁的消失;A正确;
B;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会出现纺锤体;B正确;
C;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会出现染色体;C正确;
D;只有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选:ABC.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析】ABC9、A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隔离的相关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B.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正确;
D.不同物种之间因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故选AC。【解析】AC10、CD【分析】解:由题图可知;是光反应,叶绿体的叶绿主要收紫光和红类胡萝卜要吸收蓝光,A错误;
题图可;程产[H],用程三化物的还原,故消耗[];过程是细胞呼有氧呼吸的第一;阶产生[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气发反应,因此产生也消耗H,C确;
题图可知;程是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过是细胞呼,生在细质和线粒体中B错误;
选:CD.
图示可看程是光合作用反应是暗反应;是在叶肉细的绿体内完成是作用是ATP的水解供能过程.
本题的点是TP合成与水解、光合用程细胞呼吸过程主要考查学的识能力和利用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CD11、AD【分析】解:A;图示表示翻译过程;所以模板是核糖核苷酸(mRNA),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
B;图示表示翻译过程;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所以合成的②③④⑤肽链在结构上相同,B错误;
C;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⑥核糖体在①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C错误;
D;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该过程细胞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A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①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③④⑤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⑥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本题结合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熟记翻译的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数字的名称;识记核糖体的类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AD12、BCD【分析】解: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是DNA与染色体的关系,不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错误;
B;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具有平行行为,B正确;
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具有平行行为,C正确;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具有平行行为,D正确.
故选:BCD.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析】BCD13、BC【分析】解:A;大部分维生素属于脂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A错误;
B、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K+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鲨鱼将血液中的多余盐分通过鳃排出体外;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转运,C正确;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影响因素是浓度差和载体,属于被动运输,D错误.
故选:BC.
。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关键是能够识记相关实例的运输方式,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解析】BC14、CD【分析】解:A;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的观察视野变小,放大倍数变大,A错误;
B;花生子叶细胞需要经过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看到有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B错误;
C;低倍镜换高倍镜后;可以增大通光孔,使得视野变亮,有利于观察,C正确;
D;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能看到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必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D正确.
故选:CD.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本题考查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情况,意在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技能,属于简单题.考生切记,在转动转换器之前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换上高倍镜之后仍然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解析】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TU核糖一遗传信息【分析】【解答】解:(1)组成DNA的碱基有A;G、C、T;组成RNA的碱基有A、G、C、U.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DNA一般为双链结构,而RNA一般为单链结构.
(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故答案为:
(1)TU核糖一。
(2)遗传信息。
【分析】DNA和RNA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结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16、(1)神经—体液—免疫
(2)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
(3)减少
(4)抑制促性腺
【分析】【分析】本题以稳态调节为依托,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答】(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请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3)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4)通过实验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抑制,原因可能是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所致。【解析】(1)神经—体液—免疫(2)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3)减少(4)抑制促性腺17、略
【分析】解:(1)B组S型细菌经过煮沸后已经失去感染能力;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因此小鼠存活;C组为无毒的R型细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因此小鼠存活;D组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S型细菌的DNA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因此小鼠患败血症死亡;E组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小鼠存活.
(2)该实验说明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接受了S型细菌的DNA;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
(3)肺炎球菌的毒性由荚膜物质引起;荚膜物质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DNA控制的.
(4)由于加入E试管中的是S菌的蛋白质;而加入D试管中的是S菌的DNA,因而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
(1)能生存能生存死亡能生存。
(2)致病肺炎球菌的DNA
(3)DNA
(4)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中加入的肺炎双球菌有荚膜;所以是S菌,CDE中加入的肺炎双球菌无荚膜,所以是R菌.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能生存;能生存;死亡;能生存;致病肺炎球菌的DNA;DNA;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8、活细胞生物催化有机绝大多数【分析】【解答】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故答案为:活细胞生物催化有机绝大多数。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受温度、PH值的影响.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或暂时失去,但不破坏其结构;而高温、过酸和过碱对酶活性的影响是相同的,都是使酶的结构破坏,活性丧失.19、同源染色体对数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或精子)乙、丙84②或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常染色体【分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图1曲线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B点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不同时期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或者精子.
(2)图1中OB段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减数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即图2中的乙、丙细胞.
(3)图2中;甲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是8条;细胞丁中含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因此丁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因此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②或③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4)分析题图可知;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如果M为X染色体,则N一定为常染色体.
【分析】1;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3;分析题图1可知;该物质数量在OB段为N,在BC段变成0,因此该曲线最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点之后同源染色体数目为0,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BC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分析图2可知,甲是有丝分裂后期;乙是精原细胞,其中①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②③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②、③是非同源染色体,④和②、③是非同源染色体;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四、判断题(共3题,共21分)20、B【分析】【解答】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染色质;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故上述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即要求学生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21、B【分析】【解答】解: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成熟的活的具有大液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小区道路冬季除雪作业承包合同样本6篇
- 2024美发店品牌授权经营劳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钢材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智能设备代理加盟合同标准模板下载4篇
- 2025年度数据中心机房改造劳务分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城乡建筑劳务分包质量保障合同4篇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园运营管理合同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洋工程装备租赁与维护服务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经营性借款合同纠纷答辩状编制指南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产品进出口代理合同7篇
-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
-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
- 对表达方式进行选择与运用
- GB/T 18488-2024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 投资固定分红协议
- 高二物理题库及答案
- 职业发展展示园林
- 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默写表直接打印
- 2024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讲稿
- 中学英语教学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项目五 运营效果监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