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7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老师的指引下,使我们意识到亲近文学对于我们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B.能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是提升我们学习成绩的关键C.灯月交映、水波粼粼,西河乐园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D.秋天的野人谷,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2、读《顶碗少年》,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顶碗少年在那次表演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误,但还是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B.顶碗少年那股顽强拼搏、勇于挑战失败并最终战胜失败的精神给作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C.《顶碗少年》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D.从《顶碗少年》中我们不难悟出,生活中随时有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你能否不气馁,敢于从失败中走出来。3、(《童年》)由于(),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4、下列词语的书写以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肆虐(nuè)绿州不紧不慢B.栽树淤(yū)泥风雨同舟C.宏伟恭警波光粼(líng)粼5、下列句子关于中国戏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B.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C.中国戏曲三鼎甲是指:京剧、豫剧、黄梅戏。京剧名列三鼎甲“榜首”。D.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6、下列名句中,能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一项是()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7、下面句子中的分号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B.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C.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D.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____睡________白____仿________9、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充满生命力的样子。____

②指死(含诙谐或讽刺意味)。____

③不受拘束、不受限制的样子。____

④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____

⑤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____10、读《望大陆》;根据提示写出下句。

大陆不可见兮,____。天苍苍,____;山之上,____!11、我能找出下列各句子的错误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危严。____

②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揉顺。____

③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其故事讲起吧。____

④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烘堂大笑。____12、写出近义词。

启发—____姿态—____本质—____1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叠词;将词语补充完整。

怒气____小心________不舍眼泪____14、按拼音写汉字。nièróngzhēnwúgūhuópúsà____________15、读拼音;写词语。

bówùnuòmàndǐmǎlìkūqì

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16分)16、课外文言文阅读。

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____;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或劝改业______②砚穿则易______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

(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_____”(用文中的字回答)

(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1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华州村,往岁有耕田者,日晡①疲甚,乃枕犁而卧。____屡前,牛辄跨立耕者之上,左右以角抵虎,虎不得近,垂涎至地而去。其人则熟寝;未之知也。

虎行已远,耕者觉,见牛跨立其上,恶之,以为妖②,因杖牛。牛不能言而奔,逐之,愈觉其怪。归而杀之;解其体,食其肉,而不悔。

【注释】①日晡:古代时间段名称;相当于15时至17时。太阳落山时。②妖:妖孽。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垂涎至地而去______②归而杀之______(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老虎从树上跳下来;(牛)瞪着眼睛看着,想要抵抗它。

B.老虎从树林里跑出来;瞪着眼睛看着(种田的人),想要吃他。

C.老虎从树上跳下来;(种田的人)瞪着眼睛看它,想要打它。

D.老虎从树林里跑出来;瞪着眼睛看着(牛),想要吃它。

(3)文中描写牛抵御老虎,保护“耕者”的句子是“______”,而“耕者”却杀了牛,可见他是一个______的人。18、【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②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④为亲昵,而阴⑤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⑥耶?——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注:①俟:等待②啮:咬。③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④阳:表面上。⑤阴:暗地里(或内心中)。⑥贻患:留下祸患。(1)1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前后受其____()②____行甚远()③再就枕,将____()④更不____于野心矣()(2)11.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3)12.这两篇文章中的狼具有的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乙]文中直接点明这一特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3.读了甲乙两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写出两点。19、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2分)(1)其____皆有可观者()(2)____于材人远矣()20、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1)父不____。从:________(2)____何以收此凶具?汝:________(3)____父母老。他日:________(4)父____,悔之。惭: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岂有老而捐之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何以收此凶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谷“收舆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原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____。(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1)岂欲卿____为博士邪()(2)但当____()(3)余近日____军务倥偬()(4)虽____补书补看亦不欢()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____”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_____”品质。(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2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____当窗理云鬂,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①____我旧时裳_________②对镜____花黄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23、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问答题(共2题,共4分)24、读课文《人类的“老师”》,学习第三段,这一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25、收集与动物有关的诗句(至少两句)。评卷人得分五、诗歌鉴赏(共3题,共12分)2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潋滟”指的是______。

(2)这首诗作者抓住______的天气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______2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请写出“明月别枝惊鹊”句中“惊”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8、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A.缺少主语;去掉“使”;

B.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C.正确;

D.搭配不当;将“好季节”改为“好地方”.

故选:C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解析】C2、A【分析】【分析】文中写道:“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少年并没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第三次他成功了,获得了掌声。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3、B【解析】《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文中写了由于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故选:B。4、B【分析】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和找错别字的能力,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解析】A.有误,“肆虐”的“虐”读音为nüè。B.正确。C.有误,恭敬:对长者或宾客尊敬而有礼貌。“波光粼粼”的“粼”读音为lín。故选:B。5、C【解析】《精彩的戏曲》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动形象的脸谱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京剧特有的语言艺术和欣赏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达到传承与弘扬的目的。熟读课文内容可知,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形式,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故ABD正确,C错误。中国戏曲三鼎甲是指京剧、豫剧、越剧。故选:C。6、B【解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故选:B。7、B【分析】考查了分号的运用。分号是一种在层次上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解析】A、C、D正确。B选项有误,这里的“嘀嗒”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故选:B。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shúcāngfú【分析】【分析】熟睡;睡得非常沉。苍白,非常白,形容没有力气。仿佛,好像,似乎。

【点评】考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认读、拼音能力。9、生机勃勃一命呜呼自由自在面目全非苟延残喘【分析】【分析】生机勃勃:形容充满生命力的样子。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或讽刺意味)。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不受限制的样子。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掌握10、只有痛哭野茫茫国有殇【分析】【分析】这道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点评】此题是默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要求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完成。11、危——威揉——柔其——奇烘——哄【分析】【分析】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柔顺:温柔和顺。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哄堂大笑:指满屋子人一起大笑起来。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掌握。12、启示姿势本性【分析】【分析】启发: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姿态:容貌神态。本质: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点评】现代指一个文字所具有的含义、意思。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同“字意”。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13、冲冲翼翼恋恋汪汪【分析】【分析】含有叠词的词语有很多。例如:人才济济;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其乐融融、栩栩如生、白发鬓鬓、生机勃勃、伤痕累累等等。

【点评】本题主要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分类积累词语的好习惯。14、聂荣臻无辜活菩萨【分析】【分析】聂荣臻:字福骈,四川江津人。无辜:就是没有罪的意思。活菩萨:比喻心地善良;能解救别人急难的人。

【点评】“臻”这个字的写法比较复杂,要注意不要写错,左边卫“至”,右半部分为“秦”;“辜”不要错写为“喜”;“菩萨”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不要写错。15、薄雾诺曼底玛丽哭泣【分析】【分析】薄雾:淡薄的雾气;多用于写海景;林景时雾的描写。诺曼底:历史上的诺曼底公国,其疆域包括今天法国北部塞纳河下游。玛丽:人名。哭泣: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

【点评】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要学会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多音字的读音。本文应注意“薄”的读音和“诺曼底”的写法。三、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有的人劝他改作其它的行当.或:有人.

②句意为:这个砚台穿孔了;我就改行.易:改变,更改.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的重点词有:乃:于是;自:亲自;以:用来;示:给别人看;句子翻译为: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故选B.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文中的“常临鉴自奇曰”一句;可提取出答案,他对自己长相的态度是:奇.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桑维翰因为长相与姓氏的原因;屡次考试不中,但他毫不灰心,铸铁砚来表示自己的决心,后来终获成功.这说明了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目标,并努力不懈地奋斗,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答案:

(1)①有人(1分)②改变;更改(1分)

(2)B(2分)

(3)奇(1分)

(4)有志者事竟成.或我们要有恒心.(2分)

译文:

宋朝有个人名字叫做桑维翰;长得奇丑无比,身子很短但是脸很长.他常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惊奇地说道:“七尺长的身躯,还不如一尺长的脸(看起来这么长)呢.”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考官讨厌他的姓与“丧”同音,所以不肯录用他.有的人劝他改作其它的行当(不要念书了),他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对别人说道:“如果这个砚台穿孔了,我就改行.”最后他在科举考试中以进士及第了.

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解析】有人;改变,更改;B;奇;有志者事竟成.或我们要有恒心.17、略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口水流到地上才离开了.去:离开;

②回去就杀了牛.归:回去.

(2)B“从树上跳下来”明显不合事理;根据后文可知;老虎要吃的是人,所以翻译成“老虎想吃牛”也不对.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写牛保护耕田的人是在第一段,“牛辄跨立耕者之上,左右以角抵虎”;从耕田人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其“忘恩负义”.

答案:

(1)①离开;②回去.

(2)B

(3)牛辄跨立耕者之上;左右以角抵虎忘恩负义。

参考译文:

在华州的一个村子里;以前有耕田的人在傍晚很疲劳,就枕着犁具睡觉.老虎从树林里跑出来,瞪着眼睛看着种田的人,想要吃他.老虎每次上前,牛总是跨开双腿站立在农夫身上,用左右的角抵抗老虎,老虎不能够靠近,口水流到地上才离开了.那个人睡得熟,并不知道(这件事情).

老虎已经走远了;种田的人醒来后,看见牛跨立在自己身上,十分厌恶它,认为牛是妖怪,就用棒打牛.牛不能说话就跑,(耕田的人)就追逐着牛,越来越感觉牛奇怪,回去就杀了牛,剖开它的身体,吃了它的肉,却不后悔.

去。

一狼径去(走开;离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解析】离开;回去;B;牛辄跨立耕者之上,左右以角抵虎;忘恩负义18、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本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止”是通假字,通“只”“只有”。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翻译文句时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如故”、“伪睡”、“俟”、“伺”、“啮”的理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时首先弄清选文的大致内容,然后从文中找出描写狼的句子,从狼的一举一动中概括出它的特点。两篇文章中狼的共同特点为:阴险狡诈。【乙】文中重点语句是: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狼表面驯顺,实则奸诈阴狠。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及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阅读文本可知,狼阴险、狡猾、奸诈,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解析】【小题1】①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或胁迫、攻击。②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或紧跟。③睡觉④通“只”,只有【小题2】①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②他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小题3】阴险狡诈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或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小题4】①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敌人),不要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②看人看物不能被假象所蒙蔽,要认清人或事物的本质,更不要引狼入室,给自己留下祸患。③做人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最终导致自食其果。19、略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注意“贤”在这里的意思是“胜过、超出”。【解析】文采和道理胜过、超出20、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注意“从”的解释。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本题注意“岂”“汝”“是以”等词的正确翻译。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掌握。解题时要认真读选文,弄清楚选文的大致意思,然后从文本中找关键语句,获取关键信息。仔细读选文的第二段即可找到答案。由文中句子“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谏父,父不从,可以分析出原谷“收舆归”的真正目的是借此警戒父亲改正自己的错误,担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从而可以看出原谷聪明机智,深明大义,且富有孝心。【解析】【小题1】(1)听从,顺从(2)你(3)别日,某一天(4)惭愧【小题2】(1)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2)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3)某一天等你们老了,我就不用重新做这样的器具了,因此收藏它。【小题3】借此警戒父亲改正自己的错误,担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原谷聪明机智,深明大义,且富有孝心。21、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涉猎”的解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士”、“更”的正确翻译;翻译第(2)句时,要注意“数”、“尝”的正确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要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本题根据所给句子的意思判断,D项应为:日/必了此功课/为佳。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主题的掌握情况。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中心。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结友”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有恒​”品质。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三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如: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解析】【小题1】(1)研究儒家经典(2)粗略的阅读(3)因为(4)第二天【小题2】(1)志士离别三日,就要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2)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小题3】D【小题4】结友有恒(勤朴)【小题5】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22、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著”是穿的意思;“贴”通“贴”,粘贴。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本题中要注意“郭”“扶将”等词语的解释。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回答这类题,首先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与题干问题相关的信息,然后按照题干要求拟出切题的答案。提取信息时,抓住关键语句是很重要的。通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几句话,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花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表达作用,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伙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解析】【小题1】①穿②通“贴”,粘贴【小题2】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迎接她。【小题3】表达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小题4】不仅写出了伙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23、略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翻译时必须注意重点字词:“志”“顾”“鄙”“是”“就”“文理”等,特别注意省略句翻译时一定要将成分补充完整。【解析】(1)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吗?(2)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