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第3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高一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第3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高一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第3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高一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第3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高一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第3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通过了解中古时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一、西欧封建庄园1、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2、封君封臣制度(1)时间:8世纪形成(2)内容地方领主为封君,其家族和亲兵为封臣。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封臣要向封君效忠,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土地实行层层分封,各级贵族等级森严。(3)评价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一起成为统治阶级。封建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3、西欧庄园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和城市1、王权集中(1)由衰落到逐步加强。表现15世纪,法国国王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英国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2、教会显赫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地位显赫。表现:(1)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征收什一税;(2)组织上,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3)思想上,居民几乎都是教徒,从生到死影响一生。3、城市自治(1)背景: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世纪兴起许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2)方式: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3)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兴办大学,培养人才;支持王权,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三、拜占庭帝国(476-1453年)1、又名东罗马帝国。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强盛6世纪、查士丁尼执政时期。表现:(1)不断向西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编订《査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3、衰亡(1)原因:对外征服严重消耗了资源,游牧部族的冲突,内部矛盾的激化。(2)表现:7世纪中后期,丧失大片土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帝国灭亡。四、俄罗斯的历史1、9世纪(882年),基辅罗斯建立,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2、13世纪,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3、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4、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成为沙皇,强化了中央集权。5、17世纪末,俄罗斯扩张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一、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第一阶段:5世纪至10世纪,王教合作时期典型事件:丕平献土;查理曼加冕。第二阶段:11世纪至13世纪,教权高于王权典型事件:卡诺莎之辱。第三阶段:13世纪至15世纪,教权开始衰落。典型事件:阿维尼翁之囚。典型例题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下面的曲线图,反映了8-18世纪西欧()A.封建王权的演变历程 B.城市市民权力的演变历程C.宗教神权的演变历程 D.资产阶级权力的演变历程【答案】A【解析】由曲线图并结合8-18世纪西欧历史可知,这是西欧封建王权的演变历程,16世纪达到顶峰,17、18世纪受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迅速衰落,A项正确;城市市民权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宗教神权在14世纪后渐趋衰落,排除C项;资产阶级权力在18世纪应该是上升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二、中古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中古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自治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封建主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促进了世俗教育的发展。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2、中古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王权加强法国等级君主制与英国议会君主制3、中古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罗马法复兴欧洲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但法律制度仍然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罗马法私法发达,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1世纪后,欧洲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传播4、中古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5、中古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文学市民文学主要叙述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室的贪婪。反映了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典型例题(12-13世纪)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例如,1209年爱德华一世因颁发给拉温寒罗德城特许状,获得年金300英镑,大大超过了来自主园的收入。建立新城市既符合国王眼前的经济利益,又符合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特许状是城市建立的前提条件 B.王权是城市兴起的重要推动力量C.英国城市经济开始超越庄园经济 D.国王与诸侯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王为了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支持城市的发展,并建立新城市,推动了城市的兴起,因此材料反映了王权是城市兴起的重要推动力量,B项正确;中世纪英国许多城市的建立并不是依据国王的特许状,而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国王特许状主要涉及新城市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供英国城市经济与庄园经济的整体比较数据,无法得出英国城市经济开始超越主园经济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建立新城市.可以削弱诸侯的势力,但仅凭这一点无法判断国王与诸侯的矛盾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三、中古西欧时期王权加强的影响1、形成强大的王权,孕育统一力量,逐步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走向统一;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2、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一定程度影响和促进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3、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4、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典型例题法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被称为“法兰西国土的凑合者”。他在建立起一支由八

千名骑兵“大方阵”联队和各教区提供的一万名“自由弓手”组成的常备军之后,设置固定税,要求教会公开其所有财产,否则全部没收。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提升国王权威 B.构建民族国家 C.加强军事力量 D.废除教会特权【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法王路易十一建立常备军,提升了国王的军事实力。他设置固定税,要求教会公开财产,这就将国王权威置于教会至上,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升国王的权威,A项正确;这些措施是为了提升国王的权威,不是为了构建民族国家,排除B项;加强军事力量仅仅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C项;路易十一要求教会公开财产,没有说明要废除教会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四、中古西欧社会的多元面貌1、多元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与人文精神共处。2、封君封臣封土的体制:封君封臣通过仪式性的缔结方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的义务。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同时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领主拥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了土壤。5、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典型例题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英法两国(

)A.国家主权意识凸显 B.王权和教权逐渐合一C.贵族利益得到维护 D.受到了宗教改革影响【答案】A【解析】由材料“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可知,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均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政教分离,体现了本国事务交由本国解决的发展趋向,即民族国家主权意识开始兴起,A项正确;材料凸显的是王权和教权的矛盾而非融合,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贵族利益无关,排除C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五、《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与评价1、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2、评价:(1)《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保护了奴隶主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扩大了统治基础。(2)它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保护私有财产权),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稳定秩序、巩固统治(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手段)(3)对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立法(民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欧洲民法的基础)。如《拿破仑法典》(4)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其理性、正义、权利、平等、自由等自然法原则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6)对现代世界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源于罗马法。如: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等深受其影响。典型例题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定了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它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个部分。但查士丁尼在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这样做的结果是致使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湮灭了。这反映出查士丁尼(

)A.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 B.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C.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 D.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答案】A【解析】查士丁尼在成功编定《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致使其他法学著作绝大部分湮灭,反映出查士丁尼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A项正确;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并未准确概括材料整体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查士丁尼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排除C项;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下图是中古时期欧洲庄园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的庄园(

)A.是欧洲重要基层单位 B.个体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教堂是最高权力机关 D.领主由男性公民选举产生【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庄园是欧洲主要的基层单位,A项正确;封建领主拥有土地所有权,排除B项;教堂是最高权力机关说法错误,排除C项;封建领主由男性公民选举产生与史实不符,是由封君进行分封,排除D项。故选A项。2.有学者认为,西欧封建庄园中的农民虽然不知法律为何物,但“习惯法却如实记录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庄园领主可以易人,但习惯法不会因此而改变”,庄园法庭成为调节庄园内经济关系的重要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

)A.领主与农民在契约地位上平等 B.封建庄园内部等级秩序森严C.封建领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D.庄园法庭是庄园立法的基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封建庄园以习惯法作为调节领主与庄园农民之间经济关系的重要工具。根据材料“习惯法却如实记录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庄园领主可以易人,但习惯法不会因此而改变”可以推知,庄园遵行习惯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使领主的盘剥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C项正确;庄园内的农民依附于领主,“地位上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等级森严,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庄园法庭奉行习惯法,因此“立法”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3.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这表明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

)A.君主专制政体尚未形成 B.君权与教权的分权制衡C.封君与封臣间互不隶属 D.国王与教会的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君主的权利并没有达到专制的程度,表明君主专制政体尚未形成,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君权与教权的制衡关系,排除B项;封臣隶属与封君,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中世纪西欧君主的权利并没有达到专制的程度,并没有涉及国王与教会的矛盾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4.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A.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B.封君权力至高无上C.封君封臣社会地位基本平等 D.王权逐步得到强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解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也要有正式的仪式”可知,封君对封臣并没有绝对的权威性,反映出封君封臣之间具有一定契约关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封君权力至高无上,排除B项;封臣需要封君给予平等地位才可以平等,排除C项;王权逐步得到强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法王这一举措旨在(

)A.扭转对英战争不利局面 B.打击国内封建割据势力C.集中力量对抗罗马教廷 D.缓和国王与市民的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中世纪法国国王与教会的斗争中,三级会议支持王权,这有利于王权的强化,有利于法国国王集中力量对抗罗马教廷,这是王权与教权斗争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对英战争”,排除A项;这是王权与教权之间斗争的结果,不是法国中央政府与国内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三级会议支持王权,王权增强集中力量对抗罗马教廷,而不是缓和国王与市民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6.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开办了一些学校,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宣扬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十诫”。这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

)A.把世俗文化排斥在教育之外 B.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C.教会的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 D.实现教会对人思想意识的绝对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教会学校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等“十诫”内容来告诫,规范人的言行,可以说中世纪基督教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B项正确;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开设学校以道德伦理为教育内容,带有教化目的,实质上体现出一种世俗化,因此把世俗文化排斥在教育之外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教会的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一说法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实现教会对人思想意识的绝对控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7.公元5~6世纪,随着基督教逐渐被各个西欧王国所接受,基督教徒不断增多,以至于遍布城市和乡村。教会在乡村进一步建立起基层组织——堂区,对于大多数教徒而言,堂区教堂是进行日常宗教活动的场所。这说明基督教会的统治(

)A.阻碍了城市取得自治权利 B.有利于重建地方社会秩序C.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D.得到封建主阶层普遍支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教会在乡村进一步建立起基层组织并进行日常宗教事务,有利于重建地方社会秩序,B项正确;材料中基督教会的统治与后来的城市自治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欧经济文化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封建主阶层对基督教会统治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8.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可知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支持城市自治运动,打击封建诸侯,改组御前会议,通过联姻来扩充领土,这些措施都起到了加强王权的作用,B项正确;这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崛起,但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王权力,排除A项;这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建立民族国家,但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王权力,排除C项;庄园经济导致封建领主坐大,不利于强化王权,排除D项。故选B项。9.11世纪以来,伴随着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佛罗伦萨工商业城市兴起,查士丁尼《国法大全》原稿的发现,引起法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博洛尼亚大学率先开展研究并进行注释,由此形成注释法学派,他们致力于使罗马法与城市法规、封建法相结合,以便为实际的社会生活服务。这(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C.推动了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D.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1世纪以来,伴随着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佛罗伦萨工商业城市兴起,查士丁尼《国法大全》原稿的发现,引起法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博洛尼亚大学率先开展研究并进行注释,由此形成注释法学派,他们致力于使罗马法与城市法规、封建法相结合,以便为实际的社会生活服务。”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工业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注释法学派致力于使罗马法与城市法规、封建法相结合,服务实际的社会生活,拥有自由和自治权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新兴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时还未形成资产阶级,排除A项;人文主义肯定尊重人的自我价值,材料所述与人文主义的传播无关,排除B项;公元6世纪《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10.马克在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作者意在说明(

)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建主统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城市是手工业者的聚集地,有利于城市自治,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B项正确;城市是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产物,但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建主政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材料表明西欧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11.在中世纪的欧洲,农奴的法律定义指向“受束缚于土地”。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种,这种“占有”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材料反映()A.法律限制领主占有土地 B.农奴对土地具有使用权C.庄园全部由农奴来耕种 D.领主难以维持庄园秩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种,这种‘占有’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可见中世纪的欧洲,农奴虽被束缚于土地之上但对土地具有使用权,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农奴在领主的领地上从事繁重的劳役,法律并未限制领主占有土地,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庄园全部由农奴来耕种,排除C项;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并不存在难以维持庄园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12.13世纪的庄园法庭记录中曾出现过以下案件;村民特纳斯及村里其他人在约克福德庄园领主所属的刚收割完的牧场上放牧,违反了法律,但开庭三次争执不下,最终以庄园主人到来并原谅了这些村民而结束。这一案件(

)A.说明中世纪欧洲阶级矛盾弱化 B.是庄园封闭性的体现C.反映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D.彰显了法律至上原则【答案】C【解析】据材料“最终以庄园主人到来并原谅了这些村民而结束”可知,庄园法庭中庄园主人的态度对案件结果有决定性影响,反映庄园法庭实质维护领主权益,C项正确;中世纪欧洲阶级矛盾尖锐,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庄园封闭性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的自给自足,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庄园主人个人意见可直接结束争议性案件,与法律至上的原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无论是蛮族王国的“祖宗之法”,还是克洛维改信基督教后受基督教影响的“神意”,都是法兰克王权(包括君主在内所有人)从产生之初,就应该服从的普遍法则,这构成了法兰克王国的法治传统。这是因为法兰克王国(

)A.形成了分权制衡理论 B.王权受到传统和教会势力的制约C.没有法律意识的指导 D.尚未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法兰克王权服从蛮族王国的“祖宗之法”和基督教“神意”,也即法兰克王国王权受到传统和教会势力的制约,B项正确;资本主义分权制衡理论是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才形成的,排除A项;法兰克王国王权受到传统和教会势力的制约,这构成了法兰克王国的法治传统,排除C项;法兰克王国王权虽然受到限制,但仅凭此不能得出尚未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14.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A.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 B.贵族与君主法律地位的绝对平等C.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 D.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要宣誓效忠国王,国王须遵从君臣的地位和法律,反映出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D项正确;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与国王不遵从法律“上述誓言即无效”不符,排除A项;贵族与君主法律地位的绝对平等与“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15.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享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A.天主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罗马教权取代世俗权力 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1世纪罗马教皇和罗马皇帝出现矛盾,皇帝去向教皇忏悔,这时教权强于世俗皇权,A项正确;材料中的卡诺莎之辱体现了世俗王权不足以与教权抗衡,排除B项;11世纪罗马存在罗马皇帝,世俗权力并没有被取代,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诸侯和神权政治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6.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这——现象(

)A.使君主成为社会诸矛盾的焦点 B.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的转型C.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权的矛盾 D.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可知,市民和君主相互支持,促进了中世纪王权的扩大与城市自治的兴起,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B项正确;启蒙运动前夕君主成为社会诸矛盾的焦点,排除A项;宗教改革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权的矛盾,排除C项;市民主要在城市,而庄园主要在乡村,排除D项。故选B项。17.历史学者计秋枫在其著作《欧洲中世纪秩序的瓦解与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中认为:“中世纪欧洲秩序最根本的两大特征,一是名义上‘一统天下’的基督教教会体系﹐或称‘教会帝国';一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这两大体系奇怪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基督教会统治欧洲 B.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C.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D.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古西欧政治秩序的根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和基督教会体系并存,国王依靠教会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张基督教,维护教会的权威。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和教会多次发生冲突。因此中世纪欧洲秩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B项正确;基督教会统治欧洲需要借助世俗王权的力量来实现,排除A项;中世纪教会与国王的冲突中,有时候存在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现象,排除C项;中世纪教会与国王的冲突中,有时候存在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18.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提到:“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诗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上述言论表明,中古时期的基督教(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B.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促使神权与王权斗争不断 D.使得近代文明难以孕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诗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可分析得出,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新兴资产阶级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神权与王权斗争,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基督教一定程度上孕育了近代文明的曙光,排除D项。故选B项。19.恩格斯说过:“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他们成为神学的科目。”这并不代表所谓“中世纪把现代文明一扫而空”。“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固。”恩格斯意在(

)A.动摇宗教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阐释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内容广泛C.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 D.抨击中古时期的神学控制欧洲文化【答案】C【解析】从恩格斯的话中可以看出,中世纪的神学保留了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政治、法学等,并将这些东西通过宗教内化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里,这表明恩格斯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神学控制欧洲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20.11世纪,西欧大陆尤其是意大利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产关系日益复杂,这迫切需要一种能调整各种商业关系并符合契约精神的法律。同时,市民阶级渴望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