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1/1F/wKhkGWePXqKAP6ibAAJkGRxd0yI882.jpg)
![初三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1/1F/wKhkGWePXqKAP6ibAAJkGRxd0yI8822.jpg)
![初三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1/1F/wKhkGWePXqKAP6ibAAJkGRxd0yI8823.jpg)
![初三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1/1F/wKhkGWePXqKAP6ibAAJkGRxd0yI8824.jpg)
![初三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1/1F/wKhkGWePXqKAP6ibAAJkGRxd0yI88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蚯蚓体表分泌黏液,适于在土壤中生活B.昆虫具有发达的翅和足,成为陆地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C.青蛙和乌龟水陆两栖,完全依靠肺呼吸D.雷鸟在不同季节毛色不同【答案】C
【解析】A、蚯蚓体表有粘液,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A正确,不符合题意;B、昆虫背部无脊柱为无脊椎动物,一般有两对翅会飞,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这样可以扩大昆虫的活动和分布范围,这对昆虫寻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敌害等都有利.B正确,不符合题意;C、青蛙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而不是仅指陆地上和水里都能生活就可,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C错误.符合题意;D、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此题考查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朵朵葵花向太阳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答案】C
【解析】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选项A主要是温度、选项B主要是光照、选项D主要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选项C主要是蚂蚁对堤坝的危害,说明生物影响环境,故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生物学意义是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答案】B
【解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下列不符合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
)A.鱼有鳍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发达的胸肌适应飞行C.蝌蚪有鳃适应水中生活D.苔藓有茎和叶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答案】D
【解析】A、鱼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家鸽胸肌发达,可驱动两翼进行扇动,正确,不符合题意;
C、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苔藓具有茎和叶,但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长的矮小,因为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适应潮湿的环境,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
5.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答案】B
【解析】生物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生物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蚂蚁对河堤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残废率很高,因此发育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A.一种适应性B.适应的相对性C.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D.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答案】A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在一个繁殖季节里,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由于鱼的卵是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成活率极低,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利于需要产下很多卵,来保证后代的成活,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7.猫头鹰眼睛夜视能力强,喙和爪呈钩状,且尖而锐利,这些特征更适于A.空中飞行B.树上筑巢C.夜间捕食田鼠D.树上栖息【答案】C
【解析】猫头鹰的眼睛可以对红外线产生视觉,所以猫头鹰在夜间却有很好的视力,其喙和爪呈钩状,且尖而锐利,这些特征更适于夜间捕食田鼠.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8.归纳法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了解,你会发现,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以下陈述你不认同的是()A.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B.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是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C.蚯蚓体壁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D.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的【答案】C
【解析】A、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小肠内有许多小肠绒毛和皱襞,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7.7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9.各种动物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蚯蚓——细长柔软,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B;蝗虫——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C.鲫鱼——用鳃呼吸,鳍游泳
D.家鸽——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身体内有气囊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A、蚯蚓的身体细长柔软,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符合题意.
B、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的蒸发,适于干旱的陆地生活.不符合题意.
C、鲫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不符合题意.
D、家鸽营飞行生活,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身体内有气囊,这都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不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和呼吸方式,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10.1935年澳大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而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已成为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B.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D.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答案】C
【解析】A、本题中有毒蔗蟾就是外来物种,虽然控制住了甘蔗害虫,但是也带来泛滥成灾的弊端,所以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
B、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就是生态平衡,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食肉动物,应该属于消费者而不是分解者,所以此项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任一环节若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即使对人类有害的老鼠,若将其捕杀,那么与老鼠相关的食物链就会遭到破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故人类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须尊重生态规律,应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考点】本题主要涉及了盲目引进新物种对某一地区带来的危害,并利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来维持生态平衡的知识进行解答的一类题型.外来物种的入侵,即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11.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单从体形看,你认为下列那一种动物最适宜生活在炎热环境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的动物,地处寒冷地区,空气寒冷而干燥,与这个特点相适应,耳朵较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持体温,能抵御寒冷的环境。因此,任何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适应。:B体形大,耳朵、尾巴小(只要合理就给分)。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2.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A.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D.生物能适应环境【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故选:C。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3.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了A.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B.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松树与法国梧桐进行生存斗争D.松树比法国梧桐更适应寒冷的环境【答案】A
【解析】法国梧桐和松树都能适应环境,只是适应的方式不同。
14.四位同学在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后,得出以下结论,你不认同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具有鲜艳色彩,是一种警戒色,没有鲜艳色彩的,与环境颜色接近的属于保护色,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15.植物的根生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草履虫身体表面有许多纤毛,有利于身体的运动。这些事例说明A.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B.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C.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生物受到刺激能够作出反应【答案】B
【解析】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是与它们的结构有关,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16.(6分)易阳同学从网上获知,“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一、实验步骤:
(1)土壤采集:①“蚁巢土”: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②蚂蚁窝附近的土壤: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以上述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处理好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组花盆。
(3)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状况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大豆芽,将花盆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用蒸馏水喷洒。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物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二、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对照(如右图)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
;
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只有一个
。
(2)上述实验的实验结论是:蚁巢土
。
(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样做?
。
(4)就上述实验,提出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2分)。
【答案】(1)对照实验
变量
(2)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看是否有相同的结果)
(4)(2分)如:蚂蚁筑巢前后土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蚁巢土中什么成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合理即可)
【解析】设计对照实验,通过对变量的控制,了解单一变量下的两组实验结果的差异,从而说明问题,由植物的生长曲线图可知,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来看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因为一种植物进行实验,可能结果有一定的偶然性。
17.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伪装的本领十分高超。这种行为属于A.觅食行为B.防御行为C.繁殖行为D.社群行为【答案】B
【解析】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这是一种拟态,是躲避敌害的一种行为特征,属于防御行为。
18.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的是
A.树木在寒冷的冬天落叶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C.青蛙冬眠D.芦苇的地下茎中有发达的通气组织【答案】B
【解析】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说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9.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而生物的结构与其功能又是相统一的。请据图填空:
(1)B用
和
辅助呼吸,适宜生活在
环境。
(2)C的身体呈
,前肢变成
,体表被覆
,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
(3)D靠
呼吸,适于生活在
。
(4)E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
,适于生活在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中。
(5)A靠
呼吸,它与B、C、E的一个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
。
【答案】(1)肺
皮肤
潮湿的陆地
(2)流线型
翼
羽毛
(3)湿润的体壁
湿润的土壤
(4)胎生和哺乳
成活率
(5)气管
脊柱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类,是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C是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在空中受到的阻力,前肢变成翼,体表覆盖羽毛,D是蚯蚓,蚯蚓用湿润的体表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E是猫,属于哺乳类,具有胎生、哺乳的生殖特点,后代的成活率高,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A是蝗虫,用气管呼吸,体内没有脊柱,所以属于无脊椎动物。
20.下列那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秋天来了,树叶纷纷离开了大树,回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B.蚯蚓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使土壤变得疏松。C.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袭击D.仙人掌的叶刺和肉质茎【答案】B
【解析】蚯蚓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使土壤变得疏松,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1.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养殖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答案】D
【解析】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为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能净化环境。
22.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答案】B
【解析】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空气湿度大,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3.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使树木A.减少水分吸收B.减少蒸腾作用C.减少呼吸作用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答案】B
【解析】秋天的空气干燥起来,树叶里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很多空隙大量蒸发,同时,由于天气变冷,树根的作用减弱,从地下吸收的水分减少,使得水分供不应求。所以植物会落叶为了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
24.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如无毒蛇具有毒蛇样鲜艳的色泽斑,此现象是A.保护色B.拟态C.警戒色D.适应性【答案】B
【解析】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解答时可以从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特点目的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有些动物如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
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
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如无毒蛇具有毒蛇样鲜艳的色泽斑,是欺瞒捕猎者远离属于拟态.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的原理特点.
25.“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能进行呼吸【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植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6.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答案】C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A、大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因此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故“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生物大树对环境的影响。
B、地衣是真菌和某些单细胞藻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真菌和藻类是生物,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表明生物影响改变环境。
C、沙漠地区干旱缺水,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7.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家鸽前肢演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B.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C.蟋蟀体表有外骨骼,适于干旱的陆地生活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答案】D
【解析】家鸽前肢变成翼,是运动器官,适于空中飞行,选项A正确。野兔属于哺乳纲,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发达,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能够迅速避开天敌,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选项B正确。蟋蟀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保护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选项C正确。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综合授信贷款合同范文
- 个人房屋租赁合同样本范本
- 个人房产转让合同样本修订版
- 中小学教师工资集体合同范本
- 业务员委托合同范本
- 个人小额信贷合同样本
- 个人设备租赁标准合同
- 个人车辆保险合同标准模板
- 个人友情借款合同样本
- 个人合伙投资合同格式范本
- 2025年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医膏方临床应用与制备工艺规范 DB32/T 4870-2024
- JJG(交通) 208-2024 车货外廓尺寸动态现场检测设备
- 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胸外科讲课全套
- 气功修炼十奥妙
- 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明课件
-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课件
-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