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可编辑)_第1页
年产6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可编辑)_第2页
年产6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可编辑)_第3页
年产6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可编辑)_第4页
年产6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产6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题目年产6万吨PVC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作者学院化学化工学号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化学化工院化工系(教研室)2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2013年3月19日开始至3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化工设计④有关PVC合成的相关资料4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①总论;②工艺流程的确定;措施⑧设计体会⑨按毕业设计大纲要求提供必要的设计图纸5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①设计说明书规范、整洁,文字力求简练;②设计图纸规范、整洁;③按毕业设计图。6发题时间:2013年3月1日指导教师:(签名)[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指导人:(签名)年月日指导人评定成绩:[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范程度,工作量,研究内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评阅人:(签名)年月日评阅人评定成绩: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学生:学号:班级:题目: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1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2设计(论文)图纸共页3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设计(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和对设计(论文)的介绍,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委员:(签名)(签名)(签名)(签名)答辩成绩:总评成绩:摘要氯乙烯的制备在PVC的生产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把从氯化氢装置送来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和从乙炔装置送来的精制乙炔气体在这里合成反应生成粗氯乙烯,并经过脱水、净化、精馏等本设计是年产6万吨聚氯乙烯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初步工艺设计,本设计根据株洲化工集团现场实习有关资料及有关文献,完成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此设计配有说明书一份、图纸三份。设计的主要内容有聚氯乙烯的概况及主要合成方法;聚氯乙烯的工艺过程;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主要设备的设计和选型;主要管道的设计及选型;三废处理安全与防火技术;.经济分析并附有三副图纸包括带控制点的物料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designwascompletedwiththecalculationofthebalanceofbookletandthreediagramshavebeenworkPVCandmainsynthesismethod;Theprocessesofpolyvipipelines;Thedisposalofthreewastesprocessingsecurityandfireprotectiontechnology;Economicanalysis.前言本设计是以乙炔和氯化氢为原料,对年产能力为60000吨的PVC单体合成工序的初步设计,以株化集团PVC厂为理论资料,并收集有关的化工设计资料作参考,按毕业设计大纲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聚氯乙烯合成工序目的是将由乙炔工序送来的粗制乙炔经砂封与来自HCL工序的干燥HCL经缓冲罐通过孔板流量调节配比在混合器充分混合后进入石墨冷却器,用+5℃水和-35℃盐水(尾气冷凝器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PVC单体??氯乙烯的工艺本次设计力求以理论为基础,贴近实际为目标,争取让设计更合理。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时间有限,资料收集不全面等因素,本次设计难免有疏漏甚至错误,敬请老师批评指正。在此次设计中,自始至终都得到了仇明华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学生:陈韬2013年5月24日目录1.1.2分子式-1-1.1.3聚氯乙烯的特性-1-1.1.4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1-1.1.5聚氯乙烯制品的开发与应用技术-3-1.1.6聚氯乙烯的合成方法-4-第二章聚氯乙烯的工艺过程-7-2.1主要原料和产物的物化性质-7-2.1.2氯化氢:-7-2.1.3乙炔:-7-2.1.4氯乙烯:-8-2.2其他辅助原料-9-2.2.1活性炭-9-2.2.2氢氧化钠-9-2.2.3氯化汞触媒-9-2.2.4氯气-10-2.2.5去离子水-10-2.2.6分散剂-11-2.3其他助剂-11-2.3.1链终止剂-11-2.3.2链转移剂-11-2.3.3抗鱼眼剂-11-2.3.4防粘釜剂-11-2.4.1乙炔工段-12-2.4.2氯化氢工段-12-2.4.3氯乙烯工序-12-2.4.4聚合岗位-14-2.4.5气体岗位-14-2.4.7离心干燥及包装-14-3.1物料衡算-15-3.1.1计算依据:-15-3.1.2计算:-16-3.2热量衡算-24-3.2.1衡算方法-24-3.2.3计算:-25-4.1.1已知条件-32-4.1.2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32-4.2石墨预热器的选型:-33-4.2.1已知条件:-33-4.2.2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33-4.3石墨冷却器Ⅱ的选型-34-4.3.1已知条件:-34-4.3.2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34-4.4转化器的设计-35-4.4.1转化器的主要工艺参数-35-4.4.2计算:-35-4.4.3手孔-36-4.5泡沫水洗塔的设计-37-4.5.1由泡沫水洗塔的物料衡算得已知条件-34.6主要设备一览表-41-第五章主要管道管径计算和选型-42-5.1HC1进料管-42-5.2乙炔气进料管-43-5.4多筒过滤器进料管-43-5.5转化器进料管-44-5.6转化器出料管-44-5.7石墨冷却器II进口管-45-5.840%盐水进料管-45-5.9循环水管-45-5.9.1石墨预热器-45-5.9.2转化器-45-5.9.3石墨冷却器-46-5.10总进水管-46-5.11部分管道一览表-47-第六章合成工段中三废的产生及处理-486.1氯化汞触媒的产生中毒机理及处理-48-6.1.1氯化汞触媒的产生[1]-48-6.1.2氯化汞中毒机理-48-6.1.3废HgCl2触媒的处理-48-6.2尾排氯乙烯外逸的产生中毒机理及处理:-48-6.2.1尾排氯乙烯外逸的产生-48-6.2.2中毒机理:-49-6.2.3对VC泄露的综合治理:-49-6.3废水的处理:-49-6.3.1废水排放标准-49-6.3.2废水的处理方法:-50-6.4其他三废的处理-51-第七章安全生产防火技术-52-7.1厂区安全生产特点:-52-7.2乙烯合成的安全技术-52-7.2.1原料及中间提的闪点、自燃点、爆炸范围-52-7.3乙炔爆炸:-53-7.3.1氧化爆炸-53-7.3.2分解爆炸:-53-7.3.3乙炔的化合爆炸-53-7.4氯乙烯的燃烧性能:-53-7.5安全措施:-54-第八章经济分析-55-8.1基本介绍-55-8.1.2经济分析-55-8.2生产PVC所需原材料-55-8.3原材料及动力消耗-56-8.4投资估算-56-8.5产品成本及部分厂家的成品价格-57-第一章聚氯乙烯的概况及主要合成方法1.1聚氯乙烯的概况1.1.2分子式:结构式1.1.3聚氯乙烯的特性(1)物理性质⑥溶解性:不溶于水、汽油、酒精、氯乙烯。溶于酮类、酯类和氯烃类溶剂180℃时,开始流动。约在200℃以上时完全分解。130℃以上时变成皮革状,长期加热后分解脱出氯化氢而变色。PVC树脂只能在火焰上(3)光性能:纯PVC在日光或者紫外线单色光照射下,发生老化,色泽变暗。(5)化学稳定: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常温下,能耐任何浓对盐类也相当稳定。在盐酸中可发生氯化反应氯化聚氯乙烯。(6)机械性能:PVC抗冲击强度较高,常温常压下可达到聚氯乙烯可通过模压、层合、注塑、挤塑、压延、吹塑中空等方式进行加工,而且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难燃性能而广泛地用于生产板材、门窗、管道和阀门等硬制品,也用于生产人造革、薄膜、电线电缆等软制品。主要用于制造塑料、涂料和PVC可用于加工透明或不透明薄膜(如雨衣、台布、包装材料、农用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未来我国PVC树脂消费将继续以硬制品为主的方向发展。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实现工业化时间最早、应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型热塑性塑料。从三、四十年代开始实际应用以来,其产量一直稳居塑料工业之首。后来,由于聚烯烃发展速度更快,1996年才退的多样化、用途的广泛性、性能价格比以及资源的利用和对生态环境持着最富有活力的技术革新和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产和制品的环保制约政策越来越严厉,但由于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氯乙烯占目前塑料消费总量的29%以上。到上世纪末,聚氯乙烯树脂大约以3%的速度增长。这首先是由于新技术不断采用,产品性能亦不造原料来源广、制造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在耐燃性、透明性及耐化学药品性能方面均较其它塑料优异。又它是氯碱行业耗“氯”的大户,对氯碱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主要聚氯乙烯生产国来说:一般耗用量占其总量的20~30%。特别是6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化工的发展,为聚氯乙烯工业提供廉价的乙烯资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因而促使氯乙烯合成原料路线的转换和新制法以及聚合技术不断地更新,使聚氯乙烯工业获得迅猛的发展。2004年,全球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中国合成树脂行业整体形势看好,资产总计同比增长12.2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33.7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121.6%,达到117.1亿元,出口总额达122.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8.89%。从上述期间可看出聚氯乙烯树脂在主要生产国的产量与消费量均有近2%的增长率,而在其余国家和地区均略高于3%。工厂建成投产,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此后全国各地的PVC装置树脂生产企业80余家,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总生产能力达220万吨/年。聚氯乙烯作为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今年发展非常迅速,由于它综合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国防、人类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当前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的旺盛需求,也推动着中国聚氯乙烯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聚氯乙烯继续呈现较快发展。聚氯乙烯树脂广泛地用于塑料加工行业,建材,轻工等行业。a.PVC一般软制品利用挤出机可以将PVC挤成软管、电缆、电线等;利用注射成型机配合各种模具,可制成塑料凉鞋、鞋底、拖鞋、玩具、汽车配件b.PVC涂层制品有衬底的人造革是将PVC糊涂敷于布上或纸上,然后在100摄氏度以上塑化而成。也可以先将PVC与助剂压延成薄膜,再与衬底压合而成。无衬底的人造革则是直接由压延机压延成一定厚度的软制薄片,再压上花纹即可。人造革可以用来制作皮箱、皮包、书的封面、c.PVC泡沫制品泡沫塑料,可作泡沫拖鞋、凉鞋、鞋垫、及防震缓冲包装材料。也可d.PVC薄膜通过剪裁,热合加工包装袋、雨衣、桌布、窗帘、充气玩具等。宽幅的透明薄膜可以供温室、塑料大棚及地膜之用。经双向拉伸的薄膜,e.PVC透明片材成为透明的片材。利用热成型可以做成薄壁透明容器或用于真空吸塑f.PVC硬板和板材出各种口径的硬管、异型管、波纹管,用作下水管、饮水管、电线套管或楼梯扶手。将压延好的薄片重叠热压,可制成各种厚度的硬质板g.PVC的其它应用门窗有硬质异型材料组装而成。在有些国家已与木门窗铝窗这些PVC改性材料在市场上平均分布。德国PVC接枝共聚物的消费量逾20万t/a,种物料具有极好的均匀分布,并且可达到人们希望的聚合釜的高产1.1.6聚氯乙烯的合成方法聚氯乙烯PVC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PVC生产的聚合工艺主要有5种,即悬产量75%左右是用聚合法生产,产品为100~150mm直径的多孔性颗粒称为S-PVC。其中悬浮聚合工艺一直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工艺,绝大部分均聚及共聚产品都是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就拿美国为例,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中,悬浮聚合占87.8%。悬浮聚合是一种成熟的工艺,主要是采用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得产品(S-PVC),约占80%,其次为自由基乳液聚合和微悬浮聚合法产制反应温度控制相对分子质量(±0.2℃)。为防止粘釜需加入防粘釜a.悬浮聚合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方法。单体中溶有引发剂,一个小液滴就相当于一个小本体聚合单元。从单体液滴转变为聚合物固体粒子,中间经过子表面形成保护层。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1)。典型的悬浮聚合过程是向聚合釜中加入无离子水和分散剂,加入引发剂后密闭聚合釜,真空脱除釜内空气和溶于物料中的氧,然后加入单体氯乙烯之后开始升温,搅拌,反应开始后维持温度在50℃左右,压力0.88~1.22MPa,当转化率达到70%左右开始降压,在压力料浆进行离心分离,使聚氯乙烯含水25%,再进入干燥器干燥至含水0.3%~0.4%,过筛后即得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简述[4]湿式发生清静混合脱水+H20+NaC10合成(转化)水洗、碱洗加压精馏悬浮聚合HgCl2+H20加悬浮剂+NaOH加引发剂后处理、离心干燥过筛包装+NaOH加热风图1.1悬浮聚合生产PVC的工艺流程图b.乳液聚合表面活性剂加入聚合釜中,在40~55℃下聚合达到预定转化率本体聚合的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它不以水为介质,也不加入分散剂等各被分为“预聚合”和“后聚合”两个过程,预聚合是在一个有剧烈搅拌的立式反应釜中进行,反应热靠反应釜冷却水套及回流冷凝器传出。氯乙烯转化率达到7%~12%时即将物料送入后聚合釜继续反应,后聚合釜是本体聚合的关键设备,在此物料会经历从液相低粘度到糊状再到粉末相的转化。离开聚合釜的物料是干粉,通过气流送到聚氯乙烯贮斗中,经多层振动筛分后产品送至称量包装机中包装。树脂的粒径与粒形由搅拌速度控制,反应热由单体回流冷凝带出。此法生产过d.溶液聚合溶液聚合是在聚合釜中氯乙烯单体在醋酸丁酯、丙酮等各种e.微悬浮聚合溶性引发剂以及其它助剂按比例预混合均化,使含引发剂的氯乙烯均到预定的转化率时停止反应,回收未聚合单体,聚合所得胶乳经喷雾干燥即得产品。就以上五种主要聚合工艺来讲,本体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装环境污染少且产品质量好、纯度高,特别适用透明包装材料和电缆料发生爆炸。悬浮法是一种相对最成熟的工艺,且用于悬浮聚合的反应釜种类多,技术相对稳定成熟。在目前世界聚氯乙烯生产中占有绝对生产糊树脂的方法,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树脂质量较差。而微悬浮法也是生产糊树脂的方法,只用于特殊用途。第二章聚氯乙烯的工艺过程2.1主要原料和产物的物化性质2.1.1电石(1)、分子式CaC2,分子量64.10(2)、性质化学纯的碳化钙几乎是无色透明的结晶体,工业用电石呈灰色、棕黄色或黑色。18℃时比重为2.22,电石比重随着CaC2含量的减少而增加。不溶于所有有机溶剂中,熔点2300℃(纯电石),含CaC280%时熔点为2000℃。电石与水作用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3)、规格:CaC2含量不少于67.17%,氧化钙含量不大于22.08%,C含量不大于1.0%,Mg0含量不大于0.4%。a.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遇到湿空气则呈白色烟雾,鼓可做烟雾剂。b.标准状况下比重为1.639kg/m2,低温低压下可以成为液体,熔点为-114℃,沸点为-85.03℃。e.属强酸,可使蛋白质凝固造成凝固性坏死,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穿孔,斑痕形成,狭窄及畸形。3、规格[5]:a.纯度≥93%2.1.3乙炔:a.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具有微弱的醚味,工业用乙炔因热而发生爆炸。压力对乙炔有特殊的意义。压力增加时,乙炔气体分子间相密聚,因此,一旦某处乙炔分解,就能迅速扩展到全部气体中。使会全部分解,发生爆炸。当温度低于723K并有接触物质存在时,可能发生爆炸。c.乙炔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d.乙炔具有弱酸性,其分子中的氢能被某些金属取代而成盐。例如含有水成氨的工业乙乙炔与氯化亚铜作用,生成具有爆炸性副乙炔铜。所以,工业上乙炔发生系统不能使用铜制的旋塞及管件。3、规格[2]:b.不含硫、磷、砷等杂质。2.1.4氯乙烯:a.沸点:-13.9℃熔点:-160.0℃b.蒸汽相对密度:2.15空气为1液体相对密度:0.9121(20℃c.爆炸极限:在空气中3.6~26.4%体积d.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为易燃、无色的气体,具有类似醚一般气味,溶于水,溶于乙醚、乙醇、四氯化碳、丙酮和二氯乙烷。3、规格[3]:【主要质量要求均为重量百分数】(见表2.1)表2.1原料规格原料名称质量要求原料名称质量要求氯乙烯≥99.99%乙炔≤0.8ppm2.2其他辅助原料2.2.1活性炭经750~950℃高温水蒸气活化,以氧化或称“烧掉”成型后炭粒内部活性炭规格见表2.2表2.2活性炭的规格物理性质百分比物理性质百分比吸苯率≥30%比表面积700?1000m2/g含炭量≥97%碘吸附值≥600mg/g机械强度≤90%苯酚吸附量≥35%含水分≥1%四氯化碳吸附率≥36%颗粒直径3mm,长4-6mm假比重0.4-0.52.2.2氢氧化钠(1)、物理化学性质:a.分子式,分子量为40.08b.液碱为无色或淡兰色冶铁,稀碱液对皮肤有滑腻感觉,浓碱有强烈烧伤作用。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c.规格(质量按指标标准GB209?93)2.2.3氯化汞触媒1、物理化学性质:b.白色易碎结晶体,比重5.4。熔点为276℃,沸点为301℃,易升华(200~300)℃毒性:高毒,对肾脏毒性作用明显。MCD为29mg/kg。纯的升汞粉末无载体活性炭时对氯乙烯合成反应并无活性,而一旦吸附于活性炭表面,由于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对该反应有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是迄今为止该化学反应最为理想的催化剂。c.规格(质量按行业标准见表2.3表2.3氯化汞触媒的规格项目含量项目含量含量≥99.5%水中不溶物<0.02%铁<0.005%砷<0.0005%硫化氢沉淀物<0.02%2.2.4氯气a.分子式:,分子量70.906。b.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氯气比重为空气的2.49倍,在0.101Mpa及0℃时每升为3.21克。氯气在常压下和9.6℃时能与水生产的黄色结晶体。有刺激性臭味,即使吸入少量氯气也会使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氯气的熔点为?101.6℃,沸点为?34.05℃,临界温度为144℃,临界压力为7.709Mpa。c.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HCL和新生态氧,可使呼吸道病变还可以刺激迷失神经引起发射性的心跳停止,属高毒类。人吸入90mg/可致剧烈咳嗽,30090mg/可致d.规格(质量按行业标准)纯度≥95%含≤0.4%水分含量≤0.04%2.2.5去离子水所用反应介质水,应经过离子交换树脂或磺化煤进行脱盐处理。处理后的水pH应在5~8.5范围,硅胶含量≤0.2mg/L。2.2.6分散剂悬浮聚合生产的聚氯乙烯颗粒的大小与形态,主要取决于所控制所得颗粒的大小,但也会影响聚氯乙烯的孔隙率和某些形态。辅助分散剂的作用是提高颗粒中的孔隙率,并使之均与以改进聚氯乙烯树脂吸收增塑剂的性能。主分散剂主要是纤维素醚和部分水解的聚乙烯醇。辅助分散剂主要是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和低水解度聚乙烯醇。2.2.7引发剂由于氯乙烯悬浮聚合温度为50~60℃上下,应根据反应温度选择合适的引发剂,其原则为在反应温度条件下引发剂的半衰期大约为期具有适当的反应,所以反应前期与反应后期应当使用不同半衰期的引发剂。因此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工厂目前多数使用复合引发剂,即两种引发剂的混合物。2.3其他助剂2.3.1链终止剂为了保证聚氯乙烯树脂质量,使聚合反应在设定的转化率终止或防止发生意外停电事故,必须临时终止反应时使用,工业生产中使用聚合级双酚A、叔丁基邻苯二酚等。时添加链转移剂,特别时生产分子量较低的树脂牌号时。常用的链转移剂为硫醇等。2.3.3抗鱼眼剂为了减少聚氯乙烯树脂中所含结实的圆球状树脂,可加入抗2.3.4防粘釜剂在生产聚氯乙烯过程中,树脂粘结于反应釜壁上形成釜垢时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必须解决的工艺问题之一,较先进的方法时染料等的混合溶液或与某些有机酸的络合物。2.4工艺流程的介绍2.4.1乙炔工段1发生。经破碎好的电石装进电石吊斗,推到提升口,由电动继续通的情况下,经第一贮斗碟伐放入第二贮斗,第二贮斗电石经过电磁振动加料器加入发生器内。电石在发生器内遇水产生乙炔气,从发生器顶部逸出,电石水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可借连续加入发生器内的水来维持发生器温度,电石水解之后电石渣浆从溢流管不断排除,2清净。由发生器送来并经冷却的乙炔气,经水环压缩机加压二清净塔顶,从塔底流出再由泵打至第一清净塔顶。器塔底流出的废Na0Cl溶液与冷却塔出来的废水回至废水贮槽,用泵打到发生器作为塔出来的乙炔气进入二台串联的列管冷凝器除去大量水分后,送氯乙烯工序。2.4.2氯化氢工段原料氢气由电解装置输氢泵送来,经过氢气气柜缓冲及阻火器,进入钢制合成炉底部的燃烧器点火燃烧。原料氯气由电解装置氯干燥送来经缓冲器后按一定的摩尔比[H2:Cl1.05~1.1:1]进入合成炉灯头的内管,由下二上经石英灯头上的斜孔均匀地和外套管的氢气混合燃烧。燃烧时火焰温度达到2000℃左右,并发出热和光,正常火焰呈青白色。合成后的氯化氢气体,借炉身和夹套冷却水或散热翅片散热,到炉顶出口,温度降到100~150℃,再进入上盖带冷却水箱的石墨的40%盐酸雾沫由分离器内的有机硅玻璃棉捕集,冷凝酸排入酸贮槽。分离器出口的干燥氯化氢气体经缓冲器进入纳氏泵压缩,借泵内浓度流入盘管冷却器,经水冷却后循环吸入纳氏泵;分离器出口的干燥氯化氢经缓冲器送至氯乙烯合成装置。2.4.3氯乙烯工序1混合脱水工序。由乙炔工段送来的粗乙炔气经砂封与来自HCL工序的HCL经缓冲罐通过孔板流量计调节配比在混合器内充分混预热器预热后进入转化器。2合成转化。干燥、预热后的混合气从转化器上部进入,通过列管中装填的吸附于活性炭上的触媒转化为粗氯乙烯,转化过程反应放热则通过热水循环泵循环的热水移去。粗氯乙烯在高温下带逸的升3水洗、碱洗、氯乙烯压缩。除贡后的粗氯乙烯进入三合一4精馏。由单压缩机出来的粗氯乙烯气体进入全凝器,使大部分冷凝液化经低沸加料贮槽,进入低沸塔,未凝聚气体进入尾气冷凝器,其冷凝液全部进入低沸塔。低沸塔釜加热器将冷凝液中低沸物蒸出,经塔顶冷凝器用7℃水或者5℃水控制回流比后,由塔顶汇入尾气冷凝器处理,塔釜粗氯乙烯进入高沸塔,尾气冷凝器未冷凝的气体经变压吸附回收大部分氯乙烯和乙炔后,惰性气体排空。由低沸塔进入分离收集到的1,1二氯乙烷(EDC)为主的高沸物进入残液槽,定期压到气柜。5冷冻站+5℃水系统。从液氨槽出来的液氨经过5℃水分配台流入蒸发器,液氨变成气态氨带走蒸发器外工业水热,合格的5℃水由5℃水泵送往乙炔、合成、聚合。蒸发器内汽化的氨背螺杆氨压机抽走,经压缩到1.5Mpa(表压)左右的过热气态氨进入油分离器,分离后的气态氨进入蒸发式冷凝管列管内,被外管水冷却成液氨,进入热虹吸氨贮?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