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必修2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2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2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2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2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必修2化学下册月考试卷71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H>0,反应吸热时△H<0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H为“﹣”2、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充分反应,得到的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物质是A.B.C.D.HCI3、下列实验无法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验证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B.用图乙验证易溶于水C.用图丙测定的生成速率D.用图丁验证与的反应4、“神十”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是以聚酯玻璃钢为原料;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合成聚酯玻璃钢的基本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可以在引发剂作用下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1mol乙物质可与钠完全反应生成2mol氢气C.丙物质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D.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5、短周期元素A、B、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E位于同主族,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E的最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比B的弱B.D与E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C.B与E形成的化合物不都是极性分子D.A与D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6、用Li和石墨的复合材料以及纳米Fe2O3材料作电极的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可实现对磁性的可逆调控(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硫酸溶液B.放电时,总反应式是6Li+Fe2O3=3Li2O+2Fe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是2Fe+3Li2O-6e-=Fe2O3+6Li+D.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可在被磁铁不吸引和吸引之间循环调控7、分子式为C6H12的几种化合物,经O3、Zn/H2O反应后,生成2-丁酮和乙醛的是A.3-甲基-1-戊烯B.3,4-二甲基-1-丁烯C.3-甲基-3-戊烯D.3-甲基-2-戊烯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结构决定性质”是重要的化学观念。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人工合成信息素可用于诱捕害虫;测报虫情等。一种信息素的分子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B.分子式是C.可发生加成反应D.有两个官能团9、对于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KOH做电解质,负极反应是H2-2e-+2OH-=2H2OB.电子从a电极通过外电路到b电极最终移到a电极形成闭合回路C.原电池不能将化学能百分之百转化成电能D.氢氧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看到淡蓝色火焰10、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的反应为HS-+4H2O-8e-=SO+9H+B.电子从电极b流出,经外电路流向电极a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D.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0.4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1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化学方程式为4NH3+7O24NO2+6H2OC.NH3是电解质,所以氨水能导电D.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吸收NH3,且可以防止倒吸(NH3不溶于CCl4)1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下列说法可以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的浓度相等B.在容器中共存C.的浓度不再变化D.13、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CO2(g)+6H2(g)C2H5OH(g)+3H2O(g)。起始时n(CO2)=4mol,投入不同量的H2,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B.三种条件下起始的n(H2):①<②<③C.其他条件不变,扩大容器体积可提高CO2的转化率D.若曲线③对应的H2起始投料为8mol,400K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C2H5OH(g)的体积分数为0.125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3min到9min,v(CO2)=__mol·L-1·min-1(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填编号)。

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H2,同时生成1molCH3OH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

(4)平衡混合气体中CO2(g)和H2(g)的质量之比是__。

(5)第3分钟时v正(CH3OH)__第9分钟时v逆(CH3OH)(填“>”、“<”“=”或“无法比较”)。15、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g投入盛有500mL0.5mol·L-1的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可用如图的坐标曲线来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由O→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由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曲线由c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16、I.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此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

(1)用C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2)10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_________。

(3)A与B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___。

(4)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Ⅱ.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___________。

(2)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___。17、已知A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产物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上,由石油获得石蜡油的方法称为_________,由石蜡油获得B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

①决定化合物A的化学特性的原子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②到A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A到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③的分子式为_________;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利用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铝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Al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④消耗27g铝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mol。

(2)25℃、101kPa乙醇的燃烧热为1366.8kJ·mol−1。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利用该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该电池的正、负极及电子转移的方向_____________。

19、由铜、锌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___极,发生___反应;锌是___极,发生___反应,锌电极反应式是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0、和互为同分异构体。(____)A.正确B.错误21、CH2=CH2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两者互为同系物。(___________)A.正确B.错误22、干电池根据电池内的电解质分为酸性电池和碱性电池。(_______)A.正确B.错误23、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有机推断题(共3题,共15分)24、聚酰亚胺是重要的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纳米、液晶、激光等领域。某聚酰亚胺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i、

ii、

iii、CH3COOH+CH3COOH(R代表烃基)

(1)A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②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I的分子式为C9H12O2N2,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5)K是D的同系物,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4组峰,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6)1molM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4molCO2,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7)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25、已知乙烯能发生如下转化:

(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乙酸乙酯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

(3)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26、有机物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此物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D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E是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

(2)B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评卷人得分六、原理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7、氮及其化合物对环境具有显著影响。

(1)已知汽车气缸中氮及其化合物发生如下反应:

N2(g)+O2(g)2NO(g)△H=+180kJ/mol

N2(g)+2O2(g)2NO2(g)△H=+68kJ/mol

则2NO(g)+O2(g)2NO2(g)△H=__________kJ/mol

(2)对于反应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如下:

第一步:2NO(g)N2O2(g)(快速平衡)

第二步:N2O2(g)+O2(g)2NO(g)(慢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第一步反应中:υ正=k1正·c2(NO),υ逆=k1逆·c(N2O2),k1正、k1逆为速率常数,仅受温度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整个反应的速率由第一步反应速率决定。

B.同一温度下,平衡时第一步反应的越大;反应正向程度越大。

C.第二步反应速率慢;因而平衡转化率也低。

D.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高。

(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NO气体,发生反应2CO(g)+2NO(g)2CO2(g)+N2(g)△H<0;图为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温度:T1__________T2(填“>”、“<”或“=”)。

②若在D点对反应容器升温,同时扩大体积使体系压强减小,重新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__________点(填字母)。

③某研究小组探究该反应中催化剂对脱氮率(即NO转化率)的影响。将相同量的NO和CO以一定的流速分别通过催化剂a和b,相同时间内测定尾气,a结果如图中曲线I所示。已知:催化效率b>a;b的活性温度约450℃。在图中画出b所对应的曲线(从300℃开始画)_______。

(4)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装置可减少NOx的排放。研究表明,NOx的脱除率除与还原剂、催化剂相关外,还取决于催化剂表面氧缺位的密集程度。以La0.8A0.2BCoO3+X(A、B均为过渡元素)为催化剂,用H2还原NO的机理如下:

第一阶段:B4+(不稳定)+H2→低价态的金属离子(还原前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

第二阶段:I.NO(g)+□→NO(a)

II.2NO(a)→2N(a)+O2(g)III.2N(a)→N2(g)+2□

IV.2NO(a)→N2(g)+2O(a)V.2O(a)→O2(g)+2□

注:□表示催化剂表面的氧缺位;g表示气态,a表示吸附态。

第一阶段用氢气还原B4+得到低价态的金属离子越多,第二阶段反应的速率越快,原因是________。28、根据化学能和热能;电能相关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I.已知31g白磷(P4)变为31g红磷(P)时释放能量。上述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稳定性白磷_______红磷(填“>”或“<”);

II.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航天工程中也有应用。

(1)已知:2H2+O22H2O。该反应1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242kJ,其中断裂1molH—H键吸收436kJ,断裂1molO=O键吸收496kJ,那么形成1molH—O键放出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可以简单看作下图“氢-氧燃料电池的装置图”则:

①b极为电池的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溶液中OH-移向_______电极(填“a”或“b”)。

②a电极附近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如把H2改为甲醇,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化合物F是合成一种天然茋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C→D的反应中有副产物X(分子式为C12H15O6Br)生成,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碱性水解后酸化;含苯环的产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1∶1。

(5)已知:(R表示烃基,R'和R"表示烃基或氢),写出以和CH3CH2CH2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研究等大气污染物的妥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燃煤发电厂常利用反应对煤进行脱硫处理来减少的排放。对于该反应,在时,借助传感器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点上各物质的浓度如表:。010203040501.000.790.600.600.640.6400.420.800.800.880.88

内,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当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包含和有人提出用活性炭对进行吸附,发生反应某实验室模拟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和一定量的气体,维持温度为如图为不同压强下,该反应经过相同时间,的转化率随压强变化的示意图。

①前,反应中转化率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的原因_______。

②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在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体积分数。

(3)为避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需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在净化装置中和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的和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增大的倍数_______(填“>”“<”或“=”)增大的倍数。

②若在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则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详解】

A.焓变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温度及压强有关;反应物的量越多则焓变值越大,A错误;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B错误;

C.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条件是否加热没有直接关系;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错误;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负值,反之是吸热,ΔH为正值,D正确;

答案选D。2、D【分析】【详解】

设甲烷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1mol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根据碳原子守恒知,生成的各种氯代烃的物质的量都小于1mol,但生成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所以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产物是HCl。

故选D。3、C【分析】【详解】

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气体和水;若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膨胀会使U试管中液面左低右高,A项正确;

B.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气球会立刻膨胀起来,B项正确;

C.稀盐酸滴完后,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不能测定的生成速率;C项错误;

D.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能生成白烟,说明NH3和HCl发生了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C。4、A【分析】【详解】

A.甲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乙分子中含有2个-OH都可以与Na反应产生H2,根据反应转化关系:2-OH~H2,可知1mol乙物质可与钠完全反应生成1molH2;B错误;

C.丙分子是苯环与乙烯基相连;苯分子是平面分子,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两个平面共直线,因此丙物质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也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

D.甲;丙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中无不饱和键,因此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5、A【分析】【分析】

短周期元素A、B、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E位于同主族,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的结构式为B与A成键时,B形成两个共价键,位于ⅥA族,B;E位于同主族,则B为O元素,E为S元素,E能形成4个共价键,有一对配位键,得到D给的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D能形成+1价阳离子,其原子序数大于O,则D为Na元素;A只能形成一个共价键,则A位于ⅠA族,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A为H元素,据此分析结合元素性质解答。

【详解】

A.B为O元素,E为S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主要比较元素最低价阴离子的还原性,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最低价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O2>S,则S2->O2-,因此E的最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比B的强,故A错误;

B.D为Na元素,E为S元素,D与E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为Na2S;属于强碱弱酸盐,硫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故B正确;

C.B为O元素,E为S元素,B与E形成的化合物有SO2和SO3,SO2中心原子S成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为=1,S原子采取sp2,分子结构为V形,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SO3中心原子S成键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0,S原子采取sp2;分子结构为平面三角形,S原子位于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A为H元素;D为Na元素,A与D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为HNa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

答案选A。6、A【分析】【详解】

A.因为该电池中含有Li和Fe2O3;都可以与硫酸反应,故A错误;

B.放电时,Li作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阳极Fe2O3得电子被还原,故放电时,总反应式是6Li+Fe2O3=3Li2O+2Fe;故B正确;

C.充电时,阳极与正极相反,阳极的电极反应是2Fe+3Li2O-6e-=Fe2O3+6Li+;故C正确;

D.根据题目的示意图,充电过程是从右往左的过程,可以看到电池没有被磁铁吸引,因为充电过程的物质转化过程是由Fe和Li2O转化为Li和Fe2O3,因此充电时电池不能被磁铁吸引,放电过程的物质转化是由Li和Fe2O3转化为Fe和Li2O;有铁生成,因此放电时电池被磁铁吸引,故D正确;

故选A。7、D【分析】【分析】

【详解】

略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AB【分析】【分析】

【详解】

A.由结构简式可知;含有多个甲基,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是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因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可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酯基两种官能团,故D正确;

故答案:AB。9、AC【分析】【分析】

根据燃料电池原理图分析可知,电子由a极移向b极,则a极为原电池的负极,H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用KOH做电解质,负极产生的H+与OH-结合生成H2O,则负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A选项正确;

B.电子只能在外电路中移动,电子从a电极通过外电路到b电极,不能再从b电极移到a电极;B选项错误;

C.原电池不可能把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其间一定有能量损耗,比如氧化还原过程放热等,C选项正确;

D.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是燃烧,不会看到蓝色火焰,D选项错误;

答案选AC。10、AD【分析】【分析】

由图可以知道硫酸盐还原菌可以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硫氧化菌可以将硫氢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两种细菌存在,就会循环把有机物氧化成CO2放出电子,负极上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详解】

A.负极上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HS-+4H2O-8e-=SO+9H+;故A正确;

B.b是电池的正极,a是负极,所以电子从a流出,经外电路流向b;故B错误;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热能还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光能,能量的利用率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根据电子守恒,若该电池有0.4mol电子转移,有0.4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D。11、AD【分析】【分析】

【详解】

A.氨气为碱性气体;能够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正确;

B.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B错误;

C.氨水能导电;是由于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发生了电离的缘故,但氨气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但不溶于四氯化碳,可用如图装置吸收,防止倒吸,故D正确;

故选AD。12、CD【分析】【分析】

【详解】

A.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相等,P;Q、R、S的浓度相等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A项不选;

B.只要是可逆反应;反应物;生成物一定同时共存,P、Q、R、S在容器中共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项不选;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特征标志;C项选;

D.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选;

答案选CD。13、AD【分析】【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起始量一定时,温度越高,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小,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4H<0;故A正确;

B.起始时n(CO2)=4mol,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由图可知,①中转化率最大,则三种条件下起始的n(H2):①>②>③;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可知CO2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

平衡时乙醇的体积分数为=0.125;故D正确。

故选A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略

【分析】【分析】

(1)3min到9min,根据CO2浓度变化计算CO2化学反应速率v(CO2);

(2)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物理量不变;

(3)由图象可知平衡时CO2的为0.25mol/L;可知消耗0.75mol/L,以此计算转化率;

(4)结合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利用三段式法计算;

(5)第9分钟时达到平衡,υ逆(CH3OH)=υ正(CH3OH);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详解】

(1)3min到9min,CO2浓度变化为0.5mol/L−0.25mol/L=0.25mol/L,CO2反应速率为:故答案为:0.042;

(2)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浓度相等而不是不变,故A错误;

B.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变量;则压强为变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

C.单位时间内生成3molH2,同时生成1molCH3OH;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

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是变量,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由图象可知平衡时CO2的为0.25mol/L,可知消耗0.75mol/L,则转化率为故答案为:75;

(4)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2(g)和H2(g)的质量之比是故答案为:22:3;

(5)第9分钟时达到平衡,υ逆(CH3OH)=υ正(CH3OH),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第3分钟时υ正(CH3OH)大于第9分钟时υ逆(CH3OH)。故答案为:>。

【点睛】

平衡问题计算时一般采用三段法进行计算。反应达到平衡时,υ逆=υ正。【解析】①.0.042②.BD③.75④.22:3⑤.>15、略

【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开始不生成氢气,为氧化铝与硫酸的反应,然后Al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开始温度较低,由于反应放热,则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后来,氢离子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以此来解答。

【详解】

(1)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能迅速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首先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不产生H2,方程式为2Al2O3+6H2SO4=2Al2(SO4)3+6H2O;

故答案为:铝片表面有Al2O3,硫酸首先与Al2O3反应,2Al2O3+6H2SO4=2Al2(SO4)3+6H2O;

(2)金属和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加快反应速率;

(3)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氢离子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溶液的浓度下降。

【点睛】

分清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解析】①.铝片表面有Al2O3,硫酸首先与Al2O3反应,2Al2O3+6H2SO4=2Al2(SO4)3+6H2O②.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加快反应速率③.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溶液的浓度下降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I.(1)10s内故答案为:

(2)根据方程式可知,10s末生成则故答案为:

(3)消耗开始时消耗开始时加入的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加入的A;B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A、B的转化率相等,比值为1:1,故答案为:1:1;

(4)平衡时=1.8mol,=0.6mol,=0.8mol,则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故答案为:20%;

Ⅱ.(1)根据图知,从开始到达到平衡状态,X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Y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所以Y是反应物、X是生成物;0-10min内,△c(Y)=(0.6-0.4)mol/L=0.2mol/L;

△c(X)=(0.6-0.2)mol/L=0.4mol/L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Y、X的计量数之比=0.2mol/L:0.4mol/L=1:2,则该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根据图知,bd段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答案为:bd。【解析】1:120%bd17、略

【分析】【分析】

B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B为石油的分馏得到石蜡油,石蜡油裂解得到乙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为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乙醇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为可进一步氧化生成D为和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E为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为

【详解】

工业上;由石油获得石蜡油的方法称为:石油的分馏,由石蜡油获得B的方法称为:石油的裂解;

答案为:石油的分馏;石油的裂解;

(2)①A为CH3CH2OH;决定化合物A的化学特性的原子团的即官能团为羟基;

答案为:羟基;

②B到A的反应为乙烯和水通过加成反应生成乙醇;A到E的反应为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

答案为:加成反应;酯化反应;

③C为乙醛,其分子式为C2H4O,F为聚乙烯,其结构简式为

答案为:C2H4O;

反应①为乙烯和水生成乙醇:CH2=CH2+H2O→CH3CH2OH;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得乙醛和水:反应为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与氢气:

答案为:CH2=CH2+H2O→CH3CH2OH;【解析】石油的分馏石油的裂解羟基加成反应酯化反应C2H4OCH2=CH2+H2O→CH3CH2OH18、略

【分析】【分析】

⑴①铝与空气反应生成氧化铝;②Al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③石墨棒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④根据Al-3e-=Al3+;计算电子转移。

⑵①乙醇燃烧生成液态水;②乙醇发生氧化反应;作原电池负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正极,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电流向正极。

【详解】

⑴①铝与空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化学方程式:2Al+3O2Al2O3;故答案为:2Al+3O2Al2O3。

②Al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Al-3e-=Al3+;故答案为:Al-3e-=Al3+。

③石墨棒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故答案为:O2+2H2O-4e-=4OH-。

④根据Al-3e-=Al3+;消耗27g铝即物质的量为1mol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故答案为:3。

⑵25℃、101kPa乙醇的燃烧热为1366.8kJ·mol−1。

①乙醇燃烧生成液态水,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H3CH2OH(l)+3O2(g)=2CO2(g)+3H2O(l)ΔΗ=−1366.8kJ·mol−1;故答案:CH3CH2OH(l)+3O2(g)=2CO2(g)+3H2O(l)ΔΗ=−1366.8kJ·mol−1。

②乙醇发生氧化反应,作原电池负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正极,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电流向正极,因此图像为:故答案为:【解析】2Al+3O2Al2O3Al-3e-=Al3+O2+2H2O-4e-=4OH-3CH3CH2OH(l)+3O2(g)=2CO2(g)+3H2O(l)ΔΗ=−1366.8kJ·mol−1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由铜、锌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中,发生反应Zn+2H+=Zn2++H2↑,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Cu电极上,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解析】正还原负氧化Zn-2e-=Zn2+四、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0、A【分析】【详解】

两种有机物分子式均为C5H12,但碳原子连接方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题干说法正确。21、B【分析】【分析】

【详解】

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有机物,CH2=CH2和的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错误。22、A【分析】【详解】

干电池根据电池内的电解质分为酸性电池和碱性电池,正确。23、A【分析】【详解】

植物油氢化过程就是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正确。五、有机推断题(共3题,共15分)24、略

【分析】【分析】

根据合成路线可知,A为乙烯,与水加成生成乙醇,B为乙醇;D为甲苯,氧化后生成苯甲酸,E为苯甲酸;乙醇与苯甲酸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F为苯甲酸乙酯;根据聚酰亚胺的结构简式可知,N原子在苯环的间位,则F与硝酸反应,生成再与Fe/Cl2反应生成则I为K是D的同系物,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4组峰,则2个甲基在间位,K为M分子中含有10个C原子,聚酰亚胺的结构简式中苯环上碳原子的位置,则L为被氧化生成M,M为

【详解】

(1)分析可知;A为乙烯,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

(2)反应①为乙醇与苯甲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方程式为+C2H5OH+H2O;

(3)反应②中,F与硝酸反应,生成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I的分子式为C9H12O2N2,根据已知ii,可确定I的分子式为C9H16N2,氨基的位置在-COOC2H5的间位,结构简式为

(5)K是D的同系物,D为甲苯,则K中含有1个苯环,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4组峰,则其为对称结构,若为乙基苯,有5组峰值;若2甲基在对位,有2组峰值;间位有4组;邻位有3组,则为间二甲苯,聚酰亚胺中苯环上碳原子的位置,则L为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Cl+2HCl;

(6)1molM可与4molNaHCO3反应生成4molCO2,则M中含有4mol羧基,则M的结构简式为

(7)I为N为氨基与羧基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酰胺键和水,则P的结构简式为

【点睛】

确定苯环上N原子的取代位置时,可以结合聚酰亚胺的结构简式中的N原子的位置确定。【解析】碳碳双键+C2H5OH+H2O取代反应(硝化反应)+2CH3Cl+2HCl25、略

【分析】试题分析: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被催化氧化为乙醛;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解析:(1)乙烯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是CH2==CH2。(2)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是CH3COOCH2CH3,含有的官能团是酯基(—COO—)。(3)③是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酯化反应)。(4)反应②是乙醇催化氧化为乙醛,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CH3CH2OH+O22CH3CHO+2H2O。【解析】CH2==CH2酯基(—COO—)取代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26、略

【分析】【分析】

有机物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此物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所以A是H2C=CH2,E是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E是酯,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则B和D一种是酸一种是醇,B能被氧化生成D,D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则D为酸;A反应生成B,碳原子个数不变,所以B是CH3CH2OH,D是CH3COOH,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CH3CH2OH被氧气氧化生成C,C是CH3CHO,乙酸与乙醇分子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A反应生成F,F是一种高聚物,则F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知,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H2C=CH2,故答案为:H2C=CH2;

(2)B为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是羟基,F是聚乙烯,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羟基;

(3)②为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O22CH3CHO+2H2O;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反应③是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属于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2C2H5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解析】CH2=CH2羟基2C2H5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取代反应(酯化反应)六、原理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7、略

【分析】【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将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整理,可得待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A.整个反应的速率由慢反应决定;

B.根据①同一温度下,平衡时第一步反应的k1正/k1逆越大;化学平衡常数越大;

C.反应速率低与转化率无因果关系;

D.相同温度下;第一步反应快速达到平衡,第二步是慢反应,反应越快,说明反应的活化能越低;反应越慢,说明反应的活化能越高;

(3)①根据压强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利用温度对NO的体积分数的影响确定T1与T2大小关系;

②对容器升高温度的同时扩大体积使体系的压强减小;则平衡逆向移动,NO体积分数增大;

③根据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催化剂活性较大,超过其温度范围,催化剂活性降低,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改变物质的平衡转化率,催化效率高,反应速率快,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3)还原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低价态金属离子越多,氧缺位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根据盖斯定律分析可得。

【详解】

(1)已知①N2(g)+O2(g)2NO(g)△H=+180kJ/mol

②N2(g)+2O2(g)2NO2(g)△H=+68kJ/mol

盖斯定律计算②-①,整理可得2NO(g)+O2(g)2NO2(g)△H=-112kJ/mol;

(2)A.整个反应的速率由慢反应决定;A错误;

B.根据①同一温度下,平衡时第一步反应的越大;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则反应正向程度越大,B正确;

C.反应速率低与转化率大小无关;因此不能根据反应速率慢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的转化率小,C错误;

D.相同温度下;第一步反应快速达到平衡,第二步是慢反应,说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D;

(3)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使NO的体积分数增大,根据图象可知:在温度为T1时体积分数大,可确定温度:T1>T2;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压强时,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体积分数增大,根据图象可知反应温度:B>D>F。在D点对反应容器升温的同时扩大体积;使体系的压强减小,则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最终导致NO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重新达到平衡时,可能D点变为图中的A点;

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大,但达到平衡时NO脱除率降低,且催化剂b的催化效率b>a,b的活性温度约450℃。在相同温度时,b比a先使NO达到最大脱氮率,所以催化剂b的曲线表示为

(3)第一阶段用氢气还原B4+得到低价态的金属离子增多;还原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价态降低,低价态的金属离子越多,氧缺位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故第二阶段反应的速率越快。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催化剂的作用、化学平衡的计算等,掌握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解题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综合性强。【解析】-112BD>A还原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低价态金属离子越多,氧缺位增多,反应速率加快28、略

【分析】【分析】

(1)根据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