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技术指南》_第1页
《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技术指南》_第2页
《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技术指南》_第3页
《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技术指南》_第4页
《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60

CCSZ10

团体标准

T/CQSESXX-2023

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sforgroundwaterpollutionassessmentinshale

gasextraction

(征求意见稿)

2023-10-XX发布2023-10-XX实施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发布

T/CQSES0X-2023

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污染评价、污染防控的基本原则、

工作内容与流程、技术要求等一般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页岩气开采全生命周期的场地地下水污染评价,包含拟建、在建、在产、

退役的页岩气勘探、选址、钻井、完井、录井、测井、试气、井下作业、采气、集输、脱水、

回注、封井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39792.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土壤与

地下水

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8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

HJ1209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

HJ124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

HJ/T34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

DZ/T0064.2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DZ/T0288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NB/T10848页岩气开发工程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SY/T7640非常规气田采出水回注环境保护规范

国务院令第748号地下水管理条例

1

T/CQSES0X-202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

环办土壤函〔2020〕72号废弃井封井回填技术指南(试行)

环办土壤函〔2020〕72号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试行)

环办便函〔2022〕382号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

指南

环办土壤函〔2023〕299号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页岩气开采Shalegasextraction

指页岩气气田的页岩气开采活动,包括页岩气田的勘探、选址、钻井、完井、录井、测

井、试气、井下作业、采气、集输、处理、回注、封井等作业或过程。

3.2

地下水Groundwater

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

3.3

包气带Vadosezone

地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3.4

地下水环境敏感区Groundwaterenvironmentallysensitiveareas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以及对某类污染物或者生态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

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

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

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

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3.5

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contamination

人为原因导致地下水物理、化学、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2

T/CQSES0X-2023

3.6

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Investigationofgroundwatercontamination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等手段,确定地下水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3.7

地下水脆弱性Groundwatervulnerability

在一定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系统抵御污染的能力。

4总体要求

4.1基本原则

4.1.1针对性原则

区别于一般工业场地,针对页岩气开采行业特征、潜在污染特点等,开展地下水污染调

查、评价与防控等工作。

4.1.2规范性原则

采用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开展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评

价工作,保证调查过程的规范性、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4.1.3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考虑页岩气开采场地条件、调查要求以及评价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调查技

术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开展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评价,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工作方

案,使评价过程切实可行,以满足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要求。

4.2评价基本任务

以改善或维持地下水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在充分收集区域、流域及场地资

料的基础上,开展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评价工作,从人居饮水安全和地下水环境保护

的角度,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及优化调整建议,为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环境管理提供

依据。

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评价应按本标准划分的评价工作等级开展相应评价工作,基

本任务包括:识别页岩气开采场地污染问题;开展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确

定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工作等级,进行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评价;评估页岩气

开采场地防污性能及生产单元防渗性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与对策,确定

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计划。

3

T/CQSES0X-2023

4.3工作流程

本指南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调查阶

段、监测评价阶段、防控评估阶段和提交成果阶段。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工作流程如

图1所示。

图1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评价工作流程

5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识别与调查

5.1页岩气开采场地信息采集

5.1.1资料收集

收集调查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土地利用、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划分

技术报告、地下水突发环境事件及举报投诉记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竣工环保验收报告、

页岩气开采场地的设计文件、施工记录、施工和监理报告、钻井液漏失记录、污水和固废产

生处置台账清单、完井报告、封井报告、环境质量(地表水、土壤、地下水)跟踪监测报告

等。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提取评价场地基本情况、水文地质条件、敏感受体(指地表水

体、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农业灌溉水井等)信息、地下水环境监管情况等关键信息,初步

4

T/CQSES0X-2023

梳理出评价场地基础信息。同时,保存收集与污染评价相关的资料,以备后期抽查、审核。

5.1.2现场踏勘

(1)在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基础上,踏勘补充资料收集过程中无法获得的基本信息,主

要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敏感受体、主要污染源、环境管理状况、地下水环境的现状与历史情

况、土地利用变化、地下水监测点现状及配套监测设备等信息。

(2)踏勘应核实场地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历史情况,核实所在位置、运行状况、污染

物种类、污废水及渗滤液产生和渗漏控制、处理情况等关键信息,重点对井口区域、池体、

罐体、清洁生产操作平台、危废暂存间等区域进行踏勘,观测、记录污染痕迹。

(3)踏勘范围以场地所在水文地质单元为主,相邻水文地质单元为辅,包括场地的周

围区域及污染可能迁移的范围。

(4)踏勘时可搭配简易采样和便携式水质参数仪等,可通过观察、异常气味辨识、设

备监测辨别地下水环境状况及疑似污染痕迹。若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污染痕迹、池体裂缝、

发生过渗漏的区域及其他存在疑似污染的区域应拍照留存,作为疑似污染区识别的依据。

(5)现场踏勘应进行人员访谈,走访内容应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

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

5.1.3资料综合分析

对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收集的关键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场地内及周围

区域潜在的污染源及可能的污染方式、途径、污染状况和来源,并提出下一阶段地下水污染

评价的建议。

5.2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识别

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识别应结合页岩气开采工程特征进行,根据页岩气开采不同

实施阶段(选址阶段、建设阶段、开采阶段和退役阶段)的工程特征,考虑平面布置、污染

物迁移途径等,排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隐患,识别疑似污染区。同时,根据页岩气开采

场地行业特征污染物种类、危险废物管理台账等情况,结合企业地下水监测、用地调查等成

果,识别污染源及特征污染物。

页岩气区块开发项目,对于区块内不同时期实施的页岩气开采及辅助工程等,应结合水

文地质条件和不同时期工艺特征等分别进行地下水污染识别。

5.2.1识别方法

(1)根据页岩气开采建设工程的内容、潜在污染源等,识别不同工程对地下水存在的

5

T/CQSES0X-2023

潜在污染风险程度,见表1。

表1工程类别及潜在污染风险程度划分表

潜在污染

序号建设工程类型潜在污染源

风险程度

钻井液、压裂液、压裂返排液、

钻井工程(包含勘探井),井下作业工

1钻井废水、采出水、原辅料、钻高

程,完井及改造工程,回注工程

井岩屑

采气工程,脱水工程,集气工程,地面工采出水、检修废水、原辅料、污

2中

程中采出水传输、处理工程,泥浆中转站泥、废渣

地面工程中的内部集输气管道工程、增压

3检修废水、污泥、废渣低

工程,产品气外输工程

注:根据页岩气开发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建设工程的产排污特征、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及对地下水环

境影响的程度,确定工程类别

(2)识别页岩气开采存在潜在地下水污染隐患的重点场所及重点设施设备,将其中可

能通过渗漏、流失、扬散等途径导致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的场所或设施设备识别为重点评价单

元,并对其进行分类,见表2。

表2重点评价单元分类表

单元类别划分依据典型设施设备

方井、油罐、危废暂存间、发电机房、泥浆储存区、循环系统

内部存在隐蔽性重点

一类单元区、清洁化操作平台区、钻井固废暂存区、污水池、应急池、集

设施设备的区域

液池、集酸坑、隔油池、材料池、放喷池、清水池、输水管线等

除一类单元以外的其干物料堆放区、污水罐区、产输污水工艺区、生活污水处置装

二类单元

他区域置、生活区等

注:隐蔽性重点设施设备,指污染发生后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的重点设施设备,如地下、半地下或接地的

储罐、池体、管道等。

(3)根据页岩气开采场地周边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识别页岩气开采场地的地下水

环境敏感受体。

5.2.2识别内容

(1)识别页岩气开采工程可能产生的地下水污染情景和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

设施(位置、规模、材质等)及不同阶段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2)识别页岩气开采工程采用的工艺和使用的原辅料特征,确定页岩气开采工程可能

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页岩气开采工程污废水、污废物、液体物料、

固废浸出液等成分确定。

(3)根据页岩气开采场地周边地下水使用功能和用地规划,识别污染地下水与受体的

6

T/CQSES0X-2023

相对位置关系和受体的关键暴露途径等。

5.3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评价基本要求

(1)原则性要求

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应在充分考虑页岩气开采工程内容和实施阶段等特征,分析

地下水污染潜在污染方式、污染源类型和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和数据,针对不同工

程内容的场地开展相应的污染评价工作。

(2)一般性要求

①查清调查评价区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含(隔)水层结构及其分布特征、地

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流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各含水层之间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

间的水力联系等,掌握调查评价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②污染调查评价范围应以场地所在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当页岩气开采工程距离水文地

质单元边界较近时,调查评价范围应至相邻单元。

③高污染风险钻井类型项目重点调查评价井口为中心半径500m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

情况,岩溶地区则需要外扩到下游集中排泄点。

④高污染风险回注工程应结合回注层位的地质构造情况,以其所在的完整地质单元为对

象开展地下水污染评价工作。

⑤所有工程,应重点调查地面一、二类重点评价单元场地下游地下水污染状况。

⑥高污染风险钻井及改造类型(储层改造)工程,应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分析

工程实施对深部含水层的影响情况,并结合地质构造(断层、褶皱等)分析其导通浅部含水

层的潜在风险。

⑦中风险污废水管道输送工程,应在结合管道探伤查漏结果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泄漏区

域开展污染评价工作。

⑧页岩气开采工程场地污染评价应通过开展地下水污染监测,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和污

染等级划分。

⑨评价页岩气开采场地含水层防污性能和已有设施设备防渗性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地下

水污染防控与地下水污染跟踪监测措施。

(3)其他要求

①页岩气开发污染评价要求场地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1:10000比例

尺。

7

T/CQSES0X-2023

②当同一页岩气开采工程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且无法置于同一污染评价范围内时,

各场地应结合其水文地质条件分别开展相应的污染评价工作。

③线性工程(涉及污废水输送)应根据所涉地下水环境敏感受体类型和主要站场(集气

站、净化站、脱水站等)位置进行污染评价工作。

5.4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内容与方法

(1)土地利用调查按照国家土地利用分类,结合调查区土地利用特点,调查土地历史

使用情况、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包括周边的城市、农用地、林地、工矿用地、草地等现

状及变化。

(2)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应在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以收集、整理调查区污染源

资料为主,对重要污染源或重要潜在污染源应进行补充调查,调查污染源的类型、空间分布

特征。

(3)当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和DZ/T

0288等相关规定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获取水文地质信息,以已有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基

本查明重点地区包气带岩性、厚度及其区域分布;重点查明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

件变化及影响变化的自然因素及贡献,建立、完善地下水含水系统结构;查清重要的人类活

动(例如土地利用、水资源开发等)情况。

(4)一般调查方法以地面调查为主,根据任务需要,结合调查精度、工作目的等,可

有选择地采用以下调查方法: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勘探、水文测井、水文地质钻探、环境同

位素与示踪等技术。具体实施技术要求可参见相应的现行技术规范。

6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价

6.1地下水污染状况监测

6.1.1地下水污染监测一般要求

(1)地下水污染监测工作应充分结合页岩气开采工程潜在地下水污染风险程度,有针

对性的分类别开展相应的污染监测工作。

(2)地下水污染监测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勘

察)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地下水污染监测工作应通过对地下水水质、水位的监测,掌握或了解调查评价区

地下水水质状况及地下水流场,为地下水污染评价及成因分析提供依据。

(4)地下水污染监测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监测井布设范围应以页

8

T/CQSES0X-2023

岩气开采工程为主体所划定的水文地质单元或可能影响的范围。监测点应主要布设在建设项

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地下水潜在污染源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

重点沿地下水流向布设,兼顾污染物侧向扩散方向,布设位置应能反映地下水污染现状和空

间变化情况。

(5)监测层位应包括潜水含水层、可能受页岩气开采污染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

价值的浅层含水层。现有监测点或周边民用井泉若满足GB16889、GB18598和HJ164中

位置、监测层位、井管材料等要求,可直接用于本次调查;若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布设新的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污染监测井的布设应兼顾后期地下水污染跟踪监测要求。

(6)地下水污染监测应综合考虑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对可能污染到的土壤、包气带

和地表水进行监测分析,得出污染影响情况。

6.1.2地下水监测布设

监测井布设参照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HJ164、NB/T10848和DZ/T0288等技术

文件。本指南监测点布设的具体要求如下:

(1)高污染风险工程主要针对潜水含水层和可能受钻井、压裂、回注工程污染且具有

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浅层含水层进行监测,原则上在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点

均不得少于1个,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

(2)中等污染风险工程主要针对潜水含水层进行监测。原则上在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

下水污染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

(3)低污染风险工程主要针对潜水含水层进行监测。原则上在场地上游及下游影响区

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

(4)当页岩气开采工程位于分水岭位置横跨两个或多个水文地质单元时,原则上在每

个水文地质单元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

(5)管道型岩溶区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岩山区,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应视岩溶和构

造发育规律、次级水文地质单元分布和污染源分布情况确定,在集中径流通道(岩溶管道、

构造通道等)、暗河及泉点布设监测点,并说明布设理由;

(6)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地区,且页岩气开采工程属于中等或低污染风险时,

可视情况调整监测类型为包气带污染监测,并说明调整理由。

(7)当页岩气开采工程场地涉及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应加强地下水污染监测布点,重

点在二者之间的径流路径上和关注层位布设污染监测点。

9

T/CQSES0X-2023

6.1.3地下水污染监测项目

(1)地下水监测因子划分为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两类,其中,特征因子以页岩气开采

工程潜在污染物所确定的特征污染物为主,具体如下。

++2+2+2---2-

①基本因子:K、Na、Ca、Mg、CO3、HCO3、Cl、SO4、色、嗅、味、亚硝酸

盐、硝酸盐、挥发酚、氨氮、铁、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镉、铅、汞、砷、六价铬;

②特征因子:pH值、耗氧量、硫化物、氯化物、石油类、锶、钡。

(2)地表水、渗滤液等样品的测试指标原则上应参照地下水测试指标,还应包括化学

需氧量等。土壤样品的测试指标应包括地下水测试指标中具有土壤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的指

标。

6.2地下水污染状况监测评价

6.2.1污染评价要求

(1)地下水污染监测评价以地下水污染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评价区的污染源分布、

土地利用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

(2)对评价结果除用图的形式表达外,应给出文字综述,并分析污染原因。在资料充

足的情况下,还应分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

(3)评价指标与相应调查监测指标及污染监测指标一致。

6.2.2评价标准

(1)对水质指标的评价因子,应按属于GB/T14848规定的水质分类标准值进行评价;

对于不属于上述不同类型水质指标的评价因子,可参照GB3838、GB5749等相关标准进行

评价。

(2)土壤根据建设用地类型,采用GB36600和GB15618中的风险筛选值评价。

(3)包气带无质量标准,可采用监测背景值作为评价基准或进行多点数理统计(如标

准差)的方式进行判别。

6.2.3评价方法

(1)质量评价

采用GB/T14848中的单项组分评价方法,即: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标,

标准指数越大,超标越严重。

(2)污染评价

采用污染指数Pki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

10

T/CQSES0X-2023

Cki-C0i

Pki=

CⅢ

其中:

Pki—k水样i指标的污染指数;

Cki—k水样i指标的测试结果;

C0—代表k水样无机组分i指标的对照值,有机组分等原生地下水中含量微弱的组分

对照值按零计算;

CIII—为所采用的水质评价标准值(一般指GB/T14848的III类标准限值,未列入GB/T

14848的指标可参考GB5749、国内其他相关标准或国际相关标准进行评价)。

若能确定调查对象的地下水用途,可采用用途对应的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基准使用地下

水对照值,对照值选取的主要来源为:对照监测井结果或参照DZ/T0288获取;地区最早的

分析资料或区域中无明显污染源部分补充调查资料的统计结果;优先考虑使用对照监测井结

果。

污染指标分级标准为P≤0,污染级别为Ⅰ级,污染分级为未污染;0<P≤0.6,Ⅱ级,污

染分级为中等污染;P>0.6,Ⅲ级,污染分级为重污染。

6.2.4评价结果

(1)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地下水水质类别和超标指标。根据调查评价结果,分析

地下水中超标特征指标的种类、浓度、分布特征,给出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检

出率和超标率等。给出对敏感受体的影响情况。

(2)对于未列入相应质量标准的指标,需指明检出组分名称和检出值,并开展健康风

险评估。

(3)参照环办便函〔2022〕382号建立污染评价质控审核制度,从严落实全过程质控措

施,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评价结果应给出质控分析过程及结果。

6.3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6.3.1地下水污染问题判断

结合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情况,根据页岩气开采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运行状况、防渗状

况、污染识别、污染评价结果、历年监测数据等信息分析地下水污染问题。

6.3.2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

基于地下水污染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敏感受体情况,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

若页岩气开采场地存在渗漏情况,则应对渗漏点的分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趋势、

11

T/CQSES0X-2023

对周边敏感受体的潜在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页岩气开采场地周边特别是下游地区存在

集中式饮用水源等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敏感区时,评价工作应采取模拟预测的方法,进一步

评估场地对下游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7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

7.1基本要求

(1)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按照“源头控制、分区

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且重点突出饮用水水质和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的原则确定。

(2)对在建、在产、退役页岩气开采工程项目,在查清评价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

基础上,应结合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染等级划分结果和场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对

页岩气开采工程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控对策。

(3)对拟建的页岩气开采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结合包气带防污性能评价结果

和场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控对策或选址优化。

(4)对退役的页岩气开采井,还应按照环办土壤函〔2020〕72号、Q/SH0653和SY/T

5587等相关技术要求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5)对已经实施的页岩气开采工程应针对现有工程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提出“以

新带老”措施,有效减轻污染程度或控制污染范围,防止地下水污染加剧。

(6)评价应提出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地下水污染防控和环境管控措施,包括建设地

下水监测预警系统、制定应急响应方案、开展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7.2页岩气开采场地防污性能评估

7.2.1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为查清页岩气开采场地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脆弱性,为页岩气开采场地地下水污

染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页岩气开采污染评价工作需要依据水文地质条件等开展地下水脆

弱性评价,具体要求如下:

(1)在水文地质条件和包气带调查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2)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应以地下水系统抵御污染能力评价为主,根据地区特点和评价

尺度建立相应指标体系,突出主要因素。

(3)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应重点考虑降雨与补给(空间、时间、补给量)等、含水层的

分布与地下水主径流特征、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兼顾地形、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含

水层特征等因素。评价结果分别为高、中等、低三个等级。

12

T/CQSES0X-2023

(4)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推荐使用DRASTIC方法或PLEIK方法,不同研究区可根据自

然地理特征以及水文地质特征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具体方法可参照环办土壤函〔2023〕299

号执行。

(5)污染评价范围内存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及其保护区、热水等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等

环境敏感区,地下水脆弱性判定至少为中等及以上。

(6)在泉域保护范围以及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和岩溶漏斗的区域内,地下水

脆弱性为高。

7.2.2设施设备场地防渗性能评价

针对在建、在产的和退役页岩气开采工程,针对场地内的主要涉污重点评价单元开展防

渗性能评价,为地下水污染评价及污染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具体要求如下:

(1)重点评价一类单元管道、地面、池体等防渗工程,应参照环办土壤函〔2020〕72

号选择合适的渗漏检测方法对装置区开展渗漏量检测,若渗漏量检测结果满足要求,则认为

防渗工程达到防渗效果。若防渗工程未达到防渗效果,需对防渗工程进行补救或对防渗工程

措施进行调整。

(2)垂直防渗或无法开展渗漏检测的工程,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则认为该防渗工

程达到防渗效果:1)工程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可包括抗压强度、渗透(阻隔)性能、

工程设施连续性等指标;2)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满足相应水质要求,即定期监测一个水文

年之后,监测项目浓度值有明显连续下降趋势或稳定趋于上游对照值。

(3)拟退役的页岩气开采井应重点检测井筒的完整性和防渗性,不能满足防渗性能的,

拟退役井应在采取可行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后,方可开展下一步退役工作。

(4)因防渗措施失效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场地,应根据地下水污染等级和地下水脆弱性

评价的结果,提高或替换防渗措施。

7.2.3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为更加科学、系统、综合的考虑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采用矩阵法将地下水

污染等级、地下水脆弱性、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潜在污染风险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结合环保

决策思想,形成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评价中污染防控的决策矩阵。

(1)污染防控决策矩阵的制定以最小经济成本和最大环境可接受能力为基础,划定页

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防控决策措施分别为:保持原有措施、开展场地污染渗漏排查、采取修

缮或替换措施、设置与敏感受体间监测井、增加监测频率、截断污染源、风险评估等七个决

13

T/CQSES0X-2023

策方案。

(2)地下水污染防控决策应充分考虑地下水污染问题与成因分析。

(3)拟建页岩气开采工程应在潜在污染情景预测的基础上,结合预测结果,参照HJ610

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4)历史久远、老井场改、扩建场地应在进行污染防控决策矩阵判别后,根据判别结

果采取相应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5)高潜在污染风险页岩气开采工程的污染防控措施决策矩阵见表3。中、低潜在污

染风险页岩气开采工程应结合地下水污染防控难以程度和污染物种类等情况,在上一级的基

础上适当降低一级。

(6)当污染评价场地下游分布有集中式饮用水源等地下水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