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_第1页
2024年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_第2页
2024年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_第3页
2024年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_第4页
2024年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学习比较物体时,不受位置、形状等条件的影响,正确判断物体面积的大小,

蝴量的不变性。

2.引导幼J修习将纸二等分,在图形还原中领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J闱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2张,剪刀1把,襁糊少许。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张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并提问:"这两张纸一样大吗?用什么方法可以证

明它们是一样大的呢?”用幼儿说的方法验证。

2.教师将一张纸贴在黑板上,将另一张纸二等分,贴成另一个图形,并提问:"现在这个图

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

教师将二等分的图形纸与黑板上的图形并列在一起,让幼儿比较。(两个图形一样大)”为什

么还是一样大呢?”(因为纸没有再扩大和再缩小,只是剪开了,拼起来还是和原来的纸一样大)

用重叠的方法验证结论。

3.教师继续将二等分后的两张小图形纸二等分,共分成4张,再拼成一个图形,并提问:“用

这4张图形纸拼成的图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为什么?"

教师将4张图形纸重叠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纸上,验证再一次等分后的纸与原来黑板上的、纸

一样大。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

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

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实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

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巧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关注每位幼儿的发

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不足: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容易,欠缺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该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

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

(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

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

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

(1)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

⑶想T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幼儿自

由讨论)。

2、幼儿探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

(1)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各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

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

⑵讨论:各组的蜂蜜倒入大4咽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为什么

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帮助幼J[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

有关)。

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

(1)每位幼J施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比较讨论:

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3)请幼J上降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4)小结: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

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活动:小蜜蜂,嗡嗡嗡。

活动延伸:

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

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个铃鼓,一次性纸杯若干

2、学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香蕉、黄瓜等若干,小刀、盘子等,长方体积木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超级变变变。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自由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儿歌:”我变,

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任意摆一种造型,保持不变,然后问幼儿:你变成

了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橡皮泥,变变变。

教师给每个幼儿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块鼓励幼儿随意捏、搓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比较判断:

橡皮泥的开头变了,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为什么?

请幼儿把橡皮泥还原,感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反复捏、搓橡皮泥,把它变成各种物体,感知体验物体的、体积守恒。

小结: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还是那块橡皮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盖高楼。每个幼儿有相同数目的长方体积木,发挥想象拼搭不同形状的高楼,然后

互相比较,每个小朋友盖的高楼形状相同吗?有什么是相同的?(开头不同,但积木数量相同即体

积相同)。

第二组:蔬菜水果切、切、切。

第三组:做操作册。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

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

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

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

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

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艮据拼出的.

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云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

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

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

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教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

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守恒得概念

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同伴良好的沟通并大胆,清楚的表述自己实验的结果与想法。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J序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能在实验过程中感知量的守恒的含义。

2.能大胆,清楚的表述自己实验的结果与想法。

活动准备

1.量杯、透明瓶子、染色水溶液、不同大小的容器

2.教师准备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创编故事情节,引发幼儿思考

⑴・教师:”有一^小熊小和狗拿着瓶子去猪爸的商店买一斤油,结果小熊和小狗发现猪爸

卖出的一斤油不公平".出示两个装有染色液体高矮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请幼儿观察。

2.讨论小熊和小狗的油谁多谁少吗?

Q)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一说小熊和小狗的油谁多?为什么”?

(2)幼儿表述自己猜想。

(3)教师小结。教师"小朋友说谁多的都有,那么请小朋友看我做个实验,来检查一下到底

谁多。

3.教师进行实验

Q)教师:"老师现在这里有两瓶水,一瓶代表是小熊的,一瓶代表是小狗的,我们来看看

到底谁多

(2)教师:"首先我把小熊这瓶水倒到量杯里,在水位处用红笔标示画一条线,接着我把小

狗这瓶水倒到量杯里,也在水位处用红笔标示画一条线。

⑶让幼儿观察水位红笔标示。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什么啦"?"看看是不是两瓶水其实

是一样多的”?

(4)教师小结:”一样多的液体装在不同容器里,在装的过程中不增加不减少,两个容器中

的液体是一样多的"。但有的时候看起来是不一样多,其实是一样多的。这就是量的守恒.

4.继续故事情节,引出下一个实验

(1)教师:"小麒和小狗买完油以后,又买了两瓶果汁,熊和小狗又有烦恼了,怎么这回的

醋猪爸给的也不一样多"?

5.幼儿猜想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1).教师:"请小朋友想想这回的小熊和小狗的果汁谁多谁少,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表上

O

6.幼儿进行实验,并在幼儿实验组中设计几组水量不守恒的。

Q)教师:"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猜想,那么我们想的对不对呢?我们来做实验来检验一下。

并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2)指导幼儿进行实验。

7.实验结果展示

Q)每个小组说自己的实验结果,会有几组小朋友提出不同的意见,发现并不是所有组的水

都是守恒的。

(2)自己记录的表格。

8教师小结

Q)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组的水都是守恒的,有的小朋友的猜想就是错的,

不要因为刚才老师做的那个实验水是守恒的就认为所有水都是守恒的,如何才能知道水量是否守

恒,我们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知。

9.继续故事,引出下一个实验

Q)教师:小熊和小狗继续买东西,这回他们要买两瓶米,请小朋友看看这回他俩遇到什么

问题了。

(2)教师:这回小熊和小狗也知道想知道谁多谁少要做实验才能知道,可是他们发现实验了

好几回怎么答案都不一样,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10.教师进行实验。(实验是要说明装容器的瓶子必须是干燥的)

(1)教师拿出2个装有米的'相同容器,一个内壁有水珠的量杯,一个内壁干燥的量杯。

(2)先用内壁干燥的量杯证明这两个容器的米是相同多的。

(3)然后再用内壁有水珠的量杯来量2个容器的米。

(4)细心的孩子可能会在实验过程中指出内壁沾有前一个容器的米,如果没有在实验中发现,

最后实验结果会发现第二个容器的米比第一个容器多。

(5)请幼儿思考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n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会发现两次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量杯内有水珠,将米沾在了量杯内壁,所

以导致第二杯多。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量杯内是干燥的这样结果才回准确。

12.继续故事情节

教师:"小熊和小狗知道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了,他们想重新验证,但是又有问题出现了,

他们的量杯丢了,怎么办啊?他们很着急,小朋友来帮助想想办法吧,没有量杯怎么才能做实验

呢?美工区有一些容器和工具,每组可以利用这些想办法进行实验。

13.引导幼儿想办法进行实验。

引导幼儿用容器来测量,可以用画水位线来证明多少

14教师小结,联系生活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很多实验发现了我们不能被眼睛欺骗,有时候看着瓶子矮矮粗粗的,

感觉装的东西很少,看着瓶子高高纽细的,感觉装的东西很多,其实不一定。但是我们也不能认

为所有的东西的量都是守恒的,如果想知道量是否守恒,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证明。并且实验的过

程还一定要保证测量物体的容器要是干燥的,这样结果才会准确。我们生活中也有量的守恒,我

们去超市的时候小朋友可以注意一下装食品,饮料,物品大大小小的容器,形状不同,可是他们

能装的量是一样多的,看看盒子,瓶子上的标示,你会发现他们到底谁和谁是一样的。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

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

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实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

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巧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关注每位幼儿的发

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不足: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容易,欠缺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该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

的守恒能力。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坡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

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1)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清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Q)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一放

在茶盘里。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

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

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L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一春风吹。

⑴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

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俳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3个人。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操作在前,通过幼儿交流讨论后,教师再提升小结的原则,建立幼儿

初步的守恒概念。《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J修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活

动中处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寓教于乐,以《纲要》理念作指导,本活动渗透了语言、艺术两大

领域的内容,结合幼儿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评价,根据获

得的反馈信息,调控好教学的节奏速度,合理分配时间,组织好师幼互动,使得教学内容和教法

达到最优化,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在活动结束前,根据幼儿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进

行终结性评价,体现因材施教,力争让幼儿有不同的发展。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7

活动名称:

(6以内)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

的守恒能力。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

小玩具若干。

设计教师:李立平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清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1)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1)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放

琮血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

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

样重新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春风吹。

(1)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

了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J端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x个人。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等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

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活动反思:

开展此次长度守恒活动前,幼儿已经具有测量的相关经验,对于测量需要掌握的方法也有了

一定的基础。我结合前几次的测量活动,依据幼儿活动的热情,请幼儿继续寻找生活材料,探讨

长度守恒的原理。

活动的环节很简单:提出问题一介绍游戏规则一请幼儿自由探索一总结操作的经验。

为什么要创设简单的环节进行操作呢?我有几点想法。

第一,幼儿已经具备测量方法的经验,因此简单的回忆和提出问题就能够唤起幼儿已有的知

识经验。

第二,大班幼儿已经具备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设情景或者游戏式的活动,

能够充分发挥大班幼儿的自主自愿性,体现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第三,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操作氛围,给幼儿的思考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幼儿从操作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充足的操作时间发现幼儿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予以指

导。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4而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艮据拼出的场

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云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

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弓I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

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

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

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

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

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暝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

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

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

的守恒能力。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

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Q)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⑶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1)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

放在茶强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

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间:"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

新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一春风吹。

(1)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

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俳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3个人。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形式对五以内的数字复习,激发了幼儿扩展的兴趣,颜色不一

的魔术帽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好奇心',从颜色到大〃坏同的变化,能更直观体验数值的守恒,整

个活动体现了孩子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去学,发现,探索,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从大小,颜色,空间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有些幼

儿会中途失去耐心和兴趣,另外,整个节奏感还要强些,内容紧凑些。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1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

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

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

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体准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膨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

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

活动重难点:

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过程:

直接进入主题

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

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

出示相应图形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

教师提问:

1、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

2、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状?

3、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

4、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5、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6、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状,摆成了什么图案?

7、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谁大?

8、快试一试?

幼儿操作。

幼儿回答问题。

幼儿操作,比较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幼儿拼摆图案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

1、幼儿操作拼摆

2、操作匕瞰,回答问题

拍照,展示照片

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哪个形状做游戏了啊?

2、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不知到你们发现了没有?

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呢?

1、回答问题

2、总题律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延伸

1、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分合回去和原来是一样大的,那分成五份呢,那分成六份还是一样

大的吗?

2、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底一样不一样?

活动反思: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提高活动效率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共同学习,分

享经验提供了帮助.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播放、链接、互动操作等功

能,实现了白板、教师、幼儿的有机互动。"正方形的面积守恒"这一概念的理解,无论从教师

教的角度还是从幼儿学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也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在反复的操

作中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但是老师或请小朋友演示起来很繁琐。本节课我将传统教学和信息

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白板和投影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拼摆的作品,又运用flash软件增加了课

堂的随机性与互动性,方便且直观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也可以有效的

给予幼儿反馈和幼JU艮好的互动起来。同时在这一年龄阶段认知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明显增强,

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1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

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J闱极思考、表达想法。

白板的运用减轻了教师操作学具、教具的繁琐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提高了活动效率。

同时活动利用了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图像清晰、操作快捷方便的优势,延长了幼儿注意的时

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

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

(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

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

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

Q)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

⑶想一想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幼儿自

由讨论)。

2、幼J磊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

Q)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J口与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

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

(2)讨论:各组的蜂蜜倒入大4哺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为什么

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

有关)。

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

(1)每位幼在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比较讨论:

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3)请幼^等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4)小结: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

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活动:小蜜蜂,嗡嗡嗡。

活动延伸:

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涉及到了面积守恒,还牵涉到了容积守恒,但都是通过教师操作的方式

来完成的,对幼儿来说,她并没有切身体验,只是得到了一个概念。而且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一

次包含两个有关于守恒的概念,内容有点多。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

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兔子背影、米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10只)

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

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

嘎、米!师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J导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

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门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

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

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

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

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

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

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

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提问:

①"一共有几只米?・

②"这么多米,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米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

①"你们看米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的大小、颜色、造型都

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

F(开律动)

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搬

总结: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

宝都是一样的二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五、活动延伸:家长游戏请10位家长到前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

时各做出一个不同的造型或变换一个不同的队形,让幼儿说一说哪变了,哪没变。

六、结束部分站队,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J仔、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一10。通

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

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

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14

目的:

(1)体会数的守恒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材料:边长1.5cm的正方形硬纸片,50个或更多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要点:

以5为例

Q)家长给孩子一叠正方形纸片,让孩子点数有多少个?

(21请你和我一起当魔术师,看谁把5个正方形摆出来的花样多?"家长和孩子一起摆,每

摆一个图形取5个正方形纸片,鼓励孩子大胆相象创造,并将孩子所摆图形,教孩子用笔画下

来。

(3)家长开始可以提示一些方法,比如水平摆、竖直摆等,以后让孩子自由创作。

(4)3-4岁可以掌握到5以内,4-5岁可以掌握10以内的'守恒。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从语气上表情上来讲都应该是高昂,可以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另附感觉,不可以

低沉。

2、在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认真听孩子们的回答,并及时的给予点评(适当的展开)、

鼓励、帮助或是指正。

3、在画的时候注意观察谁画得好,介绍作品时就可以叫这个孩子来介绍。若有不会画的,

可以悄悄的给予帮助,最好不被发现。

4、本课的亮点和xx都应该是编广告语,所以这块用的时间相对来说可以稍多一点。所以

应该要注意把握画的时间和介绍自己作品的时间,若画的时间超过八到十分钟的话,那么就可能

造成编广告语的时间不够,结束语就显得太仓促。

5、整节课的环节还是很紧凑,设计也还行。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多种操作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发展观察力、

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图形袋人手一份空白纸两大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幼儿探讨两图形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1.教师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这两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

么?

2.讨论:可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匕匕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两个图形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学具摆棋子的办法

4.师幼验证寻找的方法,尝试学习用摆棋子的方法比较大小。

1)幼儿讲述所找到的各种办法,师幼验证。

2)学习移动棋子的方法比较两图形大小

在图形上摆上棋子,根据棋子所占格子的数量得出结论。移动棋子位置,把两个图形变成不

同图形,比较另一图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结:原来面积同样大小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二.为幼儿园设计"草坪"幼儿第二次动手操作,进一步面积守恒。

L教师提出任务:幼儿园要修苴坪,请小朋友来设计草坪的外形!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草坪,请幼儿观察。

3.幼儿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师设计的草坪面积一样大,形状不一样。

4.教师展示所设计草坪,师幼验证面积是否一样。

三.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1.师: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

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2.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四.师幼讲评作业单,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

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

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

动初步解口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

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

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1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

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PPT(兔子背影、米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10只)

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

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

嘎、米川市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1居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

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

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纥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

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

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

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

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

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提问:

①"一共有几只米?.

②”这么多米,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米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

①"你们看米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的大小、颜色、造型都

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图腌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

T元(开律动)

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