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部分短平快增分练】非选择题规范练5(新教材)_第1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部分短平快增分练】非选择题规范练5(新教材)_第2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部分短平快增分练】非选择题规范练5(新教材)_第3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部分短平快增分练】非选择题规范练5(新教材)_第4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部分短平快增分练】非选择题规范练5(新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选择题规范练(五)(限时:40分钟)1.植物的生长与氮素的吸收、同化、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对烟草叶片光合作用中氮素的利用进行了相关研究。(1)参与光合作用的很多分子都含有氮,氮与__________参与组成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用于驱动水的分解和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合成;RuBP羧化酶将CO2固定为______________,再进一步被还原为糖类。(2)科研工作者对烤烟品种K326进行施加不同的供氮量处理,实验结果如下:组别氮浓度(mmol/L)比叶氮(g/m2)叶绿素含量(mg/dm2)叶绿体CO2浓度(μmol/mol)净光合速率[μmol/(m2·s)]低氮0.20.51.6759中氮20.952.812515高氮201.13.08014.9注:比叶氮表示单位叶面积氮素的含量。①从表中数据可知,氮素对烤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②研究人员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施氮提高了____________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速率;但在高氮情况下,______________成为影响光合速率持续升高的限制因素。(3)植物光合系统中的氮素分配受供氮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叶片光合系统中氮素的含量及分配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注:叶片氮素可分为光合氮素和非光合氮素;前者包括捕光氮素和羧化氮素。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中氮,高氮环境下,氮素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转化,且羧化氮素所占比例降低,影响RuBP羧化酶活性,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阶段。(4)综合以上信息,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对烤烟种植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氮与镁离子(Mg2+)参与组成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NADPH、ATP的合成和水的分解;在暗反应阶段,CO2和C5(五碳化合物)分子生成C3(三碳化合物),C3在NADPH、ATP的作用下再进一步被还原为糖类。(2)①由表可知,高氮组的净光合速率略小于中氮组,中氮组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低氮组,因此氮素对烤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氮素可显著提高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但中氮与高氮的作用无显著差异。②根据氮和镁离子参与组成叶绿素,可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施氮提高了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再结合表格可知,中氮组叶绿体CO2浓度明显高于低氮组和高氮组,说明在高氮情况下,叶绿体CO2浓度成为影响光合速率持续升高的限制因素。(3)据图可知,相对于中氮,高氮环境下,非光合氮素增多,羧化氮素减少,说明高氮环境下,氮素从光合氮素(或捕光氮素和羧化氮素)向非光合氮素转化,且羧化氮素所占比例降低,结合RuBP羧化酶参与CO2的固定,可知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氮素可显著提高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氮相对于中氮提高作用不显著,且为了避免物质(氮)的浪费,故对烤烟种植提出合理建议是适量施加氮肥。原因是适量施加氮肥既能提高光合速率,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储存更多能量,又能避免物质(氮)的浪费。答案:(1)镁离子(Mg2+)ATP、NADPHC3(三碳化合物)(2)①氮素可显著提高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但中氮与高氮的作用无显著差异②叶绿素叶绿体CO2浓度(3)光合氮素(或捕光氮素和羧化氮素)非光合氮素暗反应(4)适量施加氮肥。原因:既能提高光合速率,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储存更多能量,又能避免物质(氮)的浪费2.科研工作者将苏云金杆菌的Bt抗虫蛋白基因导入普通品系棉花,获得了三个纯合抗虫品系甲、乙和丙。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1均抗虫,且F2抗虫∶不抗虫均为3∶1。(1)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Bt抗虫蛋白基因,则需先将Bt抗虫蛋白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___上。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抗虫蛋白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的____________上,其遗传遵循孟德尔_____________定律。(2)将三个品系相互杂交,得到的结果如下:甲×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乙×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甲×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99∶1判断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抗虫蛋白基因所插入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甲、乙杂交的F1与乙、丙杂交的F1杂交,后代抗虫∶不抗虫=____________。(3)通过基因工程另获一对纯合抗虫蛋白基因的品系丁,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丁品系中的Bt抗虫蛋白基因插入到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乙的Bt抗虫蛋白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请写出:①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Bt抗虫蛋白基因)时,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因为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1都出现了抗虫的性状,说明在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抗虫蛋白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的染色体DNA上。F2抗虫∶不抗虫均为3∶1,一共四种组合方式,说明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2)甲×乙杂交所得F1的自交后代一共16种组合方式,说明甲和乙的Bt抗虫蛋白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同理乙和丙的Bt抗虫蛋白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甲×丙杂交所得F1的自交后代几乎都是抗虫,说明甲和丙的Bt抗虫蛋白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综上所述,甲和乙、乙和丙的Bt抗虫蛋白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甲和丙的Bt抗虫蛋白基因位于相同染色体上。甲、乙杂交的F1产生的配子中含抗虫蛋白基因的∶不含抗虫蛋白基因的=3∶1,乙、丙杂交的F1产生的配子中含抗虫蛋白基因的∶不含抗虫蛋白基因的=3∶1,只要含有抗虫蛋白基因就表现为抗虫,因此将甲、乙杂交的F1与乙、丙杂交的F1杂交,后代抗虫∶不抗虫=15∶1。(3)要想确定丁品系中的Bt抗虫蛋白基因插入到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将丁与甲(或丙)杂交,丁与乙杂交,接着两组杂交实验所得的F1自交,统计F2抗虫与不抗虫的比例。如果丁品系的Bt抗虫蛋白基因插入到新的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丁与甲(或丙)杂交,则F1都抗虫,F1产生的配子中含抗虫蛋白基因的∶不含抗虫蛋白基因的=3∶1,则F2抗虫∶不抗虫为15∶1。同理,若丁品系的Bt抗虫蛋白基因插到了新的染色体上,丁与乙杂交,F2抗虫∶不抗虫为15∶1。若丁与甲(或丙)杂交所得的F2中抗虫∶不抗虫为15∶1,而丁与乙杂交所得的F2全表现为抗虫,则丁品系的Bt抗虫蛋白基因和乙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T-DNA染色体DNA(基因的)分离(2)甲和乙、乙和丙的Bt抗虫蛋白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甲和丙的Bt抗虫蛋白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和乙、乙和丙的Bt抗虫蛋白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甲和丙位于相同染色体上)15∶1(3)①将丁与甲(或丙)、乙分别杂交,F1自交,统计F2抗虫与不抗虫的比例②若两组的F2抗虫∶不抗虫均为15∶1,则丁品系的Bt抗虫蛋白基因插入到新的染色体上;若丁与甲(或丙)杂交所得的F2中抗虫∶不抗虫为15∶1,而丁与乙杂交所得的F2全表现为抗虫,则丁品系的Bt抗虫蛋白基因和乙位于同源染色体上3.(2023·山东淄博二模)五一前后,“淄博烧烤”火遍全国,小饼烤炉加蘸料在让吃货味蕾绽放的同时满足了食客的胃。胃液是重要的消化液,食物刺激口腔、舌咽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神经中枢后,再由迷走神经多肽(蛋白质水解产物)支配胃液分泌,部分过程如图。(1)迷走神经属于__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调节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G细胞能接受来自血液的信号分子的调节,这些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胃液中的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当胃液中盐酸含量过高时,机体可自行调节胃酸的分泌,使盐酸含量下降,其调节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3)长时间的紧张、焦虑可使迷走神经的节后神经纤维释放更多ACh,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溃疡,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迷走神经可支配胃液的分泌,即迷走神经兴奋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属于副交感神经;据图可知,调节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方式既有迷走神经支配下的神经—体液调节,也有多肽直接刺激G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过程。(2)G细胞能接受来自血液的信号分子的调节,这些信号分子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也有激素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胃液中的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其原理是:盐酸可为胃蛋白酶等提供酸性环境,利于其活性的发挥,同时盐酸可使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结构变的松散,易于消化和吸收;结合图示可知,当胃液中盐酸含量过高时,盐酸可作用于G细胞,抑制其分泌促胃液素,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的作用减弱,盐酸分泌减少,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3)据图可知,长时间的紧张、焦虑可使迷走神经的节后神经纤维释放更多ACh,ACh与G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其分泌促胃液素,促胃液素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盐酸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溃疡。答案:(1)副交感神经—体液调节和激素(体液)调节(2)神经递质、激素为胃蛋白酶等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和吸收盐酸可作用于G细胞,抑制其分泌促胃液素,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的作用减弱,盐酸分泌减少(3)ACh与G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其分泌促胃液素,促胃液素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盐酸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溃疡4.“旱收蚂蚱、涝收鱼,大旱起蝗灾”,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极易发生蝗灾。蝗虫成灾不仅与蝗虫自身因素有关,还与蝗虫可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密切相关。请回答问题:图1图2(1)“大旱起蝗灾”是因为环境中水分可以直接影响蝗虫种群的__________。某地区发生蝗灾过程中蝗虫种群数量一般呈“________”形增长。(2)研究发现群聚激素使蝗虫由散居型转变成群居型,群聚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信号。某些蝗虫分泌群聚激素不仅增加了该地区蝗虫种群的迁入率,也改变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3)食草动物的放牧会影响草地蝗虫的物种数。研究人员开展不同放牧模式对某草地蝗虫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部分结果如下(放牧区域牛羊数量达到中等放牧强度)。表:不同模式下蝗虫种类和密度放牧模式蝗虫物种数蝗虫总密度/(头·m-2)牛放牧2.923.50羊放牧3.675.22牛羊混牧3.363.86休牧2.583.22①在对蝗虫种类和密度调查时,研究人员用取样器在每个样地内随机取样3次,收集蝗虫装入毒瓶,带回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这种调查方法属于____________法。在放牧区域投放牛羊的数量是依据____________估算的。②不同放牧模式下,____________(填“植物群落覆盖度”或“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与草地蝗虫的物种数和总密度之间的正相关性较密切。休牧草地上植物覆盖度明显较高而生物多样性低,试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4)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专性寄生生物。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题意“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可知,环境中的水分可以直接影响蝗虫种群的出生率。由于环境中蝗虫生活所需的食物、空间等资源有限,导致当蝗灾发生后,蝗虫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2)由题意“群聚激素使蝗虫由散居型转变成群居型”可知,群聚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号,其作用是影响蝗虫的聚集行为。蝗灾爆发,会因植物大量被蝗虫捕食而导致破坏整个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3)①依据描述,蝗虫种类和密度调查使用取样器在样地中进行捕获、统计,属于样方法。放牧强度,即放牧的牛羊数量,应该依据环境容纳量而定。②表中信息显示,蝗虫的物种数和总密度由大到小的放牧模式为羊放牧>牛羊混牧>牛放牧;图1显示的3种放牧模式的植物群落覆盖度没有明显差异;图2显示,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由大到小的放牧模式为羊放牧>牛羊混牧>牛放牧。综上分析,不同放牧模式下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变化与蝗虫种类和总密度呈正相关性,而植物群落覆盖度相差不明显。休牧草地上植物覆盖度明显较高而生物多样性低,其原因是休牧区一些植物优势种对光、水等资源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抑制了其他物种生长,导致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下降。(4)利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的优点是既能有效控制蝗虫虫灾,又能减轻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害虫耐药性增强等问题。答案:(1)出生率S(2)化学水平结构和垂直(3)①样方环境容纳量(K值)②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休牧区一些植物优势种对光、水等资源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抑制了其他物种生长,导致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下降(4)既能有效控制蝗虫虫灾,又能减轻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害虫耐药性增强等问题5.盐碱地中栽种烟草往往产量不高,某科研机构从某细菌中提取抗盐基因,转入烟草并培育成转基因抗盐烟草。如图表示转基因抗盐烟草的培育过程,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上的实线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各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不同),虚线箭头表示转录的方向。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如果采用SmaⅠ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会____________。与只使用EcoRⅠ相比,选用限制酶组合BamHⅠ和HindⅢ切割质粒和外源DNA,这样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将重组质粒导入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