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系统与新能源作业指导书TOC\o"1-2"\h\u18723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述 3121051.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385161.2电力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318304第二章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 4255882.1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456482.2电力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426962.3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526923第三章电力系统运行与调度 5173603.1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 541323.2电力系统的调度原则 657773.3电力系统的调度方法 6128第四章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6196534.1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 612004.1.1安全风险概述 656164.1.2主要安全风险类型 7188424.2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72694.2.1稳定性概述 723874.2.2稳定性分析方法 7130154.2.3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7175904.3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控制 790934.3.1控制策略 7191414.3.2控制手段 8182204.3.3控制效果评估 81010第五章新能源概述 8241615.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8268145.2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8227485.3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91621第六章新能源发电技术 9169266.1太阳能发电技术 9187076.1.1概述 9124026.1.2太阳能电池板 9174246.1.3控制器与逆变器 10124736.1.4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097626.2风能发电技术 10158486.2.1概述 10204836.2.2风力发电机组 1023356.2.3风力发电场规划与设计 10236656.2.4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0163166.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 10129316.3.1概述 1099566.3.2生物质能发电系统 11152506.3.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优势 11246476.3.4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4923第七章新能源并网技术 1126157.1新能源并网的基本要求 11241387.1.1引言 11156917.1.2新能源并网的基本要求 11309927.2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技术 12153827.2.1引言 12199547.2.2接入方式 1235317.2.3控制策略 1270187.2.4保护配置 12170867.3新能源并网的稳定性分析 12299807.3.1引言 12230717.3.2频率稳定性分析 1259357.3.3电压稳定性分析 12149507.3.4谐波稳定性分析 1295947.3.5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1331303第八章新能源存储技术 13156668.1新能源存储的必要性 13261568.2新能源存储技术概述 13135648.3新能源存储技术的应用 13200968.3.1抽水蓄能 1316768.3.2电池储能 14197928.3.3压缩空气储能 14302658.3.4超级电容器和飞轮储能 1426133第九章新能源政策与市场 14287149.1新能源政策概述 14144969.2新能源市场分析 1541129.3新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152168第十章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的发展策略 151216810.1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 15926710.1.1新能源并网技术 153086310.1.2电力系统调度优化 162164910.1.3电力市场建设 16940310.2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的优化配置 163106610.2.1新能源资源评估 16590710.2.2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 162722210.2.3新能源消纳策略 161170110.3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的发展规划 16942810.3.1加强新能源科技创新 162091310.3.2完善政策体系 162114810.3.3优化电力市场环境 171606910.3.4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水平 17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述1.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以及用电设备组成的整体,用于实现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消费。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实时性,其稳定运行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电力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能产生:通过发电设备将一次能源(如水力、火力、核能、风能、太阳能等)转换为电能。(2)电能传输:通过输电设备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负荷中心。(3)电能分配:通过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将电能分配到各个用电设备。(4)电能消费:用户通过用电设备消耗电能,实现各种生产和生活需求。1.2电力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电力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发电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发电机组,如火力发电机组、水力发电机组、核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等。(2)输电设备:包括输电线路、输电塔、输电变压器等,用于实现电能的长距离传输。(3)变电设备:包括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用于将电能从一种电压等级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等级。(4)配电设备:包括配电线路、配电柜、配电变压器等,用于将电能从高压输电网分配到低压配电网。(5)用电设备:包括各类工业、商业、居民等用户的用电设备。电力系统根据其规模、电压等级、传输距离等不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大中型电力系统:一般指电压等级在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具有较大的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2)小型电力系统:一般指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下的电力系统,传输距离较短,覆盖范围较小。(3)分布式电力系统:指将分布式电源(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与负荷中心相结合的电力系统,具有较小的规模和灵活的布局。(4)孤立电力系统:指与主电网隔离运行的电力系统,如偏远地区的孤立电网、海岛电网等。(5)智能电网:指利用现代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的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的新型电力系统。第二章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2.1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电力系统规划是指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对电力系统的布局、结构、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下:(1)安全性原则: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电力系统的发生,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3)环保性原则: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减少电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4)适应性原则:电力系统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市场需求的变化。(5)前瞻性原则:电力系统规划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指导。2.2电力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电力系统设计是对电力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系统结构设计:包括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网络结构、电源布局、负荷特性等。(2)电力设备选型:根据电力系统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包括变压器、线路、开关设备等。(3)电力系统参数设计:包括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稳定性、可靠性等参数。(4)电力系统保护设计:包括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5)电力系统运行设计:包括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方式、处理等。(6)电力系统施工设计:包括电力系统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施工进度等。2.3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预测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电力系统的负荷、电源、网络等参数。(2)优化法:在满足电力系统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数学优化方法,寻找电力系统的最佳设计方案。(3)模拟法: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电力系统的功能。(4)统计分析法: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电力系统的规律性,为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5)专家咨询法:邀请电力系统领域的专家,对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咨询和评估。(6)多目标决策法:在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中,考虑多个目标,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实现电力系统的协调发展。第三章电力系统运行与调度3.1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体现在其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能够抵抗各种内外扰动,保持系统参数和运行状态在规定范围内波动的能力。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包括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受到小扰动后,能够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的能力;暂态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受到大扰动后,能够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能力。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满足用户对电力和电量的需求,保证供电质量的能力。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包括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可靠性。供电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满足用户对电量的需求;供电质量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满足用户对电力品质的需求。经济性是指电力系统在满足稳定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的能力。3.2电力系统的调度原则电力系统的调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原则: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防止发生,降低损失。(2)经济原则: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3)公平原则:保证各类用户公平用电,维护电力市场秩序。(4)环保原则:减少电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绿色能源发展。(5)灵活性原则:适应电力系统运行变化,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3电力系统的调度方法电力系统的调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集中调度:由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调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分散调度:将电力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各子系统进行独立调度,实现局部优化。(3)分层调度:将电力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调度策略,实现整体优化。(4)智能调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实现自动化调度。(5)市场调度: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6)优化调度:采用数学优化方法,对电力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第四章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性4.1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4.1.1安全风险概述电力系统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核心部分,其安全运行对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本节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概述。4.1.2主要安全风险类型(1)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电力设施损坏,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2)设备故障风险:电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如变压器、线路、开关等,导致电力系统运行不稳定。(3)人为因素风险:包括误操作、恶意破坏、电力设施盗窃等,可能导致电力系统。(4)外部干扰风险:如电磁干扰、高频干扰等,可能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异常。4.2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4.2.1稳定性概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并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稳定性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4.2.2稳定性分析方法(1)静态稳定性分析:分析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稳定性,主要包括静态电压稳定性和静态功角稳定性。(2)暂态稳定性分析:分析电力系统在受到瞬时扰动后,能否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3)长期稳定性分析:分析电力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能否保持稳定运行。4.2.3影响稳定性的因素(1)电力系统结构:包括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线路参数、变压器参数等。(2)电力系统运行参数:如负荷、发电机出力、系统频率等。(3)外部因素:如温度、湿度、天气等。4.3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控制4.3.1控制策略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策略:(1)预防控制:通过调整电力系统运行参数,降低系统受到扰动后的风险。(2)紧急控制:在电力系统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防止扩大。(3)恢复控制:在发生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电力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4.3.2控制手段(1)调整发电机出力:通过调整发电机出力,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2)调整负荷:通过调整负荷,降低电力系统的风险。(3)优化电力网络结构:通过优化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4)采用新技术:如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4.3.3控制效果评估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稳定性裕度:评估电力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承受的最大扰动幅度。(2)恢复时间:评估电力系统在发生后,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所需的时间。(3)处理能力:评估电力系统在发生时,处理的能力。第五章新能源概述5.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根据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定义,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按照能源的利用形式,新能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这些能源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理论上可永久利用。(2)非常规能源:包括煤层气、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等,这些能源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再生性,但开发难度较大,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3)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核能、氢能等,这些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较小,对环境影响较低。5.2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装机容量逐年增长。以下为几种主要新能源的发展现状:(1)风能: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81亿千瓦,约占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2)太阳能: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同样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0年底,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53亿千瓦。(3)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利用主要集中在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燃气等领域。截至2020年底,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0.29亿千瓦。(4)地热能:我国地热能利用主要集中在地热供暖、地热发电、温泉开发等领域。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3亿平方米。5.3新能源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进步使得光伏发电成本逐年降低,有望实现平价上网;风电机组技术的提升使得风电场建设更加高效、环保。(2)政策支持: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补贴政策、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方面,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产业融合:新能源产业与传统能源产业的融合将不断加深,例如风光互补、光伏治沙等模式,有助于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4)国际合作: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5)市场多元化:新能源市场将进一步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电力市场,还将拓展到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为新能源产业创造更多市场空间。第六章新能源发电技术6.1太阳能发电技术6.1.1概述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逆变器等组成部分。太阳能发电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6.1.2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根据材料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太阳能电池板可分为硅晶太阳能电池板、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等。6.1.3控制器与逆变器控制器负责对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流进行调控,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逆变器则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各种负载的用电需求。6.1.4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太阳能发电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光伏发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在电力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6.2风能发电技术6.2.1概述风能发电技术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风能发电具有投资相对较小、运行维护费用低、环境影响小等优点。6.2.2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是风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由风力涡轮机、发电机、塔架等组成。风力涡轮机根据叶片形式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水平轴风力涡轮机和垂直轴风力涡轮机。6.2.3风力发电场规划与设计风力发电场规划与设计包括选点、风力资源评估、机组选型、布局等方面。合理规划与设计风力发电场,可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投资成本。6.2.4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发电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未来,风力发电将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6.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6.3.1概述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是利用生物质资源(如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进行燃烧或气化,将生物质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6.3.2生物质能发电系统生物质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生物质燃烧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等组成部分。生物质燃烧锅炉将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转换为蒸汽,蒸汽轮机利用蒸汽推动叶片旋转,从而驱动发电机发电。6.3.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优势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林业废弃物;二是清洁环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是经济效益较好,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6.3.4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生物质能发电在我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成本问题。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生物质能发电将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七章新能源并网技术7.1新能源并网的基本要求7.1.1引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并网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并网的基本要求是指在接入电力系统时,新能源发电系统应满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和高效运行。7.1.2新能源并网的基本要求(1)符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新能源并网应遵循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包括并网技术规范、电力系统运行规程等。(2)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新能源发电系统应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以满足电力系统调峰、调频、调压等需求。(3)具备较高的供电可靠性:新能源发电系统应具备较高的供电可靠性,降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4)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新能源发电系统应与电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不影响其他电源和负载的正常运行。(5)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新能源发电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应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干扰。7.2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技术7.2.1引言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接入方式、控制策略、保护配置等方面,以下分别进行介绍。7.2.2接入方式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接入方式主要包括交流接入和直流接入两种。交流接入方式适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系统;直流接入方式适用于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7.2.3控制策略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最大功率跟踪、电压和频率控制、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等。这些控制策略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7.2.4保护配置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保护配置应包括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故障检测与处理等。保护配置的合理设计有助于保证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7.3新能源并网的稳定性分析7.3.1引言新能源并网的稳定性分析主要关注新能源发电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7.3.2频率稳定性分析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接入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当新能源发电系统出力波动较大时,可能导致电力系统频率波动。因此,需分析新能源发电系统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7.3.3电压稳定性分析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接入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波动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电压波动。因此,需分析新能源发电系统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7.3.4谐波稳定性分析新能源发电系统可能产生谐波,对电力系统谐波稳定性产生影响。需分析新能源发电系统对电力系统谐波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谐波治理措施。7.3.5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新能源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对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产生影响。需分析新能源发电系统在故障过程中的响应特性,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第八章新能源存储技术8.1新能源存储的必要性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作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选择,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新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等特点,然而其输出功率波动性大、不稳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新能源存储技术的引入,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解决新能源出力波动问题,提高新能源并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实现新能源电力的削峰填谷,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3)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应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提高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缓解弃风、弃光等问题。8.2新能源存储技术概述新能源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存储、化学存储和电磁存储等。以下对各类新能源存储技术进行简要概述:(1)物理存储: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这类技术利用物理原理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具有成熟、稳定、可扩展性强等特点。(2)化学存储:主要包括电池储能、燃料电池储能等。这类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具有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3)电磁存储:主要包括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等。这类技术利用电磁场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具有充电速度快、寿命长等特点。8.3新能源存储技术的应用8.3.1抽水蓄能抽水蓄能是一种利用重力势能进行能量存储的技术。在低电价时段,利用多余电力将低处的水泵送至高处,存储能量;在高峰时段,将储存的水释放,通过水轮机发电。抽水蓄能具有调峰、调频、备用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8.3.2电池储能电池储能技术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电池储能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安装灵活、维护方便等特点,可应用于新能源发电侧、负荷侧和电网侧。在新能源发电侧,电池储能系统可调节新能源出力,提高并网稳定性;在负荷侧,电池储能系统可削峰填谷,降低电费支出;在电网侧,电池储能系统可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8.3.3压缩空气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利用压缩空气存储能量。在低电价时段,将空气压缩至储气罐中;在高峰时段,释放压缩空气,驱动膨胀机发电。压缩空气储能具有投资成本较低、运行寿命长、环境影响小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应用。8.3.4超级电容器和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和飞轮储能技术具有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等特点。超级电容器应用于新能源发电侧,可提高系统功率因数,降低新能源并网对电网的冲击;飞轮储能应用于负荷侧,可提供短时尖峰负荷支持,降低电费支出。这两种技术也可应用于电网侧,提供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第九章新能源政策与市场9.1新能源政策概述新能源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比例、保障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新能源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新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政策指引。(2)新能源产业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支持新能源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3)新能源价格政策:通过设置合理的上网电价、补贴等手段,引导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保障新能源企业合理收益。(4)新能源税收政策:对新能源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新能源产业竞争力。(5)新能源推广应用政策:鼓励新能源在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新能源消费市场的发展。9.2新能源市场分析新能源市场是指以新能源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市场。新能源政策的不断推进,新能源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产业链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链从原材料、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环节逐渐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3)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新能源市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综合体停车场车位租赁代理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绿色生态园区承揽工程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电梯改造与安装一体化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南京市房产局审核通过的房产抵押租赁合同范本4篇
- 委托角落媒体广告发布合同书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认证项目承揽合同施工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奶牛养殖场食品安全管理与追溯合同4篇
- 2025年度电子烟具打磨组装合同3篇
- 2025年度电梯安装与维保技术支持合同4篇
- 2025年度促销员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上海市第二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 信息技术部年终述职报告总结
- 高考满分作文常见结构完全解读
- 理光投影机pj k360功能介绍
- 六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全册完整版)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人教版
- 帕萨特B5维修手册及帕萨特B5全车电路图
-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应用题6
- 年月江西省南昌市某综合楼工程造价指标及
- 作物栽培学课件棉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