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发展蓝皮书_第1页
乡村产业发展蓝皮书_第2页
乡村产业发展蓝皮书_第3页
乡村产业发展蓝皮书_第4页
乡村产业发展蓝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产业发展蓝皮书TOC\o"1-2"\h\u16267第一章乡村产业发展概述 2202841.1乡村产业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225071.2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61731.3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8949第二章乡村产业政策与规划 3230292.1国家层面乡村产业政策梳理 3175182.2地方乡村产业规划实践 3294612.3乡村产业政策与规划的协同推进 49757第三章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4298193.1乡村产业结构现状与特点 496503.2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方向 512893.3乡村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530271第四章乡村产业技术创新 6318354.1乡村产业技术创新现状 616594.2乡村产业技术创新策略 6219374.3乡村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75763第五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789935.1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7165695.2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 8193385.3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813951第六章乡村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 8288866.1乡村产业扶贫的现状与成效 8143036.2乡村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924436.3乡村产业扶贫的策略与路径 917760第七章乡村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0204227.1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10178157.2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10309857.3乡村产业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1125657第八章乡村产业金融服务 1114158.1乡村产业金融服务现状 11242438.2乡村产业金融服务创新 12109688.3乡村产业金融政策建议 1221146第九章乡村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2156709.1乡村产业环境保护现状 1211279.1.1乡村产业环境问题概述 12214279.1.2乡村产业环境治理成效 1324059.2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1317969.2.1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13219429.2.2优化乡村资源配置 13265899.2.3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3306859.3乡村产业环境保护政策建议 14289139.3.1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4218039.3.2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技术支持 1466659.3.3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 1458889.3.4加强乡村环境监测与治理,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147384第十章乡村产业发展前景与展望 141402510.1乡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41676010.2乡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141819910.3乡村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5第一章乡村产业发展概述1.1乡村产业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乡村产业发展作为我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景与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战略需求: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振兴,将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农村振兴的突破口,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产业转型升级:乡村产业发展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3)农村劳动力转移:乡村产业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口压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4)生态文明建设:乡村产业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1.2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产业类型丰富:乡村产业发展涵盖了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2)产业链不断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从生产、加工、销售到物流、服务等环节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3)区域特色鲜明:各地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产业,如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加大了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3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产业基础薄弱:乡村产业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2)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乡村产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3)人才流失严重:乡村产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持,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4)生态环境压力: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5)政策执行力度不足:乡村产业发展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力度不足、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政策效果。第二章乡村产业政策与规划2.1国家层面乡村产业政策梳理我国对乡村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以下为国家层面乡村产业政策的梳理:(1)农业现代化战略。国家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提出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国家鼓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国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5)农业品牌建设政策。国家重视农业品牌建设,鼓励各地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2地方乡村产业规划实践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方纷纷制定乡村产业规划,以下是部分地方的乡村产业规划实践:(1)湖南省。湖南省制定《湖南省乡村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提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2)浙江省。浙江省发布《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包括高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3)四川省。四川省出台《四川省乡村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提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现代物流等产业。2.3乡村产业政策与规划的协同推进为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层面乡村产业政策与地方乡村产业规划需协同推进:(1)加强政策引导。国家层面要进一步明确乡村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地方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产业规划。(2)优化资源配置。国家层面要优化乡村产业资源配置,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要素向乡村流动。(3)强化规划实施。地方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细化乡村产业规划,加强规划实施和监管,保证规划目标实现。(4)加强上下联动。国家与地方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5)创新政策体系。地方要结合实际,创新乡村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政策与规划的有效衔接。第三章乡村产业结构优化3.1乡村产业结构现状与特点当前,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态势。在农业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乡村产业正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形成了以农业为中心,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多业并举的格局。现状农业产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并存。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非农产业:乡村非农产业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多元化,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产业融合:乡村产业融合趋势明显,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相互渗透,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特点地域特色明显:不同地区的乡村产业各具特色,如江南地区的丝绸、茶叶,西北地区的羊肉、药材等。产业链条较短:乡村产业大多数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乡村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3.2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方向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应遵循市场导向、绿色发展、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的原则,具体方向如下: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打造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等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发挥地区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产业融合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市场拓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乡村产业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3.3乡村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为实现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应采取以下路径:政策引导与扶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乡村产业发展,特别是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市场机制与主体培育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乡村产业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链整合与延伸加强产业链整合: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延伸产业链: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方式,拓宽产业发展空间。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第四章乡村产业技术创新4.1乡村产业技术创新现状乡村产业技术创新在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及地方的高度重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我国乡村产业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级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乡村产业技术创新,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乡村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合作日益紧密,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3)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乡村产业技术创新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产业链条日益完善,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4)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乡村产业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4.2乡村产业技术创新策略针对乡村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以下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创新环境。应加大对乡村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激发乡村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活力。(2)搭建创新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建立乡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创新效率。(3)培育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加大乡村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4)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企业在乡村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4.3乡村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乡村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推动成果转化:(1)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完善乡村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成果在乡村产业中的广泛应用。(2)加强技术转移服务。发展乡村技术市场,提供技术转移服务,帮助乡村企业获取先进技术,推动成果转化。(3)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乡村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4)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乡村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乡村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第五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5.1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产业融合理论。该理论认为,产业之间的界限并非固定不变,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革,不同产业之间可以相互渗透、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整合乡村一二三产业,实现产业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产业链理论。该理论强调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认为产业发展应遵循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要求打破传统产业链的束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区域特色和优势,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正是立足于区域特色,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推动乡村与城市产业的融合发展。5.2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丰富多样,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一:某地区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通过农产品加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通过乡村旅游,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案例二:某地区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实现了文化产业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还带动了乡村经济繁荣。案例三:某地区以电商平台为载体,推动乡村电商产业发展。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电商平台还带动了乡村物流、包装、设计等产业的发展。5.3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了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下政策建议值得关注:完善政策体系。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如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应加大对乡村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条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发挥其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应引导乡村产业向集群化、特色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第六章乡村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6.1乡村产业扶贫的现状与成效乡村产业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乡村产业扶贫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乡村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产业扶贫项目增多。各地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3)贫困人口就业渠道拓宽。乡村产业扶贫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4)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成效方面,乡村产业扶贫取得了以下成果:(1)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乡村产业扶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为贫困人口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2)贫困人口收入增加。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3)贫困地区社会事业进步。乡村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进步。6.2乡村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乡村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产业扶贫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乡村产业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1)乡村产业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扶贫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撑。(2)乡村振兴为乡村产业扶贫提供政策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扶贫政策体系,为乡村产业扶贫提供有力保障。(3)乡村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乡村产业扶贫通过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乡村振兴则有助于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提高乡村产业扶贫效果。6.3乡村产业扶贫的策略与路径为实现乡村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下策略与路径值得探讨:(1)政策引导与扶持。应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产业扶贫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乡村产业扶贫提供有力保障。(2)产业发展与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拓宽贫困人口的就业渠道,提高收入水平。(3)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产业扶贫创造良好环境。(4)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规划。将乡村产业扶贫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实现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5)创新扶贫模式。积极摸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如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等,提高乡村产业扶贫效果。(6)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第七章乡村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7.1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乡村产业人才培养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前,我国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乡村产业人才培养,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培训体系逐渐完善。各地纷纷建立乡村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涵盖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3)人才培养载体丰富。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农业企业等成为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4)人才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乡村产业人才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比例逐渐协调。7.2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策略针对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下策略值得借鉴:(1)强化政策引导。应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2)优化培训体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构建多元化的乡村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提高培训效果。(4)注重实践锻炼。鼓励乡村产业人才参加实际项目,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拓宽人才来源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人才培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7.3乡村产业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乡村产业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下措施:(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乡村产业人才提供优惠条件。(2)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乡村产业人才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3)实施激励政策。通过薪酬激励、荣誉激励、职务晋升等多种方式,激发乡村产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4)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生活环境质量,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5)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乡村产业人才与其他领域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乡村产业人才的整体素质。第八章乡村产业金融服务8.1乡村产业金融服务现状乡村产业金融服务作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一定的成效。当前,乡村产业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农村金融服务、农业保险服务和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等。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乡村产业金融服务的现状。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纷纷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乡村产业提供信贷、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金融服务覆盖率低、信贷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农业保险服务方面,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保险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得到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逐步提高。但农业保险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如保险条款不够完善、保险理赔效率较低等问题。乡村产业投资基金方面,我国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了一批乡村产业投资基金,为乡村产业提供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但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规模相对较小,投资领域有限,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8.2乡村产业金融服务创新为更好地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金融服务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乡村产业金融服务的创新。一是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引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同时摸索农村金融服务与电商、物流等业务的融合发展,拓宽金融服务渠道。二是农业保险产品创新。针对乡村产业特点,开发更多符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同时优化农业保险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三是乡村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扩大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投资。同时优化投资领域,关注乡村产业短板,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8.3乡村产业金融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金融服务水平,以下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二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三是推动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乡村产业金融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乡村产业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四是加强乡村产业金融合作。推动金融机构与部门、企业、农户等各方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第九章乡村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1乡村产业环境保护现状9.1.1乡村产业环境问题概述乡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失衡;工业企业发展带来的废气、废水、固废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乡村生活污染,如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乡村生态环境破坏,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9.1.2乡村产业环境治理成效我国在乡村产业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法规建设;推广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9.2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9.2.1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包括: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加强产业协同,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9.2.2优化乡村资源配置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措施包括:实施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保障耕地面积;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9.2.3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落实环保责任;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