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重难点1.掌握分子的概念2.理解原子的概念3.了解微粒的共性4.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微粒的共性难点:1.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2.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知识01分子、原子概念和性质一、分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深入理解分子概念(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唯一粒子。(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状态等)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共同体现出来的,故单个分子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3)“最小”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如分子还可以再分。2.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对分子间“间隔”的认识①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②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的体积<20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④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其实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受热时变大,遇冷时变小,而分子本身不变。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①大多数气体(稀有气体除外)②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③常见的酸二、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以再分。2.基本性质:(1)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3)原子间有间隔。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①所有的金属单质②稀有气体③部分非金属单质(金刚石、单晶硅等)注意: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铁粉是由铁原子构成,铁粉中只有铁原子,其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保持。4.化学反应的实质(微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分子原子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相同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间有间隔,粒子在不断地运动;(3)相同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粒子的性质不同联系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由上可以看出: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氧分子、氢分子,不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水分子。注意: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分子与其他原子相比较时,也可能没有原子大。1.(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中考二模)春暖盛开的季节,漫步田间小道,花香阵阵。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2.(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中考二模)潜水员潜水时需要携带氧气瓶,氧气能被压缩储存在氧气瓶中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之间有间隔3.(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爱知中学中考二模)“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B.冰和水由同种分子构成C.冰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 D.冰水转化是物理变化4.(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二模)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3 B.O2 C.H2O2 D.MnO25.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含碳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金刚石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甲烷知识02探究分子的运动1.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A、品红的扩散操作: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少量的品红,静置一段时间。现象:溶液自上而下逐渐变红结论:品红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B、浓氨水的挥发(1)装置A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2)装置B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3)装置C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原理是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进入空气中,并逐渐运动到烧杯A中,与蒸馏水结合又形成了氨水;2.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① ②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小,运动速率越块;C中酚酞变红速率比B中快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1.(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下列对这句古诗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构成不同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间隔变大3.(2022·湖北荆州中考)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从分子角度解释合理的是A.氧分子体积变小 B.氧分子质量变小C.氧分子间隔变小 D.氧分子数目变少4.(2022·辽宁·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中考)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的数目 B.分子的间隔 C.分子的体积 D.分子的质量1.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4.物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压强的改变引起的体积改变,都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粒子本身的大小没有改变。知识03微观知识的应用一、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纯净物由同种(填“同种”或“不不同种”,下同)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例:根据下列微观粒子图,回答:ABCDA物质有一种分子,所以A物质是纯净物;B物质有一种分子,所以B物质是纯净物;C物质有两种分子,所以C物质是混合物;D物质有一种分子,所以D物质是纯净物。二、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1)宏观方面:没有新物质产生,一般只涉及三态的变化。分子本身大小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2.化学变化(1)宏观方面: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3.结论(1)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2)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可能(5)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4.从微观示意图获得重要信息微观两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 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一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2023•德城区一模)“宏微结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A.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热胀冷缩——分子之间间隔变化 C.糖甜醋酸——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2.(2023•赤峰矿区校级模拟)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分子是最小微粒?不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从构成物质的角度看,有些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分子小。另外,中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大多数情况中子比分子小。2.引起气体体积改变的因素有几种?一是温度升高使粒子运动加快、间隔变大,体积膨胀;反之体积缩小。二是压强减小使气体粒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反之体积缩小。气体体积的改变都是由于分子(原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3.气体液化有几种情况?一是温度降低使粒子运动减慢、间隔变小,逐渐由气态变为液态;二是加压使气体间隔变小,逐渐由气态变为液态。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5.像CO2、SO2的化学式的物质中都含有氧分子?不要看到XO2就说含氧分子。只有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有氧气的地方才有氧分子,如空气、液氧等。看到其余物质符号中的O只能说“该物质的分子中有氧原子”。。题型一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例1.(2023年广西中考)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臭味,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闻到臭味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变式1.(2023年河北中考)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例2.(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能分解B.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6000L氧气加压后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变式2.(2023年湖南郴州中考)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B.墙内开花墙外香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题型二微观知识的应用例1.(2023年广东广州中考)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空气湿度增大: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B.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CO2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D.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变式1.(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B.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例2.(2023年山东枣庄中考)“宏观拼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变式2.(2023年山西中考)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例3.(2023年山西省中考)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A.H2O B.OH C.H2O2 D.H2变式3.(2023年吉林省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思维方式。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示意图表示氢气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C.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分子由氢原于和氧原子构成题型三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1)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时几乎不再变化。变式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兴趣小组同学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了“无形变有形”的创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仪器省略)。(1)图1中,打开塑料瓶瓶盖,同时打开氧气传感器开关,得到了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B段氧气体积分数逐渐降低,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BC段氧气体积分数快速下降,BC段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写一种)。(2)图2中,打开弹簧夹,向试管Ⅰ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关闭弹簧夹(保持导管口在液面以下)。观察到试管Ⅰ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有液体流入试管Ⅱ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结束后,试管Ⅱ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无沉淀生成,试管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Ⅱ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除酚酞以外)。1.(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碳酸钾 B.液氧 C.金刚石 D.银2.(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 B.过氧化氢 C.汞 D.C603.(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 D.酒精挥发——分子本身改变4.(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5.(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O2 B.2O C.O D.O2-6.(2023年湖北恩施州中考)下列各选项中,后者是对前者的微观解释,其解释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构成数目不同B.压瘪的乒乓球受热膨胀——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二者分子结构不同D.酸溶液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溶液中都存在酸根离子7.(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对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钛合金硬度大、耐腐蚀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通常情况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C.蓝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氨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氨——氨气分子体积变小8.(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9.(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温度升高,酒精温度计的液面上升——酒精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B.墙内开花墙外香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11.(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12.(2023•青羊区校级模拟)《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在荒岛采用如图方法将海水淡化。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时水分子体积变大 B.冷凝时水分子质量减小 C.蒸发时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冷凝时氢氧原子之间间隔减小13.(2023•安溪县二模)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设备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 B.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C.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14.(2023•海口模拟)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点击化学“采取简单方法构建复杂的功能分子。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15.(2023•昭阳区二模)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能够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数目增多 C.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气味弥漫四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16.(2022•承德一模)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里的水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③所对应的水分子的间隔一定是最小的 B.①→②→③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从大变小 C.①→②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D.①→②→③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逐渐减慢,但不会停止17.(2023年黑龙江龙东中考)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端午时节,粽叶飘香一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一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一一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18.(2023年湖南岳阳中考)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C.6000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二、填空题19.(2023•偃师市一模)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新物质生成(填“有”或“没有”),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填“快”或“慢”)。20.(2023•方城县二模)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2)气体热胀冷缩的原因。(3)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2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图中将“反应中”的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2)A图所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每1个氢原子和___________。(3)B图中“反应后”的物质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4)对比A图和B图可以总结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___________(填字母)。A.一定改变B.可能改变C.一定不变2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_______________,乙烧杯_______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培优竞赛1.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A.铁 B.硫酸铜 C.液氧 D.金刚石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水,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D.①→②的过程中水分子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3.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根据下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可证明氨分子能使酚酞变红B.乙实验可证明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C.甲、乙两个实验均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甲、乙两个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4.科学家发现:水在超低温下能形成比蜂蜜还黏稠的“高密度液态水”;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存在表明水的化学性质与温度有关B.水在常温常压下瞬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因受到阻碍停止运动C.“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化学性质和水相同D.“高密度液态水”“热冰”均为新型混合物5.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项①②③④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6.(2021年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CESL)初赛)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下列有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7.(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科竞赛)美国科学家卡尔•克利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5”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B.每个N5分子由5个氮原子构成C.“氮5”是一种化合物D.真空条件下“氮5”是一种气体8.(2022年第十四届中学生数理化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化学应用)若用“☐”“△”“○”表示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它们相互组合形成下列四种物质,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面膜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隔音玻璃产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链锯行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运行动态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苯醚行业风险评估规划分析报告
- 南宁理工学院《美国文学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前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科技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课程开发与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海报设计(数字方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安徽省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教案
- 一、二年级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课件
- 采矿学课程设计砚北煤矿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 大型储罐计算书
- 检体诊断-头颈部检查(诊断学课件)
- 煤矿提升机作业理论考试参考题库(200题)
- 侯马北车辆段2023年运用机考复习题-曲沃作业场
- 手术室停电和突然停电应急预案PPT演示课件
-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油漆)
- 抗震支吊架安装检验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