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种质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_第1页
草种质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_第2页
草种质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_第3页
草种质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_第4页
草种质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草种质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本文件适用于中国境内各类草种质资源的调查与编目。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牧草种质资源田问评价技术规程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NY/T3800草种质资源数码图像采集技术邦他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草种质资源herhagegermplasmresources特殊草种质资源specialgermplasmresources栽培草种质资源cultivatedgermplasmresourc指标项目根茎叶花抗虫性,抗病性等生物胁迫,抗寒、抗早,耐清等4.2.1调查时期调查宜在开花期和结实期进行4.2.2调查准备调查准备包括以下4个方面工作:——成立专业技术调查队伍;——收集文献资料,明确重点调查区域;——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准备调查表格和调查工具;——培训调查人员。4.2.3调查取样应在开花期或结实期及正常生长情况下取样,调查样株应具有代表性。调查取样依资源类别采取相应的方法。—生草种质资源。采用样带调查,样带设置为50m~100m,随机调查不少于50个样点。针对珍稀濒危植物或数量较少的特异个体采用单株调查。——特殊草种质资源。采用单株和随机调查——栽培草品种资源。采用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妹数不少于30株。4.2.4.1种子样本采集种子繁殖的草类植物,每个样带或样株应随机采集成熟种子,一般不少于1000粒,少量、特殊及珍稀濒危植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尽量500粒以上。无性繁殖材料采集不少于10株4.2.4.2植物标本采集标本一般在花期或者结实期采集,尽可能根、茎、叶、花、果(种子)齐全。每份种质材料采集代表性完整植株标本2份~3份,标签注明种质编号、中文名称、学名、采集地点、采集人及采集时间。4.2.4.3数码图像采集对调查的资源进行数码拍照,包括植株(全标、花序、叶片、茎节、根系以及特异性状)、群落、生境等,采集技术规范按照NY/T3800执行。4.3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含以下内容。——调查工作情况。包括组织领导、人员培训、野外调查情况、调查质量和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资源分布状况。遗传资源地理分布、生境、资源数量等。——资源多样性分析。形态特征、经济性状、抗性等。——保存管理现状。资源保存库建设情况(包括原地保存、异地保存),说明保存地点、保护管理机构、保存面积与数量、保存管理方式等。——研究利用现状。包括资源的育种研究进展及栽培利用现状等LY/T3409-2024(规范性)A.1表A.1给出了草种质资源共性指标插述用表平台资源号(1)资源编号(2)资源名称(3)资源外文名(4)科名(5)属名(6)种名(7)原产地(8)原产国(9)原产省(10)来源地(11)资源归类编码(12)资源类型(13)·主要特性(14)1:2:优质3:抗病4:抗虫5:抗道6:其他群落中的地位(15)1注并肿2:优势种3:亚优势种4:伴生种5:偶见种*主要用途(16)1:饲用2:生态3:观营4:药用5:纤维6:蜜掉7:绿肥8:其他气候带(17)生活习性(18)*生活型(19)植物学特征(20)*具体用途(21)*观察地点(22)选育单位(23)选育年份(24)系谱(25)*繁殖方式(26)海拔(27)经度(28)纬度(29)土壤类型(30)生态系统类五(31)年均温度(32)年均降雨量(33)图像(34)记录地址(35)标本(36)保存地址(37)LY/T3409—2024表A.1草种质资源共性指标描述表(续)保存单位(38)种质库编号(39)种质圃编号(40)引种号(41)采集号(42)保存时间(43)保存类型(44)一保存方式(45)实物状态(46)共享方式(47)获取途径(48)联系方式(49)A.2表A,2给出了草种质资源共性指标描述规范说明。12草科货领源统一编号。由15位符号组成,即草种代码(3位如CM15132330000013外文名4国外资源的外文名和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5科名由拉丁名加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Legumiuwe6789草种质原产国家或地区名称。国家和地区名称按照IS国内草种质原产省份名称,省份名称按照GB/T2260;国外引进的种质资源类型包括野生草种质资源、特殊草种质资种质资印的生长习性。资源在长期自然选择中表现的生等草本植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面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种质资源的具体用途在诸多性状中按重要程度排序,写出则填“无”填“无”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米)。示例:LY/T3409—2024表A.2草种质资源共性描述规范简表(续)种质资源原产地的经度。格式DDDFFMM.其中DDD为度(5).MM为妙。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例如:"111221112233°:“-1112233"代表西经11122'33°种质资源原产地的纬度。格式DDFFMM,其中DD为度().MM为。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4433'22:"-443322"代表南纬44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年平均温度。通常用当地最近气象台站的30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年均降雨量。通常用最近气象台站的30a-5种质资源的图像文名图像格式为jpg.图像文件名由统连号"-"加序号加pg"组成。如有多个图像文件,图像文件编号加半连号"-"加序号组成。如CMA51323300提供标本保存单位的详细地址或保存网址或遗伶资源被保存单位收藏或保存的时间,如2022年保存的草种质的类型。如植株、种子,花粉,DN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如原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低温种质资源实物的活体或繁殖体状态,如好、中,平台资源号(1)资源编号(2)种质名称(3)保存日期(4)保存单位(5)保存编号(6)科名(7)种名(9)控工名(10)种质来源(11)质类型(12)选育地点(13)选育时间(14)选育单位(15)选育方法(16)纬度(17)经座(18)海拔高(19)年均温(20)年降水(21)生境(22)坡度(23)坡向(24)坡位(25)土壤类型(26)生活型(27)株丛类型(28)根系类型(29)分禀(枝)类型(30)1:根茎型2:根辈型3:疏丛型4:密丛型5:根茎疏丛茎生长习性(31)1:直立茎2:斜生茎3:料倚茎4:平卧茎5:何句茎6:绿绿茎:缠绕茎地下茎(32)1:根状茎2:块茎3:球茎4:鳞茎叶的类型(33)1:单叶2:单数羽状复叶3:双数羽状复叶4叶片颜色(34)1,绿色2,黄绿色3,灰绿色4:绿色5:深绿色6,其他:叶长、叶宽(35)LY/T3409—2024表A.3草种质资源个性调查记录表(续)叶序(36)1:互生2:对生3.轮生4:簇生脉序(37)1:羽状脉2:掌状脉3:掌状三出脉4:离基三出叶片形状(38)1:线状2:针形3:条形4:剑形5:钻形6:鳞形7:按针形8:矩圆形9:椭圆形10:卵形11:圆形12:心形13:菱形14:匙形15:自形16:肾形17:锋形叶尖(39)1:急尖2:渐失3:饨形4:尖凹5:微凹6:倒心形7:硬尖8.凸火9:芒火叶基(40)叶缘(41)1:全缘2:诺齿状3:组锯齿状4:重锯齿状5.牙齿状6,饨齿状7,波状缘叶裂(42)1:羽状浅裂2.羽状深裂3.羽状全裂4:掌状半裂5托叶(43)1:无2:刚毛状3:针刺状4:条形5:钻形6:箭头形7:半箭头形8:载形9:半教形10,披针形11,斜卵状披针形形13,心形叶鞘(44)叶舌(45)1:缺2:截平3:圆4:饨6:啮蚀7:纤毛状叶耳(46)1:有2:无花序类型(47)1:总状花序2:糖状化岸3.嘉英花序4;肉穗花序57:伞形花序8:失状花序9:单歧聚伞花序10:二歧聚章花序11:花颜色(48)1:白色2:黄色3:红色4:蓝色5:紫色6:其他果实类型(49)1:聚合果2:来花果3:脊菜果4:英果5:长角果6:短角果7:商果8:疯果9:颖果10:翅果11:浆果12:双悬果1种子形状(50)1:近球状2:南圆状3:半圆状4:矩圆状5:矩形6:方形7:萎形8:圆柱状种子颜色(51)1:浅黄色2:黄色3:深黄色4:浅褐色5:褐色6:深褐色7:浅绿色8:绿色种子长、宽(52)出苗期(53)区青期(54)分菌(枝)期(55)拔节(现雷)期(56)拍穗期(57)开花期(58)成熟期(50)枯黄期(60)生育天数(61)生长天数(62)抗逆性(63)1,抗虫2,抗病3,抗早4,耐涝5抗寒6,耐热7,耐盐碱8:耐贫瘠产量(64)1:单株地上生物量g/株2:单株种子产量(规范性)性状指标测定与描述方法B.1植物学特征依据草类植物寿命、发育速度和下列描述确定生活型。—-—年生。生长期限只有一个生活周期,一般春季萌发,夏秋季开花结实,随后枯死。——二年生。萌发当年仅进行营养生长,第二年返青后迅速生长,并开花结实,随后枯死。——多年生。生长年限在两年以上,一般第二年就能开花结实,一次播种可多年利用。B.1.2株丛类型开花期随机选择3个植株,观测其茎叶发育状况,根据下列说明确定其类型——上繁草。株高在50cm以上,株从多由生殖枝和长营养枝组成,叶子和枝条多分布在株体1/3以上部位,株型呈倒锥形。——下繁草。株高不超过50cm,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不多,株丛组成以短营养枝为主,叶子和枝条多集中于株体下部,距地面7cm以内的茎叶质量占整个株从质量的40%以上。B.1.3根系类型开花期,随机选择3个植株,观测其根系类型,根据模式图B.1及下列说明确定根系类型,其中根系模式图按照NY/T2658执行。a)直根系。主根明显粗长,垂直向下生长,各级侧根小于主根,斜伸向四周的根系b)须根系。主根不发达,由茎基部生出许多较长,粗组相似的不定根,呈须毛状的根系图B.1根系类型B.1.4茎生长习性开花期,采用目测法观察茎的生长习性。参照模式见图B.2及下列说明确定地上茎的生长习性,其B.1.6分蔚(分枝)类型开花期随机选择3个植株,观测其分蘖(分枝)方式,根据模式图B.4及下列说明确定其类型,其中分蘖(分枝》类型模式图按照NY/T2658执行。a)根茎型。地下分蘖节长出与主枝垂直的横走根茎。b)根蘖型。地下具有横走的根,其上具有不定芽,萌发生长形成地上枝。)疏从型。其分藥节处于1cm~5cm的土层中,侧枝与主枝成锐角方向发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形成新的侧枝,形成疏丛的株丛。d)密丛型。分蘖节位于土壤表面或接近地面。节间很短,嫩枝自分蘖节发生后,彼此紧贴母枝,平行向上生长,形成紧密的小丘状株丛,株丛中央是最老的部分。e)根茎一疏丛型。由短根茎把许多疏丛型株丛连在一起,形成稠密网状,其分渠节位于表土下f)匍訇型。由母株莲座状株丛的叶腋向各个方向生出匍匐茎,横卧地面向前生长。匍匐茎的节向下产生不定根,节部的腋芽向上产生枝。g)鳞茎型。在土壤中5cm~20cm处形成鳞茎。h)根颈丛生。具有较粗且人土较深的主根,常形成膨大的根颈并从此处分枝丛生。每个分枝上常分生侧枝,形成较发达的株丛)无茎莲座状。其叶直接从根颈长出,形成莲座状的叶从,植株不形成茎,花果着生在直接从根颈发出的花梗上。a)报茎型bg)鳞茎型h)根颁丛生D无茎莲座状图B.4分蘖(分枝)类型开花期,采用目测法观察叶片叶脉分枝的方式。参照模式图B.7及下列说明确定脉序a)羽状脉。指叶具有一条明显的主脉,两侧生羽状排列的侧脉。b)掌状脉。指几条较粗的,由叶片基部射出的叶脉。c)掌状三出脉。具有三条自叶基发出的主脉。d)离基三出脉。三条主脉稍离叶基发出e)平行脉。多数大小相似的显著叶脉呈平行排列,由基部至顶端或由中脉至边缘,没有明显的分枝,但最后一次分枝的细脉梢是汇合在一起的。B.1.12叶片形状开花期,采用目测法观察叶片形状。参照模式图B.8及下列说明确定叶形,其中叶片形状模式图按a)线状。叶片狭长,长为宽的5倍以上,呈线形。b)针形。十分细长而先端尖,形如针。c)条形。短而狭,长宽的5倍以上,且全部叶片近等宽d)剑形。长而稍宽,先端尖,常稍厚面强壮,形似剑e)钻形。长而细狭,自基部至顶端渐变细尖,叶常革质。f鳞形。状如鳞片。g)披针形。长为宽的3倍~4倍,中部以下最宽,向上渐尖h)矩圆形。长为宽的2倍~3倍,两边近平行,两端均圆。i)椭圆形。长为宽的3倍~4倍,中部最宽,两端均圆。j)卵形。长为宽的2倍或更少,中部以下最宽,向上渐狭。k)圆形。形如圆盘,长宽近相等。D心形。长宽比例如卵形,但基部宽圆面微凹,先端渐尖。m)菱形。呈等边的斜方形。n)匙形。全形狭长,上端宽而圆,向基部渐狭。o)扇形。顶端宽面圆,向基部渐狭。p)肾形。横径较长,宽略大于长,基部有缺口凹人q)曝形。稍弯曲呈镰状r)三角形。基部宽呈平截状,三边近等长。图B.8叶片形状开花期,采用目测法观察中部完整叶片的叶尖形状,参照模式图B.9及下列说明确定叶尖形状。a)急尖。叶端尖头成一锐角,而有直边。b)渐尖。叶端尖头稍延长,渐尖而有内弯的边。c)钝形。叶端钝或狭圆形。d)尖凹。叶端微凹入。e)微凹。叶端有一稍显著的缺刻D倒心形。叶端凹入,形成倒心形。g)硬尖。叶端有一利尖头。h)凸尖。叶端中脉延伸于外而成一短锐角。)芒尖。凸尖廷长,形成芒状的附属物。j)尾状。叶端渐狭长成长尾状附属物。a)急尖b)渐尖开花期,采用目测法观察中部完整叶片的叶基,面模式图B.10及下列说明确定叶基形状b)耳形。叶基两侧小裂片呈耳垂状h)偏斜。叶基部两侧不对称。i)抱茎。叶基部抱茎D渐狭2)截形b)偏斜D抱茎D穿茎开花期,采用目测法观察完整中部叶片的叶缘,参照模式图B.11及下列说明确定叶缘形状。a)全缘。叶缘成一连续的平线,不具任何齿缺。b)锯齿状。叶缘有尖锐的锯齿,齿尖向前。c)细锯齿缘。锯齿较细小。d)重锯齿缘。大锯齿上复生小锯齿。e)牙齿状。叶缘齿尖锐,两侧近等边,齿直而尖向外。0钝齿状。叶缘具有钝头的齿8)波状缘。叶边缘起伏如波浪状。h)深波状缘。叶边缘起伏大。开花盛期,采用目测法观察中部完整叶片的叶裂,参照模式图B.12及下列说明确定叶裂形状。a)羽状浅裂。叶片分裂深度为叶缘至中脉的1/3左右。b)羽状半裂。叶片分裂深度为叶缘至主脉的1/2左右。c)羽状全裂。叶片的裂片彼此完全分裂,形似复叶,但各裂片叶肉相互连贯,没有形成小叶柄d)掌状半裂。叶片分裂深度为由叶缘至主脉的1/2左右,形似掌状。e)倒向羽裂。裂片弯向叶基的羽状裂叶。D大头羽裂。顶端裂片远,较侧裂大而宽。n)心形)三角形a)总状花序。花序轴不分枝而较长,花多数有近等长的梗,随开花而花序轴不断伸长b)穗状花序。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梗或极短。e)肉穗花序。与穗状花序相似,但花序轴肥厚而肉质,为一佛焰苞所包围d)圆锥花序。花序轴上形成总状分枝的花序梗,花在花序梗上再组成总状花序。e)伞房花序。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梗不等长,下部的花梗长而上部的花梗短,整个花序的花几乎排列成一平面f)伞形花序。花梗近等长,花梗集生于花序轴的顶端,状如伞。g)头状花序。花无梗或近无梗,多数花集生于短而宽、平坦或隆起的花序轴顶端上,形成一头状体。h)单歧聚伞花序。顶芽发育成花后,仅有一个侧芽发育成侧枝:其长度超过主枝后,顶芽又形成一朵花。)二歧聚伞花序。顶芽形成花后,在花下面的一对侧芽同时萌发成两个侧枝,每一侧枝顶端只形成一朵花。j)多歧聚伞花序。顶芽形成一朵花后,其下数个侧芽发育成数个侧枝,顶端每生一花、花梗长短不一、节间极短、外形上类似伞形花序。k)轮伞花序。聚伞花序着生在对生叶的叶腋,花序轴及花梗极短,呈轮状排列。e)伞房花序D伞形花序g)头状花序h)单歧聚伞花序图B.16花序类型B.1.22花颜色盛花期,在正常一致的光照条件下,观察花冠的基本颜色。分为白色、黄色、红色、蓝色和紫色。花株种子产量的平均值,记载数据精确至0.01g。B.4.4分蔺(枝)数成(完)熟期,随机抽取10株,调查每一株丛的分葉(枝)数。结果以平均值表示。开花期,随机取样10株(丛),上繁草测量自地面到植株最上部叶片自然状态下最高部位的高度:下繁草测量至叶层自然状态下最高部位的高度。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