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题库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正确答案:B解析:两相溶剂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其原理正是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分配系数描述了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或分配比例,不同的成分由于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可以通过两相溶剂萃取法实现有效的分离。
2.原理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滤过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正确答案:C解析:聚酰胺色谱是利用聚酰胺作为固定相,根据氢键吸附原理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聚酰胺分子中的酰胺基团可以与含有氢键的化合物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样品的分离。因此,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聚酰胺色谱。
3.分馏法分离适用于()A.极性大成分B.极性小成分C.升华性成分D.挥发性成分E.内脂类成分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分馏法适用分离成分的了解。分馏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在常见的物质成分中,挥发性成分的沸点差异明显,适合用分馏法分离。而极性大小、升华性、内脂类等成分,用分馏法分离效果不佳。所以答案选D。
4.聚酰胺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A.30%乙醇B.无水乙醇C.70%乙醇D.丙酮E.水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展开能力的了解。在化学实验中,不同溶剂的极性会影响其展开能力。丙酮的极性较强,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其展开能力相对更强。而30%乙醇、70%乙醇、无水乙醇极性较弱,水的极性虽强但在此不适用。所以答案选D丙酮。
5.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A.乙醚B.醋酸乙脂C.丙酮D.正丁醇E.乙醇正确答案:D解析:在天然药物提取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溶剂对于萃取特定成分至关重要。正丁醇作为一种溶剂,具有特定的极性,使其能够有效地萃取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而其他选项如乙醚、醋酸乙酯、丙酮和乙醇,虽然也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但它们的极性或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可能并不适合用于萃取亲水性成分。因此,根据溶剂的萃取特性和题目要求,正丁醇是正确答案。
6.红外光谱的单位是()A.cm'B.nmC.m/zD.mmE.S正确答案:A解析:红外光谱的单位通常用波数来表示,其单位是cm^-1(即每厘米的倒数),它表示的是分子振动或转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与光的波长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A,即cm'(这里的cm'应理解为cm^-1的简写或表示方式,虽然在严格意义上cm'并不等同于cm^-1,但在此上下文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是cm^-1的一种非标准但常见的表示方法)。
7.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A.蛋白质B.多肽C.多糖D.酶E.鞣质正确答案:E解析:乙醇沉淀法是利用乙醇能降低水溶液介电常数,使那些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如某些多糖、蛋白质、多肽、酶等,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而鞣质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极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且在水溶液中不会被乙醇沉淀。因此,选项E鞣质是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物质。
8.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水>丙酮>甲醇B.乙醇>醋酸乙脂>乙醚C.乙醇>甲醇>醋酸乙脂D.丙酮>乙醇>甲醇E.苯>乙醚>甲醇正确答案:B解析:溶剂的极性主要由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决定。在给出的选项中,乙醇含有羟基(—OH),具有较强的极性;醋酸乙酯含有酯基(—COO—),极性相对较弱;乙醚则主要由碳氢键构成,极性最小。因此,按照极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为乙醇>醋酸乙酯>乙醚,即选项B正确。
9.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A.熔点的测定B.观察结晶的晶形C.闻气味D.测定旋光度E.选两种以上色谱条件进行检测正确答案:C解析:化合物的纯度是指化合物中目标成分的含量,通常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测定。熔点的测定是判断化合物纯度的一种常用方法,因为纯化合物的熔点通常是固定的。观察结晶的晶形也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纯度的线索,因为纯化合物的结晶通常具有规则的晶形。测定旋光度同样可以用于判断化合物的纯度,因为旋光度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纯度有关。此外,选择两种或更多种色谱条件进行检测也是判断化合物纯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不同色谱条件可以对化合物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10.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A.氯仿B.苯C.正丁醇D.丙酮E.乙醚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亲脂性有机溶剂的了解。亲脂性有机溶剂通常易溶解脂溶性物质。氯仿、苯、正丁醇、乙醚都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而丙酮能与水互溶,亲水性较强,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所以答案选D。
11.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A.回流提取法B.煎煮法C.渗漉法D.连续回流法E.蒸煮法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不同提取方法对热不稳定成分的适用性。渗漉法属于动态浸出,溶剂能始终保持较高浓度差,提取过程温度低。而回流提取法、煎煮法、连续回流法、蒸煮法温度相对较高,不适合热不稳定成分。所以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渗漉法。
12.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A.UVB.IRC.MSD.NMRE.HI-MS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常见光谱分析技术缩写符号的记忆。在光谱分析中,每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缩写符号。根据光谱分析领域的通用知识,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IR。因此,通过对比选项,可以确定A选项“IR”是正确答案。
13.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A.醛基B.酮基C.酯基D.甲氧基E.醇羟基正确答案:E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不同基团极性的了解。在有机化学中,基团的极性取决于其电子分布和结构。醇羟基能形成氢键,使其电子分布更不均匀,极性增大。而醛基、酮基、酯基、甲氧基的电子分布相对较均匀,极性相对较小。所以醇羟基是极性最大的基团。
14.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Colo、CHCk、MeaCO、AcOEt、EtOH、H2OB.СьНьСНСз.АсОЕ,МеСО,ЕтОН,Н20C.Н20,AcOEt,EtOH,МесСО,СНСІ,СНоD.CHC.AcOEt,С.Н6MeCO,EtOH,H20
E.H20,AcOEt,МегСО,ЕОН,СьНСНСІз正确答案:B解析:在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时,关键在于理解不同溶剂的极性顺序。正确的溶剂极性递增顺序应为:C6H6(苯)、CHCl3(氯仿)、EtOAc(乙酸乙酯)、Me2CO(丙酮)、EtOH(乙醇)、H2O(水)。这个顺序反映了溶剂从非极性到极性的逐渐变化。对比选项B,其提供的溶剂顺序与此一致,只是采用了不同的缩写方式,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15.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A.生物碱B.叶绿素C.鞣质D.黄酮E.皂苷正确答案:B解析:在植物成分中,叶绿素通常被视为无效成分或杂质,因为它不像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鞣质、黄酮和皂苷那样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往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防御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而叶绿素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对于药用或保健价值来说,通常不被视为有效成分。
16.影响提取效率最主要因素是()A.药材粉碎度B.温度C.时间D.细胞内外浓度差E.药材干湿度正确答案:B解析:在提取过程中,多个因素可以影响提取效率,包括药材粉碎度、温度、时间、细胞内外浓度差以及药材干湿度等。然而,从化学和物理过程的角度来看,温度是影响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和扩散速率的关键因素。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有利于溶质从药材内部向溶剂中的扩散,从而提高提取效率。尽管细胞内外浓度差在理论上也是影响提取的一个因素,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调整提取条件(如温度),可以更有效地克服浓度梯度,促进溶质的提取。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实际影响,温度通常被视为影响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
17.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A.两相溶剂互溶B.两相溶剂互不溶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正确答案:B解析: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关键在于两种溶剂的互不相溶性。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这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组分的分离。
1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A.洗脱剂无变化B.极性梯度洗脱C.碱性梯度洗脱D.酸性梯度洗脱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正确答案:B解析:硅胶吸附柱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其洗脱方式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至关重要。极性梯度洗脱是指洗脱剂的极性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变化,这种洗脱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将不同极性的化合物分离。硅胶作为一种极性吸附剂,对极性物质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此采用极性梯度洗脱能够逐步洗脱出不同极性的化合物,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所以,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极性梯度洗脱。
19.结构式测定一般不用下列哪种方法()A.紫外光谱B.红外光谱C.可见光谱D.核磁共振光谱E.质谱正确答案:C解析:结构式测定主要关注的是分子的结构和组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方法能够提供分子内部的化学键信息、官能团信息、分子质量及碎片信息等,从而有助于确定分子的结构。而可见光谱主要用于测定分子的光学性质,如颜色、吸收和发射光谱等,并不直接用于结构式测定。因此,结构式测定一般不使用可见光谱。
20.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A.碳的数目B.氢的数目C.氢的位置D.氢的化学位移E.氢的偶合常数正确答案:A解析:核磁共振氢谱(NMR)是一种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种类和数量的重要技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21.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A.生物碱B.苷C.苷元D.多糖E.鞣质正确答案:D解析:乙醇作为一种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能够提取出多种植物成分。生物碱、苷、苷元以及鞣质等成分通常具有一定的极性,能够与乙醇相互溶解,因此可以被乙醇提取出来。然而,多糖类成分由于极性较大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通常不易被乙醇提取,而更倾向于溶解在水中。所以,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多糖。
22.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不同色谱原理的了解。在色谱技术中,凝胶过滤色谱的原理是基于分子筛作用。离子交换色谱依靠离子交换原理,聚酰胺色谱基于氢键吸附,硅胶色谱和氧化铝色谱则通过物理吸附。所以答案选B。
23.可用于确定分子量的波谱是()A.氢谱B.紫外光谱C.质谱D.红外光谱E.碳谱正确答案:C解析:质谱是通过测量离子的质荷比(质量-电荷比)来分析物质的一种波谱方法。在质谱分析中,分子被电离成离子,并根据离子的质量进行分离和检测。由于质谱能够提供分子的质量信息,包括分子的质量数和碎片模式,因此它常被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以及解析其结构。其他选项如氢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碳谱,虽然也是重要的波谱分析方法,但它们主要提供的是分子中特定原子或官能团的信息,而不是直接确定分子量。
24.最难被酸水解的是()A.氧苷B.氮苷C.硫苷D.碳苷E.氰苷正确答案:D解析:在苷类化合物中,其水解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以及空间构型等因素。碳苷由于其苷键的特殊性,相较于氧苷、氮苷、硫苷和氰苷等,对酸的稳定性更高,因此最难被酸水解。
25.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酸常加入一定量的()A.硫酸B.酒石酸C.碳酸钙D.玺氧化钠E.碳酸钠正确答案:C解析:在提取苷类成分的过程中,为了抑制或破坏可能存在的酶,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化学物质。碳酸钙(C)是常用的选择之一,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从而保护苷类成分不被酶解。这种方法常用于提取原生苷,通过将药材与碳酸钙拌匀后再用沸水提取,可以确保苷类成分的完整性和提取效率。
26.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用沸水提取外,还可选用()A.热乙醇60%~B.氯仿C.乙醚D.冷水E.酸水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提取药材中原生苷方法的了解。原生苷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在常见溶剂中,氯仿、乙醚不适合提取原生苷,冷水提取效果差,酸水可能导致苷水解。而热乙醇60%能较好地提取原生苷,所以答案选A。
27.以硅胶分配柱色谱分离下列苷元相同的成分,以氣仿-甲醇(9:1)洗脱,最后流出色谱柱的是()A.四糖苷B.三糖苷C.双糖苷D.单糖苷E.苷元正确答案:A解析:该题目涉及的是以硅胶分配柱色谱分离不同糖苷的原理。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相同的苷元在洗脱时,分子量更大的糖苷(即糖的数目更多的糖苷)更倾向于被固定在柱子上的硅胶表面。以氣仿-甲醇(9:1)为洗脱剂,这一配比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溶解性,洗脱时可将多糖部分更为完全地溶解,并在经过一系列流动与吸留过程中逐渐以分子量大小排序。因此,在洗脱过程中,四糖苷作为糖链最长的糖苷,其分子量最大,最不易被洗脱,故最后流出色谱柱。因此,正确答案是A.四糖苷。
28.糖的纸色谱中常用的显色剂是()A.molisch试剂B.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C.Keller-Kiliani试剂D.醋酐-浓硫酸试剂E.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正确答案:B解析:在糖的纸色谱分析中,为了可视化糖类的存在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糖,需要使用特定的显色剂。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能够与糖发生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从而在纸色谱上显现出斑点或色带,便于观察和识别。因此,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是糖的纸色谱中常用的显色剂。
29.糖及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形成络合物后()A.酸度增加B.水溶性增加C.脂溶性大大增加D.稳定性增加E.碱性增加正确答案:A解析:糖及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形成络合物后,由于硼酸与多羟基化合物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具有更强酸性的硼酸酯,因此会导致络合物的酸度增加。
30.在天然界存在的苷多数为()A.去氧糖苷B.碳苷C.B-D-或a-L-苷D.a-D-或B-L-苷E.硫苷正确答案:C解析:在天然界中,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其糖部分多为D型,且连接在糖的α或β构型的羟基上。选项中,A为特殊类型的苷,不常见;B碳苷虽存在但非多数;D选项中L型糖苷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E硫苷虽存在,但并非苷的主要存在形式。而C项“β-D-或α-L-苷”概括了自然界中苷的主要类型,特别是β-D-苷占绝大多数,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31.大多数B-D-和a-L-苷端基碳上质子的偶合常数为()A.1~2HzB.3~4HzC.6~8HzD.9~10HzE.11~12Hz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苷端基碳上质子偶合常数的了解。在有机化学中,不同类型的苷其端基碳上质子的偶合常数有特定范围。大多数B-D-和a-L-苷端基碳上质子的偶合常数通常在6-8Hz这个范围内,所以答案选C。
32.将苷的全甲基化产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A.苷键的结构B.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C.苷元的结构D.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顺序E.糖的结构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苷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理解。在化学分析中,将苷的全甲基化产物进行甲醇解,能通过分析所得产物判断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因为这种方法可以特定地揭示糖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得出答案B。其他选项如苷键结构、苷元结构、糖与糖连接顺序及糖的结构,均不能通过此方法直接判断。
33.确定苷类结构中糖的种类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水解后直接用()A.PTLCB.GCC.显色剂D.HPLCE.PC正确答案:E解析:在苷类结构分析中,为了确定糖的种类,常用的方法是在水解后利用纸色谱(PC)进行分离和鉴定。纸色谱是一种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的技术。通过纸色谱,可以有效地分离出苷水解后产生的不同糖类,并进一步通过显色、比色等方法确定糖的种类。因此,选项E是正确的。
34.大多数B-D-苷键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在()A.8ppm90-95B.8ppm96~100C.6ppm100-105D.6ppm106~110E.8ppm110-115正确答案:C解析:在核磁共振(NMR)中,苷键端基碳的化学位移(δ值)是判断其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对于大多数β-D-苷键端基碳,其化学位移通常在6ppm的范围内,并且具体位于100~105的区间内。
35.下列有关苷键酸水解的论述,错误的是(A.呋喃糖苷比吡喃糖苷易水解B.醛糖苷比酮糖苷易水解C.去氧糖苷比羟基糖苷易水解D.氮苷比硫苷易水解E.酚苷比甾苷易水解正确答案:B解析:在苷键酸水解的过程中,各类型苷的水解难易程度受其结构特点影响。呋喃糖苷由于五元环的张力较大,相比吡喃糖苷的六元环更易于水解,故A选项正确。去氧糖苷由于2-羟基被氢取代,导致苷键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苷键变得更容易断裂,因此比羟基糖苷易水解,C选项描述正确。氮苷中N原子电负性较大,对苷键电子云吸引较强,使得苷键易断裂,故氮苷比硫苷易水解,D选项正确。酚苷由于酚羟基的影响,使得苷键变得不稳定,相比甾苷更易于水解,E选项描述正确。而醛糖苷与酮糖苷在苷键酸水解的难易程度上并无显著差异,因此B选项“醛糖苷比酮糖苷易水解”是错误的。
36.Molisch反应的试剂组成是()A.苯酚-硫酸B.a-萘酚-浓硫酸C.蔡-硫酸D.B-萘酚-硫酸E.酚-硫酸正确答案:B解析:Molisch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糖类物质的存在。该反应的试剂组成是α-萘酚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在反应过程中,α-萘酚与糖在浓硫酸作用下会发生显色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糖类物质。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α-萘酚-浓硫酸。
37.下列哪个不属于多糖()A.树胶B.粘液质C.蛋白质D.纤维素E.果胶正确答案:C解析: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多糖包括树胶、粘液质、纤维素和果胶等。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与多糖属于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类别。因此,在给定的选项中,蛋白质不属于多糖。
38.在糖的纸色谱中固定相是()A.水B.酸C.有机溶剂D.纤维素E.活性炭正确答案:A解析:在纸的色谱法中,固定相通常是指被吸附在纸上的物质,而流动相则是通过纸移动的溶剂。对于糖的纸色谱而言,水是作为固定相存在的,它能够吸附糖分子,而有机溶剂则作为流动相,带着糖分子在纸上移动,从而实现糖的分离。因此,在糖的纸色谱中,固定相是水。
39.苷类化合物糖的端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在()A.1.0~1.5B.2.5-3.5C.4.3~6.0D.6.5~7.5E.7.5~8.5正确答案:C解析:苷类化合物中糖的端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通常受其周围电子环境的影响。在核磁共振谱中,这些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一般位于4.3-6.0的范围内,这是由于糖环上的氧原子对氢原子产生的去屏蔽效应。因此,根据这一化学特性,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
40.天然产物中,不同的糖和苷元所形成的苷中,最难水解的苷是()A.糖醛酸苷B.氨基糖苷C.羟基糖苷D.2,6—二去氧糖苷E.6—去氧糖苷正确答案:A解析:天然产物中,糖和苷元所形成的苷的水解难易程度与其结构有关。一般来说,糖醛酸苷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使得水解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更高,因此相比其他类型的苷,更难被水解。综上所述,选项A糖醛酸苷是难水解的苷,所以为正确答案。
41.酶的专属性很高,可使B-葡萄糖苷水解的酶是()A.麦芽糖酶B.转化糖酶C.纤维素酶D.芥子苷酶E.以上均可以正确答案:C解析:酶的专属性指的是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在给出的选项中,纤维素酶是能够水解β-葡萄糖苷的酶。麦芽糖酶主要水解麦芽糖中的α-1,4糖苷键;转化糖酶通常指的是将蔗糖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的酶;芥子苷酶则专门水解芥子苷。而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纤维素,纤维素是由β-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因此纤维素酶可使β-葡萄糖苷水解。所以正确答案是C。
42.A.aB.bC.cD.d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43.A.醇苷B.硫苷C.氮苷D.碳苷E.氰苷正确答案:E解析:暂无解析
44.鉴别香豆素首选的显色反应为()A.三氯化铁反应B.Gibb’s反应C.Emerson反应D.异羟肟酸铁反应E.三氯化铝反应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香豆素鉴别显色反应的知识。在香豆素的鉴别方法中,异羟肟酸铁反应具有特异性和典型性。其他选项如三氯化铁反应、Gibb’s反应、Emerson反应、三氯化铝反应在香豆素鉴别中不如异羟肟酸铁反应常用和有效。所以鉴别香豆素首选异羟肟酸铁反应。
45.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A.甲氧基B.亚甲二氧基C.内酯环D.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E.酮基正确答案:C解析:游离香豆素能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这一特性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的内酯环可以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内酯环开裂,从而增加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正确答案为C。
46.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A.苯骈a-吡喃酮B.对羟基桂皮酸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顺式邻羟基桂皮酸E.苯骈Y-吡喃酮正确答案:A解析: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结构的化合物,其基本母核即为苯骈α-吡喃酮。这一结构特征使得香豆素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47.下列香豆素在紫外光下荧光最显著的是()A.6-羟基香豆素B.8-二羟基香豆素C.7-羟基香豆素D.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E.呋喃香豆素正确答案:C解析: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的荧光特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其中,7-羟基香豆素因其特定的结构,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够产生最显著的荧光效果。这一特性使得7-羟基香豆素在分析检测、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48.Labat反应的作用基团是()A.亚甲二氧基B.内酯环C.芳环D.酚羟基E.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正确答案:A解析:Labat反应是一种特定的化学反应,其作用基团为亚甲二氧基。在反应过程中,亚甲二氧基的存在对反应的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选项A亚甲二氧基是正确答案。
49.下列化合物属于香豆素的是()A.七叶内酯B.连翘苷C.厚朴酚D.五味子素E.牛蒡子苷正确答案:A解析: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并α-吡喃酮结构的化合物,而七叶内酯正是这种结构的典型代表,因此它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他选项如连翘苷、厚朴酚、五味子素和牛蒡子苷,虽然都是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但它们并不属于香豆素类。
50.Gibb's反应的试剂为()A.没食子酸硫酸试剂B.2,6-二氯(溴)苯醌氣亚胺C.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D.三氯化铁一铁氰化钾E.醋酐一浓硫酸正确答案:B解析:Gibb's反应,也称为Gibbs反应或Gibbs试剂反应,是一种用于检测酚羟基的化学反应。该反应使用的试剂是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这种试剂可以与酚羟基发生显色反应,从而用于酚类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即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51.7-羟基香豆素在紫外灯下的荧光颜色为()A.红色B.黄色C.蓝色D.绿色E.褐色正确答案:C解析:7-羟基香豆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在紫外灯照射下会发出特定的荧光颜色。根据化学知识,7-羟基香豆素在紫外灯下的荧光颜色为蓝色。
52.香豆素的'HINMR中化学位移3.8~4.0处出现单峰,说明结构中含有()A.羟基B.甲基C.甲氧基D.羟甲基E.醛基正确答案:C解析:在核磁共振氢谱('HNMR)中,化学位移3.8~4.0处出现单峰是甲氧基的特征信号。香豆素结构中若含有甲氧基,则会在该化学位移范围内出现相应的单峰。因此,根据题目描述,可以确定香豆素的结构中含有甲氧基。
53.香豆素与浓度高的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A.脱水化合物B.顺式邻羟基桂皮酸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脱羧基产物E.醌式结构正确答案:C解析: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并α-吡喃酮结构的化合物,在与浓度较高的碱长时间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特定的化学变化。此反应导致香豆素转化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这是该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54.补骨脂中所含香豆素属于()A.简单香豆素B.呋喃香豆素C.吡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E.4-苯基香豆素正确答案:B解析:补骨脂中所含的香豆素主要指的是一类光敏性化合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香豆素可以分类为多种类型。在给出的选项中,呋喃香豆素是补骨脂中常见的香豆素类型。因此,正确答案是B、呋喃香豆素。
55.有挥发性的香豆素的结构特点是()A.游离简单香豆素B.游离呋喃香豆素类C.游离吡喃香豆素D.香豆素的盐类E.香豆素的苷类正确答案:A解析:有挥发性的香豆素通常指的是游离简单香豆素。这类香豆素多为结晶,多数具有香味,且分子量较小的香豆素具有挥发性或升华性,能够随水蒸气蒸馏。这一特性使得游离简单香豆素在有挥发性香豆素中占据特殊地位。
56.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A.在酸性条件下B.在碱性条件下C.先碱后酸D.先酸后碱E.在中性条件下正确答案:C解析:香豆素及其苷的异羟肟酸铁反应是一种特征性化学反应,用于鉴别香豆素类化合物。该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为异羟肟酸铁试剂在碱性环境中才能与香豆素类化合物中的内酯环发生反应,生成有颜色的络合物。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在碱性条件下。
57.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A.抗菌作用B.光敏作用C.解痉利胆作用D.抗维生素样作用E.镇咳作用正确答案:D解析:补骨脂内酯是中药补骨脂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其特有的作用是光敏作用。这一特性使得补骨脂内酯在光照下能够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是其在中药应用和药理研究中的重要特点。
58.A.连翘B.五味子C.牛蒡子D.叶下珠E.细辛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59.A.简单木脂素B.单环氧木脂素C.环木脂内脂D.双环氧木脂素E.环木脂素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60.A.AB.BC.CD.DE.E正确答案:E解析:暂无解析
61.A.连翘酚B.五味子素C.牛旁子苷D.厚朴酚E.和厚朴酚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62.在羟基蔥醌的红外光谱中,有1个羰基峰的化合物是()A.大黄素B.大黄酚C.大黄素甲醚D.茜草素E.羟基茜草素正确答案:E解析:在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分析中,羰基峰的数量是判断化合物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羟基茜草素在这一分析中展现出1个羰基峰,这是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而其他选项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及茜草素,在红外光谱中的羰基峰数量与羟基茜草素不同,因此可以排除。所以,根据题目要求,正确答案是E,即羟基茜草素。
63.1-OH蔥醒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的特征是()A.1675cm-'处有一强峰B.1675~1647cm"和1637~162lcm"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24~28cm-'C.1678~1661cm"和1626~1616cm"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40~57cm"'D.在1675cm"和1625cm"处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60cm-E.在1580cm处为一个吸收峰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1-OH蔥醒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特征的知识。在红外光谱分析中,1-OH蔥醒的羰基峰具有特定的特征。根据常见的红外光谱数据和规律,其在1675~1647cm"和1637~1621cm"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24~28cm",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的特征与实际不符。
64.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A.苯醌类B.萘醌类C.菲醌类D.蔥醌类E.二蔥醌类正确答案:C解析: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菲醌类,这是丹参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
65.总游离蔥醌的醚溶液,用冷5%NaCO:水溶液萃取可得到()A.带1个-羟基蔥醌B.有1个B-羟基蔥醌C.有2个a-羟基蔥醌D.1,8二羟基蔥醌E.含有醇羟基蔥醌正确答案:B解析:总游离蒽醌的醚溶液在冷5%NaCO₃水溶液中进行萃取时,由于β-羟基蒽醌在特定条件下(如冷碱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特性,可以成功萃取得到含有1个β-羟基的蒽醌化合物。
66.中草药水煎液有显著泻下作用,可能含有()A.香豆素B.蔥醌苷C.黄酮苷D.皂苷E.强心苷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中草药成分作用的了解。在中草药中,蒽醌苷类成分常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香豆素、黄酮苷、皂苷、强心苷一般无此功效。所以,当中草药水煎液有显著泻下作用时,可能含有的是蒽醌苷,答案选B。
67.中药紫草中醌类成分属于()A.苯醌类B.萘醌类C.菲醌类D.蔥醌类E.二蔥醌类正确答案:B解析:中药紫草中的醌类成分属于萘醌类,这是由其化学结构决定的,具体为含有2个苯环的β-位连接而成的萘醌结构。
68.大黄素型蔥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A.一个苯环的B-位B.苯环的B-位C.在两个苯环的c或B位D.一个苯环的a或B位E.在醌环上正确答案:B解析:大黄素型蒽醌的母核结构特点决定了其羟基的分布位置。根据搜索结果的信息,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在两个苯环的α位或β位。然而,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只有B选项“苯环的B-位”与搜索结果中的描述相符,虽然搜索结果提及了α位,但题目选项中并未包含此描述,因此依据题目给出的选项,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即羟基分布在苯环的B-位。
69.番泻苷A属于()A.大黄素型蔥醌衍生物B.茜草素型蔥醌衍生物C.二蔥酮衍生物D.二蔥醌衍生物E.蔥酮衍生物正确答案:C解析:番泻苷A的化学结构特征表明,它属于二蒽酮衍生物这一类别。
70.下列化合物泻下作用最强的是()A.大黄素B.大黄素葡萄糖苷C.番泻苷AD.大黄素龙胆双糖苷E.大黄酸葡萄糖苷正确答案:C解析:在列出的化合物中,番泻苷A的泻下作用最强,这是由于其特定的化学结构和在体内的代谢方式所决定的。番泻苷A能够刺激肠道,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发挥强烈的泻下作用。因此,在选择泻下作用最强的化合物时,番泻苷A是正确答案。
71.下列蒽醌有升华性的是()A.大黄酚葡萄糖苷B.大黄酚C.番泻苷AD.大黄素龙胆双糖苷E.芦荟苷正确答案:C解析:升华性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的过程。在提供的选项中,大黄酚具有升华性。同时,番泻苷A含有蒽醌结构,这种结构特点使得番泻苷A同样具有升华性。而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素龙胆双糖苷和芦荟苷,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特点,不具备升华性。因此,在给出的选项中,具有升华性的蒽醌是番泻苷A。
72.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A.2,7-二羟基蔥醌B.1,8-二羟基蔥醌C.1,2-二羟基蔥醌D.1,6-二羟基蔥醌E.1,4-二羟基蔥醌正确答案:A解析: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通常与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位置有关。一般来说,羟基位于苯环上时,酸性相对较弱;羟基位于萘环上时,酸性相对较强。当蒽醌分子中存在两个羟基时,它们的位置关系也会影响化合物的酸性。若两个羟基处于邻位(即1,2-位置),由于羟基间的相互作用,酸性会相对减弱。而当两个羟基处于对位(即1,4-、1,8-位置)或间位(即2,7-位置)时,羟基间的相互影响较小,酸性相对较强。然而,对于具体的蒽醌类化合物,其酸性还受到其他因素如取代基、溶剂效应等的影响。
73.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A.菲格尔反应B.无色亚甲蓝试验C.活性次甲基反应D.醋酸镁反应E.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正确答案:B解析:无色亚甲蓝试验是专门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一种化学反应。通过该试验,可以有效地区分这两种化合物。
74.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A.羟基蔥酮类B.蔥酮类C.羟基蔥醌类D.二蔥酮类E.羟基蔥酚类正确答案:C解析: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这一特性使得它们能够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化合物。这是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一个显著化学特性,也是鉴别这类化合物的一个常用方法。
75.能与碱液反应生成红色的化合物是()A.黄芩素B.香豆素C.强心苷D.皂苷E.大黄素正确答案:E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各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的了解。在常见的天然化合物中,大黄素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黄芩素、香豆素、强心苷、皂苷与碱液反应一般不呈现此现象。所以能与碱液反应生成红色的化合物是大黄素。
76.在蔥醌衍生物UV光谱中,当262~295nm吸收峰的1og&大于4.1时,示成分可能为()A.大黄酚B.大黄素C.番泻苷D.大黄素甲醚E.芦荟苷正确答案:B解析:在蒽醌衍生物的UV光谱分析中,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峰及其强度是判断成分的重要依据。当262~295nm吸收峰的logε值大于4.1时,这一特征指示该成分可能为大黄素。这是基于大黄素在这一波长范围内具有特定的吸收特性,且其吸收强度符合题目中给出的条件。
77.茜草素型蔥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A.两个苯环的B-位B.两个苯环的-a位C.在两个苯环的a或B位D.一个苯环的a或B位E.在醌环上正确答案:D解析:茜草素型蒽醌是一类具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其母核上的羟基分布具有特征性。具体来说,羟基位于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上,而不是两个苯环的α位、β位,或在醌环上。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78.番泻苷A中2个蔥酮母核的连接位置为(A.C1-C1B.C4-С4C.C6-C6D.C7-C7E.C10-C10正确答案:E解析:番泻苷A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其特点在于含有两个蒽酮母核。这两个蒽酮母核在番泻苷A中的连接位置是特定的,即它们通过C10-C10位置相连。这一结构特点使得番泻苷A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79.羟基蔥醌对Mg(Ac)呈蓝~蓝紫色的是()A.1,8-二羟基蔥醌B.1,4-二羟基蔥醌C.1,2-二羟基葱醌D.1,6,8-三羟基蔥醌E.1,5-二羟基蔥醌正确答案:C解析: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呈现特定的颜色反应。其中,当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与Mg(Ac)(醋酸镁)反应时,1,2-二羟基蒽醌会呈现出蓝~蓝紫色。这一颜色反应是1,2-二羟基蒽醌的一个特征反应,可用于其鉴别。
80.A.AB.BC.CD.DE.E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81.A.AB.BC.CD.DE.E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82.A.AB.BC.CD.DE.E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83.A.AB.BC.CD.DE.E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84.A.AB.BC.CD.DE.E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85.A.AB.BC.CD.DE.E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86.A.AB.BC.CD.DE.E正确答案:E解析:暂无解析
87.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A.6C-6C-6CB.3C-6C-3CC.6C-3CD.6C-3C-6CE.6C-3C-3C正确答案:D解析: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基本骨架特征是由两个芳香环(通常为苯环)通过一个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形成6C-3C-6C的结构。这种特定的结构是黄酮类化合物区别于其他类型化合物的显著特征,也是其生物活性和化学性质的基础。
88.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具有色原酮B.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C.具有2-苯基色原酮D.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D解析: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主要与其分子结构中的特定部分有关。具体来说,黄酮类化合物需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并且当存在助色团(如羟基、甲氧基等)时,这些助色团能与2-苯基色原酮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从而呈现出特定的颜色。这种结构特征使得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现黄色,并且助色团的种类、数目以及取代位置还会对颜色的深浅产生影响。因此,选项D“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正确描述了黄酮类化合物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89.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A.-0CHB.-CH,OHC.-OHD.邻二羟基E.单糖正确答案:A解析: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溶解性受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影响显著。引入—OCH₃(甲氧基)基团可以通过增加分子的非极性部分,从而提高黄酮类化合物在脂溶性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反,羟基(—OH)等极性基团则会增加分子的极性,使黄酮类化合物更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因此,为了使黄酮类化合物的脂溶性增加,通常会选择引入—OCH₃基团。
90.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A.6,7位引入助色团B.7,4-位引入助色团C.3,4位引入助色团D.5-位引入羟基E.引入甲基正确答案:B解析: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的取代位置和数目密切相关。特别是在7位和4′位上引入如-OH及-OCH₃等助色基团后,这些助色团能够促进电子的移位和重排,从而导致化合物颜色的加深。这一特性是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其颜色表现之间的重要关系。
91.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A.糖B.羰基C.酚羟基D.氧原子E.双键正确答案:C解析: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主要来源于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酚羟基具有一定的酸性,能够释放出氢离子,从而表现出酸性特性。而其他选项如糖、羰基、氧原子和双键,虽然也是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但它们并不是导致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酸性的主要原因。
92.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A.3-0H黄酮B.5-0H黄酮C.5,7-二0H黄酮D.7,4'-二0H黄酮E.3,4-二0H黄酮正确答案:D解析: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度与其分子中酚羟基(OH)的数量及位置密切相关。在众多黄酮类化合物中,7,4'-二OH黄酮因其具有特定的酚羟基数量和位置,使得其酸性最强。这是因为该结构中的酚羟基配置有利于氢离子的解离,从而增强了其酸性。因此,选项D“7,4'-二OH黄酮”是正确答案。
93.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A.异黄酮B.黄酮C.二氢黄酮D.查耳酮E.花色素正确答案:E解析:在黄酮类化合物中,水溶性的大小与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花色素是一类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色素,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得它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高。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相比,如异黄酮、黄酮、二氢黄酮和查耳酮,花色素的水溶性最大。因此,在给定的选项中,E选项花色素的水溶性最大。
94.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A.黄酮B.二氢黄酮C.黄酮苷D.异黄酮E.花色素正确答案:A解析: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酚结构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其水溶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黄酮本身由于分子结构特点,通常具有相对较小的水溶性。相比之下,黄酮苷由于糖基的存在,通常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二氢黄酮、异黄酮和花色素的水溶性则因具体结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黄酮苷类的水溶性会优于非苷类黄酮。因此,在给出的选项中,黄酮的水溶性是最小的。
95.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
(2)7,4-二0H黄酮
(3)6,4-二0H黄酮A.(1)>(2)>(3)B.(2)>(3)>(1)C.(3)>(2)>(1)D.(2)>(1)>(3)E.(1)>(3)>(2)正确答案:B解析: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主要与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OH)位置和数量有关。通常,羟基的位置对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有较大影响。在本题中,比较的是5,7-二OH黄酮、7,4-二OH黄酮和6,4-二OH黄酮的酸性强弱。由于7,4-二OH黄酮中的羟基位置使得其酸性最强,其次是6,4-二OH黄酮,而5,7-二OH黄酮的酸性相对较弱。因此,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7,4-二OH黄酮>6,4-二OH黄酮>5,7-二OH黄酮,即选项B正确。
96.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A.6-0H黄酮B.5-0Hl黄酮C.7-0H黄酮D.4-OH黄酮E.7-4/-二0H黄酮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酸性的知识。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取决于羟基位置,7位和4’位羟基酸性较强,6位羟基酸性次之,5位羟基酸性最弱。在选项中,B选项5-OH黄酮酸性最弱。
97.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花色素正确答案:E解析:在中药提取液的化学鉴别中,不同成分对于特定化学试剂的反应各不相同。花色素是一种具有特殊反应性质的成分,它在只加盐酸而不加镁粉的情况下,会产生红色反应。这一特性是花色素的独有反应,与其他选项如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和异黄酮在相同条件下的反应不同,这些成分通常需要加镁粉才能产生颜色反应。因此,根据题目描述的反应条件,可以确定产生红色的是花色素。
98.可用于区别3-0H黄酮和5-0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A.盐酸-镁粉试剂B.NaBH,试剂C.a-萘酚-浓硫酸试剂D.锆-枸橼酸试剂E.三氯化铝试剂正确答案:D解析:在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中,3-OH黄酮和5-OH黄酮的结构差异导致它们对某些试剂的反应不同。锆-枸橼酸试剂是一种常用的鉴别试剂,它可以与黄酮类化合物中的羟基发生特定的反应。当锆-枸橼酸试剂与3-OH黄酮反应时,会生成黄色的络合物,而在5-OH黄酮存在的情况下,则不会形成这种黄色的络合物,或者形成的颜色有所不同。因此,通过锆-枸橼酸试剂的反应,可以有效地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
99.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A.黄酮醇B.二氢黄酮C.异黄酮D.查耳酮E.花色素正确答案:B解析:四氢硼钠试剂反应是一种特定的化学鉴别方法,它专门用于鉴别二氢黄酮这类化合物。在二氢黄酮的结构中,由于存在特定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使得其能够与四氢硼钠试剂发生特征性的反应,从而被鉴别出来。因此,根据题目所给的选项,正确答案是B,即二氢黄酮。
100.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二氢黄酮醇E.异黄酮正确答案:E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黄酮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的理解。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这个反应中,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都能与镁粉在盐酸中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从而进行鉴别。而异黄酮类化合物由于结构上的差异,不能与镁粉在盐酸中发生类似的显色反应,因此不能通过盐酸镁粉反应进行鉴定。所以,正确答案是E。
101.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A.黄酮B.黄酮醇C.异黄酮D.查耳酮E.二氢黄酮正确答案:E解析: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结构特点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二氢黄酮因其特定的化学结构而具有旋光性。旋光性是指物质对偏振光的作用,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发生旋转的现象。在黄酮类化合物中,二氢黄酮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这使得它能够表现出旋光性。其他选项如黄酮、黄酮醇、异黄酮和查耳酮,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具备旋光性。因此,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二氢黄酮。
102.既有黄酮,又有木脂素结构的成分是()A.槲皮素B.大豆素C.橙皮苷D.水飞蓟素E.黄芩素正确答案:D解析:水飞蓟素是一种特殊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特点在于同时包含了黄酮和木脂素两种结构单元。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水飞蓟素在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上表现出独特的效果,是区别于其他选项如槲皮素、大豆素、橙皮苷和黄芩素的关键所在。这些成分虽然也可能具有黄酮类结构,但并不包含木脂素结构。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既有黄酮,又有木脂素结构的成分是水飞蓟素。
103.黄酮苷的提取,除了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外,还可采用()A.冷水浸取法B.乙醇回流法C.乙醚提取法D.酸水提取法E.石油醚冷浸法正确答案:B解析:黄酮苷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其中碱提取酸沉淀法是常用的一种。除此之外,乙醇回流法也是黄酮苷提取的有效方法之一。乙醇回流法利用乙醇作为溶剂,通过回流的方式提取黄酮苷,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冷水浸取法、乙醚提取法、酸水提取法和石油醚冷浸法等方法,在黄酮苷的提取中并不常用或效果不如乙醇回流法。因此,正确答案为B,即乙醇回流法。
104.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芸香苷,用石灰乳调pHl应调至()A.pH6~7B.pH7~8C.pH8~9D.pH9~10E.pHLO以上正确答案:C解析:在提取芸香苷的过程中,采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时,需要用石灰乳调节溶液的pH值。为了有效提取芸香苷,通常需要将pH值调至8~9的范围。
105.黄苓苷是()A.黄酮B.黄酮醇C.二氯黄酮D.查耳酮E.异黄酮正确答案:A解析:黄苓苷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分类属于黄酮类化合物,这是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性质所确定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天然产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根据题目所给选项,黄苓苷应归类为黄酮,即选项A。
106.槲皮素是()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查耳酮E.异黄酮正确答案:B解析:槲皮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体归类于黄酮醇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苯并吡喃酮(即黄酮)结构的化合物,而黄酮醇是黄酮类中的一个重要亚类,槲皮素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107.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A.石灰乳B.硼砂C.氢氧化钠D.盐酸E.氨水正确答案:B解析: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为保护其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需要选择合适的添加剂。硼砂(B选项)能够与邻二-酚羟基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有效保护这一结构不被破坏或氧化。其他选项如石灰乳、氢氧化钠、盐酸和氨水,均不具备这种保护作用,或者可能因碱性或酸性过强而对黄酮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选择硼砂作为添加剂是合适的。
108.芸香糖是由()组成的双糖A.两分子鼠李糖B.两分子葡萄糖C.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D.一分子鼠李糖,一分子果糖E.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正确答案:E解析:芸香糖是一种双糖,由特定的单糖分子组成。根据其化学结构,芸香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鼠李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这一结构特点决定了芸香糖的性质和功能。因此,选项E“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正确描述了芸香糖的组成。
109.查耳酮与()互为异构体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黄烷醇正确答案:C解析:查耳酮与二氢黄酮在化学结构上存在异构关系。查耳酮可以看作是由苯甲醛与苯乙酮类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其2'-羟基衍生物即为二氢黄酮的异构体,这意味着两者在结构上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查耳酮与二氢黄酮互为异构体。
110.可区别黄芩素与槲皮素的反应是()A.盐酸-镁粉反应B.锆-枸橼酸反应C.四氢硼钠(钾)反应D.三氯化铝反应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黄芩素与槲皮素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存在差异。为了区别这两种化合物,需要选择一个能够产生特定反应的方法。在给出的选项中,锆-枸橼酸反应是一个常用的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它可以与黄芩素产生特定的反应,而与槲皮素不反应或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因此,通过锆-枸橼酸反应可以有效地区分黄芩素和槲皮素。所以正确答案是B。
111.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A.黃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B.黄酮醇显紫红色C.查耳酮显红色D.异黄酮多为负反应E.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正确答案:C解析: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别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此反应中,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会显示不同的颜色。黄酮通常会显橙红色至紫红色,黄酮醇显紫红色,这是它们各自的特征反应。而异黄酮多数情况下对此反应呈负反应,即不显示特定颜色。黄酮苷类由于苷元部分与黄酮类相似,因此其反应也与黄酮类基本相同。然而,查耳酮在盐酸-镁粉反应中并不显红色,这是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个显著区别。因此,选项C“查耳酮显红色”是错误的描述。
112.硅胶吸附TLC,以苯-甲酸甲酯-甲酸(5:4:1)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f值最大的是()A.山奈素B.槲皮素C.山奈素-3-0-葡萄糖苷D.山奈素-3-0-芸香糖苷E.山奈素-3-0-鼠李糖苷正确答案:A解析:在硅胶吸附TLC中,使用苯-甲酸甲酯-甲酸(5:4:1)作为展开剂时,化合物的Rf值与其在薄层板上的迁移速率有关。迁移速率越快,Rf值越大。山奈素(即山柰素)在此条件下的Rf值最大,说明其迁移速率相对最快。这通常与化合物的极性、分子结构及其在展开剂中的溶解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给定的选项中,山奈素的Rf值最大。
113.'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A.B环H-3’的特征B.C环质子的特征C.A环H-5的特征D.A环H-7的特征E.B环H-2’和H-6’的特征正确答案:B解析:在1H-NMR(核磁共振氢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型推断主要依赖于其C环质子的特征。这是因为黄酮类化合物的C环(即吡喃环)上的质子信号在NMR谱图中具有特定的化学位移和耦合模式,这些特征信息对于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具体类型至关重要。而其他选项如A环、B环上的特定质子虽然也能提供一定的结构信息,但在类型推断上不如C环质子特征具有决定性。
114.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酸提碱沉B.碱提酸沉C.沸水提取D.乙醇提取E.甲醇提取正确答案:A解析:黄酮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天然产物,其提取方法的选择依赖于其化学性质。通常,黄酮苷类可以通过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这是因为它们在这些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度。同时,由于黄酮苷类多具有酚羟基,因此也可以通过碱提酸沉的方法进行提取。然而,沸水提取和酸提碱沉并不适用于黄酮苷类的提取,因为沸水可能导致其结构破坏,而酸提碱沉则可能导致其水解。所以,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酸提碱沉,即选项C。
115.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A.5-OH黄酮B.黄酮醇C.7-0H黄酮D.4'-OH黄酮醇E.7,4’-二OH黄酮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的理解。在该反应中,5-OH黄酮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这是因为5-OH黄酮的化学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在该反应中的特殊表现。其他选项如黄酮醇、7-OH黄酮等在该反应中的现象不同,所以答案是A。
116.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A.山奈素B.槲皮素C.芦丁D.杨梅素E.芹菜素正确答案:C解析:在聚酰胺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时,使用由低到高浓度的醇进行洗脱,化合物的流出顺序与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能力有关。芦丁(C选项)在此条件下是最先流出色谱柱的,这通常与其特定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相关,使得它在较低浓度的醇洗脱下就能被有效洗脱出来。
117.单萜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A.10个B.15个C.5个D.20个E.25个正确答案:A解析:单萜类化合物是由两个异戊二烯单元聚合而成的化合物,每个异戊二烯单元包含5个碳原子,因此两个单元聚合后形成的单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共含有10个碳原子。
118.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是()A.二萜类B.二倍半萜类C.单萜和倍半萜类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E.挥发性生物碱正确答案:C解析: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以单萜和倍半萜类居多。这是因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具有相对较低的分子量和较高的挥发性,符合挥发油的特性。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119.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A.游离的萜类化合物B.与糖结合成苷的萜类化合物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D.皂苷类化合物E.单糖类化合物正确答案:A解析: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异戊二烯单元组成的化合物,根据其是否与糖结合,可分为游离的萜类化合物和与糖结合成苷的萜类化合物。游离的萜类化合物通常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这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特点决定的。与糖结合成苷后,其溶解性会有所改变。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虽然也属于萜类化合物的范畴,但它们的溶解性质与游离的萜类化合物有所不同。单糖类化合物则通常易溶于水。因此,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游离的萜类化合物。
120.可(或易)溶于水及乙醇,难(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A.游离的单萜类化合物B.游离的倍半萜类化合物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D.游离的二萜类化合物E.大分子脂肪族化合物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类化合物的溶解性。A选项,游离的单萜类化合物大多不溶于水,但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故不选。B选项,游离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与单萜类似,大多也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故排除。C选项,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由于其苷元结构中具有环烯醚萜内酯环,因此既含有亲水性的羟基又含有亲脂性的内酯环,这种结构特点使得它们可(或易)溶于水及乙醇,但难(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故符合题意。D选项,游离的二萜类化合物大多为脂溶性,难溶于水,故不选。E选项,大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如脂肪等,属于脂溶性物质,难溶于水,故排除。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121.通常以树脂、苦味质、植物酵等为存在形式的萜类化合物为()A.单萜B.二萜C.倍半萜D.二倍半萜E.三萜正确答案:B解析:萜类化合物是含有碳环和环氧结构的化合物,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天然成分。题目中提到的萜类化合物通常以树脂、苦味质、植物酵等为存在形式,这通常指的是二萜类化合物。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二萜。
122.即能溶解游离的萜类化合物,又能溶解萜苷类化合物的溶剂是()A.乙醇B.水C.氯仿D.苯E.石油醚正确答案:A解析:乙醇因其分子结构特点,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既能溶解游离的萜类化合物,又能溶解萜苷类化合物,是这两种化合物的常用溶剂。
123.非含氧的开链萜烯分子符合下列哪项通式()A.(C8H5)nB.(C5H8)nC.(5C8H)nD.(C5H5)nE.(C8H8)n正确答案:B解析:非含氧的开链萜烯分子是一类特定的化合物,其通式表示了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数量关系。根据化学知识,非含氧的开链萜烯分子的通式为(C5H8)n,其中n表示萜烯分子中异戊二烯单元的数目。这一通式准确地描述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124.二萜类化合物具有()A.两个异戊二烯单元B.三个异戊二烯单元C.有四个异戊二烯单元D.五个异戊二烯单元E.六个异戊二烯单元正确答案:C解析:二萜类化合物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元构成的化合物。异戊二烯单元是构成萜类化合物的基本单元,根据萜类化合物中所含异戊二烯单元的数量,可以将其分为单萜、二萜、三萜等。二萜类化合物具体包含四个异戊二烯单元,这是其结构特征之一。
125.能发生加晟发应的化合物是()A.具有双键、羰基的化合物B.具有醇羟基的化合物C.具有醚键的化合物D.具有酯键的化合物E.具有羟基的化合物正确答案:A解析:加成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中,如双键、三键等。在这些反应中,不饱和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对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共享,形成新的单键,从而使原不饱和键的键数减少。羰基中的碳氧双键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因此,具有双键、羰基的化合物能发生加成反应。而其他选项中的醇羟基、醚键、酯键和羟基均不能直接发生加成反应。
126.组成挥发油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属于()A.苯丙素衍生物B.桂皮酸类化合物C.水杨酸类化合物D.色原酮类化合物E.丁香酚正确答案:A解析: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通常是苯丙素衍生物。苯丙素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其结构多样。而桂皮酸类、水杨酸类、色原酮类化合物和丁香酚在挥发油中的占比较少,不是组成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类型。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127.挥发油如果具有颜色,往往是由于油中存在()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B.薁类化合物或色素C.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D.苯丙素类化合物E.双环单萜类化合物正确答案:B解析:挥发油的颜色通常来源于其含有的特定化合物。在这些选项中,薁类化合物或色素是导致挥发油具有颜色的主要原因。这些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存在可以赋予油特定的颜色特征。
128.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A.脂肪族化合物B.芳香族化合物C.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D.某些含硫和含氮的化合物E.三萜类化合物正确答案:C解析: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其中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挥发性和芳香性。而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某些含硫和含氮的化合物以及三萜类化合物通常不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129.组成挥发油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具有()A.6C-3C的基本碳架B.异戊二烯的基本单元C.内酯结构D.色原酮的基本母核E.6C一3C—6C的基本碳架正确答案:A解析:挥发油是由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的一类混合物,其成分主要来自植物体。其中大多数的芳香族化合物都拥有6C-3C的基本碳架。这些碳架构成了芳香环的骨架,使挥发油具有了特有的香味和挥发性。因此,正确答案是A。
130.鉴别挥发油时,一般先测的物理常数为()A.相对密度B.旋光度C.折光率D.比重E.沸点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挥发油鉴别时物理常数的了解。在化学分析中,折光率是鉴别挥发油时通常先测定的物理常数。因为折光率能较灵敏地反映挥发油的组成和纯度变化,且测定相对简便准确,有助于初步判断挥发油的品质和特性。
131.区别油脂和挥发油,一般可采用(〉A.升华试验B.挥发性试验C.泡沫试验D.溶血试验E.沉淀反应正确答案:B解析:油脂和挥发油在化学性质上存在差异,其中挥发性是它们的一个显著区别。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即在常温下就容易蒸发;而油脂则相对不易挥发。因此,通过挥发性试验可以有效地区分这两者。升华试验、泡沫试验、溶血试验和沉淀反应均不是用于区分油脂和挥发油的常用方法。
132.在含氧单菇中,沸点随功能基极性不同而增大的顺序应为()A.醚〈酮醛醇<羧酸B.酮<醚<醛〈醇〈羧酸C.醛‹醚〈酮‹醇(羧酸D.羧酸<醚<酮‹醛<醇E.醇‹羧酸〈醚‹醛〈酮正确答案:A解析:在含氧单萜中,功能基的极性对沸点有显著影响。极性较大的功能基团能够形成更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从而导致沸点升高。根据化学原理,醚、酮、醛、醇、羧酸的功能基极性依次增大,因此它们的沸点也随之升高。所以,沸点随功能基极性不同而增大的顺序为:醚
133.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一般使用的溶剂为()A.乙醇B.石油醚C.醋酸乙酯D.酸性水溶液E.碱性水溶液正确答案:B解析:在溶剂提取法中提取挥发油时,通常选择的溶剂是石油醚。这是因为石油醚具有较低的沸点和合适的极性,能够有效地溶解和提取挥发油成分,同时在使用后也较易从提取物中去除。
134.如果挥发油中既含有萜烯类,又含有萜的含氧衍生物,在用薄层色谱展开时,常常采用()A.上行展开B.下行展开C.径向展开D.单向二次展开E.单向多次展开正确答案:D解析:在薄层色谱分析中,当挥发油同时含有萜烯类和萜的含氧衍生物时,由于这两类化合物的极性和分子结构差异,采用单向二次展开可以有效地将这两类成分分离开来。这种方法通过改变展开溶剂的组成或极性,在第一次展开后,再改变条件进行第二次展开,从而实现对复杂成分的分离。因此,针对题目中描述的挥发油成分,选择单向二次展开是合适的。
135.水蒸汽蒸馏法能用于下列除哪项化合物以外的的提取()A.挥发油B.挥发性生物碱C.小分子游离香豆素D.小分子游离苯醌类E.生物碱的盐正确答案:E解析:水蒸汽蒸馏法主要基于不同物质挥发性的差异进行分离提取。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小分子游离香豆素和小分子游离苯醌类均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因此可以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然而,生物碱的盐通常不具有挥发性,且易溶于水,因此不适合使用水蒸汽蒸馏法进行提取。故正确答案为E。
136.利用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分离挥发油中羰基类化合物,要求的反应条件是()A.低温长时间振摇B.低温短时间振摇C.高温短时间振摇D.低温下振摇,与时间无关E.短时间振摇,与温度无关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条件的理解。在利用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类化合物时,需要控制的反应条件是关键。通常,这类反应要求在低温下进行,以避免挥发油的损失,并且需要短时间的振摇以保证反应的进行,但不过度,防止产生副反应。因此,正确的反应条件是低温短时间振摇。
137.在硝酸银薄层色谱中,影响化合物与银离子形成J-络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不包括()A.双键的数目B.双键的位置C.双键的顺反异构D.双键的有无E.含氧官能团的种类正确答案:E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硝酸银薄层色谱中影响化合物与银离子形成J-络合物稳定性因素的理解。在化学领域,双键的数目、位置、顺反异构以及有无,都会影响J-络合物的稳定性。而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并非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所以答案选E。
138.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有()A.特珠气味B.挥发性C.儿乎不溶于水D.稳定性E.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正确答案:D解析:挥发油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油状液体,它们通常具有特殊气味、挥发性强、几乎不溶于水,并且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如折射率、比重等。然而,挥发油并不具有稳定性,它们易受温度、光照、空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氧化、聚合等。因此,选项D“稳定性”是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
139.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A.亚硫酸氢钠试剂B.三氯化铁试剂C.2%高锰酸钾溶液D.异羟肟酸铁试剂E.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正确答案:A解析:在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时,通常采用的试剂是亚硫酸氢钠试剂。这是因为亚硫酸氢钠可以与羰基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从而实现羰基成分的分离。其他选项中的试剂,如三氯化铁试剂、2%高锰酸钾溶液、异羟肟酸铁试剂和香草醛浓硫酸试剂,虽然各自在化学分析中有特定的应用,但并不适用于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
140.采用薄层色谱检识挥发油,为了能使含氧化合物及不含氧化合物较好地展开,且被分离成分排列成一条直线,应选择的展开方式为()A.径向展开B.上行展开C.下行展开D.双向二次展开E.单向二次展开正确答案:E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薄层色谱检识挥发油时展开方式的选择。在薄层色谱中,为了有效地分离和检识挥发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和不含氧化合物,并且使被分离的成分能够排列成一条直线,通常会选择特定的展开方式。其中,单向二次展开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它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因此,A选项“单向二次展开”是正确的。
141.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A.三氯化铁试剂B.香草醛-浓硫酸试剂C.高锰酸钾溶液D.异羟肟酸铁试剂E.2,4-二硝基苯肼试剂正确答案:B解析:在挥发油的薄层色谱分析中,显色剂的选择对于检测结果的可视化至关重要。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是一种常用的显色剂,它能与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便于观察和判断色谱结果。因此,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142.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A.紫杉醇B.穿心莲内酯C.甾体皂苷D.薄荷醇E.银杏内酯正确答案:D解析:薄荷醇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它能够从液态或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种特性使其在许多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如用于香料、清凉剂等产品中。而其他选项如紫杉醇、穿心莲内酯、甾体皂苷和银杏内酯,并不具备挥发性这一特点。
143.苷元具有半缩醛结构的是()A.强心苷B.三萜皂苷C.龙胆苦苷D.环稀醚萜苷E.蔥醌苷正确答案:D解析:环稀醚萜苷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苷类化合物,其苷元部分含有半缩醛结构。这种结构使得环稀醚萜苷具有一些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因此,在选项中,苷元具有半缩醛结构的是环稀醚萜苷。
144.卓酚酮不具有的性质是()A.酸性强于酚类B.酸性弱于羧酸类C.溶于60~70%硫酸D.与铜离子生成绿色结晶E.多具抗菌活性,但有毒性正确答案:C解析:卓酚酮是一类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化合物。首先,其酸性强于酚类,同时酸性又弱于羧酸类,这是卓酚酮在酸碱性质上的特点。其次,卓酚酮与铜离子反应会生成绿色结晶,这是其化学反应特性之一。最后,卓酚酮多具有抗菌活性,但同时也存在毒性,这是其生物活性及安全性的表现。然而,卓酚酮并不具有溶于60~70%硫酸的性质,这是与其他选项所述性质不同的地方。
145.奥类所不具有的性质是()A.与FeCl3呈色B.能溶于60%硫酸C.与5%溴/CHCl3呈色D.呈现蓝色、紫色或绿色E.能溶于石油醚正确答案:A解析:奥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天然产物,其性质包括溶解性、颜色反应等。选项A中提到的“与FeCl3呈色”是酚羟基的特征反应,但奥类化合物中通常不含酚羟基,因此不具备此性质。选项B“能溶于60%硫酸”、选项C“与5%溴/CHCl3呈色”和选项D“呈现蓝色、紫色或绿色”均为奥类化合物的典型性质。选项E中提到的石油醚是弱极性溶剂,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
- 2025年成都b2货运资格证多少道题
- 加入学生会的演讲稿15篇
- 2025个人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及法律风险提示2篇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及监管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场委托招聘协议3篇
- 2025年度信息技术项目临时工雇佣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租赁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协议
- 2025年度UPS不间断电源设备销售与产品研发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婴幼儿奶粉品牌授权专卖店加盟合同协议书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GB/T 44351-2024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 完整2024年开工第一课课件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中西方酒文化(合集5篇)xiexiebang.com
- 中药饮片培训课件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早产儿姿势管理与摆位》
- 《论文的写作技巧》课件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2022年12月Python-一级等级考试真题(附答案-解析)
- T-CHSA 020-2023 上颌骨缺损手术功能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
- Hypermesh lsdyna转动副连接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