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州市2024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地理命题人:胡志良(永州三中)田纯(东安一中)钟宇航(蓝山一中)审题人:满仁勇(市教科院)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此后,航天员乘组开展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空间站曾于8月5日左右,因地球发生的大磁暴导致高度下降。下图为中国空间站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国空间站属于()A.小行星 B.卫星 C.流星 D.恒星2.航天员乘组开展出舱活动时,不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A.低压和缺氧 B.温度的剧烈变化 C.强辐射 D.大风3.引起地球大磁暴的太阳活动及对应圈层,匹配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日冕层 B.日珥——光球层C.耀斑——色球层 D.太阳风——色球层【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解】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A错误;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中国空间站是人类发射进入太空的飞行器,它围绕地球运行,因此符合卫星的定义,B正确;流星是夜晚天空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中的流星体(通常是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尘埃的碎片)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中国空间站并非流星体,也不会在大气中燃烧,C错误;太阳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中国空间站显然不是一颗恒星,D错误。故选B。【2题详解】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层,外部空间几乎是真空,气压极低,同时也没有氧气可供呼吸。因此,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必须穿着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内提供必要的氧气和维持人体所需的气压,A不符合题意;太空中的温度差异极大,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太阳直射时温度极高,而背对太阳时则温度极低。航天员的宇航服需要具备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以保护航天员免受温度剧烈变化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太空中的辐射环境十分恶劣,包括来自太阳的宇宙射线和银河系宇宙射线等。这些高能粒子对人体有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C不符合题意;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层,因此不存在大风,D符合题意。故选D。【3题详解】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与日冕层无关,A错误;日珥实际上是在色球层上的一种太阳活动,表现为像火焰一样的红色或粉红色的舌状气体团,与光球层不符,B错误;耀斑是色球层上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通常伴随着大量的能量释放,C正确;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这些粒子流大部分来自日冕层,D错误。故选C。【点睛】宇宙间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北京时间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县以东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截至5日12时,地震已造成全台12人死亡,1106人受伤,682人受困。下图为台湾岛及周边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地震发生时,正在附近平静港湾船上钓鱼的爱好者感受到的震动是()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只有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摆5.关于该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震源位于下地幔 B.可能引发台湾岛东部山体滑坡C.福州市地震震级为6.5级 D.花莲县与泉州市的破坏程度相同6.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希望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基础设施破坏情况,最好借助()A.RS B.GPS C.GIS D.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答案】4.B5.B6.A【解析】【4题详解】位于平静港湾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应该是先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因为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传播到地面,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船上的人无左右摇摆。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5题详解】大洋地壳平均深度是5-10千米,在中国台湾花莲县以东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可推测震源可能位于地壳下面的上地幔,A错误。台湾岛东部坡度较陡,地震可能引发台湾岛东部山体滑坡,B正确。一次地震震级是一样的,福州市地震震级为7.3级,C错误。花莲县与泉州市距离震中距离不同,破坏程度应该不相同,D错误。故选B。【6题详解】RS能够拍摄遥感图像,迅速获取受灾地区基础设施破坏情况,A正确。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GPS和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遥感(RS):拍摄图像;获取“面”的信息;侧重“看”。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定“点”的位置。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侧重“想”。在青岛崂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人称“石老人”。下图为“石老人”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①②③④7.“石老人”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8.形成“石老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水侵蚀 B.海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答案】7.D8.A【解析】【7题详解】根据地貌演变过程,海蚀作用海海浪侵蚀悬崖底部形成海蚀洞(①),随着侵蚀加剧,海蚀洞逐渐扩大形成海蚀拱桥(④),拱桥上部坍塌形成海蚀柱(③),海蚀柱进一步侵蚀变细,最终可能完全坍塌或消失(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由上题可知,形成“石老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与海水堆积关系较小。青岛“石老人”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作用不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有三种:冲蚀作用、磨蚀作用与溶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地质时期地球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有过三次大冰期,冰期之间为温暖的间冰期。在地球气候史中,大部分时间比较温暖。下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为()①震旦纪②石炭—二叠纪③白垩纪④第四纪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中生代末期恐龙大灭绝时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炎热多雨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燥【答案】9.C10.A【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图示全球平均气温曲线可以看出,气温在现代平均气温的左侧且气温最低的在地质时期一共有三次明显的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和第四纪大冰期,①②④正确。C正确。故选C。【10题详解】根据材料图示全球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曲线来判断,古生代末期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潮湿的,恐龙灭绝时期为中生代末期,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或温暖干燥)的,A正确。故选A。【点睛】‌中生代末期恐龙大灭绝时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干旱和炎热‌。在中生代末期,地球的气候逐渐趋向干燥化,高山隆起导致海域范围缩小,陆地面积增大,形成了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此外,白垩纪末期的气候波动较大,总体趋势是变冷,但中间不时出现干热的气候。这些气候变化对恐龙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可能导致食物短缺和生存条件的恶化,最终导致恐龙的灭绝。‌黄河九曲十八弯,在甘肃省玛曲县拐了第一道弯。黄河从该县西南入境,西北流出,蜿蜒前行400多千米,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草原上,形成了众多曲流。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玛曲曲流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玛曲县地处黄河上游,形成众多曲流的原因是()①落差大,冲刷作用明显②土质疏松,易被侵蚀③降水多,水量大④地势平坦,侧蚀作用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2.关于图2曲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凹岸,乙为凸岸 B.甲侧水域较浅,乙侧水域较深C.甲侧水流较急,乙侧水流较缓 D.甲岸侵蚀为主,乙岸堆积为主【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解】据图可知,曲流形成的地区较为平坦,落差不大,①错误。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在侧蚀作用下,形成曲流,②正确。甘肃玛曲县距海较远,降水较少,③错误。据图可知,曲流形成的地区地势平坦,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地貌,④正确。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图2曲流地貌,甲为凹岸,乙为凸岸,A正确,不符合题意;甲为凹岸,侵蚀作用强,水域较深,乙侧沉积为主,水域较浅,B错误,符合题意;甲为凹岸,侵蚀作用强,水域较深,水流较急,乙侧水流较缓,C正确,不符合题意;甲岸侵蚀为主,乙岸堆积为主,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水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海峡两侧海水的性质存在差异。图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西洋海域的盐度自表层向深层逐渐递增 B.地中海海域的盐度自表层向深层逐渐递减C.地中海表层海水的盐度大于大西洋 D.表层海水自地中海流向大西洋14.邮轮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吃水深浅的变化及原因是()A.吃水变浅,海水温度的变化 B.吃水变浅,海水密度的变化C.吃水变深,海水温度的变化 D.吃水变深,海水密度的变化【答案】13.C14.B【解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大西洋海域的盐度自表层向深层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A错误。地中海海域的盐度自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B错误。地中海表层海水的盐度(大于36.5‰)大于大西洋(小于36.5‰),C正确。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域地中海盐度高,大西洋盐度低,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表层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邮轮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盐度变大,密度变大,浮力增加,邮轮吃水变浅,原因是海水密度的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载重不变的情况下,船只的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大小有关,密度越大,海水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反之,越深。银杏最早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被科学家称为“古生物活化石”。因其树形高大,树叶春季苍翠,夏季繁密,秋季变成黄色,落地后形成一片“黄金甲”,颇为美观,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图为我市双牌县桐梓坳银杏村“落叶不扫”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有游客发现桐梓坳的银杏树叶落得比北京的晚一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16.“落叶不扫”的主要生态意义为()A.减少劳动投入 B.增加土壤矿物质 C.提升观赏价值 D.增加土壤腐殖质【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双牌县隶属湖南省永州市,比北京纬度低,热量较丰富,因此银杏树叶落得比北京的晚一些,C正确。地形、土壤、水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减少劳动投入是社会意义,A错误。飘落的枯叶回归土壤,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腐殖质,B错误,D正确;提升观赏价值是经济意义,C错误。故选D。【点睛】落叶阔叶林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二、非选择题(4道小题,共52分)17.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①____,③____,⑤____。(2)湘江水主要参与____(类型)水循环,该循环包括图中的____环节(填序号)。(3)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频发,试从地表径流的角度简析其成因。【答案】(1)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地表径流(2)①.海陆间水循环②.①③④⑤或①③④⑤⑥⑦(3)极端气候频发,降水异常增多,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大;城市化速度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大,下渗减少;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水不畅。【解析】【分析】本题目以水循环为背景材料,考查水循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水循环的环节依次是:①是蒸发,②是降水,③是水汽输送,④是降水,⑤是地表径流,⑥是下渗,⑦是地下径流,⑧是蒸发,⑨是蒸腾。【小问2详解】湘江注入长江,长江流入海洋,湘江水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该循环包括图中的①③④⑤或①③④⑤⑥⑦环节。【小问3详解】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频发,从地表径流的角度分析,如果极端气候频发,导致降水异常增多,进而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大;由于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大,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相对增加;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水不畅,导致内涝频发。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江大河的补给来源,并促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诸多峡谷的形成,因而被称为“亚洲水塔”。图为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的剖面图。(1)简述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夏季该大气运动的方向。(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3)简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答案】(1)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大气污染程度低,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太阳辐射的穿透;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如右图所示(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冰雪覆盖面积大,反射作用强。(3)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补给充足,河流径流量大;河流下蚀作用强。【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大气受热过程相关内容,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长短。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短,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平均较大,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所以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青藏高原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四周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如图所示:【小问2详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由于地处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因此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导致其夏季气温较低。【小问3详解】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欧亚板块受挤压抬升强烈,形成高原;年降水量多,降水较多且集中在6一9月份,夏季河流流量大;该地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形成山高谷深的峡谷地貌。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广西乐业县发现了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喀斯特漏斗群,又称乐业天坑群。这些天坑数量众多,分布密集,规模宏大,形成了独特的石灰岩地貌景观。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18℃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下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之间的剖面图。(1)简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2)推测白洞天坑的形成过程。(3)判断冒气洞“白烟”频发的季节,并简析其成因。【答案】(1)可溶性岩石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持续流水溶蚀。(2)长期的浅海环境沉积形成深厚的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形成陆地;流水侵蚀、溶蚀使地下溶洞不断扩大;溶洞顶部受重力作用发生坍塌形成天坑。(3)季节:冬季。原因:冬季气温低,洞内外温差较大;白洞天坑冷空气下沉,通过地下溶洞通道挤压冒气洞的空气;使得冒气洞暖湿空气上升,出洞口后遇冷凝结成雾珠,形成“白烟”。【解析】【分析】本题以乐业天坑群为材料,涉及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白洞天坑的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岩石条件‌、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等。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依赖于大量的可溶性岩石;温暖湿润的气候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条件;持续的流水溶蚀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白洞天坑是一种独特的石灰岩地貌景观,白洞天坑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的浅海环境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形成深厚的石灰岩;内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