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香港的盆景藝術曾經出現一段輝煌時期。一批盆景家通過他們的耐心與創造力,一方面將中國盆景推至國際,另一方面改造了中國盆景的內涵和技藝•西方國家一直對盆景藝術感興趣,但卻滯後在交流與想像之中•雖然北美地區一般認同盆景乃源於中國,但對中國十年代致力將其所長之嶺南盆景技藝介紹至在七、八十年代走向世界盆景與歷史(甚麽是盆景)五老義舉,傾園救國:戰前香港園藝文化與早期盆景藝術展望與結語•要了解盆景的歷史,便先要了解什麼是盆景•廣泛而言,是形容通過在盆上養植及修剪植物而成為仿似自然景觀的藝術•但盆景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即使有一個較明確的意義,也是相當近代的事•盆景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商品和民族符號•藝術品:在盆栽的基礎上發展,以樹、石等元素組合成反映人類對大自然喜好和敬意的藝術•商品﹕盆景為一種「商品」來進行探索,從而間接討論社會的生活狀況和經濟發展•民族符號:被重塑為一種象徵着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的符號盆景與歷史(甚麽是盆景)•伍宜孫、黃基棉、侯寶垣及趙鎮東與孔泰初等廣州盆景家同列為「嶺南盆景名家」•盆景藝術的發展與香港歷史息息相關,後者影響了前者的發展,而前者是後者的一五老義舉,傾園救國:五老義舉,傾園救國:戰前香港園藝文化與早期盆景藝術•在園藝會及花展的推動下,香港華洋各界對種植、園藝有更大的興趣•上層華人精英通過園藝來加入以歐洲人為中心的文化組織和盛事、華人「賣花」行業的興起與下層華人對「年花」(甚至盆景)的需求都反映戰前香港社會對園藝的追求•盆景最早於1908年在花展展出,其中以何甘棠及何東夫人之盆景最為動人•自1935年起,盆景成為花展競賽項目之一,同年也有不少盆景(包括日式盆景)展出五老義舉,傾園救國:戰前香港園藝文化與早期盆景藝術•除了在港歐洲人積極通過舉辦花展推動本地園藝發展外,一些華人秉承傳統士人價值觀,在香港推動賞花文化,包括不定期舉行的菊花會•上世紀二十年代,香港曾舉行兩場聲勢浩大的菊花會,包括1924年由愚公簃詩社(後改名為北山詩社,在1925年解散)在利園山舉辦的菊會以及1929年由廣華園舉辦的賽菊大會,反映在西方園藝盛行之時,香港尚保留傳統的賞花活動•自明清以來花卉成為文人生活的一部分,盆景亦因而成為文人的身份象徵之一,因此賞花與盆景的關係是密不可分•賞花與盆景的關係反映在1929年廣華園賽菊大會中,在會場的花塔及花局上也放置了不少盆景,以供遊人賞玩五老義舉,傾園救國:戰前香港園藝文化與早期盆景藝術民•先施公司以佳節為由,舉行七夕展覽中,亦設有「石山盆景園藝」展覽芥子之間,故國家園:香港嶺南盆景的形成與盆景「國貨」化(1950至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香港盆景文化因戰火中止,然而戰後二十年間•在此之前,香港盆景「保有傳統舊作風」,然自六十年港,在南來大師與本地愛好者的擁抱之下,香港的嶺南盆景自芥子之間,故國家園:•周世勳認爲在港「玩花」有三大誡條•1)居住環境不良不玩2)狗多、小孩多的地方不玩3)同居者不是同道不玩•基於居住環境所限,他轉而「喜歡看人家玩」,甚至「幫着人家玩」、「教人栽種」的愛好•盆景理論的核心是「四美」,包括了佈局、配置、彫琢及培養四個層次•「詩人情懷,畫家筆意,彫琢玲瓏,栽培得宜」•重視盆景藝術的文化含意,用以與市場上一些由「花匠」製作販賣的盆景作分別•製作盆景「第一是找尋題材」,後配材料,最後才着手裝置•選題方面,分成三種形式的盆景,並分別建議詩句作題以及合適的素材芥子之間,故國家園:香港嶺南盆景的形成與盆景「國貨」化(1950至60年代)•按上述的詩句取題後,周世勳建議可以用「皮箋」,把題名寫在上面,這樣「你做的盆景,就益發高雅了」•確定題材後,便要配置合適的材料,包括盆、樹、石等•在選擇盆時,顏色「宜用淺色」,白色是最合適的,但藍色也可•至於樹,他認為「選屈不選直」,因為曲折多姿的樹型比呆板的直身較易安排和佈局。若要設置石山,沙積石鬆散可雕成山嶺,英石較硬可作假山等•至於屋亭、船及小人,各有不同的類型,而且盡量避免採用過濃的顏色,宜用淡色,「那末至少不會流於傖俗」•確定題材和材料之後,製作者便要考慮如何展示,把不同的素材放在一起,但同時要具有藝術性•至於佈置時最重要的是如果經營位置,使整體畫面平衡,「當疏者疏,當密者密」,以及注意「遠近層次」和「高低比例」•在玩賞時,必須要忌諱兩大戒條﹕一是種時亂剪根莖,二是種後時時搖動樹木芥子之間,故國家園:香港嶺南盆景的形成與盆景「國貨」化(1950至60年代)•除了周世勳把民國時期流行於上海的盆景風格帶到香港外,三十年代伊始在廣東形成的嶺南派盆景也在戰後進入香港•不少戰前在廣東生活的盆景家因逃避二戰及國共內戰而移居香港,包括伍若瑜、鄧香海等•廣州盆景界曾一度發展蓬勃,盆景行業復興,愛好者相繼組織不同的「俱樂部」,包括盆景藝術研究會•1960年,三十多名香港的盆栽愛好者和書畫家聯合起來,在聖約翰副堂舉行中國盆栽書畫展覽•同年中華書局在廣州搜羅二百餘件作品,特別舉辦盆景書畫展,以供有興趣者欣賞及購買•於1961年舉辦中國盆栽藝術展,並邀請了廣州嶺南派的大師,如孔泰初、素仁和尚,把作品送來香港展出,匯集了省港的盆栽專家•是次展覽不但從書畫等藝術中把盆景獨立出來,更有意識地標榜嶺南盆景芥子之間,故國家園:香港嶺南盆景的形成與盆景「國貨」化(1950至60年代)•戰後香港經濟發展使花卉、植物行業發展起來,盆景亦因此成為流行的商品之一•盆景主要經中介商從內地入口到港販售,然而新界也日漸成為輸出地之一•從內地進口盆景者,主要是在本港設立的園圃,包括醉華園、寶華園等;它們同時在臨近新年之際,推出內地的盆景販賣•為了促進銷售,園圃及國貨公司致力突顯盆景的「中國性」和「藝術性」,並以國貨的形象作宣傳•除了來自內地的國產盆景外,直接到郊區選購植物、時花及盆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五十年代,每逢年宵,「港九人士多喜駕車前赴新界各農場墟市,選購時花盆景」•由於香港對柴薪的需求下降,原擁有「松山牌」合法砍伐樹木以供應市區柴薪的新界居民需要轉型,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他們以販賣樹胚、樹樁為生,繼而成爲本地地盆景素材供應商芥子之間,故國家園:香港嶺南盆景的形成與盆景「國貨」化(1950至60年代)•素材來源地主要是新界一帶,除了在破邊洲、蒲台島和果洲等地方收集外,在大埔橫嶺頭村、紅石門村一帶也發現有適合用作盆景素樹,以賣家身份,供應樹木給盆景愛好者•每當獲得新樹胚後,他便會致電顧客,告知顧客可到店鋪裏選購•顧客抵達後,會挑選適合的樹形,以配合他們希望製作的盆景形態,賣•沙田的園藝公司口碑載道,因而一度變為盆景愛好者的朝聖地,旅行團、旅遊社的導遊會帶旅客到此購買,站在農地兩 •原有的盆景市場網絡改變,除了依賴內地供應材料外,料和素材,引致本港盆景市場出現本土化的現象•香港盆景界積累了為數不少愛好者,他們在七十年代聚),•香港盆景市場之變化與中國的社會環境有密切關係•新中國在成立後,一些社會風俗仍然在民間持續,盆景還被視為傳統文化技藝品之一,不但出現在重要的國家場合,也是文人雅士房間擺設必備品•盆景非但有助城市綠化,也是當時中國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有助國家獲取外匯•在文化層面上,曾歷經延安時代的徐老,就以盆景作比喻,勉勵北京工業學生,學習舊日堅毅不屈的精神,成為國家棟梁•一如明清時期的文人雅士,一般民眾也積極利用盆景來形塑他們在新時代的身份,因此不少有識之士的家中總是不約而同出現盆景作為擺設之一•地方政府也在舉辦不同的盆景展覽,將盆景塑造為政府所認可的休閒玩樂之消費品;市民亦可通過購買及賞玩盆景,提升自己的身份形象石繞百慧,苑集群芳:香港的嶺南盆景與大師們(1970至80年代)•在文革期間,盆景在舉國的浪潮下,仍然敵不過作為「消閒物」之惡靈,在一瞬之間被定義為「資產階級服務的作品」•盆景不再是政府默許的休閒玩樂之消費品,周瘦鵑因過往力倡蘇派盆景,被張春橋指控利用盆景搞復辟,瓦解人們鬥爭的意志,因不堪被批鬥而最終自殺身亡•盆景頓時變為危險之物,人人自危,家中的盆景被丟棄,也拋棄傳授相關知識,導致它不但不再流通於中國市場,也令內地盆景界出現文化斷層,除人才流失外,更影響在香港的盆景供應商•昔日通過進口中國盆景的園圃、園藝及國貨公司在此階段大受影響,難以再舉辦以中國盆景為主的「石山盆景」展覽,亦沒有貨源提供給香港盆景愛好者•因而推動香港盆景市場的本土化•依靠本地所栽種的樹木,作為製作盆景的素材,繼而發展出帶有香港特色的盆景作品•在周世勳以及南來嶺南盆景的風潮之下,香港各界在七十年代已經對盆景藝術有多認識•不但社會精英通過賞玩盆景來形塑個人身份,一般大眾也有志趣及經濟能力購買及擁有他們自身的盆景•出於不同理由與動機,傳統宗教組織與政府參與在盆景藝術的推廣之中•自七十年代起,盆景賞玩在一批具有相似社會及經濟背景的華商之間流行,他們進而成為了香港盆景界之砥柱•華商乃指從事銀行業、金融業的商人,他們不約而同地在六十年代有志於賞玩盆景•他們常常到沙田的園圃選購製作盆景所需的下山樹樁,而且出手闊綽,從不討價還價•在一眾華商愛好者的簇擁之下,香港盆景藝術開始從廣州嶺南派盆景的基礎下蛻變,更出現不少盆景大師•以伍宜孫、黃基棉和侯寶垣三人為表表者•伍宜孫與「蓄技截幹」•伍宜孫身於嶺南盆景世家,祖父伍宜康及父親伍若瑜乃近世嶺南盆景的先驅之,自少便學習賞玩及製作盆景之法學圃,志在推廣盆景藝術•以學圃的名義參加香港花展,屢屢獲勝,因而獲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邀請,在香港大會堂講解盆景藝術•其演講的演詞收錄在《文農盆景》一書,結集了他一生對盆景藝術的知識和心得,以文獻資料講解盆景的歷史源流,並介紹了嶺南盆景以畫入景的藝術風格及「蓄技截幹」的技法石繞百慧,苑集群芳:石繞百慧,苑集群芳:香港的嶺南盆景與大師們(1970至80年代)•盆景及盆栽配置非隨心則可,而是需要「固賴巧思」,結合園藝種植及人文藝術知識,以精心佈局,「創造新境界」•嶺南派盆景崇尚自然,排斥過份的人為改造,因此製作者需要事先審定樹種所形成的樹型,以至這種樹型適合什麼•盆景佈置首要的步驟是「甄別品種」,需要了解樹型,以使樹木能自•審定樹型是製作盆景及盆栽的第一步,其後是培植樹木。一般在山野尋求到合適的樹胚後,需要放在地上種植,便植物吸收•當樹木被移至盆中後,便可以開始修剪(蓄技截幹)•蓄技截幹是讓樹木生長至一定大小後,才真正開始修剪•除了植物的培植和修剪外,伍宜孫認為選盆也相當重要•依據樹木之樹型,選配不同款度、格式、大小、深淺、長短、闊窄的盆,而且顏色運用亦需用心•盆之質料:「陶器勝於石器,石器勝於瓷器,因陶器以樸素見稱,使人有古色古香之感」•石灣生產之陶器最為上乘,無錫、欽州、宜興均次之•伍氏對合植式最感興趣•合植式:用樹木三株以至多株併合而成,形式上最像叢林,最富天然景色而有畫意,使人望之聯想到置身在林木之中•合植方式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別,但必須以自然之規律,調和、合配與立體安定•賞玩盆景不但是一種高尚的藝術,也是一種「怡養性情」的方法石繞百慧,苑集群芳:香港的嶺南盆景與•黃基棉任職於銀行,受南來嶺南派盆景家鄧香海薰陶,愛上賞玩盆景•一般人在製作水仙入盆時,會直接購入質素較高的鵝蛋石石春作點綴,但黃氏以「揼石」的方式打造型態各異的石塊,再將之磨滑,作水仙的「百花亂葉紅石」之•也會利用尿液、淡水和花生麩,以培植作品,並且堅持在「樹頭需要落地」吸收養•他會預先製作「一個很長的鏟」,整理泥土,其後尋找青苔,放置在泥土之上,令其猶如青綠的地氈鋪設泥土之上,製造大草原的意境,最後才對盆樹上的花朵,葉子進行修剪至凌晨石繞百慧,苑集群芳:香港的嶺南盆景與大師們(1970至80年代)•《無限風光在險峯》以水泥製作為盆景的底層,再利用吊機,將石頭牢固地豎立盆中•在樹胚方面,採用根系發達的相思樹,將其樹根和樹幹依附並緊貼五隙而攀緣直•再配上小配件,成功打造奇峯又高又險的的意境•黃氏的附石盆景是以獨特的方法,加上時間和毅•附石盆景是嶺南派盆景藝術,一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外•在創作前,就要選取有美好形態和•全附石是指整株樹木的樹根,都寄附在石頭上,假若要作水石景,則以•半附石則是製作難度最高,需時最長的作品。它的製作過程,是透過樹木的樹根部分,生長根的部分,緊密地依附在石頭的縫隙之上,樹冠則在石頭適•假附石與樹木,在生理上是沒有關係的,但假附石與樹木都要在盆上生長,兩者必須互相襯托,依偎自然和盼顧有情,),•在中國國畫,古畫中,奇石是大多如此,而且•他創作出倒製「草鞋底」的辦法,以固定和保持石頭的重心,成功令石頭屹立不倒,再以適•侯寶垣成功揉合道家修煉與盆景修養,使香港盆景更具宗教、哲學的魅力•偶意發現人物素像與花盆均適用於襯托盆景,故逐漸產生興趣•盆景的意涵與道家所提倡的精神修養同出一轍,有助道家弟•在空餘時間不是研讀經書,就是修剪「樹仔頭」,即製作盆景•盆景帶有增進道心,澡雪精神之效,對個人修養有極大幫助•盆景所講求的是心性的發揮、追求自然的心境,故不應該拘•盆景能使市民從煩囂緊張的社會中脫離,重返自然,最終道家的理想精神世界;而且盆景藝術既有益於修真,更可•盆栽亦稱盆景,其取材方式於山野之間,並栽種於盆盎之上•至於剪裁與佈局,既參照大自然之景象,微縮於盆中•在細節上,則採用中國古畫繪圖方式,運用謝赫的繪畫六法經營位置,因物象形,骨法用筆,達至•栽種時,應該因應自然氣候而進行培植、修剪,不宜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加工•香港盆景雅石學會與石苑•自六十年代中期起,不少盆景愛好者已經意識到同好之間需要更多的交流•有感國際流行日本盆景,因此必須結集力量以「發揚國粹」冊成立,可公開形式招攬會員•其宗旨為讓同好者彼此能公其所知,獻其所得,切磋砥礪,發揚中國固有文化,共同肩負推廣盆景之重任•自此盆栽會負起每年主辦及舉辦盆景展覽的重責,鼓勵市民培養有益身心之嗜好•盆栽會也熱衷於世界各地高手交流,藉此提高會員們的水平•中國改革開放後,盆栽會把握機會,多次邀請內地盆景界人士,作盆景切磋及傳統藝術交流,了解內地的發展動向•隨盆栽會日漸發展,會員日多,愈益需要會址作舉行活動、交流之用•於70年代獲熱心人士讓出佔地七千餘方呎的大埔泰亨路的地段,作會員們的交流場所•於80年代收購林錦順在上水古洞金錢村養雞場的「佔用官地暫准證」,成爲現今石苑會址•盆栽會希望石苑能讓讓欠缺客觀條件的會員們暫放和培植盆景,同時放置作品作展覽,予會員們互相觀摩之機會,大可從中獲益與增進•石苑的設計以傳統江南園林為藍本,打造一個盆景園林•陳鑑德運用了中國園林的迂迴曲折,柳暗花明和「借景」等造園手法,從而達到三種園疊翠,小中見大的效果•石苑是香港罕見的中式園林,吸引不少電視劇和電影在此取景•石苑的精妙之處在於把中國帶到你面前,而不需要把你帶到中國•在香港盆景愛好者及盆景同好組織的推廣下,盆景藝術日漸流行於本地社會•政府越發意識到盆景的重要性•政府認為盆景除可以改變市民的生活模式和培養良好的品性外,更可以配合城市規劃,打造綠色城•政府選擇與青松觀合作,乃因雙方有相同的發展方向與理念•政府或青松觀都願意為市民提供娛樂活動,而這些活動都有綠化的概念或淨化市民心靈的教化思維•踏入七十年代,政府越加對公共事務上心,除了主動舉辦各式各樣的節興活動,也希望通過與不同的民間團體合作,為市民提供不同的娛樂服務•市政局致力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每年為香港種植成千上萬的樹木、灌木、時令花卉),此推廣香港的園藝和綠化思維,務求令市民明白,保護環境和城市綠化對市區發展的重要性•同場更有漁農處(AGRICULTUREANDFISHERIESDEPARTMENT)的展區,展示原有的林地與森林大火造成的浪費性破壞進行對比,以及展出植林部(FORESTRYDIVISION)在郊區所種植的不同品種植物的種子,希望刺激市民對政府植樹與保育政策的興趣•自此花卉展覽恆常化,定於每年3月舉辦•新界方面,由政府主導的花卉盆栽展覽,於1977年首次出現•大會主席廖潤琛致詞時,希望通過展覽,讓園藝事業在香港得以發展外,更重要是培養鄉民的高雅情趣,使園藝社會化,鬆弛緊張的生活•他甚至認為香港可向奧地利、荷蘭等國學習,打造綠化城市•與此同時,政府在港島地區方面,已有與花卉相關團體合作舉辦盆栽展覽之經驗•希望套用在港島方面的「經驗與模式」,將這套成功的理念投放到新界繼續運行•擁有大量盆景外加環境優美的青松觀,無疑是最佳合作方•至於青松觀,他們的創觀目的,是為善信服務,所謂服務包含基本的宗教事務外,也希望通過舉辦活動來為市民日常生活增加娛樂的色彩,盆景展覽正好是例子之一•盆景文化與道家所提倡的思想可謂不謀而合•與政府合作以前,青松觀於1974年已特設盆栽盆景公開展覽,邀請香港盆栽會成員選出精心作品,共同展出,以饗香港市民愛好盆栽藝術者•此活動日後更變為常設活動之一,以崇尚自然、不求派別之分、提高個人的修養品行為青松觀盆景展覽的核心•不難發現兩者(政府舉辦的花卉展覽,或是青松觀的盆景公開展覽都有相似目標,因而驅使他們合作•前者希望向市民灌輸保育、綠化的概念,令市民培養種植這種有益身心的嗜好•後者則向市民宣揚盆景有修煉養性之效用,提供解壓的作用石繞百慧,苑集群芳:香港的嶺南盆景與大師們(1970至80年代)•青松觀的所在地屯門是驅使政府合作的原因之二•政府於60年代末開始發展新市鎮,也逐漸對新界地•屯門與沙田一同被納入新市鎮的計劃,然而接屯門與荃灣兩地交通配套設置較以往完善•政府認為時機已到,因此加强推廣宣傳,吸引市民到屯門居住•通過舉辦免費娛樂活動,加强說服力,而青松觀無疑是合適選擇加上青松觀早年曾與政府部門合作,包括動物園的猴子是由漁農處提供更多市民到訪,達致推廣盆景文化之效用在場內做種植示範,解答市民的疑難,週末則加插粵劇式及化外,也可以吸引眾多本港居民及中外遊客前•為了配合政府對發展屯門的方針,盆栽展覽會•以第一届展覽為例,鍾逸傑强調的是,市民可以通過觀賞盆景,從中領悟人生道理•青松觀主持則希望將盆景變為人人可及的玩意•第三年的目標變為吸引全港人士及外來遊客前來參觀,進而認識屯門,並從中得知青石繞百慧,苑集群芳:香港的嶺南盆景與大師們(1970至80年代)•自第四年(1983年)起,其目標與方向均强調加强市民對盆景文化的認識,有助於促進人際之間的和諧,增進心曠神怡及愛護自然環境的美德,藉此改善生活環境,具有對環境美化的用作•青松觀主持發言表示屯門在政府的努力下,才搖身一變一個現代化的新市鎮。因應屯門還在發展當中,市民需配合政府的各種改革,如綠化本區等•是次展覽目的,是喚起社區內人士,注意環境美化的重要性,使屯門在發展過程中,能有一個更舒適更美觀的居住空間•政府方面則强調盆景有美化環境之作用。在新界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雖然政府通過建設不少休憩設施和種植花草樹木來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但仍有賴於青松觀極力推廣盆景和園藝活動,喚起市民美化及珍惜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應記一功•此外,政府也落力配合青松觀的發展,除了批出土地讓後者興建老人院予行動不便的老人外,也提供不少基礎建設,將後者打造為屯門的旅遊景點之一,吸引市民到訪•政府在1980年興建兩條行人天橋通往靑松觀,方便市民到訪。其後邀請12位各國領事參觀屯門發展時,特意安排大家在青松觀享用素食午膳,作宣傳之用•在政府的推廣下,盆景文化確實得以流行,達成青松觀的心願•先有新界市政署與北區敬老活動委員會合辦的園藝社,獲批出粉嶺之荒地作實驗種植花園,舉辦七課的園藝課程,教導60歲以上的會員關於園林建設、中日盆業等知識•也在大埔開設園藝課程,教導公益少年團員種植知識,藉此令年輕人對種植和護理盆栽、樹木產生興趣,繼而活用這方面知識,進而美化身邊環境•後有市政局與教育署合辦全港學童盆栽比賽,加深兒童對植物的認識,進而加强他們對美化環境的重視•在無數的宣傳下,不少盆景組織受此氣氛下成立,吸納年輕新一代•政府則成功培養市民產生保護大自然環境的意識以及吸引市民前往屯門旅遊和居住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文革後盆景重新得到政府的重視,並被賦予傳統文化技藝品的身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但各種類型的盆景書籍也紛紛出版,更有盆景報刊的出現,對盆景知識普及化、盆景鑒賞以及市場推廣等方面,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歐美的盆景愛好者發現在日式盆景之外的另一種形態和哲學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香港盆景國際化•為使中國盆景藝術不至於失落,伍宜孫決心向國際盆景界介紹嶺南派盆景•1967年起,伍宜孫開始編輯《文農盆景》一書,把其精選的盆景以圖文並茂及中英文說明之形式呈現出版•初版於1969年發行,分贈世界各大圖書館、大學、盆栽會及愛好盆景者•目的是匡正國際上以為盆景及盆栽藝術起源於日本之誤解•在自序中指盆景乃﹕「近世紀雖見稱於日本,然實濫觴於我國,以能悉心研究,廣事宣傳」•此書出版後,吸引世界各地愛好盆景者函索,是故伍宜孫在1974年決定再版•1974年的版本特別收錄其於1971年香港大學課外部演講之講詞〈盆景藝術縱橫談〉一文,並請專人翻譯成英文,以使國際讀者得知中國盆景之悠久歷史及嶺南盆景之奧妙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文農盆景》一書影響力極甚,尤對對尚以日本為學習對象的北年的公開講座及《文農盆景》一書後,提醒美國讀者不要因為美國與日本的關係而只關注日本盆•此外,當北美兩個重要的植物園同時希望建•滿地可市長表示伍宜孫的作品恰好見證着東方人民對傳統的堅持、對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兩年後,另一批伍宜孫的盆景離開香港,由聯合航空專機送往華盛頓•贈送原因在於時任美國國家植物園總監JOHNL.CREECH早於1974年來港拜會伍宜孫,看到嶺南派盆景後,他驚訝地發現中式與日式盆景及盆栽在藝術和風格上大相庭徑•他向伍宜孫表示準備在植物園內設立盆景展示區,甚至請求對方把部分盆景送到華盛頓,可是伍宜孫卻認為加州的氣候更合適•最終在1986年,伍宜孫和商人呂樹英合贈31盆珍貴盆景予美方,由繼任的美國國家植物園總監HENRYM.CATNEY及一眾人員抵港迎接,交聯合航空妥善運送•伍宜孫的「蓄技截幹」更被翻譯為“GROWANDCLIP”•滿地可與華盛頓植物園的出版刊物,均有紹伍氏本人及他的盆景捐贈事跡,當中更有詳細節錄及翻譯伍宜孫等香港盆景家的文字與訪問,讓英文讀者得以掌握嶺南盆景的造景、手法以至背後的文化意涵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重塑嶺南盆景•受文革影響,過去省港盆景界之交流戛然而止,香港盆景因而走出本地的道路,甚至取代廣州成為嶺南派盆景之•即使文革結局後,盆景幸而除罪,復興之路絕非一帆風順•不少盆景史家指出,當時盆景界出現地區發展不均之問題,北方地區的盆景處於剛起步階段,不少省市仍然是空白一片,只能從南方引進盆景供市民觀賞•即使某些地區的手藝沒因文革而遭到中斷,仍然得以傳承•若只是强調其傳統特色,固守舊風格、舊材料,則難以突破,製作出創新的風格•幸未中斷的香港盆景因而回到內地,將許多創新的元素注入日見復甦的盆景藝術中,尤以改造嶺南派盆景最是要緊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八十年代,中止已久之交流回復正常,香港盆景界立刻組織起來,回到內地與同好切磋,包括香港•青松觀曾參與在上海舉辦第四届亞洲太平洋地區盆景奇石展,並以羅漢松獲得大獎•兩地交流在九十年代達至高峰,兩次在省港之間舉行的展覽震撼內地盆景界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1990年,剛成立的廣東省盆景協會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舉辦首届省港澳臺盆景藝術博覽會,首次匯集粵(廣州)、港(香港)、澳(澳門)、臺(臺灣)的展品•在是次展覽中,香港嶺南盆景讓內地的盆景愛好者留下深刻印象•據凌先生憶述,當時廣州的盆景造型較為矮小,以古樹形格居多,並流行以「空、簡、孤、疏」的原則構圖造景,風格崇尚素仁和尚的「素仁格」及相似的「文人樹」•不論植物的高度與大小,來自香港的作品較傳統嶺南派為大,顯得更為氣派,因此十分新奇。加上,香港盆景家喜好賞玩野生與天然樹木,而且工藝優美,盆景與主題配合得天衣無縫,因而帶來極為震撼的效果•據參觀者之一的韓學年先生表示,展品當中以黃基棉的附石盆景最讓人嘆為觀止。有別於以樹根附石的慣例,黃氏作品以樹身附石,可謂蒼勁斑駁的身軀牢牢附生於石壁之上,既另類超然,又貼近自然•其他香港盆景家的作品也令人印象深刻,包括伍鵬的《簕杜鵑》和趙振東的《雲杉林》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是次展覽結束後,香港的盆景作品受內地同好廣泛關注,更相繼以香港為學習對象,推動內地盆景發展•在第一届嶺南盆景學術研討會中,不少學者與盆景家發表以香港盆景為題之論文•其中一位論者認為香港盆景具有七大風格特色﹕選材新、枝法新、樹石盆景新、境界新、裝飾性強、模式新、技術新。顯然,與文革過後的內地盆景風格相比,香港盆景家勇於創新,拒絕墨守成規,在各方面有新的嘗試•在選材上,香港盆景家選擇新的樹種,突破樹小的標準;在技術上,香港盆景界吸收外地經驗,採用新式肥料及工具等。相反,當時廣東盆景界尚停留在五十年代,有待發展•兩年後,黃基棉率領香港盆栽會同仁訪問順德,與內地同好分享製作附石盆景的心得•廣東省盆景協會擺放了青松觀的掛曆與小冊子,讓有興趣的會員,得以從中模仿與學習,使香港的盆景越加流行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者,標誌着香港盆景藝術發展的巔峰•亞太區盆景、雅石會議及展覽會由世界各地不同盆景組織合作舉辦,目的是為世界各地的盆景•據區域市政局的備忘錄,當局認為這個展覽屬國際性,有助推廣香港的形象,同時可以旨在引起大眾對盆栽藝術及文化的興趣,而種植盆栽一向是各階層人士所喜愛的閑暇消遣•為表示支持,當局允許免費借出沙田中央公園及沙田大會堂作展覽場地之用•是次展覽吸引來自美國、澳洲、印尼、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展覽共分為室內及室外展區,並設有展銷攤位•展覽更設有示範環節,讓香港、中國、日本及印尼代表現場展示他們的作品及技藝。除了場刊印有多篇由香港盆景家撰寫的介紹外,大會更安排參展者到訪青松觀、圓玄學院及石苑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隨着與香港交流日增,海內外盆景界對香港盆景藝術深感興趣,特別•伍宜孫《文農盆景》一書更成為當時內地盆景愛好者最為重要的讀物之一;此書詳細教授了嶺到修剪,都提出了許多的建議,因而吸引了不少內•據老一輩的盆景愛好者回憶,當時內地主要流行小型的盆景,但香港卻發展出較大型的盆景交流中,廣東省同好非常驚訝於香港盆景藝術的發展,紛•據凌略先生所述,現今在中國被譽為「新枝法」的盆景造型,其實源自八十年代,順德、番),•他們之所以到沙田觀摩,乃因此地既保留,承傳嶺南派技藝,但也加入新•總括而言,香港盆景界對內地的最大貢獻,是為後者提供創新的技術,打造有•將香港的盆景大師分作四大家(派別):伍宜孫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今日之香港盆景•毫無疑問,九十年代的香港是海內外盆景界的中心•香港盆景家不但通過無限的創意及文化底蘊,震撼了世界,同時,他們的無私,成功將中國藝術推行於世界,發揚光大•但在此之後,香港盆景界似乎不復有過去之動力,陷入青黃不接之困局,甚至有被淹沒於時代洪流的危機•原因有三:1)綠化與環境保護政策2)市場之衰落3)大師們一去不返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香港盆景得以蓬勃發展,得力於七十年代起政府推行的環境保護政策,然而可惜日後相關的措施卻限制了盆景藝術的內容及推廣•港府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191975年甚至開設環境科,為地政、運輸及環境保護計劃制訂政策•綠化概念之普及並不代表盆景也得以流行於市民的日常生活當中•香港歐亞園藝有限公司代表歐永森接受訪問時,曾指出盆景與國產蘭花在國際市場上從未能大批量出售,對比鮮(切)花與盆花,盆景的銷量不及它們的百分之一•盆景在花卉市場向來都是滯銷,只能作為陪襯。在歷年的花展中,盆景與蘭花的買賣生意也是最差•坊間對於盆景,盆栽理念難以區分,以為盆栽即盆景中國藝術,推至世界:香港盆景的輝煌時期(1990年代)),),•本地盆景界難以像過往般尋求適合的樹胚、樹樁,整•沙田原為盆景大師們集中光顧的園藝集散地,尤以種植蔬菜和花卉為主。可是,在新市鎮發展第政府收回,用作改建道路、私人樓宇和商場,不少花農被迫改行,間接影響•今天偉華中心一帶的土地,原屬農地一片,用作種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
- 2025年成都b2货运资格证多少道题
- 2025个人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及法律风险提示2篇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及监管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场委托招聘协议3篇
- 2025年度信息技术项目临时工雇佣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租赁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协议
- 2025年度UPS不间断电源设备销售与产品研发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婴幼儿奶粉品牌授权专卖店加盟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租赁合同能源效率提升方案3篇
- 2025年安庆港华燃气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GB/T 44351-2024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 完整2024年开工第一课课件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中西方酒文化(合集5篇)xiexiebang.com
- 中药饮片培训课件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早产儿姿势管理与摆位》
- 《论文的写作技巧》课件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2022年12月Python-一级等级考试真题(附答案-解析)
- T-CHSA 020-2023 上颌骨缺损手术功能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