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65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某同学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少量的酵母菌混入适量的面粉揉成光滑面粉团后均等分装在2个洁净的塑料袋中,一组充满空气(甲组),一组则排净空气(乙组),扎紧袋口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2030mi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B.该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C.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也会产生酒精D.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2、如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实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H点时植物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因为D点后CO2浓度开始下降C.处于实线与虚线交叉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经历一天的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有积累,容器内O2含量增加3、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除测定CO2吸收量外,还可通过测定O2释放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B.A点条件下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强、是否施肥和土壤含水量C.根据实验数据,农业上可在土壤含水量40%~60%条件下施肥以提高玉米产量D.从光合作用面积的角度考虑,还可采取合理密植以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4、在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

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B.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C.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5、某洗衣液研究人员为了在普通洗衣液的基础上添加酶制剂以研发加酶洗衣液,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下表展示了其中某一探究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温度/℃去污力/%

组别152535455565①普通洗衣液404548515253②加酶洗衣液435163756356

A.实验结果表明,加酶洗衣液的洗涤温度以35~55℃为宜,且35℃和55℃两温度下酶制剂的去污力相同B.当温度为15℃和65℃时,加酶洗衣液的去污力较低的原因均是其中酶制剂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催化活性降低C.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衣液去污力的影响,其中组别①为对照组,组别②为实验组D.实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程度、洗衣液的用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都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6、玉米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存在DNA的细胞结构有()A.线粒体、叶绿体B.线粒体、细胞核、核糖体C.线粒体、细胞核D.叶绿体、细胞核7、取甲、乙、丙三种植物组织切块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小,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丙浸泡液的浓度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各切块细胞液浓度丙>乙>甲B.实验中,丙切块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实验中,乙切块细胞内蔗糖浓度与浸泡液中蔗糖浓度相等D.实验后,甲切块细胞放入清水中一定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8、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C.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也具有选择性D.DNA和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9、胶原蛋白分子具有3条肽链,每条肽链有1050个氨基酸。该分子中肽键的数目为A.3147个B.3150个C.1047个D.1053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叶绿体基质可以合成ATP,因此,叶绿体被称为“动力工厂”C.液泡内部的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对植物细胞内部环境起到调节作用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1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脂质的种类和数量B.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内质网等,所以不具有生物膜C.生物膜对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起决定性作用D.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等为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广阔的场所12、M-Cdk是由M期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形成的复合物,调控细胞周期从G2期进入M期。M-Cdk的活化过程如下图所示。活化的M-Cdk可以调节Cdc25和WeeⅠ的活性;一旦M-Cdk被激活,其活性将暴发式增加。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的调控伴随着Cdk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B.活化的M-Cdk正反馈调节Cdc25的活性C.活化的M-Cdk可以促进WeeⅠ的活性D.抑制Cak活性的药物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13、图1和图2是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进行的部分代谢。酵母菌在O2充足时几乎不产生酒精,且O2对酶不会产生抑制作用。在细胞内,反应物浓度上升或产物浓度下降一般会促进酶促反应进行,反之则抑制,若NADH在线粒体内积累,苹果酸的转运即会被抑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D+和NADH的相互转变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①为载体蛋白,推测苹果酸通过线粒体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O2抑制无氧呼吸生成酒精与图2所示的代谢有关D.线粒体内膜形成水时,与O2结合的NADH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4、研究发现,一个名为Ef-cd的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产量损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而使水稻增产B.Ef-cd基因中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5种含氮碱基C.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D.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H4+载体数量增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①_____: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_____:每种酶只能催化_____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_____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_____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16、细胞凋亡。

①概念:细胞凋亡是指由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②实例:个体发育中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成熟个体中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的_______;维持__________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17、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____中,可以用___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实验用品及作用。

(3)实验步骤。

18、固醇类物质包括______等。19、请结合拓展阅读书籍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1)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酒精、加热、紫外线灯来进行消毒杀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汞中毒时,早期可以服用大量含__________液体;缓解中毒程度,原理是该物质在消化道中与汞盐结合成变性的不溶解物,以阻止有毒的汞离子吸收入体内,然后再设法将沉淀物自胃中洗出。

(3)水华与赤潮都是有害的生态现象,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以下关于水华和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赤潮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其中的蓝细菌;绿藻等微生物异常增殖的一种现象。水华则是指海水富营养化而导致其中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异常的一种现象。

B.水华和赤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因是引发水华和赤潮的生物容易发生过度繁殖,外因包括气候;地形、生物、物理以及化学因素等。

C.水华和赤潮发生时;会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水体内的生态平衡。

D.水华和赤潮发生时;会使水体缺氧,容易造成水体内生物的窒息死亡,还往往会伴有难闻的气味。部分造成水华和赤潮的原核生物可以释放毒素,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4)脂肪又称__________。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形成的,常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称脂。天然的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

(5)《Thelivesoflife》一书中说“原核细胞之间的共生联系,乃是真核细胞的起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阐述说明。__________20、下图是腺苷三磷酸的分子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ATP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中文名称____________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________。

(2)一分子ATP可以看作是由________个磷酸分子、________个核糖分子和______个腺嘌呤缩合而成的。

(3)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载体蛋白的___________过程。

(4)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1、降低光照将直接影响到光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暗反应;改变CO2浓度则直接影响暗反应的进行。()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4分)22、如图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A~K为结构名称,①;②代表分泌蛋白分泌时的转移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两个结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未表示出来的两种具膜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过程①和②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根据下图回答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问题:

(1)物质a表示______________。A可被__________(染料名称)染色。

(2)若E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E是_______________。

(3)物质d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物质B相对分子质量是12276;有两条肽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合成物质B的氨基酸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

(5)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4题,共16分)24、洋葱是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常用的实验材料;现有已经培养一段时间后的洋葱,右图示观察的部分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取材非常关键,应取洋葱的_____________作为观察部位。若要进行染色体计数,应选取如图中[]__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2)在细胞②中可看到在___________处形成了_______________,与其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按照细胞周期的过程,①-⑥所示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

(3)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两个阶段;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其中S期为DNA复制期,G1期和G2期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Ⅰ.若实验中统计了600个细胞,测定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统计结果如右图。处于S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G2期和M期的细胞共有____________个。

Ⅱ.若一个细胞周期总时间为20小时,处于M期的细胞数为30个,则该细胞完成分裂间期需要_____________小时。25、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本实验需要制作____细胞有丝分裂装片,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_期。装片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填“正在分裂的细胞或死细胞”)。

(2)有同学试验过程中在视野中观察到具有大液泡的长方形细胞和无细胞质、细胞核的导管细胞,请分析原因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需要统计显微镜视野中________。

(4)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_____。

(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分析一定浓度的可可碱可降低农田中鬼针草数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26、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一般包括解离、______、制作等四步。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______区的细胞进行观察。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______。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______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B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期;C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易于计数的是______期。

(4)该图中的一些细胞可以转变成伸长区、根冠的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

(5)把洋葱根尖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最终会长成一株洋葱植株,这个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27、光合氮利用效率是指光合速率与单位叶面积含氮量之比,是氮素利用效率的指标之一。科研人员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油菜苗期叶片光合速率及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提高油菜氮素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80、360kg/hm2,用N0、N180、N360表示,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施氮水平单位叶面积含氮量(g/m2)叶绿素含量(mmol/m2)净光合速率[CO2umol/(m2•s)]氮素的分配比例光合氮利用效率[CO2umol/(g•s),N]光合组分(%)非光合组分(%)光合组分(%)非光合组分(%)N01.310.7313.25894210.07N1803.341.1520.841596.22N3603.371.1520.638626.11

(1)氮元素进入油菜植物后主要参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在上述实验中要提取叶绿素使用的溶剂不能用蒸馏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分析叶绿素含量多少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分离。

(2)从据表分析,还发现施加一定范围的氮素后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升高、光合氮利用效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油菜花期植物对氮素的利用率不同于苗期,若欲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油菜花期施氮水平在210kg/hm2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小光照强度,请你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甲组充满空气,因此其中的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能产生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A正确;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和乙相互对照,B错误;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中空气会被消耗完,酵母菌会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C正确;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D正确。2、D【分析】【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密闭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减小;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密闭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一天中光照强度先由弱变强,然后再由强变弱。图中D点和H点应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

【详解】

A.H点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

B.光合作用是从C点开始的;CD段(不包括D点)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变慢,B错误;

C.A点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处于实线与虚线的另一交叉点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

D.I点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经历一天的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有积累,容器内O2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和密闭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理解不清。3、B【分析】【分析】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含水量、矿质元素(施肥)等影响因素。B点与D点比较,土壤含水量及施肥情况相同,而光照强度D高于B点,故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位于同一条曲线中;光照强度相同,施肥情况相同,C点比D点光合作用弱,是因为C点土壤含水量低。通过图解可看出施肥影响明显是在含水量大于40%。

【详解】

A、反应速率可用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表示,故除测定CO2吸收量外,还可通过测定O2释放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

B;通过A、C点对比可知;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通过A、B点对比可知,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在土壤含水量为20%时,施肥与未施肥没有差别,B错误;

C、结合实验数据,在土壤含水量40%~60%条件下,施肥可提高CO2吸收量;可提高玉米产量,C正确;

D;合理密植可提高光合作用面积;从而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D正确。

故选B。4、B【分析】【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开始时叶片沉入水中,若给予适当的光照,叶片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时,叶片会逐渐上浮,所以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都会影响叶片上浮所需的时间。光合作用受到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因此光照、温度和NaHCO3溶液浓度都会影响叶片上浮所需的时间。

【详解】

AB、叶片浮出水面的原因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氧气)存在于细胞间隙中,然后附着在叶面上,使得叶片浮在水面上,A错误;B正确;

CD、溶液内不会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保持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稳定;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课本“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的一个变式题目,要理解叶片沉入水底和浮出水面的原因,要加强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5、C【分析】【分析】

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衣液去污力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及是否含酶制剂的洗衣液,因变量是去污力,其他无关变量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中组别①为对照组,组别②为实验组。

【详解】

A;加酶洗衣液在35℃和55℃去污能力相同;但酶制剂在35℃和55℃去污能力不同,A错误;

B;15℃时酶的空间结构并没有被破坏;B错误;

C;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衣液去污力的影响;其中组别①为对照组,组别②为实验组,C正确;

D;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干扰;D错误。

故选C。6、C【分析】【分析】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

玉米根尖细胞属于真核生物,D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而玉米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玉米根尖细胞中存在DNA的结构有线粒体和细胞核。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核酸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是解题的关键。7、A【分析】【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变大;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外界溶液浓度不变。

【详解】

A.据此分析实验结果“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大;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丙浸泡液的浓度变小”可知;实验前,蔗糖溶液>甲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乙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丙细胞液浓度,所以实验前各切块细胞液浓度:丙>乙>甲,A项正确;

B.实验中;丙切块细胞的吸水,导致其吸水能力逐渐降低,B项错误;

C.实验中;乙切块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浓度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项错误;

D.实验中;甲切块细胞不断失水,若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所以实验后,甲切块细胞放入清水中不一定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即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跨膜运输的。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以题意中“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和“定时间后测得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小,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丙浸泡液的浓度变大”为切入点,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8、C【分析】【详解】

核膜由两层膜;4层磷脂分子组成;A项错误;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项错误;

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也具有选择性,C项正确;

DNA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项错误。9、A【分析】依题意和“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可知;胶原蛋白分子中肽键的数目=1050×3-3=3147个,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

【名师点睛】理解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肽键数、氨基酸数和肽链数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A:C【分析】【分析】

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3;液泡:单膜;成熟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详解】

A;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正确;

B;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可以合成ATP,因此,叶绿体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B错误;

C;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保持植物细胞坚挺,C正确;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比如蓝细菌(蓝藻),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仍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AC。11、A:B【分析】【分析】

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磷脂最为丰富,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详解】

A;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A错误;

B;原核细胞结构简单;只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但其还有细胞膜,细胞膜属于生物膜,B错误;

C;生物膜对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起决定性作用;C正确;

D;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等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分隔开;为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广阔的场所,D正确。

故选AB。

【点睛】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12、B:C:D【分析】【分析】

有丝分裂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分裂期(M期);G1期、S期和G2期共同组成间期,细胞要连续经过G1→S→G2→M。

【详解】

A;据图可知;细胞周期的调控伴随着M-cdk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活化的M-Cdk能通过促使Cdc25活化性磷酸化,活化性磷酸化有促使活化的M-Cdk生成,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

C;据图可知;无活性的M-Cdk会在Weel作用下抑制性磷酸化,结合题意“活化的M-Cdk可以调节WeeⅠ的活性”以及“一旦M-Cdk被激活,其活性将暴发式增加”可知,活化的M-Cdk可以促进WeeⅠ的活性,C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可以通过抑制Cak活性调控细胞不仅如此M期,以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D正确。

故选BCD。13、A:C:D【分析】【分析】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

A、图1可知,葡萄糖和NAD+生成丙酮酸、NAD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丙酮酸、H2O、NAD+生成CO2、NAD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O2和NADH生成H2O、NAD+,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图2可知,草酰乙酸和NADH生成苹果酸、NAD+,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苹果酸和NAD+生成草酰乙酸、NAD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所以NAD+和NADH的相互转变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正确;

B;图2可知;苹果酸通过线粒体膜时并没有消耗能量、只用到①载体,推测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错误;

C、O2缺少时,线粒体内的NADH不能与O2结合产生水;从而导致线粒体内苹果酸的积累,进而抑制苹果酸向线粒体的转运过程;当细胞质基质中的苹果酸浓度较高时,抑制了细胞质中草酰乙酸和NADH生成苹果酸,使得细胞质基质中NADH含量增加,NADH与丙酮酸反应转化为成酒精,C正确;

D、图1可知,葡萄糖和NAD+生成丙酮酸、NAD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丙酮酸、H2O、NAD+生成CO2、NAD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在线粒体内膜与O2结合形成H2O、NAD+,所以与O2结合的NADH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ACD。14、A:B【分析】【分析】

本题作为信息题;需要考生从题目文字描述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推测该水稻提高光合速率可能的原因。DNA中含有A;T、C、G四种碱基,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A、U、C、G四种碱基,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详解】

A;依题意“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可知;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或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水稻增产,A错误;

B;Ef-cd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B错误;

C;根据该水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可知;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C正确;

D、有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H4+载体数量增加,促进植物对NH4+的吸收;从而提高水稻的氮吸收能力,D正确。

故选AB。

【点睛】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略

【解析】①.高效性②.专一性③.一种或一类④.适宜的温度和pH⑤.温度或pH16、略

【解析】①.基因所决定②.程序性死亡③.自然更新④.清除⑤.发育⑥.内部环境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实验用品及作用。

(3)实验步骤。

【解析】①无水乙醇

②无水乙醇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19、略

【分析】【分析】

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物理因素包括: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X射线、超声波等;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

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和海水长期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为现在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脂肪酸败指油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氧化;产生低级的醛;酮、羧酸等物质,其营养价值也随之降低的过程;

内共生学说由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Margulis)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中正式提出。她认为;好氧细菌被变形虫状的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能成为线粒体,蓝藻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螺旋体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原始鞭毛。

【详解】

(1)酒精;加热、紫外线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菌;

(2)汞中毒时;早期可以服用大量含蛋白质液体,使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与汞盐结合成变性的不溶解物,避免被人体吸收;

(3)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和海水长期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A错误;

(4)脂肪又称甘油三酯;天然的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即酸败;

(5)线粒体;叶绿体都可视为原核生物;其结构相似,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形成的。

【点睛】

本题考查蛋白质变性、水华和赤潮、脂肪酸败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酒精、加热、紫外线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A甘油三酯脂肪酸败线粒体的起源可视为原核生物与原始真核生物共生,经长期进化后形成的20、略

【分析】1;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T代表三个,-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特殊的化学键。

2;ADP转变成ATP的能量即合成ATP的能量在动物中来自于呼吸作用;植物中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而ATP水解成ADP时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特殊的化学键,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详解】

(1)ATP的中文全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是A-P~P~P。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腺苷。

(2)一分子ATP可以看作是由3个磷酸分子;1个核糖分子和1个腺嘌呤缩合而成的。

(3)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载体蛋白的磷酸化过程。

(4)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进行主动转运;胞吞胞吐、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点睛】

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及特点,掌握其中各字母和符号的含义;识记ADP和ATP相互转换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①.A-P~P~P②.三磷酸腺苷③.腺苷④.3⑤.1⑥.1⑦.磷酸化⑧.主动转运⑨.胞吞胞吐⑩.细胞分裂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1、A【分析】略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4分)22、略

【分析】【分析】

据图示可知;A具有双层膜,故为核膜;B为细胞膜,C为叶绿体,E能产生氧气,故为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DF为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H消耗氧气,故为线粒体内膜,则I为线粒体外膜,G为线粒体;J为内质网,K与细胞膜间能转化,故为高尔基体。

【详解】

(1)A具有双层膜;故为核膜;K与细胞膜间能转化,故为高尔基体。

(2)图中未表示出来的两种具膜细胞器是液泡;溶酶体。

(3)J;K、B间具有间接联系;故完成过程①和②的膜结构是囊泡,这个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

本题以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为载体,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分析题图确定各结构名称。【解析】核膜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囊泡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或具流动性)23、略

【分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能根据图中化合物的信息判断其名称,能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并进行相关计算。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据图可知;A和B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又A的元素组成是C;H、O、N、P,可推知A是DNA,B是蛋白质。则a是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A(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2)若E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E是淀粉。

(3)根据物质d的功能可推知;物质d是(雌)性激素。

(4)某物质B(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是12276;有两条肽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设合成物质B的氨基酸的数目是n,则120n-18(n-2)=12276,解得n=120。

(5)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水。【解析】脱氧核苷酸甲基绿淀粉性激素120水六、实验题(共4题,共16分)24、略

【分析】【分析】

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实验材料的选取:选取2-3mm的洋葱根尖;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分生区细胞不停的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因此选取分生区作为观察部位。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利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态数目最清晰。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有丝分裂包括间期、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时间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间期又分G1、S、G2时期,DNA复制发生在S期。

【详解】

(1)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因此选取分生区作为观察部位。染色体和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作染色剂。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态数目最清晰。

(2)观察发现细胞②处于末期;因为此时细胞中赤道板位置上正形成细胞板,从而形成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的。根据观察发现:细胞①处于间期,细胞②处于末期,细胞③处于中期,细胞④处于前期,细胞⑤处于后期,细胞⑥处于末期.按照细胞周期的过程,①-⑥所示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①④③⑤⑥②。

(3)I;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间期又分G1、S、G2时期,DNA复制发生在S期。根据坐标图处于S期的细胞是C。G2期和M期的细胞中DNA数目增倍,可知图中B是处于G1期细胞,有300个,C是处于S期细胞,有150个,D是处于G2期和M期的细胞,有150个。

II;实验中统计了600个细胞;视野中处于M期的细胞数为30个,则处于间期的细胞有570个,可以计算出该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分裂期所占的时间为570/600×20=19小时.

【点睛】

本题考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解析】根尖分生区[③]中赤道板细胞板高尔基体①④③⑤⑥②C1501925、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选用材料是:根尖分生区,方法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固定→观察。由图表可知,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有丝分裂指数;前中后末时期细胞占比、种子发芽率都在降低。

【详解】

(1)根尖分生区分裂旺盛;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较多,因此选用根尖分生区制作有丝分裂装片;箭头所指的细胞特点是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版上,因此该时期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经过解离,解离液成分是盐酸和酒精,盐酸和酒精的作用会使细胞死亡,因此装片中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2)根尖分生区不具有导管细胞;根尖成熟区具有大液泡和导管细胞,如观察到长方形的大液泡和导管细胞,其原因是剪根尖时取材过长,取到了成熟区。

(3)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