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2、如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

A.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B.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C.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D.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3、1880年以后,原材料的世界价格不断下跌,而制成品的价格却稳步上升。1880—1938年间,第三世界国家用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换得的制成品的数量下降了40%。这种“进出口交换比率”的逆差趋势表明()A.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B.西方列强侵略方式转变C.世界殖民体系的进步性D.世界市场具有不公平性4、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这表明A.美洲高产作物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B.美洲高产作物的种植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C.美洲高产作物最先在中国种植推广D.美洲高产作物的种植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5、下表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部分成就。这可用来说明;中国古代。

。成就。

简介。

《诊籍》

我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为汉代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所著。淳于意曾做过齐国太仓长,人称“太仓公”

《诸病源候论》

我国最早一部关于病源症候学专著;为隋代医学家巢元方等编著,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

《脉经》

西晋时期的王叔和著;王叔和曾任太医令。

A.官僚体制推动了医学发展B.部分官僚对医学理论的重视C.医者十分注重医术的传承D.基层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备6、下表是1850年和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据此表可知。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B.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C.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D.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6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豆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蔬菜;同时它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2014年12月,农业部提出了马铃薯的主粮化战略,小土豆翻身进军主粮界,引发公众热议。

在全球人口暴增的年代;使他们不致挨饿的那些美洲作物,最初其实是很低贱的食物,但天灾人祸的危机,为马铃薯创造了良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如今,马铃薯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植物学家;改革人士、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1641年英国入侵者在爱尔兰杀人放火捣毁庄稼,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惟有马铃薯在地下安然渡过了战火和严冬,使爱尔兰人得以渡荒抗灾。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方。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今天波兰和德国东部,积极推广马铃薯。最终这种作物征服全欧洲。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马铃薯在近代欧洲成为一种主要粮食的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马铃薯在近代欧洲成为一种主要粮食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8分)10、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1、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详解】

根据文献“身率妻子”、“耕于陇上”、“妻子耘于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夫妻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故选择C;文献没有涉及“铁犁牛耕”,排除A;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这在文献中没有体现,排除B;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且文献没有体现“女织”,排除D。2、B【分析】【详解】

题目立意本题以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精确农业”的特点,同时也考查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从图中的“信息”“电子”“GPS”“决策支持系统”等关键词可看出,“精确农业”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战备技术而“精确”,这是在对数字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B项正确;从图中的“决策”“气象信息”“电子图”“技术评估”等信息可以看出,“精确农业”从根本上还需要人来操作,故A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题干及图中未涉及农作物的种植类型,故D项错误。3、D【分析】【详解】

根据“1880年以后,原材料的世界价格不断下跌,而制成品的价格却稳步上升。1880—1938年间,第三世界国家用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换得的制成品的数量下降了40%。”可得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出口原料,价格低,而发展国家主要是出口制成品,价格高,说明世界市场具有不公平性,D项正确;A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方式转变,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殖民体系的进步性,而是落后性,排除C项。故选D项。4、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薯、马铃薯均原产自美洲。据材料“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可知,美洲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B选项正确;材料只举了中国和爱尔兰两个例子,无法证明美洲高产农作物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16世纪末中国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无法证明美洲高产农作物最先在中国种植推广,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美洲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的信息,D选项错误。5、B【分析】【详解】

由材料“淳于意曾做过齐国太仓长”、“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王叔和曾任太医令”可知,古代医学理论的发展得益于部分官僚的努力,故选B;A项以偏概全,淳于意、巢元方、王叔和不代表整个官僚体系,排除;材料没有提及淳于意、巢元方、王叔和三人的师承关系,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材料没有提及古代基层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6、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其在1850—1870年的国际贸易中占比最大,遥遥领先于法、德、美,所以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故选B项;工业革命之前国际贸易一直存在,A项错误;1850年欧美四国国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6.97%,1870年欧美四国国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6.90%,所以,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不明显,排除C项;法国贸易增速居首位而不是英国,排除D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6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原因”;依据材料信息“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得出:马铃薯易于种植,产量高;由材料信息“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得出: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加;由材料信息“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得出:战乱的影响和战争的需要。

(2)“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有助于维持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解析】(1)原因:马铃薯易于种植;产量高;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加;战乱的影响和战争的需要。

(2)影响:有助于维持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五、简答题(共2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详解】

原因:根据题干数据和时间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约1.2万千米;2004年底,约7.15万千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列强入侵,战乱频繁、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铁路修建滞后;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权独立,而且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从社会环境而言,和平发展是主流,因此铁路建设成就较大。【解析】建议教师首先向学生指出以下这三个数字: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约1.2万千米;2004年底,约7.15万千米。

原因: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做比较即可得出,过去是列强人侵、积贫积弱、战乱频仍;今天是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和平发展。11、略

【分析】【详解】

(1)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主张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2)经济对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