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南春的教案_第1页
2024年江南春的教案_第2页
2024年江南春的教案_第3页
2024年江南春的教案_第4页
2024年江南春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江南春的教案

江南春的教案1

1、能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绽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育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实

力。

1、能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视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视察边

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视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1、播放美丽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始终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

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

①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②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

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精彩。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③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三、读懂诗歌

1、学生读《江南春》。

提示留意:停顿(板书)、节奏等

2、读出感情。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

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根据平仄读诗)

3、老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四、读出意境

(一)前两行一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

思。

2、学生沟通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宽阔的江南地区。在古诗中,

人们经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改变,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

一番怎样的生气勃勃的景象。

4、体会前两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

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百花开放、山青水绿、绿叶红花相互衬托。依山临

水的城乡,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写出了什么特点?江南景色的秀丽。

5、看图、配乐协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6、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调的斑斓。

(二)后两行一雨景、怀古

过度: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渐渐走上一个山冈,

极目远眺,全部景物仿佛都覆盖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在远处,他看到了许多寺庙,许多许

多的寺,许多许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写出什么特点?蒙蒙细雨,寺庙隐现。江南雨景的秀美。

四、读出韵味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只是描写江南春天的雨景吗?

2、默读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刚好的补充背景学问(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

山稳固。)

3、老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

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很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4、集体探讨(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长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妙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

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题画

[宋]朱熹[清]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江南春绝句

江南之景一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依山傍水酒幡迎风

春光无限好

南朝寺庙一数以百计壮美雄伟

空濠烟雨包含感慨

江南春的教案2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

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画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漫

的春景。色调显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呈现出这样一幅广袤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

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予了讽喻之意。

第一、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

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精彩。与李商隐齐名,世称2谆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L播放美丽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其次、情景引入

过渡:春天始终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

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要求:Q)读准字音,留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杳学习效果

Q)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留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沟通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第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

2、学生沟通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

花相互衬托。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协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一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刚好的补充背景学问(南朝

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探讨(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老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

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很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第四、合作沟通、品尝意境。

小组沟通: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沟通探讨。

2、汇报沟通成果。

第五、拓展延长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妙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

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题画

[宋]朱熹[清]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牛背一鸥眠。

第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忧国忧民之情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殊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

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许多的不足,试梳理

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忱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老

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老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

的思索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缘由。这是我值得思索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

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实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

我没有刚好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确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

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其次句后,我想让学

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奇妙,让学生

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衬托的,惋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实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

解诗意的时候奢侈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走马观花

江南春的教案3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江南词初探

一、赏析示例: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①只合②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第边③人似月,皓腕凝

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①游人:指作者,此时作者客居江南。

②只合:只该,只应。

③炉边:指酒家。结,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二、学法指导:

置身诗境:

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

自己的整个心灵沉醉其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依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实行相应的观赏方法,体会

独特的意境。通常有以下观赏方法:

1、找找诗歌中的意象,探寻意象是如何组合的,调动思维,将意象串成画面,补充完整意

境,体会作者感情;

2、找出诗歌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某一联、某一句、某一字,以小见大,品尝诗歌语言的精细,

感受作者蕴于其中的情。

三、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任选1首诗歌,同学们找一找,读T卖,议一议,用缘景明情的方法进行赏析,

体会杏花烟雨里的江南情怀。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

能不忆江南?

①谙:熟识。

②蓝: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箸(rub)笠:

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⑤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⑥蹶(gui)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梦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①兰烬(jin):香油灯结的'灯花。兰:是一种香草,古代用来煎油点灯。②屏:屏风。红

蕉:美人蕉,花色艳红。这句说:屏风上画的美人蕉鲜红的颜色也阴暗了。

③萧萧:下雨的声音。

④驿: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Ji①满汀洲人未归。

①频(pin)一种生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四、课后研讨:

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任选一题,小组搜集诗歌,合作研讨:

1、找4首有"月"这一意象的诗歌,品析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所蕴情感的异同。

2、将所学过的杜甫的诗积累起来作一个专题,探究杜甫诗歌情与景的特点。

3、找一找唐诗宋词中的边塞诗,探究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常怀的情感。

江南春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索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呈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回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共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

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共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

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共享的时候要留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

共享积累的诗词。)

2启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观赏了黄河的磅礴气概,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

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驾驭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Q)老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探讨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精彩。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妙的,是生气勃勃的,假如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确定会觉

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

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老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老师巡察,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

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假如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需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常在读懂诗歌意思

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探讨: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

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Q)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沟通学习。

学习前两句诗一晴景,写今.

①沟通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

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一莺啼视觉一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一风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衬托;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

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

(明媚、绘声绘色、充溢朝气。)

学习后两句诗一雨景,怀古.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老师刚好补充背景学问:

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

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

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慢慢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

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沟通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

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学问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立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行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

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

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美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5.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过渡:在诗人杜牧的笔下绽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漂亮画卷,寄予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

和淡淡的愁。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

对江南春天的宠爱之情去观赏江南春景吧!

(1)播放视频。(观赏谱曲的《江南春》。)

提示:古代的很多诗歌都可以用来谱成曲,这样也便利了传播。吟吟唱唱也是学习古诗的一

种好方法,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哼一哼,唱一唱。

(2)再读诗歌,背诵诗歌,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妙和作者的悲伤。

江南春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相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育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实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

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

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切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

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日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比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方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

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

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依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1、2句,说说你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

2、生;口艮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

我听到了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仿照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依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

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鹏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鹏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喷亮宛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妙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蜂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艳丽的红与光明的新绿相互衬托,色调明丽,给人剧烈地视觉冲击,带

来了美妙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日出江花红胜火桃红复含宿雨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

排网送青来)

(过渡:美妙环境中,人们的生活肯定也很美吧?从哪1清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知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自若,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

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知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

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呈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春深似

海、世外桃源、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酷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

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

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覆盖在迷漫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

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楼台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田,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一

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

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变更他们必定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

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

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

借古讽今。

7、烟雨中的楼台,仿佛在说:南朝统治者呀;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

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

另附愁呀,无穷无尽,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覆盖着千里江南、覆盖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爰就有多深,爰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妙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溢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

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依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衬托,色调的衬托、山水的衬托、城郭的衬托,"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

"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概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

术享受。

五、课外延长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很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

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写今

七绝

"二十八字史论"

平长仄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怀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附:

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史》、《唐诗风貌》、《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选》

江南春的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育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实

力。

二、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边读边想,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

美。

难点:培育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实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2、自主学习(7分钟):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老师关注学困生的理解状况。

3、合作探究(11分钟):学生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老师巡察指导,关注学生的参加

度。

4、展示沟通(20分钟):

①学生说出诗的题目意思及对作者的了解,其他学生补充。

②让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意思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出示ppt并点拨。

5、巩固提升(18分钟)

①巩固:学生6分钟内自主完成个别字词的理解,学生点评,老师针对问题指导。

②检测:学生6分钟完成《练习册》10页4、5题,组长检查点评。③拓展:学生搜集描

写春天的诗句,课间沟通,老师点拔。

6、总结评价(2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获得的学问。

四、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五、板书设计

忧国写今:黄莺、水乡、山城、酒旗

忧民怀古:南朝覆灭的感叹

六、教学反思:

古诗对于孩子来说,理解不太简单,老师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感知古诗的画面美,并能把我

作者的思想感情。

江南春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视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视察事物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视察实

力和想象实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出名的和尚,闻名的画家,擅长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曾做过幕僚,很

不得志。他关切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

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

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化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相识篓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篓蒿:长在凹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萎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终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绽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视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知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

篓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衬

托。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

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

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3、在朗读中感受江南漂亮春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弓的博大胸怀和兴亡之

教学重难点:

1、带着想象诵读诗歌,体会江南春景

2、领悟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闻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

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予讽喻之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出示几张春天的.图片。说到雪,说到冰想到的都是塞北,说到春,想到的更多的

自然是“江南"。今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江南的春。

(2)解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觉得江南的春天,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美!)

(2)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诗歌。

(3)指导朗读。七言绝句应当怎样断句?(干里一莺啼一绿映一红)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一看:朗读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绿叶衬着红花,绿水环绕的村庄,背靠青山,酒

家的旗子在春风中微微摇摆。放眼望去,南朝建立的寺庙,在烟雨迷漫之中若隐若现。)

千里:与"十里"作比较。

四百八十:概数,说明许多。

(2)二听:莺啼、人声

(3)三闻:花香、酒香

(4)四想:江南的春天真美。

总结: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如此的奇妙。可看、可听、可闻、可想。那我们就一边

读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闻,一边读一边想吧。

过渡:在如此奇妙的江南美景面前,我们感到的仅仅是美,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但是我们的

是诗人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四、拓展延长、

(1)介绍写作背景

(2)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五、课堂总结

江南春的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尝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

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

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旬断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

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

南"春景如画卷一般绽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终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

度。老师应在讲解时,简洁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T殳民众笃信佛

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又寸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

诗歌后两句,老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寺庙,

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很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加扑朔迷离

之美。仿佛时间倒转,历史的画面渐渐清楚,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

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

《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老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须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重量。

江南春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

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内的美景。

教学打算:

自由巡游、欣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留意字的写法:(莺、旗)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