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1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2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3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4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1北京东城高二期末)江苏省将省内农业区划分为“两带三区”。读江苏农业空间格局图,完成1~2题。1.江苏省农业区划分的依据是()A.城镇化水平 B.农作物分布C.农业发展条件 D.经济发展水平2.下列农业区发展措施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渠北农业区—退耕还林还草B.沿海农业带—禁止开发滩涂C.太湖农业区—发展温带水果D.江淮农业区—洼地水产养殖(2021河南焦作高二期中)传统民居的外观形态和建筑材质,可反映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中国传统民居北方多为合院式,而南方多为天井式或天井合院式。下面两图分别为北京的四合院和云南的“一颗印”(天井合院式)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与北京四合院相比,云南“一颗印”()A.规模宏大,分布集中B.墙体厚重,防寒保暖C.占地面积小,墙高窗小D.中间宽敞,中轴对称4.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传统民居院式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A.建筑材料 B.降水 C.光照强度 D.植被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个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呈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据此完成5~7题。5.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6.右上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的主要作用是()A.挡风 B.防水C.阻沙 D.遮阳7.地坑院可能位于()A.陕西省 B.黑龙江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福建省(2021山东青岛高三期末)芜湖铁画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画是以铁为原材料,经过锻打、锤铸后成线条或片面,再将其焊接而成的一种艺术作品。芜湖铁画的画面保持了铁的原有本色,清代长江沿岸芜湖地区铁画盛行。如今芜湖铁画产业日渐衰落,处于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边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风光的铁画艺术作品。据此完成8~10题。8.清代铁画在芜湖繁荣畅销,主要是因为当地()A.原料丰富 B.工匠众多C.商业发达 D.技术独特9.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A.劳动力数量增多 B.锻制技术创新C.原材料质量提高 D.交通条件改善10.传统铁画艺术作品能反映区域自然环境,图示地区可能为()A.青藏高原 B.云贵峡谷C.渭河平原 D.江浙平原(2021福建厦门三模)地窝子是一种半地下式的地窖房,早期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的住所,一般深约2米,房顶覆盖红柳、梭梭和厚土,仅有一处洞口沿坡道可上到地面。20世纪90年代起,地窝子逐渐被砖瓦房取代。据此完成11~13题。11.新疆的地窝子洞口通常朝向()A.北面 B.南面 C.西面 D.东面12.与地上砖瓦房相比,新疆的地窝子()A.冬暖夏凉 B.利于通风散热C.阴暗干燥 D.防风沙效果好13.若设计和布局合理,与河南相比,新疆的砖瓦房()A.间距较小 B.楼高较高C.门窗数多 D.墙体较厚(2021湖南张家界高二期末)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接合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曾是国家新阶段14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下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脱贫前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14.乌蒙山片区脱贫前贫困村分布特点是()A.整体分散,局部集中B.中部较少,东西较多C.东南最密,东北最稀D.云贵较少,四川较多15.乌蒙山片区致贫的因素最可能是()①政策②地形③人口④气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乌蒙山片区实现“整村脱贫”最可取的措施是()A.积极垦荒,开辟耕地B.打造产业,增加就业C.发展教育,提高素质D.补贴资金,异地搬迁二、综合题(共52分)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我国流传深远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所处区域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恰当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材料二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及景观图。(1)在我国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简析原因。(2分)(2)“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据此简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原因。(2分)(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现象已经消失。以东北地区“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原因。(6分)(4)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时段古城衰落的原因。(4分)18.(12分)下图为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表反映了甲、乙两图所示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从自然角度考虑,乙图所示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措施?(4分)(3)甲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图所示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4分)19.(2021山东潍坊一模)(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山葡萄耐旱、怕涝、抗寒。吉林省集安市鸭绿江河谷地区的山葡萄,是酿制冰葡萄酒的优质原料,山葡萄对生长地的气候有苛刻的要求,冬季绝对低温不低于-30℃,成熟后需要合适的湿度以保障其持续的自然脱水风干而不至于霉烂或过度干硬。当地冰葡萄酒是一种使用自然冰冻后的山葡萄酿造的高档甜葡萄酒,风味独特,品质上乘。每年9月中下旬山葡萄成熟后并不马上采摘,延期到12月份甚至1月份采摘,此时葡萄粒外表在自然温度下结冰,内部仍保留高浓缩的葡萄汁。2020年,集安鸭绿江河谷地区山葡萄栽培面积发展到2万亩(1亩=1/15公顷)。下图示意集安地理位置和鸭绿江河谷山葡萄自然冰冻景观。(1)集安的山葡萄一般沿着鸭绿江河谷西侧谷坡层层种植在横坡垄上。分析在西侧谷坡的横坡垄上种植山葡萄的有利条件。(6分)(2)说明鸭绿江对提高河谷冰葡萄质量的特殊作用。(6分)20.(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图1为中南半岛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图1中乙、丙两地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图1图2(1)简述甲地区稠密的河网所发挥的主要作用。(4分)(2)比较乙、丙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3)图示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4分)

第一章测评1~2.1.C2.D第1题,太湖农业区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好,可以利用本地优势率先发展现代农业;而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条件差,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C正确。题干中未出现农作物分布、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信息,无法推断其与农业区划之间的关系。第2题,渠北农业区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且没有显著的环境问题,不需要退耕还林还草,A错误。沿海地区可以适度开发滩涂,禁止开发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B错误。太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不适宜种植温带水果,C错。江淮地区河湖众多,降水丰富,低洼地区适宜发展水产养殖,D正确。3~4.3.C4.C第3题,受地形影响,云南“一颗印”民居等山区村落都是沿等高线呈阶梯状分布,相比北京四合院占地面积小,墙高窗小,中间院落空间较小。C正确。第4题,北京地处温带,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较小,为保障冬季院子内获得充足的阳光,采用四合院式;而云南纬度较低,夏季太阳高度大,为了避光、纳凉,民居多采用天井式布局,狭小天井起到避光的作用。C正确。5~7.5.A6.B7.A第5题,地坑院是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建设的传统民居,说明当地土层深厚,A正确;这种民居的优点是冬暖夏凉,但当地环境并不是冬暖夏凉,B错误;虽然当地降水较少,但地坑院体现不出来,C错误;这种建筑也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歉程度,D错误。第6题,虽然当地年降水量较少,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砖墙主要是为了防水。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地坑院不可能位于降水丰富的福建省和黑龙江省,也不可能位于气候干旱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可能位于黄土高原,A正确。8~10.8.C9.B10.D第8题,由材料可知,“清代长江沿岸芜湖地区铁画盛行”。地处长江沿岸地区,水运便利,商业发达,因此铁画畅销,C正确。第9题,由材料“铁画是以铁为原材料,经过锻打、锤铸后成线条或片面,再将其焊接而成的一种艺术作品”和“如今芜湖铁画产业日渐衰落,处于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边缘”可知,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工艺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需要改进制作技术,降低成本,B正确。第10题,图示区域小桥流水,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D正确。11~13.11.B12.A13.D第11题,新疆的地窝子建在戈壁沙漠地区,该地盛行西北风,开口朝南可以防风沙,同时地窝子在地下约2米,朝南利于采光。故选B。第12题,与地上瓦房相比,地窝子在地下,受外界气温影响小,室内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A正确;在地下不利于通风散热,B错误;沙漠地区,地上更加干燥,C错误;由材料“房顶覆盖红柳、梭梭和厚土”可知,地窝子构造简陋,与瓦房相比,地窝子防风沙能力较差,D错误。第13题,新疆与河南相比,纬度更高,冬季太阳高度小,故房屋间距要大,A错误;新疆地广人稀,河南人口密度大,故河南的楼高更高,B错误;新疆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门窗数量少,C错误;新疆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墙体较厚,可以减少和外界交换热量,起到保温的作用,D正确。14~16.14.A15.C16.B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乌蒙山片区脱贫前几乎每个县都有贫困村分布,整体上分布较为分散,但中部和南部分布相对集中,数量较多,东西相对较少,即整体分散,局部集中,A正确。第15题,由材料可知,乌蒙山片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小,土地贫瘠,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因此致贫的因素最可能是地形和人口。第16题,要实现“整村脱贫”就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税收,B正确;乌蒙山片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这里不宜垦荒辟地,A错误;发展教育,提高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会有利,C错误;异地搬迁,工程量及资金投入较大,且该区域村落人口较多,应推广“就地脱贫”,少部分生态较差区域可以异地搬迁,D错误。17.解析第(1)题,可从自然因素(环境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和社会经济因素(少数民族众多,生产与生活方式多样)两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地形、地势、交通、用水等方面分析。第(3)题,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形成的原因主要从东北地区蔬菜不能越冬生长、新鲜蔬菜不易储存等方面分析。现在少见的原因可从种植技术提高、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保鲜和冷藏技术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复杂;多民族聚居,生产和生活方式多样。(2)该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人们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3)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且新鲜蔬菜不易储存,过去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现在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是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们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4)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兴起;京杭运河因泥沙淤积,通航能力下降);工业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减弱。18.解析第(1)题,甲图中的平原有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乙图中的平原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甲、乙两图所示平原地区农作物差异的原因可以从气候、水热条件等角度分析。第(2)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从抵抗低温的角度回答。第(3)题,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回答。答案(1)主要自然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图所示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所示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热量不足,适宜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2)热量。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建温室大棚等,抵抗低温;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等等。(3)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19.解析第(1)题,山葡萄耐旱、怕涝、抗寒。河谷西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易产生焚风效应,满足山葡萄越冬的热量需求;横坡垄利于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垄上土质疏松,利于山葡萄根系蔓延生长,增加产量。第(2)题,鸭绿江流经,改善葡萄种植区小气候,保证冰葡萄脱水风干时期的湿度适宜,确保冰葡萄颗粒水分达到酿酒要求;山葡萄生长时间延长3—4个月,有利于糖分积累,提高葡萄质量。答案(1)河谷西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满足山葡萄越冬的热量需求;位于谷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