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向善篇-高中语文《论语》专项攻克训练(学生版)_第1页
第五单元-向善篇-高中语文《论语》专项攻克训练(学生版)_第2页
第五单元-向善篇-高中语文《论语》专项攻克训练(学生版)_第3页
第五单元-向善篇-高中语文《论语》专项攻克训练(学生版)_第4页
第五单元-向善篇-高中语文《论语》专项攻克训练(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向善篇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花店的故事有一个卖花姑娘,开了一家小花店,她想招聘一个营业员,那天来应聘的有三个小姑娘。第一个女孩是职业学校毕业的,专门学花艺出身,她知道很多专业知识。第二个女孩,在其他花店干过很长时间,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第三个女孩,从来没有接触过花卉,什么都不知道,是一个待业女孩。花店的女主人,把这三个女孩都留下了,试用观察一星期,看看她们怎么卖花的?第一个女孩,她非常专业,只要来了什么客人,她先要问一下:这花您是送给谁的?是父母长辈,还是同学朋友,还是自己的恋人?您准确选择一个什样的纪念日来送?我可以给您解释一下,每一种花所代表的不同的花语。几朵花代表什么?花与花的搭配,组合出来的花语是什么?她是用自己的专业去做,很多人都很喜欢她,所以业绩不错。第二个女孩,她卖过花,她会从利润上,从花店的收益上考虑很多,所以她很精细。大家知道,搬运花卉的时候,有些花会折了,损了,有些花朵就掉了。这个女孩在插花的时候,总会用牙签把断了的花再插到花泥上,这样就为老板节约了成本。第三个女孩,她不懂花语,也没有卖花的经验,但是她特别清纯,是个善良的孩子。她看到那些残花败朵的时候,舍不得扔掉,但她也不会用牙签把它再插回去。她总是站在花店门口,早晨看见有上学的小孩,她就会把那些残损了的花,一个一个放在他们的小手上,晚上有散步的老人,她会把那些残破的花发给他们。一个星期后,这个花店的主人,最后决定留下谁呢?是第三个女孩子。其实,在我们所面对的职业里,有时候专业的技巧,甚至你为一个职业,所筹谋的利润,都不是最重要的,第三个女孩看起来,从客观资质上来讲,比前两个人都差,但她有一颗心在一以贯之,这是一颗善良而忠诚的心,她舍不得扔掉那些折枝的花朵,也不用那些花去卖钱,但她懂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女孩子运气好,她遇到了伯乐。但是,如果我的忠心,无人赏识怎么办?其实,每一个人,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要求自己的心灵,永远有定力,对自己保持一个正确的估价,你的忠诚度才能不减,这就是《论语》为什么一直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这个社会上,一天到晚求他人给一个机会,给个岗位,提携一下自己。对这么一个奔忙的人,不是说不对,但是一个根本的出发点,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想保持一颗一以贯之的心,不仅要在内心建立起正确的自我价值判断,而且还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不足和失误。二、为什么要实行善1、什么人能正确分辨好恶?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注释:(1)好:hào,喜爱的意思。(2)恶:憎恶、讨厌。语译:解读:2、如何观察和辨识人的好坏?原文:子曰:“众恶(1)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2)焉。”注释:(1)恶:厌恶。(2)察:考察。语译:解读:3、如何对人做出一个公正的评价?原文:子贡问曰:“乡人皆(1)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注释:(1)皆:都。(2)何如:怎么样。语译:解读:三、附加题1、原文: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语译:2、原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语译: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管宁善化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在地里铲地,华歆突然铲出一块银子,管宁毫无理会继续铲地,而华歆却将银子拣起来,看了又看,然后才依依不舍地丢掉。还有一次,他们俩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管宁十分认真,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却不那么专注。忽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议论纷纷,说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华歆再也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管宁对华歆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决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并且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华歆觉得十分惭愧。管宁以割席来教育华歆,让他知道追逐名利与金钱的心理及行为是可耻的。邻居家有一头牛,在田里乱跑破坏了田稻,管宁就牵着牛到清凉的地方放着,并且自己替他们看守着。牛主人非常地惭愧,好像受到严厉地惩罚一样。管宁做官的乡里有一口井,汲水的人为了抢先,经常很早起来排着长队,后来的人有的还想抢先,经常发生争斗。管宁就买了许多汲水的器具,早晨比汲水的人起得都早,不等他们到就盛满了水,放在井旁边等着他们取走。于是,抢先汲水的人都深受感动,感觉很惭愧,当下的社会风气由此变好了。二、弟子问善1、什么样的事情容易说到,不容易做到?原文: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1)。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注释:(1)汤:热水。语译:解读:2、善人给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原文:子曰:“‘善人为邦(1)百年,亦可以胜残(2)去杀矣。’诚哉是言也!”注释:(1)邦:国家。(2)残:消除。语译:解读:3、好的统治者对民众的影响?原文:子曰:“善人教(1)民七年,亦可以即戎(2)矣。”注释:(1)教:教练。(2)戎:当兵。语译:解读:三、附加题:1、原文:子谓韶,曰:“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语译:2、原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语译:第三课时一、故事导入严世期南宋会稽郡山阴县人严世期生性乐善好施。根据《宋书》记载,张迈等三人与严世期是同村,他们每人的妻子都生了一个儿子。当时正遇上灾荒,他们害怕孩子养不活,便打算将儿子丢弃。严世期听说后,赶紧前去帮助他们,并把自己的衣服食物分给他们。在他的帮助下,这三个小孩最终得以长大成人。同县人俞阳的妻子庄氏90岁了,她的女儿俞兰也70岁了,严世期细心照顾了这两位无依无靠的老人20多年,她们去世后还将她们安葬了。还有在灾荒中,同乡潘伯等15人都饿死了,无人给他们安葬。严世期便买来棺材安葬死者,并且收养照顾他们的孩子。元嘉四年,朝廷赐匾给严世期,上书“义行严氏之闾”,并且免掉了他本人的徭役和十年的租税,以此来表彰他乐善好施的德行。二、如何实现善1、成功者要具备的风范是什么?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1)是用希。”注释:(1)怨:怨言。语译:解读:2、对于子张来说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否重要?原文: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1),亦不入于室(2)。”注释:(1)践迹:迹,脚印。踩着前人的脚印走。(2)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地步。语译:解读:3、如何做才能从事政务?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1)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2)五美,屏(4)四恶,斯可以从政矣。”注释:(1)何如:怎样。(2)尊:尊重。(3)屏:排除。语译:解读:三、附加题:1、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语译:2、原文: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语译:第四课时一、故事导入婆媳和睦张晋是明朝人,他娶了富贵人家的女儿刘氏为妻。张晋的母亲非常蛮横和妒忌,张家的三个儿媳妇都因为受不了张母的虐待而离开。刘氏是张家的第四个儿媳妇,她来到张家后,没想到婆婆非常喜欢她,人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多人问刘氏婆婆喜欢她的原因,刘氏说:“只有顺从两个字而已,只要是婆婆的教训和指使,我都一一遵从,即使是不合礼法的事,或者是妇人家不能做的事,婆婆让做时我也暂时不推脱,过后会找机会慢慢的向婆婆解释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说的时候从容平静,往往我说的话婆婆没有不听的。”刘氏如此侍奉了婆婆三年,张母竟然变的慈善起来,张家又续娶了三个媳妇,从此再也没有发生婆婆虐待媳妇这样的事。其实人与人之间,你对我不好,我就也对你不好,甚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以恶制恶,以怨制恨,互相伤害,只能加深和激化矛盾,产生怨恨,丝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遇到矛盾不管对方是对还是错,自己首先忍让一步,后退一步,平心静气的和善的把问题说清楚,在善心善语面前,相信再不讲理的人也不好意思变本加厉,再大的矛盾都会被“化干戈为玉帛”的。二、善的境界1、从政的五美是哪些?原文: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1),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2)而不猛。”注释:(1)费:耗费。(2)威:威严。语译:解读:2、从政的四恶是哪些?原文: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1)之吝谓之有司(2)”。注释:(1)出纳:偏意于出。(2)有司:古管事者之称,职务卑微。语译:解读:3、用人是否得当与百姓服从的关系?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1)?”孔子对曰:“举(2)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注释:(1)服:拥护。(2)举:推举。语译:解读:三、附加题:1、原文:寝不尸,居不客。语译:2、原文: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语译:文学常识“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反问对方,表示断定的语气,是“不疑而问”。古汉语中的疑问句,一般都要借助于疑问词来表示疑问,“反问句”也是如此。同时,古汉语构成反问句时,都会用特定的语气词来实现。其常用的语气词是:“岂”、“宁”、“得无”、“无乃”、“不亦”等。常见的表达如:古汉语“反问句”常用的语气助词是:“岂”、“宁”、“得无”、“无乃”、“不亦”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